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加大投入、加快人才培养、加大服务体系建设

  • 2011年08月01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加大投入、加快人才培养、加大服务体系建设——在7月27日召开的全省民族地区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启动会上,针对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发展的“短板”,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卫生厅等部门从资金、项目、体系建设及实现路径等方面,提出加强民族地区卫生发展的措施。

      省财政专项新增投入15亿元

      背景:“十一五”期间,按人头算,中央和省对民族地区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是非民族地区的3倍。但由于起点低、基础差等原因,我省民族地区“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

      按照十年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到2015年,全省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发展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要达到西部省 (区、市)民族地区的平均水平。

      怎么达标?省财政厅表示,除国家和省安排的专项资金外,今后十年,省财政对十年行动计划专项新增投入15亿元,原则上每年1.5亿元。省发展改革委也将新增较多投入。

      我省已将十年行动计划列入2011年新开工重点项目。其中,藏区部分已纳入上报的《争取国家支持的“十二五”藏区经济社会发展项目规划》。对接国家专项,储备了一批民族地区州级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体系,以及地方病、传染病综合防治等项目,一大批项目已初步列入国家支持范围。

      从资金项目走向看,中央和省财政对民族地区卫生事业的倾斜扶持,主要用在支持重点县医院等卫生基础设施、民族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重大疾病防治等方面。今年将突出抓好州级医疗卫生机构、重点县医院、中心卫生院和村卫生院、中(藏)医院、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等重大项目建设。继续开展大骨节病、包虫病、艾滋病等地方病综合防治。

      五年内卫生人员满足基本需求

      背景:我省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发展最大的短板是人才资源匮乏,医疗人才队伍建设突出表现在“培养难”、“输入难”、“留下难”。

      如何解决民族地区医疗人才 “量”的问题?省卫生厅表示,抓好人员招聘引进和本土人才培养。

      省卫生厅将继续加大对民族地区人才引进力度,新增招聘公共卫生人员和招募医学大学生重点项目。通过改善三州卫校办学条件、定向招生、联合办学、委托培养等方式,每年从三州卫校中专生中选拔学生升入医学院校普通专科深造,依托中央项目为民族地区定向培养医学本科生。确保五年内民族地区卫生人员数量满足基本要求。

      如何解决民族地区医疗人才 “质”的问题?我省提出加强州、县两级卫生技术骨干培养等七大举措。包括每年为州、县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培养20个专科团队、60名卫生技术骨干;每年向民族地区县级医院至少派驻300名中、高级专业人员;以县为单位、每年开展1次乡村医生业务培训;建立县乡级医疗卫生机构定期轮换机制、乡镇卫生院人员定期到村卫生室驻点服务和巡诊指导等。

      省卫生厅表示,未来十年,将采取落实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高原补助、招聘执业(助理)医师、挂职干部和蹲点服务人员支援期间津补贴,推进低职高聘、免职免试等特殊政策落实等措施,鼓励、吸引一大批医务人员在民族地区服务。

      十年内形成较完善卫生服务体系

      背景:我省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发展滞后表现在医疗服务体系布局不完善、水平不达标、功能不健全。

      如何完善民族地区医疗服务体系?省卫生厅表示,以项目实施为支撑,着力完善体系建设。项目建设分两步走:争取到2015年,基本完成民族地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设备购置、基本的卫生人员配置和技术培训;到2020年,使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机构设施比较完善,卫生人员、技术、设备基本配套,形成比较完善的卫生服务体系。

      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发展的大事来抓。到2015年,民族地区要初步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疾病预防与控制、卫生执法监督、妇幼卫生、医院信息和区域卫生等六大医疗服务信息网络系统;到2020年,建立健全“统一、高效、互联”的民族卫生信息系统。

      在实现公共卫生均等化方面,将以预防控制为重点,扩大规划免疫,提高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到2015年,以乡为单位适龄儿童接种率要达到95%以上。

      突出防控重点,抓好重点疾病防治工作。通过开展综合治理,不断加大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及大骨节病、包虫病等地方病的防治力度,力争到2020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增长速度大幅降低,大骨节病五分之四的病区达控制标准,包虫病流行县全部实现控制标准。

      加强妇幼保健机构硬件建设。加强人员配备,健全服务体系,大力实施孕产妇住院分娩、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等项目,计划到2020年,全省民族地区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85%。(记者 陈松)
    责任编辑: 暴雨将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加大投入、加快人才培养、加大服务体系建设

