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 2012年01月13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2012年1月8日在政协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

    晏永和


      各位委员,同志们:

      我代表政协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委员审议,请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

      2011年是我省实现“十二五”发展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良好开局的一年。一年来,省政协在中共四川省委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按照省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总体部署,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在尽心履职中服务大局,在提高质效中促进发展,在总结提升中加强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助推全省灾后恢复重建、加快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增进共识,巩固思想政治基础

      思想指引方向,共识凝聚力量。我们始终把增进共识作为首要任务,创新载体、丰富内容,加强引导、注重实效,努力做到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

      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组织中心组学习会、形势报告会、专题讲座等,及时传达贯彻中央和省委重要部署,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入领会中办发〔2011〕16号、川委办〔2011〕24号文件和贾庆林主席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把握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新部署新要求,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和政策理论水平。针对政协组织的特点,积极引导各族各界人士不断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和政治认同,不断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开展中共党史、革命传统、感恩奋进等教育活动,组织驻川全国政协委员和省政协常委等赴灾区视察“三基地一窗口”建设情况,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召开纪念大会,举行祭奠仪式,出版《辛亥波涛》纪念文集,开展赴京书法展以及电影周、文艺晚会等系列活动,隆重纪念辛亥革命暨四川保路运动100周年,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赴京书法展得到贾庆林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贾庆林主席指出,“四川举办这种形式的展览,很有意义”。通过这些活动,各族各界人士进一步认识到,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中国共产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拓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

      进一步汇聚发展力量。组织界别协商议政、民主讨论,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委员深刻认识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十二五”规划、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全面小康社会,是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事业;准确把握全省“高位求进、加快发展”工作基调和“投资拉动、产业支撑”着力重点;聚焦灾后恢复重建、推进“两个加快”的重大任务,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各项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上来,以履行职能的实在成效促进“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

      (二)围绕中心,促进经济加快发展

      把促进科学发展作为政协履职的第一要务,坚持“主题”、贯穿“主线”,突出重点、务实建言,助推全省经济在高的起点上实现新的突破、在高位运行中保持较快发展。

      助推“两化”互动。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把握“新型”要义,明晰着力重点,务实履行职能,提出对策建议,促进“两化”互动发展、加快“三化”联动进程。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十四次常委会议专题协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先导性、全局带动性、创新依赖性、较高成长性”等特点,向省委提交“发挥资源优势、抓住关键环节、突出产业重点、创新体制机制”等4个专题报告,提出“突破核心技术、培育重点企业、建设特色基地、深化国际合作、培育市场需求”等60条建议;视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产业园区建设和钒钛稀土综合利用情况,督办“加大政府扶持,提速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案;开展“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发挥军工科研优势”、“我省‘十二五’电力发展”等调研,促进培育更多新的产业增长点。针对宏观调控银根趋紧、建设资金短缺情况,调研“保持投资较快增长”,督办“加快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化”提案,为稳定和扩大投资规模、保持投资的持续拉动力建言献策。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十五次常委会议专题协商新型城镇化建设,把握“途径在集聚、工作在统筹、基础在培育”的总体思路和 “整体性规划、‘一盘棋’建设、协同化管理”等着力重点,向省委报送“做好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建设和管理”等3个专题报告,提出加快构建“‘一核四群’现代城镇体系、加强区域性枢纽中心城市建设、利用丘陵坡地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强城镇防洪排涝设施建设”等45条建议。开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提高建设用地集约水平”、“汶川水磨镇重建”等调研,视察“民族地区军民共建和谐小城镇”;配合全国政协视察 “发挥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镇化中的生力军作用”、调研“民族自治县城镇化建设”;组织驻川全国政协委员赴兄弟省份考察城镇化建设,向省委、省政府提交专题报告。同时,围绕推进农业现代化,配合全国政协调研 “水利设施灾后重建”,专题调研 “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视察“全省集中连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专合组织发展”、“都江堰灌区现代化建设”以及全省水利工程建设等情况,所提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积极采纳。

      助推区域协调。抓住影响我省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问题,积极谋划,协同推动,致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成渝经济区建设。召开贯彻实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座谈会,围绕“重大意义、战略定位、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8个专题,深度解读《规划》内容,出版《打造中国新的增长极——成渝经济区研究报告》。促进天府新区规划建设。调研“天府新区规划建设”,提出以创新思维谋划新的发展规划、创建新的体制机制、打造新的产业支撑等建议,拓展督办“科学推进天府新区规划建设”提案,相关意见被省委、省政府及时吸纳。促进灾区发展振兴。通过驻川全国政协委员提交 “‘十二五’期间促进四川地震灾区发展振兴”提案,与全国政协组成联合调研视察组,加大提案督办力度,提出的意见建议得到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王刚副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的批示。专题视察地震灾区发展振兴、灾区产业园区建设、生态恢复等情况,省级主要媒体作了深度报道。促进革命老区发展。针对巴中、广元等革命老区尚未纳入国家级经济区域规划的实际,与致公党中央、致公党四川省委开展联合调研,形成专题报告上报中央领导和国家有关部委,推动秦巴山区纳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作为连片特困地区重点扶持;开展“助推秦巴山区可持续发展”联合资政活动,为革命老区发展献计献策。促进民族地区发展。跟踪“促进藏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落实情况,视察成阿工业园区、凉山综合扶贫开发工作;就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第二个十年行动计划、边销茶生产和管理等提交提案19件。促进充分开放合作。组织驻川全国政协委员和省政协常委视察铁路建设情况,调研我省高速公路服务区改造情况,考察南向通道建设,促进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联合组织香港青年企业家来川考察。积极服务第十二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组织出省考察交流活动,接待政协系统来川视察、考察团(组),增进相互了解,营造良好氛围,表达感铭之情,宣传推介四川。

      助推生态建设。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履职活动,协力推进生态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调研牧区人工种草。为促进天然草原生态功能恢复,实现“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牧民增收”,根据贾庆林主席和刘奇葆书记指示,专题调研“牧区发展人工种草”,形成的调研报告得到中央领导和省委领导的充分肯定。贾庆林主席指出四川省政协提出的 “思路很有新意”,回良玉副总理批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要在全国牧区工作会议上作出安排部署,刘奇葆书记要求吸收省政协的意见、在牧区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发展之路。协商生态产业发展。贯彻落实贾庆林主席来川视察时关于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整合资源、协同互动,周密组织、精心实施,专题协商生态产业发展,深入研讨发展生态产业与推动科学发展的有关问题,提出发展生态产业的路径选择、体系构建、着力重点、要素保障等建议,经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督办生态建设提案。重点督办“加强川西北高原生态建设”、“加强我省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等提案,蒋巨峰省长在有关建议上批示:相关部门要合力将“川西北防沙治沙工程”做大做实做好,并争取国家支持,推动从局部治理转到整体防治。通过驻川全国政协委员提交 “正式立项启动若尔盖湿地沙化治理”的紧急提案,国家林业局等部门在办理答复中表示,将对若尔盖湿地保护和防沙治沙给予重点支持。评议环境治理工作。把民主评议作为政协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重要举措,组织省政协委员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历时3个月,对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阶段工作情况进行民主评议。这次评议领导重视、组织有序,工作深入、客观公正,宣传到位、成效显著。刘奇葆书记在评议报告上批示:“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值得注意,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要坚持巩固提高、深入持久。”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将评议报告转发全省,相关部门吸纳了建议、改进了工作。

