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抗地震灾害外御金融危机 四川调结构不减发展速度
在灾后重建中,四川省下定决心,将数十家污染超标企业全部关停,还给水磨镇一片碧水蓝天,走上生态民俗旅游的发展新路。短短数年间,水磨镇不仅获得“全球灾后重建规划设计最佳范例”称号,也由过去那条“灰头土脸”的穷山沟,变成了闻名中外的旅游新景点。依靠开办客栈、农家乐,当地许多村子年人均纯收入已超过5000元。
水磨镇的重生,正是四川省过去4年变化的缩影。2008年,这个中国西南部的人口大省遭受了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上千万间房屋损毁,8万多人遇难、失踪,1500多万人家园被毁,经济损失高达2万多亿元。
雪上加霜的是,就在同一年,爆发了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四川省同样受到严重冲击,数以百万计的农民工失业返乡。
面对如此艰难的局面,在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领导下,在全国19个援建省市的全力支持下,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化危为机,迎难而上”的战略,8900多万四川人以顽强、乐观的精神共克时艰。
短短4年,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已全面超越震前,GDP年均增速达14%,在2007年的万亿元规模上再翻一番,一举跨入“2万亿俱乐部”,实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最好最快的发展局面。截至2012年三季度,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四川省GDP增速依然超过1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1个百分点,继续保持追赶跨越的较快发展势头。
值得注意的是,经历了地震考验的四川,没有重复“污染-治理”的发展旧模式。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王海林表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等成为四川经济异军突起的主力军。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四川省工业比重已经超过10%,产值突破3500亿元,这正是今年上半年四川工业增速位居全国第3位的内在动力。”
不仅如此,深处中国西南腹地的四川,正日益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前沿。全球每2台笔记本电脑中,就有一片“成都造”的芯片。
“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升级的压力,以四川为代表的西部地区具有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有利于把握世界经济发展脉搏。”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郭正模说:“在过去的4年里,经历了大地震和金融危机的考验,四川以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和潜力,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责任编辑:
暴雨将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