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把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

  • 2012年05月12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防灾减灾是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永久课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自然灾害的反常性、突发性、多样性、不可预见性将日益凸显,防灾减灾面临的任务十分繁重。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四周年和我国第四个“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我省举行防灾减灾系列活动,目的就是要强化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广泛普及群众防灾减灾知识,大力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做好防范和应对各种灾害的思想准备、工作准备和物资准备。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一直坚持加强防灾救灾训练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以有效应对突发自然灾害事件为主线,着力健全预案体系、搭建应急平台、建设救援队伍、普及应急知识,全省相关部门和人民群众防灾救灾的意识和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升。昨天举行的综合实战演练,是对我省防灾救灾能力的一次集中展示。不仅展示了相关职能部门及时高效的救灾能力,也展示了救灾队伍全新的精神面貌,展示了人民群众高度的防灾救灾意识,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我们要认真总结我省抗击“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经验做法,认真总结和充分运用这次实战演练的成果,不断深化对抗击各类灾难和做好防灾救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把我省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要把增强人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作为基础工程。从国内外重大灾难情况看,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是影响灾害损失和救援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让群众懂得和掌握更多的防灾减灾知识;要推动防灾减灾教育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把防灾减灾的办法和技能融入群众日常的生产生活之中,不断增强在危急时刻的自救互救能力。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要善于转化运用已经取得的抗灾救灾经验。抗击“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是科学救灾、科学重建的成功典范。全力抢险救人、抢通保通、卫生防疫,防治次生灾害,有效开展过渡安置,实行“三个避让”,建设和预定避难场所等等,都是实践证明非常管用、非常有效的做法。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总结、提炼抗灾救灾实践中创造的成功经验,将基本经验上升为规章制度,上升为政策举措,落实到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中,落实到应急预案制定上,为人类防灾减灾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要把建立完善三大工作体系作为重中之重。建立监测预报、救灾预防、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对于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至关重要。具体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地震、水文、气象等预报设施建设,提高各类灾情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要大力支持防灾减灾实用技术研发和推广,新建和改建一批应急避难场所。要加强紧急救援力量建设,尤其是要高度重视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救援队伍,配备先进的救援设施和工具,开展救援志愿者的教育培训,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要把制定应急处置预案作为一项必备环节。应急处置预案,是灾害发生后采取行动的基本依据和指南。各地要分级、分类、分单位制定周密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群测群防机制,这样才能协调一致地做好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制定后要常加演练。演练不事先规定时间,临时集结为主,增强演练的突发性和实战性。要定期举行综合性演练,训练多地、多部门、多任务协作,通过演练查找问题,调整内容,改进工作。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要把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作为根本出路。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的成功实践使我们深深懂得,人类必须认识自然,敬畏自然,善待自然。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把防灾救灾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贯穿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要坚持防灾减灾并重、兴利除害结合、治标治本兼顾,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加强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从源头上防范和减少各种灾害的发生。

      树立防灾救灾意识、建设防灾救灾队伍、提高突发自然灾害应对能力,关系到全省社会安定、关系到人民群众幸福。我们要始终把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努力提升指挥调度能力、监测预警能力、公众避险能力、快速救援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我省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把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

  • 2012年05月12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防灾减灾是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永久课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自然灾害的反常性、突发性、多样性、不可预见性将日益凸显,防灾减灾面临的任务十分繁重。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四周年和我国第四个“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我省举行防灾减灾系列活动,目的就是要强化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广泛普及群众防灾减灾知识,大力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做好防范和应对各种灾害的思想准备、工作准备和物资准备。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一直坚持加强防灾救灾训练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以有效应对突发自然灾害事件为主线,着力健全预案体系、搭建应急平台、建设救援队伍、普及应急知识,全省相关部门和人民群众防灾救灾的意识和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升。昨天举行的综合实战演练,是对我省防灾救灾能力的一次集中展示。不仅展示了相关职能部门及时高效的救灾能力,也展示了救灾队伍全新的精神面貌,展示了人民群众高度的防灾救灾意识,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我们要认真总结我省抗击“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经验做法,认真总结和充分运用这次实战演练的成果,不断深化对抗击各类灾难和做好防灾救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把我省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要把增强人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作为基础工程。从国内外重大灾难情况看,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是影响灾害损失和救援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让群众懂得和掌握更多的防灾减灾知识;要推动防灾减灾教育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把防灾减灾的办法和技能融入群众日常的生产生活之中,不断增强在危急时刻的自救互救能力。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要善于转化运用已经取得的抗灾救灾经验。抗击“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是科学救灾、科学重建的成功典范。全力抢险救人、抢通保通、卫生防疫,防治次生灾害,有效开展过渡安置,实行“三个避让”,建设和预定避难场所等等,都是实践证明非常管用、非常有效的做法。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总结、提炼抗灾救灾实践中创造的成功经验,将基本经验上升为规章制度,上升为政策举措,落实到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中,落实到应急预案制定上,为人类防灾减灾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要把建立完善三大工作体系作为重中之重。建立监测预报、救灾预防、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对于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至关重要。具体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地震、水文、气象等预报设施建设,提高各类灾情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要大力支持防灾减灾实用技术研发和推广,新建和改建一批应急避难场所。要加强紧急救援力量建设,尤其是要高度重视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救援队伍,配备先进的救援设施和工具,开展救援志愿者的教育培训,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要把制定应急处置预案作为一项必备环节。应急处置预案,是灾害发生后采取行动的基本依据和指南。各地要分级、分类、分单位制定周密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群测群防机制,这样才能协调一致地做好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制定后要常加演练。演练不事先规定时间,临时集结为主,增强演练的突发性和实战性。要定期举行综合性演练,训练多地、多部门、多任务协作,通过演练查找问题,调整内容,改进工作。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要把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作为根本出路。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的成功实践使我们深深懂得,人类必须认识自然,敬畏自然,善待自然。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把防灾救灾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贯穿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要坚持防灾减灾并重、兴利除害结合、治标治本兼顾,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加强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从源头上防范和减少各种灾害的发生。

      树立防灾救灾意识、建设防灾救灾队伍、提高突发自然灾害应对能力,关系到全省社会安定、关系到人民群众幸福。我们要始终把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努力提升指挥调度能力、监测预警能力、公众避险能力、快速救援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我省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