      (三)发挥优势,助推文化强省建设

      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中共四川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发挥政协的组织、渠道和人才优势,促进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省建设。

      专题协商文化建设。把文化建设作为年度专题协商的重要议题,十六次常委会议围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省”主题专题协商、议政建言。认真学习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决定》,明确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奋斗目标、发展战略和着力重点;听取省委领导通报中共四川省委九届九次全会情况,知情明政;邀请文化专家作专题讲座,启迪思维;精心会商选题,组织大会发言,认真协商讨论,提出意见建议,形成专题报告供省委、省政府决策参考。

      协同推进文化发展。围绕我省文化改革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开展专题调研,督办落实提案,协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开展“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文化惠民工程实施”重点调研,提出“完善政策法规和管理运行、队伍建设、财政保障机制”等建议。视察巴蜀文化遗产保护情况,参与全国政协开展“蜀道文化线路保护与申遗”专题调研,推动调研成果转化。督办“推动我省文化体制改革”重点提案,促进文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文化产业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联合有关单位赴澳门举办 “汶川地震澳门援建项目成果图片展”,组织书画艺术家开展“见证辉煌、走向豪迈”文化援助活动,为重建的李白纪念馆和剑门关景区现场创作并捐赠书画作品。

      强化文史资政育人。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努力发挥政协文史工作存史、资政、团结、育人重要作用。出版《时代壮歌——“5·12”汶川特大地震史料丛书》,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编审《多党合作在四川》丛书,总结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四川实践的新经验、新成效。参与全国政协《三峡移民纪实》征编工作。编纂《四川省志·政协志(1986—2005)》;创办“四川文史”网站,完成文史资料数据加工500余本、审校篇目万余篇。积极参与中国政协文史馆筹建工作,共征集珍贵文物手稿及文件12份、文史书籍电子版50种、图书近2000册。

      (四)心系民生,共同维护和谐稳定

      始终把以人为本、履职为民作为政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察民情、表达民意、助解民困,协助党委、政府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

      着力惠民生。把反映民情民意贯穿于经常性工作之中,促进民生领域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推动民生工程深入实施。调研“构建适应四川产业发展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视察“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督办 “发展我省民办教育”提案,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视察“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情况”,考察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等情况,配合全国政协开展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医疗机构合理补偿问题”专题调研,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调研“养老事业发展情况”,摘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问题”等,提出 “完善跨地区转移就业中接续社保关系的政策措施、出台城镇养老保险与新农保制度的衔接办法、健全职业病防治机制”等意见建议,促进社保体系完善。深入水源点实地考察,召开现场督办会,促进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加快解决。围绕食品药品安全、保障物价上涨中困难群体和旱区群众基本生活、失地农民和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等问题,组织委员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跟踪“加快我省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提案,促进民生不断改善。

      协力促和谐。发挥政协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作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调研“社区矫正”、“乡镇检察联络站”等工作情况,视察“网络虚拟社会管理情况”,召开“全省社会组织建设情况”通报会,受理群众来信来访682件次,协助全国政协调研“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召开立法协商座谈会,参加立法项目论证会,对 《四川省物价管理条例 (草案)》、《四川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草案)》等提出82条修改建议。视察藏区“三大民生工程”实施情况,调研高校宗教工作,总结交流我省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和贯彻落实宗教教职人员社会保障政策的做法和经验,协力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活动,宣传和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召开港澳委员座谈会,支持四川省各级政协港区委员联谊会成立,引导港澳委员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港澳地区长期繁荣稳定和加快四川发展贡献力量。举办中秋联谊会、新年茶话会等,加强各界沟通交流,增进广泛团结。

      尽力办实事。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力所能及、坚持不懈地为民众办实事办好事。省政协主要领导牵挂灾区少年儿童的学习生活,发去节日慰问信,并赴青川县姚渡小学看望师生,协调捐款,改善办学条件。开展“挂包帮”活动,帮扶雅安市名山县白鹤村、乐山市金口河区,座谈商讨致富发展的可行措施;组织社会各界捐赠资金和文教、医疗设备,开展义诊活动,慰问残疾人员、贫困家庭,落实各类项目资金和物资共计1039万元。会同致公党中央、省红十字会、省残联、爱德基金会、海尔集团等单位和爱心人士,向贫困地区学校、家庭、残疾人捐赠款物、图书;举办英语教师、医务骨干、“创业兴农”村官和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8期。做好茂县大骨节病及震区伤员康复医院项目建设的协调服务工作,促进投入使用;协同民进中央、民进四川省委对若尔盖县大骨节病及妇女“两癌”筛查调研,落实援助项目资金。开展“送法进高墙”、法律下乡活动,提供免费法律咨询1.3万余人次。一年来,共协调落实帮扶资金和各类捐款捐物价值达2.68亿元。

      (五)加强建设,不断提高履职质效

      把握政协事业的现状和特点,着力“三化”建设,营造良好环境,注重总结提升,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高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

      强化制度建设。抓住良好机遇,落实重要部署,持续推进政协履职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发〔2011〕16号文件精神,向省委报送《省政协党组关于贯彻落实中办发〔2011〕16号文件精神的意见》,省委以川委办〔2011〕24号文件予以转发。文件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丰富和细化了中发〔2006〕5号和川委发 〔2009〕18号文件规定,为进一步加强“三化”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召开主席学习会,学习贯彻文件精神,专题研讨政协工作制度化建设,强调把握政协工作制度建设的基本态势,坚持政治性、整体性、创新性和实效性等原则要求,着力推动规定细化、衔接配套和保障到位。重视发挥提案在政协工作中的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召开提案工作座谈会,修订提案工作条例。调研总结《省政协协同互动试行办法》实施情况,为深入推进协同互动探索路径。召开界别召集人座谈会,研究制定《进一步做好界别工作的试行意见》,完善界别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推动工作落实到位。

