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逆势”上行的开放力量

  • 2012年12月26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逆势增长”——省商务厅这样总结今年我省开放型经济的表现。

      外需疲软,异常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其“势”显而易见。“逆”势的曲线也很清晰:前11月四川对外贸易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9.4、27.5、6.6个百分点;“逆”势的内容很丰富:前10月,全省引进到位国内省外直接投资7168.4亿元,同比增长16.4%,总量继续稳居西部第一;前11月,实际利用外资突破90亿美元,总量居西部首位;新增2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川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243家,持续保持中西部第一。

      是什么力量推动四川开放型经济“逆势”上行?

      开放型经济速度与规模同增,效益与质量并进的背后,是开放结构的深度调整和开放模式的持续创新。

      速度与规模同增

      产品结构调整凸显竞争新优势

      面临内外需低迷不振的共同困难,四川有自己的办法。

      前11个月,我省货物贸易首破500亿美元台阶,达536.5亿美元,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细看商品变化,机电产品在全省占比从去年底的65%提高到目前的69%;高新技术产品占比从去年底的47%提高到50%;鞋类、钢材增长50%以上,四川产业、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大力引进外资,承接产业转移,拓展区域合作,为四川外贸调结构、转方式提供了强大动力。

      随着电子信息的发展壮大,前11个月,成都海关关区监管出口便携式电脑2975万台,同比增加85%。11月当月,四川便携式电脑月度出口首次突破500万台。全球每两台笔记本电脑中的一枚芯片、5成IPAD出自成都高新综保区。

      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四川传统行业也在转型升级中激发活力。同期,我省电子产品、重大装备、生物医药、特色化工、轻纺鞋类等五大类加工贸易产品出口迅猛,推动加工贸易进出口257亿美元,同比增长39%,在全省占比从去年底的46%提高到48%。

      对外承包工程带动出口,以及服务贸易是今年新的增长点。今年全省工程项目带动出口有望达20亿美元。全球20强软件巨头13家落户成都,推动全省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稳定增长。1-11月全省服务贸易进出口59亿美元,同比增长17.3%,保持中西部首位。生产性服务出口增势强劲,技术进出口提升企业竞争力。今年外贸进出口规模有望突破600亿美元。

      效益与质量并进

      开放思路转变吸引更多“高端”

      四川隆昌经济开发区高铁扣件市场占有率达20%,下一步将围绕高铁扣件、闸瓦制造等,加大对大企业大集团的招商力度。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李长林的话很有代表性,“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产业发展梦想向对外开放提出新要求。

      2012年9月,四川史上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深远的对外开放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走出一条具有西部特色的全面开放之路,在全省形成共识。

      在发展思路上——把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尤其是重大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针对重点产业招龙头、促配套、聚集群,推动现代产业迅速崛起。集中引进联想、戴尔、富士康、仁宝等重大项目,成都一跃成为中国IT“第四极”;德国大众、韩国现代、吉利沃尔沃等汽车企业相继入驻,彻底改变全省汽车工业在全国的产业地位。前11个月,我省计算机通信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同比增幅均超过30%,电子计算机整机增长120.3%;汽车制造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177.16亿元,同比增长29.41%,有力支撑了全省产业发展。

      在发展机制上——为促进我省重大引进项目有效实施,今年5月,省政府成立省重大引进项目协调推进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承办全省重大引进项目及后续、衍生和配套项目,以及要素保障、后续服务的协调落实。四川现代商用车项目、沃尔沃乘用车等大批重大项目快速开工,南京嘉远公司年产30万辆电动汽车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100亿元的南车集团四川产业基地项目,华晨集团年产20万台汽车发动机及零部件生产线等项目纷至沓来;电子信息方面,仁宝、纬创、联想成都制造基地迅速投产,成都造“戴尔”顺利出货,200余户配套企业聚集成都、遂宁、绵阳、眉山、内江……一批重大项目重点突破、有序承接和成功落地,推动产业迅速成长。

      在发展理念上——更重效益和质量,推动引资、引技、引智的有机结合。今年6月,成都高新区先于东部沿海发声:将设立10亿元专项资金,力争5年内打造2000亿元产业集群,聚集10万人才,大手笔发展新一代移动互联网。“这一次,成都不做后来者、追随者,目标是争做新一轮产业崛起的拓疆者与引航者。”成都高新区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推进办公室主任尹朝银说,成都正与全球同步上演产业变局大戏。

