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安全“长城”2012年四川食品安全总体稳定向好
食品安全问题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重于泰山。去年以来,我省食品安全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精神为指导,从健全综合协调机构到将食品安全纳入政绩考核体系,从夯实食品安全工作体系到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从全局统领全域覆盖到凸显重点不留死角,从树立典型正面引导到重拳出击重典治乱等,充分体现了我省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和真抓实干、开拓创新。
没有发生一起食品安全重大事故,一般事故率较2011年同期大幅下降,食品安全指标水平明显提高,食品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逐步健全,食品安全综合监督合力逐步增强,食品安全应急体系逐步完善,食品安全保障基础不断夯实,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不断深化,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这是2012年我省食品安全向全川人民交出的一份漂亮答卷!
统揽全局
完善监管体制机制
我省作为食品生产和消费大省,拥有1.7万余家食品生产企业,22万余家餐饮服务单位和25.8万户食品流通企业,食品安全监管点多、面广、线长,监管任务十分繁重。2012年以来,我省坚持科学合理划分职责,落实各级监管责任,理顺监管体制机制,在机构、人员、经费上全力保障食品安全工作顺利开展。
为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和综合协调,去年1月,独立设立的省食品安全办开始投入运行,部分市(州)、县(市、区)也逐渐开始独立设立食品安全办。与此同时,我省还新增了省环保厅、省政府新闻办等5个食安委成员单位,组建了四川省第一届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建立食品安全经费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大大增强了我省食品安全力量。
在监管职责划分上,去年我省先后制定了《四川省食品安全工作基本规范》、《四川省市(州)政府目标考核办法(试行)》等文件,细化了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责任。省政府今年首次将食品安全纳入对市(州)政府的目标考核,各级政府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实行食品安全行政问责制、责任追究制和重大食品安全责任事故“一票否决”制,大大强化了食品安全监管责任。
突出重点
重拳整治重典治乱
根据《四川省2012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我省突出重点领域整治,在食品添加剂和重点食品专项整治方面,面向全省21个市(州),对其中的120个县(市、区)、240余个乡镇、1950个单位进行了督查,解决隐患问题290余个。在四川特色产品专项整治方面,重点检查辣椒、花椒、豆瓣和火锅底料非法添加的违法行为。在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方面,督促“食用油脂”企业落实购销记录、进货查验、索证索票等制度。在进出口食品专项整治方面,发现1037个食品质量安全隐患并限期整改,注销了10家企业备案资格和2家企业国外注册资格。
去年以来,全省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77.9万人次、车辆17.9万台次,检查单位130.1万户次,纠正违法行为61156起,行政立案4734起,罚没款总额2370万元,移送司法机关案件65起,79名犯罪分子受到惩处,取缔“黑窝点”、“黑作坊”、“黑工厂”199个。与此同时,省政府还制定了《关于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实施意见》,省检察院、省食品安全办等13个部门联合出台了《四川省办理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涉案食品鉴定相关问题两法衔接工作的会议纪要》,有效解决了承担司法鉴定机构、安全风险评估等关键问题。
把握关键
重大节点安全零事故
去年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加大了重大节日、重大活动、重大项目和重点环节食品安全联合执法监管力度,深入开展风险大排查、隐患大治理、问题大整改。为确保重大节日和重大事件期间食品安全,省食品安全办制定了春节、五一、国庆期间食品安全联合执法检查实施方案,并出台了《节日期间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以原材料采购、添加物使用等为重点,全面、严密排查食品安全隐患,确保了我省在春节、糖酒会、党代会、西博会、党的十八大等重要节日和重大事件期间食品安全。
为确保重大项目和重点环节食品安全,各地、各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农产品生产、食品加工、食品进出口、食品流通、餐饮消费“五个重点环节”,对食品集中交易市场、农村“食品专业村”、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建筑工地、中小学食堂等重点区域加大检查力度。特别是针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研究制定了大宗食品政府采购制度、学生饮用奶企业准入制度、学生营养健康监测制度和食品安全应急管理机制,相关部门与试点县的3775个学校食堂签订了责任书,确保了学生就餐安全。
注重预防
抗风险能力全面提升
去年我省积极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社会舆情监测预警、应急处理能力,准确捕捉影响食品安全的信息,加强趋势性预判。在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控和应急处理上,制定了《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2012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四川省进出境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等文件,各市(州)政府也都出台了应急预案,并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应急演练活动,并将全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区(县)级监测点由6个扩充至11个,针对重点食品和食物中毒高发季节,开展了食品化学污染物、食源性致病菌及食源性疾病监测,掌握污染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在加强社会舆情监测预警上,安排专门机构、专业人员加强舆情监测、信息收集和分析引导工作,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统一管理,食品安全信息发布、通报、报送工作进一步规范。由省食品安全办牵头建立了食品安全信息员和网络评论员队伍,对省内外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等进行全天候监测,掌握食品安全动向。目前,全省共有食品安全信息员213名、网络评论员1876名,覆盖了省、市食安委成员单位和全省181个县(市、区),及时妥善处理了20起舆情事件。
规范行为
树立食品安全道德观
搞好食品安全工作,关键在规范企业行为。去年我省将工作重心及时调整到提高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安全管理能力上来,加大监督管理和教育培训力度,强化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工商、质监、食药等监管部门建立并完善了食品生产、经营及餐饮服务企业分级分类管理制度,企业内部普遍建立了关键岗位责任制,层层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书;建立了企业公开警示约谈制度,对全省白酒、肉制品、泡菜、茶叶四大重点产业200家重点企业法定代表人进行了专题培训,出台了《关于建立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的意见》,对首批列入“黑名单”的7户食品企业吊销生产许可证。
提升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安全素养,在全省食品企业中树立“做食品就是做良心”的企业道德观。各级、各有关部门以及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普遍开展了对食品从业人员集中系统的食品安全业务培训,全面落实每人每年不少于40个小时业务培训的要求。省食品安全办举办了首届全省重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专题培训班,对150余名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负责人进行了系统培训,全年共举办各类食品安全培训班1440期次,累计培训食品从业人员27万多人次。
正面引导
凝聚社会监管合力
食品安全重在参与,我省坚持“监管社会化”的思路,加强对食品安全的宣传,鼓励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广泛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在宣传上,以新闻媒体为阵地,以主题活动为平台,在舆情引导上掌握主动权。去年全省各类新闻媒体共刊登食品安全信息6700余篇,电视、网络和手机短信播发消息330余万条,开展了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五进”活动,举行了食品安全宣传周暨万户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公开承诺食品安全活动,共发放和张贴食品安全公告82万份,近20万户企业向社会公开承诺食品安全。
为鼓励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去年省政府制定出台了《食品安全举报奖励指导意见》,明确奖励举报范围和举报受理部门,完善举报线索受理、核查和反馈程序以及奖励专项资金发放方式。省、市、县三级政府安排有奖举报资金(基金)3170万元,各地接到举报投诉电话、来信来访24530余个(次),核实举报线索15694件,立案调查处理13143件,查处并办结11925件;涉案总金额1.29亿元,涉案人员21203人。全年全省累计兑现奖金1446笔,总金额100.6万元。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