      营造履职环境。注重知情明政,着力工作效应,加强服务管理,共同营造良好履职环境。坚持情况通报制度。邀请省委、省政府、省纪委、省法院、省检察院通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党风廉政建设、提案办理等情况;召开知情明政通报会,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农业厅、文化厅等8个部门通报年度工作重点难点;对口联系相关单位通报全省旅游、教育、检察机关人民监督员、社会组织建设等工作情况;配合省委有关部门举办港澳代表人士国情研修班;向港澳委员通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加强委员服务管理。注重优质服务和规范管理的统一,通过常委会议、专委会学习等多种形式,开展委员经常性学习培训,提高委员能力素质。坚持走访看望、节假日短信温馨问候,密切与委员及其所在单位联系沟通,协助解决实际困难,为他们履职创造条件。系统总结委员开展“五个一”活动情况,完善委员履职情况统计办法,倡导和支持委员积极参加调研视察、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活动。组织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助推老区发展”、“帮扶凉山州贫困山区失学儿童”等界别活动。推荐20名政协委员担任省统筹公选副厅级领导干部面试评委。重视发挥港澳委员作用,组织他们考察旅游开发、工业集中区发展,深入其所办企业了解情况、助解相关问题,增强在川投资兴业信心。注重发挥驻川全国政协委员作用,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改进新闻宣传工作。加强策划引导,精心组织实施,与四川日报、四川广播电视台、中新四川网等开办“新闻会客厅”、“议政与建言”、“提案追踪”等专栏,及时宣传政协工作。邀请中国政协杂志社、人民政协报社在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之际来川开展专题采访。加强四川政协报、杂志、网站等建设,出版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专刊。一年来,在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刊(播)发新闻稿件1000余篇、图片950余张、视频70多个,增进了社会各界对政协事业发展的了解认同。

      注重总结经验。提炼有效做法,及时交流推广,不断改进政协工作。按照省委统一部署,全面总结政协服务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向全国政协和省委提交报告。贾庆林主席批示,四川省政协“三年来,在省委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组织优势、联络优势、智力优势,在发动政协委员、非公经济企业、港澳台侨人力、物力、资金等参与抢险救灾,组织各级政协调查研究建言献策,参与恢复重建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充分发挥了人民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为夺取抗震救灾全面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刘奇葆书记批示:“政协在救灾和重建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各党派和党外人士均倾情倾力投身救灾,精神值得褒奖,贡献不可磨灭。”举办全省地方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好做法、好经验,交流好思路、好举措,达到了拓展思维、共同提高的目的。召开全省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后勤工作(片区)座谈会等,对有效做法进行总结提升、宣传推广。

      推动作风转变。改进工作方式,巩固整顿成果,促进作风进一步转变。发挥政协开展群众工作的优势,建立委员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联系界别群众、反映界别愿望的经常性工作机制,通过调研视察、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着力提出顺乎民心、合乎民意、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为党政决策提供参考,为界别群众排忧解难。按照省政协年度工作要点,细化分解任务,落实具体责任,明确工作要求,加强跟踪督查,保证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严格执行《省政协全体会议常委会议请假与考勤实施办法》等制度规定,会议和活动质量明显提升。扎实推进“四型”机关建设,组织集中学习,开展“思想教育、作风建设、制度完善”专项学习教育和整顿活动,大力治理“庸、懒、散”;综合整治机关环境,改善办公条件。“三个不相适应”问题进一步解决,机关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

      一年来,省政协围绕关系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各种层次的协商议政活动49次,提交专项建议报告71份;开展专题调研15项,提交调研报告15份;开展常委、委员视察18次,提交视察报告13份;征集提案1054件,立案1017件,办复1013件,办复率99.61%;反映社情民意信息1840多条、编报904期,全国政协和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采用245条。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153件次。这些成果,对促进科学民主决策、加强和改进相关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各位委员,同志们!

      过去的一年,省政协围绕中心谋划、对接重点履职,工作质效提升、社会效应增强。这是中共四川省委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领导的结果,是全省各级党委、人大、政府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政协各级组织、各参加单位和广大委员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政协常委会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不足。主要是:在工作制度的细化配套上整体协同不够,影响执行效果;实施民主监督的路径和方式有待进一步探索;委员的教育培训和政协干部的交流力度需继续加大等。对此,我们将认真研究、努力改进。

      二

      近几年来,我省走过了极为特殊、极其艰难、极不平凡的历程。省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在中共四川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与民众风雨同舟,始终与党委同心协力,始终以实干助推发展,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夺取胜利的根本保证,进一步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在服务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履职实践中,我们深切体会到:

      (一)汇聚力量一定要增进思想共识

      人民政协作为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促进各族各界人士的大团结大联合是重要使命,增进共识是实现广泛团结的思想基础。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发展的关键期、矛盾的凸显期,尤需增进共识,不断巩固思想政治基础。我们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元、指导工作,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领会中共十七大和省委九届四次全会以来的重要决策部署,着力增强政治意识、发展意识、民生意识,引导各族各界认清共同利益、致力共同事业,把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转化为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自觉行动。实践表明,人民政协作为联系各界群众的桥梁纽带和促成共识的规范平台,只有在工作谋划中重视增进共识,在工作实践中着力促成共识,才能充分发挥政协组织的优势,汇聚起推进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服务大局一定要对接阶段重点

      人民政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大局是工作原则,对接重点是履职方法。我们立足“总体取向”谋划工作,适应任务变化跟上节奏,在全局之重、阶段之要、职能之事的重合面和结合部找准着力方位,围绕“两个加快”主动对接抗震救灾、灾后恢复重建,主动对接“一主、三化、三加强”思路、“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建设,主动对接止滑提速、巩固回升、高位求进的基调,在围绕中心中强化服务,在融入大局中发挥优势,助推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践表明,政协对接重点、服务大局,就是要自觉与党委方向一致、目标一致、步调一致,在行动上协同、在工作中协力。只有着眼大局谋事、对接重点干事,才能在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成事,做到围绕中心不偏离、服务大局有作为。

      (三)有效履职一定要提高工作质量

      人民政协荟萃了各界代表人士,智力密集,提高履职质量既是应有之为,也是现实之需。我们狠抓提高工作质量这一“主体工程”,明确“加强专题调研、增强履职实效”,“适应发展要求、提高履职质量”的工作要求,把主要精力用在宏观问题思考上、把整体力量用在重大课题调研上、把集体智慧用在大事难事的对策探寻上,努力使提出的意见建议郑重而不敷衍、深刻而不肤浅,为科学民主决策提供有益参考。实践表明,政协履职不在内容泛而在效果好、不在数量多而在质量高。只有把质效理念贯穿于履职全过程和各方面,才能把政协潜在的“资源存量”转化为外在的现实优势,在服务科学发展中有为,在推进政协事业中有位。