  • 2011年08月01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加大投入、加快人才培养、加大服务体系建设——在7月27日召开的全省民族地区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启动会上,针对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发展的“短板”,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卫生厅等部门从资金、项目、体系建设及实现路径等方面,提出加强民族地区卫生发展的措施。

      省财政专项新增投入15亿元

      背景:“十一五”期间,按人头算,中央和省对民族地区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是非民族地区的3倍。但由于起点低、基础差等原因,我省民族地区“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

      按照十年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到2015年,全省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发展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要达到西部省 (区、市)民族地区的平均水平。

      怎么达标?省财政厅表示,除国家和省安排的专项资金外,今后十年,省财政对十年行动计划专项新增投入15亿元,原则上每年1.5亿元。省发展改革委也将新增较多投入。

      我省已将十年行动计划列入2011年新开工重点项目。其中,藏区部分已纳入上报的《争取国家支持的“十二五”藏区经济社会发展项目规划》。对接国家专项,储备了一批民族地区州级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体系,以及地方病、传染病综合防治等项目,一大批项目已初步列入国家支持范围。

      从资金项目走向看,中央和省财政对民族地区卫生事业的倾斜扶持,主要用在支持重点县医院等卫生基础设施、民族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重大疾病防治等方面。今年将突出抓好州级医疗卫生机构、重点县医院、中心卫生院和村卫生院、中(藏)医院、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等重大项目建设。继续开展大骨节病、包虫病、艾滋病等地方病综合防治。

      五年内卫生人员满足基本需求

      背景:我省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发展最大的短板是人才资源匮乏,医疗人才队伍建设突出表现在“培养难”、“输入难”、“留下难”。

      如何解决民族地区医疗人才 “量”的问题?省卫生厅表示,抓好人员招聘引进和本土人才培养。

      省卫生厅将继续加大对民族地区人才引进力度,新增招聘公共卫生人员和招募医学大学生重点项目。通过改善三州卫校办学条件、定向招生、联合办学、委托培养等方式,每年从三州卫校中专生中选拔学生升入医学院校普通专科深造,依托中央项目为民族地区定向培养医学本科生。确保五年内民族地区卫生人员数量满足基本要求。

      如何解决民族地区医疗人才 “质”的问题?我省提出加强州、县两级卫生技术骨干培养等七大举措。包括每年为州、县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培养20个专科团队、60名卫生技术骨干;每年向民族地区县级医院至少派驻300名中、高级专业人员;以县为单位、每年开展1次乡村医生业务培训;建立县乡级医疗卫生机构定期轮换机制、乡镇卫生院人员定期到村卫生室驻点服务和巡诊指导等。

      省卫生厅表示,未来十年,将采取落实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高原补助、招聘执业(助理)医师、挂职干部和蹲点服务人员支援期间津补贴,推进低职高聘、免职免试等特殊政策落实等措施,鼓励、吸引一大批医务人员在民族地区服务。

      十年内形成较完善卫生服务体系

      背景:我省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发展滞后表现在医疗服务体系布局不完善、水平不达标、功能不健全。

      如何完善民族地区医疗服务体系?省卫生厅表示,以项目实施为支撑,着力完善体系建设。项目建设分两步走:争取到2015年,基本完成民族地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设备购置、基本的卫生人员配置和技术培训;到2020年,使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机构设施比较完善,卫生人员、技术、设备基本配套,形成比较完善的卫生服务体系。

      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发展的大事来抓。到2015年,民族地区要初步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疾病预防与控制、卫生执法监督、妇幼卫生、医院信息和区域卫生等六大医疗服务信息网络系统;到2020年,建立健全“统一、高效、互联”的民族卫生信息系统。

      在实现公共卫生均等化方面,将以预防控制为重点,扩大规划免疫,提高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到2015年,以乡为单位适龄儿童接种率要达到95%以上。

      突出防控重点,抓好重点疾病防治工作。通过开展综合治理,不断加大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及大骨节病、包虫病等地方病的防治力度,力争到2020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增长速度大幅降低,大骨节病五分之四的病区达控制标准,包虫病流行县全部实现控制标准。

      加强妇幼保健机构硬件建设。加强人员配备,健全服务体系,大力实施孕产妇住院分娩、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等项目,计划到2020年,全省民族地区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85%。(记者 陈松)
    责任编辑: 暴雨将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