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教育腾飞 彝区孩子走出大山
实施十年行动计划民族教育迎头赶上
8月10日,美姑县井叶特西乡艳阳高照,记者驱车前往特西村小学。
特西小学是典型的彝族村小,雪白的三层教学楼和孩子们花色各异的彝族上衣,在阳光下映成美丽的画面。特西小学新校园始建于2009年,今年6月正式入驻,学生从此有了运动场,教师也有了宿舍。
运动场上,五年级的吉挖尔且领着一群学生在篮架下腾跃投球,男孩女孩们挥着羽毛球拍奋力扣杀,黝黑的小脸上挂着兴奋的笑容。教师阿作力日对记者说:“过去无运动场地,体育课只能作列队训练和广播操,现在有篮球场,可开展接力赛、小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活动,非常受学生欢迎。”
特西小学6个年级6个班共233名学生,特西村、杜石村等村学生均能受益。古拉曲布每天走两小时山路上学。“上学很快乐,学校里可以看书和打电脑。”受邻居家大学生影响,古拉曲布爱钻学校图书室,喜欢在电脑上看《三国》、《水浒》等书籍。一位彝族妇女告诉记者,她的两个儿子在特西小学读书,新学校条件真好。
美姑县教育局局长尔日呷铁告诉记者,美姑县教育起步晚,1956年10月才有第一所小学,经过近60年的追赶,目前全县已有190个中小学教学点,学生34636人。全县小学入学率达99.93%,中学入学率达99.67%。
记者采访中获悉,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实施的10年来,凉山州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024所,实现了全州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全覆盖。如今,一所所崭新的学校成为贫困山区变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标志。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授人以渔促创业就业
8月11日,记者来到昭觉青年创业培训中心。这是昭觉县政府和国际专业服务机构MSI于1999年创建的非牟利性公益机构,开展服装、电脑、电子电器、家政、老年护理、种植等多种免费培训,已先后培训来自凉山州11个县的5000多人。
在培训中心的月光民族制品厂,经过培训的妇女正在制作具有彝族特色的服装和箱包,精美服饰远销各地,供不应求。“学服装制作无学历门槛,可以不会汉语,吸引了周边大批彝族妇女和待业青年来培训,学期4个月至2年不等。”培训中心老师布点英敏告诉记者。
操作台前,曲比里作正在刺绣彝族荷包。她初中毕业后来到培训中心,刚来时不会拿针,学习两年后已能打衬衫、西裤等,还会刺绣各种图案。某色阿呷未上过学,但有一定针线基础,培训4个月后就成了熟练工,现留在月光民族制品厂工作,月收入近2000元。
记者了解到,昭觉青年创业培训中心的学生有三条出路,一是留厂工作;二是外出打工,培训中心与广东、浙江等地的服装厂有就业协议;三是创业当个体户,由MSI提供1万元无息贷款,目前已有18人创业成功还款。年纪最大的创业者、竹核乡的尔古玛玛参加种植培训时已55岁,学习种植大棚蔬菜后,修了新房、买了货车,给周边群众带来莫大的鼓舞。
“彝族妇女一般很难从山里走出来。学了服装、家政、老人护理等,妇女有一技之长可外出就业。”布点英敏说,不少彝族女孩想外出打工,家里不允许,培训中心有就业协议厂家,外出打工相对安全,培训内容还包括卫生常识和自我保护知识,很多家长自己参加培训后,把女儿也送来培训,让孩子们走出大山,谋取更好的前程。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