      (四)发挥作用一定要彰显界别特色

      人民政协是由界别组成的政治组织,政协界别是党委、政府联系群众、广集民智、保障和扩大社会各界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彰显界别特色、发挥界别优势是政协服务大局的着力点、挖掘履职潜力的突破口。我们把加强界别工作、发挥界别作用作为重要任务,出台省政协领导和专门委员会联系界别的意见;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注重在反映社情民意中表达界别意愿、在调研视察中组织界别参与、在民主评议和提案工作中开展界别监督、在社会活动中发挥界别优势,努力使界别诉求有途径、知情有渠道、履职有依托,努力从制度和程序上使社会各界人士广泛、积极、有序地参与政事。实践表明,政协的组织特色在界别、履职优势在委员。只有把界别作为增进团结的重要纽带、民主监督的规范渠道、科学决策的智库构成、推进发展的协力平台,突出特色、加强建设,才能发挥好委员在本职工作中的带头作用、政协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界别群众中的代表作用。

      (五)整体推进一定要注重协同互动

      人民政协联系广泛,涵盖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和各界人士,加强协同互动、注重整合资源,是放大履职效应、推进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以推动事业为目的完善机制,以重要课题为纽带搭建平台,以经常性活动为载体营造环境,形成了纵向上加强政协系统上下联动、横向上注重与党政及其部门配合协作的工作格局。实践表明,整合资源、协同互动是政协工作取得成效的有效做法。只有以开放视野、系统思维、协作理念,建立和完善纵横贯通、内外连接的运行机制,才能充分彰显政协的结构、功能、渠道等优势,在协同中配合有序,在互动中整体推进。

      (六)提升水平一定要加强自身建设

      人民政协以促进科学发展为第一要务,提升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是重要保障。我们着眼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发挥中共党组在政协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党派团体的参政议政作用、界别的纽带作用、委员的主体作用、专门委员会的基础作用、机关的服务保障作用。整体推进思想、制度、队伍、作风建设,着眼基础性、长效性,着力规范化、常态化,积极倡导勤于学习之风、务实进取之风、团结和谐之风、清正廉洁之风,促进“素质明显增强、效能明显提高、风气明显好转”。实践表明,提高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加强自身建设既是长远发展需要也是现实紧迫任务。只有从“建设”的高度去认识、从“提升”的目标去谋划、从“务实”的要求去推进,持续抓学习、带队伍,建机制、转作风,才能强基固本、永葆活力,把人民政协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三

      2012年是我省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和深入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一年。省政协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四川省委领导下,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扩大内需战略和成渝经济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围绕“规模扩大、结构调整、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的总体目标,把握“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突出“‘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投资拉动、产业支撑”的着力重点,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助推科学发展,协力文化繁荣,促进民生改善,维护和谐稳定,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全面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一)加强思想引导,汇聚发展合力

      把增进共识作为政协履职的思想基础,加强学习、注重引导,发扬民主、增进团结,广泛汇聚推进科学发展合力。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十分严峻复杂,我国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延续和保持了近几年来的良好势头,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可喜局面,面临着国家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建设成渝经济区和支持地震灾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发展等重要机遇,具备在高位上稳定增势、加快发展的条件和动力。全省政协各级组织、各参加单位和广大委员要不断增强政治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思想、行动协同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力量汇聚到全省工作基调和着力重点上来,凝心聚力谋发展,尽心尽力惠民生,齐心协力促和谐,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团结奋斗。

      (二)突出着力重点,助推经济发展

      把贯彻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作为政协履职的重要任务,把握“工作基调”,突出“着力重点”,建有益之言,献有用之策,出精诚之力,助推我省经济“在复杂严峻的环境中赢得更大的发展”。着力“‘两化’互动”,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就稳定工业经济发展势头、推进自主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工业经济实力和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城市新区与加快产业发展、促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等调研视察。着力“统筹城乡”,围绕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就规划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体制机制创新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连片扶贫开发等协商议政。着力“投资拉动”,围绕扩大内需、保持投资稳定增长,就加快项目推进、拓展投资领域、完善民间投资体制机制、扩大开放合作、加强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和提高居民消费能力、落实完善促进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等建言献策。着力“产业支撑”,围绕“7+3”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就做强做大产业集团、扩大现代高端产业规模、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强节能减排等献计出力。

      (三)积极务实作为,协力文化繁荣

      把贯彻落实 《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决定》、协力文化发展繁荣作为现实任务,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增强文化自觉,肩负应尽之责,深入调研,务实建言,促进文化强省建设。服务文化体制改革,围绕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创新文化宏观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推进文化交流合作等协商建言。服务文化事业发展,就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推进城乡公共文化均衡发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献计献策。服务文化产业提升,就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创新发展模式、推动集聚发展、形成多元投入格局、扩大文化消费、培育文化人才队伍等调研视察,增强民众基本文化权益保障,促进文化的发展繁荣。

      (四)坚持履职为民,促进和谐稳定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履职之要,完善政协组织、委员和界别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多建利民之言,多办惠民之事,在履职为民中促进社会和谐。围绕“民生工程”深入实施,就保持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扩大就业和支持创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食品药品安全、教育均衡发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等关系民生的重要问题,调查研究、提出对策。继续开展智力扶贫和定点帮扶工作,关注特殊群体的生存状况,协力藏区 “三大民生工程”、“彝家新寨工程”实施。畅通诉求渠道,反映社情民意,引导有序参与,助推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注重发挥民族、宗教界别委员的作用,积极做好民族宗教工作,配合做好加强和改进寺庙管理工作,协力维护藏区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搭建平台、丰富载体,密切与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联系,发挥他们在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港澳地区长期繁荣稳定和扩大交流合作、加快四川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五)认真总结经验,提升工作水平

      把提升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作为永恒主题,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振奋精神强责任,一以贯之不懈怠,进一步加强政协自身建设。协助召开地方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各地贯彻中办发 〔2011〕16号和川委办〔2011〕24号文件精神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推进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以重点课题为抓手,面向社会、整合资源,开展人民政协理论研究,推进人民政协思想理论建设。认真总结提案、调研视察、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及专门委员会工作。注重界别建设,改进活动方式,发挥界别作用。进一步加强委员服务管理,落实委员走访制度,完善委员继任机制,协同做好换届工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巩固学习教育整顿活动成果,推进“四型”机关建设,不断提高机关政务性服务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

      各位委员,同志们!

