推进城镇化 生产生态生活要三赢
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推进新型城镇化,如何让生产、生态、生活实现三赢?代表委员们在思考。在讨论中,也逐步形成共识: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建设的全过程考虑,发展绿色GDP。
代表委员纷纷关注人居环境
1月25日,地方政协一组讨论会上,省政协委员、巴中市政协主席李树海大谈“生态”:“以前买房先考虑升值潜力,现在宁可买贵点的、环境好的。”李树海批评城市建设的“千城一面”,主张城镇规划应依山就势,利用好当地的生态资源禀赋,创造“人城和谐”的空间环境。
总结城市建设中出现过的败笔,省人大代表、遂宁市船山区区委书记周霖临26日在讨论会上强调“三大避免”——避免盲目扩张、避免“大开挖”、避免有量无质的GDP,交通拥堵、扬尘污染和资源浪费会对人居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周霖临说,在遂宁城市规划中,国内外专家提出建设“有适度规模的单元组团”,有借鉴意义。“每个组团面积3-5平方公里,内部的生产区和居住区只距离10分钟路程,引导群众绿色出行、上下班尽量避免用车,减少交通拥堵。”
省人大代表、省环保厅厅长姜晓亭提交了《关于加快雾霾污染治理的建议》,建议重点地区的区域规划将城市大气污染作为重要控制内容:“过去的城市规划对环境缺乏专业性、长远性考虑。重点地区应当作城市环境专项规划,城市规划布局、功能安排、发展规模等应将大气、水、土壤等作为重要的环境控制因素。”
九三学社四川省委提交《关于加强我省城市公共绿地多样化功能建设的建议》,建议城镇规划将公共绿地与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科普教育功能相结合,让农作物、果木走进社区、学校和工厂绿地,既节约土地资源,又使公共绿地功能多样。
建议将绿色GDP纳入考核评价
“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说到底是产业转型问题。一方面是城市对产业的选择,要避免上高污染、高耗能项目。环保产业是很好的投资方向,既能扩大内需又能带动GDP,最近家庭空气清新器就卖得很火啊!”姜晓亭认为,我省工业污染治理要还的历史欠账比较多,过去采用行政手段,今后要更多采用市场、法律手段推进污染治理,根本上还要靠制度创新。推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制度中,能倒逼企业进行环保技术改造、降低污染排放。各级政府应逐年增加环保投入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
周霖临认为,发展绿色GDP,必须改变过去“饥不择食”的项目选择态度,扎实建设生态型工业园。确实有污染的项目,一定要建在城市的“下风下水”地带,减少污染影响范围。
李树海认为,产业转型,必须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细化量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评价体系。”对四大城市群建设,李树海建议制定省级层面的统一规划,从城市功能定位、生产力布局等方面给予引领,根据城市资源禀赋确定不同的考核评价重点,避免同质化产业布局和资源浪费。“以巴中为例,发展工业无优势,定位‘森林公园城市’符合资源禀赋,考核评价重点也应偏重生态、淡化GDP。”(记者 刘宇男)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