      走出去引进来同步开放模式创新成就要素集聚之地

      “中国内陆每人每年喝4杯咖啡,西部更少;香港人是150杯。如果消费量能赶上香港,我们将在内陆新开20家工厂。”一杯咖啡的差距,让雀巢看到了发展潜力。今年以来雀巢高层频繁入川,折射出四川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的态势。

      四川不甘于被动承接产业转移,更要全面融入全球现代产业协作和市场体系,成为西部乃至全国重要的科技、产业、资本、人才的汇聚之地。

      今年前10个月,重庆跃升为四川国内省外到位资金的最大来源地;对口援建与产业转移互动,依托园区载体,同期在川投资到位资金近6成来自东部沿海地区。

      与港澳台产业有效互动,四川已成为西部地区台资企业最多、投资额最大、对台交流品牌最多的省份。港澳是四川最大的境外投资来源地、重要的贸易伙伴及境外投资目的地,今年10月,成都被商务部评为“落实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示范城市”,在与港澳在会展、医疗、旅游、教育等领域开展经贸合作方面享受先行先试政策。

      加快对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新川创新科技园于今年5月开工建设,川新双方已联合在新加坡、纽约和成都进行了三次面向全球的联合招商活动。

      西博会,是四川深入区域合作的有效平台。第十三届西博会签约投资额首破万亿元,创历届西博会之最。其中,四川签约项目1340个,签约额7814.8亿元,签约项目个数和投资额均占7成以上。“投资西部、首选四川,投资四川、辐射西部”,已成为外商共识。

      积极融入全球创新体系,具有跨国经营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本土跨国公司已具雏形。今年,川企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投资项目数量和中方对外投资额分别占总量的54%和78%;制造业、高科技、信息软件领域投资明显升温。新希望今年连续新增3个投资项目,初步形成东南亚、南亚、非洲跨国经营布局。

      这一年,我省在跨区域合作实现突破。省商务厅相关人士透露,省政府已出台《“西向开放”实施方案》,我省将加强与新疆的物流、产业、市场对接与合作,借道新疆扩大对中亚、西亚、南亚乃至欧洲的对外开放。我省将锁定欧洲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与欧洲重点国家和重点企业进行产业、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对接,积极打造川欧合作新平台。(记者 曾小清
    责任编辑: 暴雨将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逆势”上行的开放力量

  • 2012年12月26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逆势增长”——省商务厅这样总结今年我省开放型经济的表现。

      外需疲软,异常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其“势”显而易见。“逆”势的曲线也很清晰:前11月四川对外贸易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9.4、27.5、6.6个百分点;“逆”势的内容很丰富:前10月,全省引进到位国内省外直接投资7168.4亿元,同比增长16.4%,总量继续稳居西部第一;前11月,实际利用外资突破90亿美元,总量居西部首位;新增2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川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243家,持续保持中西部第一。

      是什么力量推动四川开放型经济“逆势”上行?

      开放型经济速度与规模同增,效益与质量并进的背后,是开放结构的深度调整和开放模式的持续创新。

      速度与规模同增

      产品结构调整凸显竞争新优势

      面临内外需低迷不振的共同困难,四川有自己的办法。

      前11个月,我省货物贸易首破500亿美元台阶,达536.5亿美元,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细看商品变化,机电产品在全省占比从去年底的65%提高到目前的69%;高新技术产品占比从去年底的47%提高到50%;鞋类、钢材增长50%以上,四川产业、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大力引进外资,承接产业转移,拓展区域合作,为四川外贸调结构、转方式提供了强大动力。

      随着电子信息的发展壮大,前11个月,成都海关关区监管出口便携式电脑2975万台,同比增加85%。11月当月,四川便携式电脑月度出口首次突破500万台。全球每两台笔记本电脑中的一枚芯片、5成IPAD出自成都高新综保区。

      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四川传统行业也在转型升级中激发活力。同期,我省电子产品、重大装备、生物医药、特色化工、轻纺鞋类等五大类加工贸易产品出口迅猛,推动加工贸易进出口257亿美元,同比增长39%,在全省占比从去年底的46%提高到48%。

      对外承包工程带动出口,以及服务贸易是今年新的增长点。今年全省工程项目带动出口有望达20亿美元。全球20强软件巨头13家落户成都,推动全省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稳定增长。1-11月全省服务贸易进出口59亿美元,同比增长17.3%,保持中西部首位。生产性服务出口增势强劲,技术进出口提升企业竞争力。今年外贸进出口规模有望突破600亿美元。