      科学发展使命光荣,政协事业大有可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四川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加强团结,认真履职、爬坡实干,不断推进政协事业新发展,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加快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 2012年01月13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2012年1月8日在政协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

    晏永和


      各位委员,同志们:

      我代表政协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委员审议,请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

      2011年是我省实现“十二五”发展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良好开局的一年。一年来,省政协在中共四川省委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按照省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总体部署,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在尽心履职中服务大局,在提高质效中促进发展,在总结提升中加强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助推全省灾后恢复重建、加快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增进共识,巩固思想政治基础

      思想指引方向,共识凝聚力量。我们始终把增进共识作为首要任务,创新载体、丰富内容,加强引导、注重实效,努力做到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

      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组织中心组学习会、形势报告会、专题讲座等,及时传达贯彻中央和省委重要部署,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入领会中办发〔2011〕16号、川委办〔2011〕24号文件和贾庆林主席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把握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新部署新要求,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和政策理论水平。针对政协组织的特点,积极引导各族各界人士不断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和政治认同,不断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开展中共党史、革命传统、感恩奋进等教育活动,组织驻川全国政协委员和省政协常委等赴灾区视察“三基地一窗口”建设情况,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召开纪念大会,举行祭奠仪式,出版《辛亥波涛》纪念文集,开展赴京书法展以及电影周、文艺晚会等系列活动,隆重纪念辛亥革命暨四川保路运动100周年,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赴京书法展得到贾庆林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贾庆林主席指出,“四川举办这种形式的展览,很有意义”。通过这些活动,各族各界人士进一步认识到,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中国共产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拓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

      进一步汇聚发展力量。组织界别协商议政、民主讨论,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委员深刻认识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十二五”规划、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全面小康社会,是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事业;准确把握全省“高位求进、加快发展”工作基调和“投资拉动、产业支撑”着力重点;聚焦灾后恢复重建、推进“两个加快”的重大任务,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各项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上来,以履行职能的实在成效促进“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

      (二)围绕中心,促进经济加快发展

      把促进科学发展作为政协履职的第一要务,坚持“主题”、贯穿“主线”,突出重点、务实建言,助推全省经济在高的起点上实现新的突破、在高位运行中保持较快发展。

      助推“两化”互动。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把握“新型”要义,明晰着力重点,务实履行职能,提出对策建议,促进“两化”互动发展、加快“三化”联动进程。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十四次常委会议专题协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先导性、全局带动性、创新依赖性、较高成长性”等特点,向省委提交“发挥资源优势、抓住关键环节、突出产业重点、创新体制机制”等4个专题报告,提出“突破核心技术、培育重点企业、建设特色基地、深化国际合作、培育市场需求”等60条建议;视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产业园区建设和钒钛稀土综合利用情况,督办“加大政府扶持,提速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案;开展“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发挥军工科研优势”、“我省‘十二五’电力发展”等调研,促进培育更多新的产业增长点。针对宏观调控银根趋紧、建设资金短缺情况,调研“保持投资较快增长”,督办“加快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化”提案,为稳定和扩大投资规模、保持投资的持续拉动力建言献策。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十五次常委会议专题协商新型城镇化建设,把握“途径在集聚、工作在统筹、基础在培育”的总体思路和 “整体性规划、‘一盘棋’建设、协同化管理”等着力重点,向省委报送“做好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建设和管理”等3个专题报告,提出加快构建“‘一核四群’现代城镇体系、加强区域性枢纽中心城市建设、利用丘陵坡地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强城镇防洪排涝设施建设”等45条建议。开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提高建设用地集约水平”、“汶川水磨镇重建”等调研,视察“民族地区军民共建和谐小城镇”;配合全国政协视察 “发挥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镇化中的生力军作用”、调研“民族自治县城镇化建设”;组织驻川全国政协委员赴兄弟省份考察城镇化建设,向省委、省政府提交专题报告。同时,围绕推进农业现代化,配合全国政协调研 “水利设施灾后重建”,专题调研 “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视察“全省集中连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专合组织发展”、“都江堰灌区现代化建设”以及全省水利工程建设等情况,所提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积极采纳。

      助推区域协调。抓住影响我省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问题,积极谋划,协同推动,致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成渝经济区建设。召开贯彻实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座谈会,围绕“重大意义、战略定位、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8个专题,深度解读《规划》内容,出版《打造中国新的增长极——成渝经济区研究报告》。促进天府新区规划建设。调研“天府新区规划建设”,提出以创新思维谋划新的发展规划、创建新的体制机制、打造新的产业支撑等建议,拓展督办“科学推进天府新区规划建设”提案,相关意见被省委、省政府及时吸纳。促进灾区发展振兴。通过驻川全国政协委员提交 “‘十二五’期间促进四川地震灾区发展振兴”提案,与全国政协组成联合调研视察组,加大提案督办力度,提出的意见建议得到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王刚副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的批示。专题视察地震灾区发展振兴、灾区产业园区建设、生态恢复等情况,省级主要媒体作了深度报道。促进革命老区发展。针对巴中、广元等革命老区尚未纳入国家级经济区域规划的实际,与致公党中央、致公党四川省委开展联合调研,形成专题报告上报中央领导和国家有关部委,推动秦巴山区纳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作为连片特困地区重点扶持;开展“助推秦巴山区可持续发展”联合资政活动,为革命老区发展献计献策。促进民族地区发展。跟踪“促进藏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落实情况,视察成阿工业园区、凉山综合扶贫开发工作;就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第二个十年行动计划、边销茶生产和管理等提交提案19件。促进充分开放合作。组织驻川全国政协委员和省政协常委视察铁路建设情况,调研我省高速公路服务区改造情况,考察南向通道建设,促进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联合组织香港青年企业家来川考察。积极服务第十二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组织出省考察交流活动,接待政协系统来川视察、考察团(组),增进相互了解,营造良好氛围,表达感铭之情,宣传推介四川。

      助推生态建设。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履职活动,协力推进生态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调研牧区人工种草。为促进天然草原生态功能恢复,实现“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牧民增收”,根据贾庆林主席和刘奇葆书记指示,专题调研“牧区发展人工种草”,形成的调研报告得到中央领导和省委领导的充分肯定。贾庆林主席指出四川省政协提出的 “思路很有新意”,回良玉副总理批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要在全国牧区工作会议上作出安排部署,刘奇葆书记要求吸收省政协的意见、在牧区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发展之路。协商生态产业发展。贯彻落实贾庆林主席来川视察时关于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整合资源、协同互动,周密组织、精心实施,专题协商生态产业发展,深入研讨发展生态产业与推动科学发展的有关问题,提出发展生态产业的路径选择、体系构建、着力重点、要素保障等建议,经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督办生态建设提案。重点督办“加强川西北高原生态建设”、“加强我省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等提案,蒋巨峰省长在有关建议上批示:相关部门要合力将“川西北防沙治沙工程”做大做实做好,并争取国家支持,推动从局部治理转到整体防治。通过驻川全国政协委员提交 “正式立项启动若尔盖湿地沙化治理”的紧急提案,国家林业局等部门在办理答复中表示,将对若尔盖湿地保护和防沙治沙给予重点支持。评议环境治理工作。把民主评议作为政协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重要举措,组织省政协委员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历时3个月,对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阶段工作情况进行民主评议。这次评议领导重视、组织有序,工作深入、客观公正,宣传到位、成效显著。刘奇葆书记在评议报告上批示:“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值得注意,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要坚持巩固提高、深入持久。”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将评议报告转发全省,相关部门吸纳了建议、改进了工作。

