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再创四川水利改革发展新局面
记者:四川水利发展面临怎样的新形势?
冷刚:四川水利历史悠久,历代治蜀者皆以治水为重。截至2011年底,全省已建成水利工程64万处,有效灌溉农田3900万亩,累计解决了农村5225万人的饮水不安全(含饮水困难)问题。在治理水土流失、堤防建设、水产品开发等方面进展迅速。但仍存在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二是水资源开发利用滞后,三是水生态安全形势严峻,四是体制机制性障碍。
困难多,发展机遇也多。经过近5年加快发展,四川水利具备了提速跃升的基础。我们将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契机,把水利事业推向新的阶段。
记者:四川水利发展的新目标是什么?
冷刚:针对四川盆地腹部区缺水,盆周山区水资源丰富、局部地区贫水或缺水的情况,我们将科学规划工程布局,分类制订实施方案。在下一个5年,力争完成投资规模1300亿元。到2015年,实现“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新增1000万亩有效灌面;到2020年,再新增1000万亩有效灌面。建成亭子口水利枢纽等60处大中型水利项目,新开工红鱼洞水库等60处大中型项目。在全省范围内初步建成水资源综合调配、防洪减灾更加有效的水利工程体系。
记者:水利事关民生,在这方面有何具体的筹划?
冷刚:短期目标是2015年全面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此外,积极开展试点,建成一批实现“全域灌溉”的县(市、区)和水利现代化灌区示范片;完成县级以上城市、近年来受灾严重的乡镇堤防工程建设;提高主要江河和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的防洪能力,县级以上城市基本达到防洪标准;基本完成现有29座大中型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新增的电装机容量120万千瓦,水产品年产量达到130万吨。
记者:十八大报告强调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四川有何举措?
冷刚:具体而言,就是全面确立“三条红线”,即用水总量红线、用水效率红线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实行“四项制度”,即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抓紧制定主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和调度方案,着力强化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用水定额管理、水资源有偿使用、水功能区管理等关键举措,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重点抓好首批30个节水型社会建设重点县项目。加快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大力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生态修复,农村水系和河塘清淤整治,给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江河安澜的美好家园。
我们还将在水利科学发展体制机制方面实现突破,加快水资源管理体制、水利建设与运行管理体制、水利投融资机制、水价形成机制、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水生态补偿制度,全面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水利体制机制。(记者 邹渠)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