      效益与质量并进

      开放思路转变吸引更多“高端”

      四川隆昌经济开发区高铁扣件市场占有率达20%,下一步将围绕高铁扣件、闸瓦制造等,加大对大企业大集团的招商力度。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李长林的话很有代表性,“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产业发展梦想向对外开放提出新要求。

      2012年9月,四川史上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深远的对外开放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走出一条具有西部特色的全面开放之路,在全省形成共识。

      在发展思路上——把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尤其是重大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针对重点产业招龙头、促配套、聚集群,推动现代产业迅速崛起。集中引进联想、戴尔、富士康、仁宝等重大项目,成都一跃成为中国IT“第四极”;德国大众、韩国现代、吉利沃尔沃等汽车企业相继入驻,彻底改变全省汽车工业在全国的产业地位。前11个月,我省计算机通信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同比增幅均超过30%,电子计算机整机增长120.3%;汽车制造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177.16亿元,同比增长29.41%,有力支撑了全省产业发展。

      在发展机制上——为促进我省重大引进项目有效实施,今年5月,省政府成立省重大引进项目协调推进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承办全省重大引进项目及后续、衍生和配套项目,以及要素保障、后续服务的协调落实。四川现代商用车项目、沃尔沃乘用车等大批重大项目快速开工,南京嘉远公司年产30万辆电动汽车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100亿元的南车集团四川产业基地项目,华晨集团年产20万台汽车发动机及零部件生产线等项目纷至沓来;电子信息方面,仁宝、纬创、联想成都制造基地迅速投产,成都造“戴尔”顺利出货,200余户配套企业聚集成都、遂宁、绵阳、眉山、内江……一批重大项目重点突破、有序承接和成功落地,推动产业迅速成长。

      在发展理念上——更重效益和质量,推动引资、引技、引智的有机结合。今年6月,成都高新区先于东部沿海发声:将设立10亿元专项资金,力争5年内打造2000亿元产业集群,聚集10万人才,大手笔发展新一代移动互联网。“这一次,成都不做后来者、追随者,目标是争做新一轮产业崛起的拓疆者与引航者。”成都高新区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推进办公室主任尹朝银说,成都正与全球同步上演产业变局大戏。

      走出去引进来同步开放模式创新成就要素集聚之地

      “中国内陆每人每年喝4杯咖啡,西部更少;香港人是150杯。如果消费量能赶上香港,我们将在内陆新开20家工厂。”一杯咖啡的差距,让雀巢看到了发展潜力。今年以来雀巢高层频繁入川,折射出四川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的态势。

      四川不甘于被动承接产业转移,更要全面融入全球现代产业协作和市场体系,成为西部乃至全国重要的科技、产业、资本、人才的汇聚之地。

      今年前10个月,重庆跃升为四川国内省外到位资金的最大来源地;对口援建与产业转移互动,依托园区载体,同期在川投资到位资金近6成来自东部沿海地区。

      与港澳台产业有效互动,四川已成为西部地区台资企业最多、投资额最大、对台交流品牌最多的省份。港澳是四川最大的境外投资来源地、重要的贸易伙伴及境外投资目的地,今年10月,成都被商务部评为“落实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示范城市”,在与港澳在会展、医疗、旅游、教育等领域开展经贸合作方面享受先行先试政策。

      加快对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新川创新科技园于今年5月开工建设,川新双方已联合在新加坡、纽约和成都进行了三次面向全球的联合招商活动。

      西博会,是四川深入区域合作的有效平台。第十三届西博会签约投资额首破万亿元,创历届西博会之最。其中,四川签约项目1340个,签约额7814.8亿元,签约项目个数和投资额均占7成以上。“投资西部、首选四川,投资四川、辐射西部”,已成为外商共识。

      积极融入全球创新体系,具有跨国经营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本土跨国公司已具雏形。今年,川企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投资项目数量和中方对外投资额分别占总量的54%和78%;制造业、高科技、信息软件领域投资明显升温。新希望今年连续新增3个投资项目,初步形成东南亚、南亚、非洲跨国经营布局。

      这一年,我省在跨区域合作实现突破。省商务厅相关人士透露,省政府已出台《“西向开放”实施方案》,我省将加强与新疆的物流、产业、市场对接与合作,借道新疆扩大对中亚、西亚、南亚乃至欧洲的对外开放。我省将锁定欧洲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与欧洲重点国家和重点企业进行产业、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对接,积极打造川欧合作新平台。(记者 曾小清
    责任编辑: 暴雨将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