      (三)发挥优势,助推文化强省建设

      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中共四川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发挥政协的组织、渠道和人才优势,促进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省建设。

      专题协商文化建设。把文化建设作为年度专题协商的重要议题,十六次常委会议围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省”主题专题协商、议政建言。认真学习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决定》,明确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奋斗目标、发展战略和着力重点;听取省委领导通报中共四川省委九届九次全会情况,知情明政;邀请文化专家作专题讲座,启迪思维;精心会商选题,组织大会发言,认真协商讨论,提出意见建议,形成专题报告供省委、省政府决策参考。

      协同推进文化发展。围绕我省文化改革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开展专题调研,督办落实提案,协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开展“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文化惠民工程实施”重点调研,提出“完善政策法规和管理运行、队伍建设、财政保障机制”等建议。视察巴蜀文化遗产保护情况,参与全国政协开展“蜀道文化线路保护与申遗”专题调研,推动调研成果转化。督办“推动我省文化体制改革”重点提案,促进文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文化产业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联合有关单位赴澳门举办 “汶川地震澳门援建项目成果图片展”,组织书画艺术家开展“见证辉煌、走向豪迈”文化援助活动,为重建的李白纪念馆和剑门关景区现场创作并捐赠书画作品。

      强化文史资政育人。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努力发挥政协文史工作存史、资政、团结、育人重要作用。出版《时代壮歌——“5·12”汶川特大地震史料丛书》,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编审《多党合作在四川》丛书,总结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四川实践的新经验、新成效。参与全国政协《三峡移民纪实》征编工作。编纂《四川省志·政协志(1986—2005)》;创办“四川文史”网站,完成文史资料数据加工500余本、审校篇目万余篇。积极参与中国政协文史馆筹建工作,共征集珍贵文物手稿及文件12份、文史书籍电子版50种、图书近2000册。

      (四)心系民生,共同维护和谐稳定

      始终把以人为本、履职为民作为政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察民情、表达民意、助解民困,协助党委、政府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

      着力惠民生。把反映民情民意贯穿于经常性工作之中,促进民生领域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推动民生工程深入实施。调研“构建适应四川产业发展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视察“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督办 “发展我省民办教育”提案,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视察“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情况”,考察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等情况,配合全国政协开展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医疗机构合理补偿问题”专题调研,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调研“养老事业发展情况”,摘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问题”等,提出 “完善跨地区转移就业中接续社保关系的政策措施、出台城镇养老保险与新农保制度的衔接办法、健全职业病防治机制”等意见建议,促进社保体系完善。深入水源点实地考察,召开现场督办会,促进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加快解决。围绕食品药品安全、保障物价上涨中困难群体和旱区群众基本生活、失地农民和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等问题,组织委员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跟踪“加快我省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提案,促进民生不断改善。

      协力促和谐。发挥政协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作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调研“社区矫正”、“乡镇检察联络站”等工作情况,视察“网络虚拟社会管理情况”,召开“全省社会组织建设情况”通报会,受理群众来信来访682件次,协助全国政协调研“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召开立法协商座谈会,参加立法项目论证会,对 《四川省物价管理条例 (草案)》、《四川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草案)》等提出82条修改建议。视察藏区“三大民生工程”实施情况,调研高校宗教工作,总结交流我省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和贯彻落实宗教教职人员社会保障政策的做法和经验,协力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活动,宣传和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召开港澳委员座谈会,支持四川省各级政协港区委员联谊会成立,引导港澳委员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港澳地区长期繁荣稳定和加快四川发展贡献力量。举办中秋联谊会、新年茶话会等,加强各界沟通交流,增进广泛团结。

      尽力办实事。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力所能及、坚持不懈地为民众办实事办好事。省政协主要领导牵挂灾区少年儿童的学习生活,发去节日慰问信,并赴青川县姚渡小学看望师生,协调捐款,改善办学条件。开展“挂包帮”活动,帮扶雅安市名山县白鹤村、乐山市金口河区,座谈商讨致富发展的可行措施;组织社会各界捐赠资金和文教、医疗设备,开展义诊活动,慰问残疾人员、贫困家庭,落实各类项目资金和物资共计1039万元。会同致公党中央、省红十字会、省残联、爱德基金会、海尔集团等单位和爱心人士,向贫困地区学校、家庭、残疾人捐赠款物、图书;举办英语教师、医务骨干、“创业兴农”村官和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8期。做好茂县大骨节病及震区伤员康复医院项目建设的协调服务工作,促进投入使用;协同民进中央、民进四川省委对若尔盖县大骨节病及妇女“两癌”筛查调研,落实援助项目资金。开展“送法进高墙”、法律下乡活动,提供免费法律咨询1.3万余人次。一年来,共协调落实帮扶资金和各类捐款捐物价值达2.68亿元。

      (五)加强建设,不断提高履职质效

      把握政协事业的现状和特点,着力“三化”建设,营造良好环境,注重总结提升,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高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

      强化制度建设。抓住良好机遇,落实重要部署,持续推进政协履职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发〔2011〕16号文件精神,向省委报送《省政协党组关于贯彻落实中办发〔2011〕16号文件精神的意见》,省委以川委办〔2011〕24号文件予以转发。文件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丰富和细化了中发〔2006〕5号和川委发 〔2009〕18号文件规定,为进一步加强“三化”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召开主席学习会,学习贯彻文件精神,专题研讨政协工作制度化建设,强调把握政协工作制度建设的基本态势,坚持政治性、整体性、创新性和实效性等原则要求,着力推动规定细化、衔接配套和保障到位。重视发挥提案在政协工作中的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召开提案工作座谈会,修订提案工作条例。调研总结《省政协协同互动试行办法》实施情况,为深入推进协同互动探索路径。召开界别召集人座谈会,研究制定《进一步做好界别工作的试行意见》,完善界别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推动工作落实到位。

      营造履职环境。注重知情明政,着力工作效应,加强服务管理,共同营造良好履职环境。坚持情况通报制度。邀请省委、省政府、省纪委、省法院、省检察院通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党风廉政建设、提案办理等情况;召开知情明政通报会,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农业厅、文化厅等8个部门通报年度工作重点难点;对口联系相关单位通报全省旅游、教育、检察机关人民监督员、社会组织建设等工作情况;配合省委有关部门举办港澳代表人士国情研修班;向港澳委员通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加强委员服务管理。注重优质服务和规范管理的统一,通过常委会议、专委会学习等多种形式,开展委员经常性学习培训,提高委员能力素质。坚持走访看望、节假日短信温馨问候,密切与委员及其所在单位联系沟通,协助解决实际困难,为他们履职创造条件。系统总结委员开展“五个一”活动情况,完善委员履职情况统计办法,倡导和支持委员积极参加调研视察、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活动。组织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助推老区发展”、“帮扶凉山州贫困山区失学儿童”等界别活动。推荐20名政协委员担任省统筹公选副厅级领导干部面试评委。重视发挥港澳委员作用,组织他们考察旅游开发、工业集中区发展,深入其所办企业了解情况、助解相关问题,增强在川投资兴业信心。注重发挥驻川全国政协委员作用,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改进新闻宣传工作。加强策划引导,精心组织实施,与四川日报、四川广播电视台、中新四川网等开办“新闻会客厅”、“议政与建言”、“提案追踪”等专栏,及时宣传政协工作。邀请中国政协杂志社、人民政协报社在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之际来川开展专题采访。加强四川政协报、杂志、网站等建设,出版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专刊。一年来,在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刊(播)发新闻稿件1000余篇、图片950余张、视频70多个,增进了社会各界对政协事业发展的了解认同。

      注重总结经验。提炼有效做法,及时交流推广,不断改进政协工作。按照省委统一部署,全面总结政协服务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向全国政协和省委提交报告。贾庆林主席批示,四川省政协“三年来,在省委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组织优势、联络优势、智力优势,在发动政协委员、非公经济企业、港澳台侨人力、物力、资金等参与抢险救灾,组织各级政协调查研究建言献策,参与恢复重建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充分发挥了人民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为夺取抗震救灾全面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刘奇葆书记批示:“政协在救灾和重建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各党派和党外人士均倾情倾力投身救灾,精神值得褒奖,贡献不可磨灭。”举办全省地方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好做法、好经验,交流好思路、好举措,达到了拓展思维、共同提高的目的。召开全省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后勤工作(片区)座谈会等,对有效做法进行总结提升、宣传推广。

      推动作风转变。改进工作方式,巩固整顿成果,促进作风进一步转变。发挥政协开展群众工作的优势,建立委员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联系界别群众、反映界别愿望的经常性工作机制,通过调研视察、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着力提出顺乎民心、合乎民意、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为党政决策提供参考,为界别群众排忧解难。按照省政协年度工作要点,细化分解任务,落实具体责任,明确工作要求,加强跟踪督查,保证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严格执行《省政协全体会议常委会议请假与考勤实施办法》等制度规定,会议和活动质量明显提升。扎实推进“四型”机关建设,组织集中学习,开展“思想教育、作风建设、制度完善”专项学习教育和整顿活动,大力治理“庸、懒、散”;综合整治机关环境,改善办公条件。“三个不相适应”问题进一步解决,机关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

      一年来,省政协围绕关系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各种层次的协商议政活动49次,提交专项建议报告71份;开展专题调研15项,提交调研报告15份;开展常委、委员视察18次,提交视察报告13份;征集提案1054件,立案1017件,办复1013件,办复率99.61%;反映社情民意信息1840多条、编报904期,全国政协和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采用245条。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153件次。这些成果,对促进科学民主决策、加强和改进相关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各位委员,同志们!

      过去的一年,省政协围绕中心谋划、对接重点履职,工作质效提升、社会效应增强。这是中共四川省委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领导的结果,是全省各级党委、人大、政府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政协各级组织、各参加单位和广大委员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政协常委会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不足。主要是:在工作制度的细化配套上整体协同不够,影响执行效果;实施民主监督的路径和方式有待进一步探索;委员的教育培训和政协干部的交流力度需继续加大等。对此,我们将认真研究、努力改进。

      二

      近几年来,我省走过了极为特殊、极其艰难、极不平凡的历程。省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在中共四川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与民众风雨同舟,始终与党委同心协力,始终以实干助推发展,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夺取胜利的根本保证,进一步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在服务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履职实践中,我们深切体会到:

      (一)汇聚力量一定要增进思想共识

      人民政协作为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促进各族各界人士的大团结大联合是重要使命,增进共识是实现广泛团结的思想基础。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发展的关键期、矛盾的凸显期,尤需增进共识,不断巩固思想政治基础。我们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元、指导工作,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领会中共十七大和省委九届四次全会以来的重要决策部署,着力增强政治意识、发展意识、民生意识,引导各族各界认清共同利益、致力共同事业,把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转化为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自觉行动。实践表明,人民政协作为联系各界群众的桥梁纽带和促成共识的规范平台,只有在工作谋划中重视增进共识,在工作实践中着力促成共识,才能充分发挥政协组织的优势,汇聚起推进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服务大局一定要对接阶段重点

      人民政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大局是工作原则,对接重点是履职方法。我们立足“总体取向”谋划工作,适应任务变化跟上节奏,在全局之重、阶段之要、职能之事的重合面和结合部找准着力方位,围绕“两个加快”主动对接抗震救灾、灾后恢复重建,主动对接“一主、三化、三加强”思路、“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建设,主动对接止滑提速、巩固回升、高位求进的基调,在围绕中心中强化服务,在融入大局中发挥优势,助推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践表明,政协对接重点、服务大局,就是要自觉与党委方向一致、目标一致、步调一致,在行动上协同、在工作中协力。只有着眼大局谋事、对接重点干事,才能在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成事,做到围绕中心不偏离、服务大局有作为。

      (三)有效履职一定要提高工作质量

      人民政协荟萃了各界代表人士,智力密集,提高履职质量既是应有之为,也是现实之需。我们狠抓提高工作质量这一“主体工程”,明确“加强专题调研、增强履职实效”,“适应发展要求、提高履职质量”的工作要求,把主要精力用在宏观问题思考上、把整体力量用在重大课题调研上、把集体智慧用在大事难事的对策探寻上,努力使提出的意见建议郑重而不敷衍、深刻而不肤浅,为科学民主决策提供有益参考。实践表明,政协履职不在内容泛而在效果好、不在数量多而在质量高。只有把质效理念贯穿于履职全过程和各方面,才能把政协潜在的“资源存量”转化为外在的现实优势,在服务科学发展中有为,在推进政协事业中有位。

      (四)发挥作用一定要彰显界别特色

      人民政协是由界别组成的政治组织,政协界别是党委、政府联系群众、广集民智、保障和扩大社会各界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彰显界别特色、发挥界别优势是政协服务大局的着力点、挖掘履职潜力的突破口。我们把加强界别工作、发挥界别作用作为重要任务,出台省政协领导和专门委员会联系界别的意见;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注重在反映社情民意中表达界别意愿、在调研视察中组织界别参与、在民主评议和提案工作中开展界别监督、在社会活动中发挥界别优势,努力使界别诉求有途径、知情有渠道、履职有依托,努力从制度和程序上使社会各界人士广泛、积极、有序地参与政事。实践表明,政协的组织特色在界别、履职优势在委员。只有把界别作为增进团结的重要纽带、民主监督的规范渠道、科学决策的智库构成、推进发展的协力平台,突出特色、加强建设,才能发挥好委员在本职工作中的带头作用、政协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界别群众中的代表作用。

      (五)整体推进一定要注重协同互动

      人民政协联系广泛,涵盖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和各界人士,加强协同互动、注重整合资源,是放大履职效应、推进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以推动事业为目的完善机制,以重要课题为纽带搭建平台,以经常性活动为载体营造环境,形成了纵向上加强政协系统上下联动、横向上注重与党政及其部门配合协作的工作格局。实践表明,整合资源、协同互动是政协工作取得成效的有效做法。只有以开放视野、系统思维、协作理念,建立和完善纵横贯通、内外连接的运行机制,才能充分彰显政协的结构、功能、渠道等优势,在协同中配合有序,在互动中整体推进。

      (六)提升水平一定要加强自身建设

      人民政协以促进科学发展为第一要务,提升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是重要保障。我们着眼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发挥中共党组在政协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党派团体的参政议政作用、界别的纽带作用、委员的主体作用、专门委员会的基础作用、机关的服务保障作用。整体推进思想、制度、队伍、作风建设,着眼基础性、长效性,着力规范化、常态化,积极倡导勤于学习之风、务实进取之风、团结和谐之风、清正廉洁之风,促进“素质明显增强、效能明显提高、风气明显好转”。实践表明,提高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加强自身建设既是长远发展需要也是现实紧迫任务。只有从“建设”的高度去认识、从“提升”的目标去谋划、从“务实”的要求去推进,持续抓学习、带队伍,建机制、转作风,才能强基固本、永葆活力,把人民政协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三

      2012年是我省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和深入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一年。省政协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四川省委领导下,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扩大内需战略和成渝经济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围绕“规模扩大、结构调整、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的总体目标,把握“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突出“‘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投资拉动、产业支撑”的着力重点,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助推科学发展,协力文化繁荣,促进民生改善,维护和谐稳定,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全面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一)加强思想引导,汇聚发展合力

      把增进共识作为政协履职的思想基础,加强学习、注重引导,发扬民主、增进团结,广泛汇聚推进科学发展合力。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十分严峻复杂,我国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延续和保持了近几年来的良好势头,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可喜局面,面临着国家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建设成渝经济区和支持地震灾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发展等重要机遇,具备在高位上稳定增势、加快发展的条件和动力。全省政协各级组织、各参加单位和广大委员要不断增强政治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思想、行动协同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力量汇聚到全省工作基调和着力重点上来,凝心聚力谋发展,尽心尽力惠民生,齐心协力促和谐,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团结奋斗。

      (二)突出着力重点,助推经济发展

      把贯彻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作为政协履职的重要任务,把握“工作基调”,突出“着力重点”,建有益之言,献有用之策,出精诚之力,助推我省经济“在复杂严峻的环境中赢得更大的发展”。着力“‘两化’互动”,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就稳定工业经济发展势头、推进自主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工业经济实力和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城市新区与加快产业发展、促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等调研视察。着力“统筹城乡”,围绕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就规划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体制机制创新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连片扶贫开发等协商议政。着力“投资拉动”,围绕扩大内需、保持投资稳定增长,就加快项目推进、拓展投资领域、完善民间投资体制机制、扩大开放合作、加强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和提高居民消费能力、落实完善促进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等建言献策。着力“产业支撑”,围绕“7+3”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就做强做大产业集团、扩大现代高端产业规模、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强节能减排等献计出力。

      (三)积极务实作为,协力文化繁荣

      把贯彻落实 《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决定》、协力文化发展繁荣作为现实任务,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增强文化自觉,肩负应尽之责,深入调研,务实建言,促进文化强省建设。服务文化体制改革,围绕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创新文化宏观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推进文化交流合作等协商建言。服务文化事业发展,就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推进城乡公共文化均衡发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献计献策。服务文化产业提升,就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创新发展模式、推动集聚发展、形成多元投入格局、扩大文化消费、培育文化人才队伍等调研视察,增强民众基本文化权益保障,促进文化的发展繁荣。

      (四)坚持履职为民,促进和谐稳定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履职之要,完善政协组织、委员和界别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多建利民之言,多办惠民之事,在履职为民中促进社会和谐。围绕“民生工程”深入实施,就保持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扩大就业和支持创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食品药品安全、教育均衡发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等关系民生的重要问题,调查研究、提出对策。继续开展智力扶贫和定点帮扶工作,关注特殊群体的生存状况,协力藏区 “三大民生工程”、“彝家新寨工程”实施。畅通诉求渠道,反映社情民意,引导有序参与,助推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注重发挥民族、宗教界别委员的作用,积极做好民族宗教工作,配合做好加强和改进寺庙管理工作,协力维护藏区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搭建平台、丰富载体,密切与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联系,发挥他们在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港澳地区长期繁荣稳定和扩大交流合作、加快四川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五)认真总结经验,提升工作水平

      把提升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作为永恒主题,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振奋精神强责任,一以贯之不懈怠,进一步加强政协自身建设。协助召开地方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各地贯彻中办发 〔2011〕16号和川委办〔2011〕24号文件精神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推进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以重点课题为抓手,面向社会、整合资源,开展人民政协理论研究,推进人民政协思想理论建设。认真总结提案、调研视察、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及专门委员会工作。注重界别建设,改进活动方式,发挥界别作用。进一步加强委员服务管理,落实委员走访制度,完善委员继任机制,协同做好换届工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巩固学习教育整顿活动成果,推进“四型”机关建设,不断提高机关政务性服务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

      各位委员,同志们!

      科学发展使命光荣,政协事业大有可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四川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加强团结,认真履职、爬坡实干,不断推进政协事业新发展,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加快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