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汶川大地铺筑锦绣路

  • 2011年03月21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以科学重建为契机,以交通网络构建为抓手,突出特色兴产业,强县富民促发展——

      早春的周末,由汶川漩口镇出发,顺着震后新修的“漩三环路”上行,不一会儿即到山腰的集中村。趁着晴好天气,经营“万家大院”农家乐的村民万安福一大早就请来木工、泥瓦匠,准备把两间住房再“打整打整”。“整巴适点,争取上个档次,开春后招呼更多的游客来我这农家乐耍。”

      在科学重建的思路引领下,汶川加快建设川西北高原交通枢纽和旅游大通道,以通道建设引领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为和万安福一样的众多汶川人创造了更多创业致富的机会。

      通道引领:

      “漩三特色经济环线”的农家乐火了

      充分利用灾后农房重建补助、社会捐助、家庭积蓄和银行小额借款,万安福一家投入近20万元。他们为何敢于砸“巨资”办农家乐?信心来自“漩三特色经济环线”的发展。

      漩口镇、水磨镇和三江乡境内有22个村散居山间。地震后,汶川县紧紧抓住灾后重建的契机,沿漩口、水磨、三江建设新漩三环线公路,把22个村连起来,并依托交通优势在沿线发展一桃一花一牧,即:猕猴桃、茶叶、花卉、小家畜等休闲农业和农家旅游,形成“漩三特色经济环线”。

      路要通、村要美,才能创造出民富的空间和机遇,依靠产业发展,让好房子和好日子紧密联结。用万安福的话说:“灾后重建这两年,村子发展超前了至少30年。”

      在三江乡麻柳村,借势环线上兴起的农家乐乡村旅游热,徐敏的猕猴桃生意扩展了销路。这两天,他正忙着增建200来亩高品质猕猴桃,“新增的优质猕猴桃,瞄准全国市场和出口,打响汶川猕猴桃品牌。”加上之前他租用村上流转农地栽植的500多亩普通猕猴桃,总规模近800亩。邻里乡亲还因此有了土地流转租金和用工收入。

      “打开通道、构建枢纽、完善路网、支撑发展”。过去汶川人几十年想干没干成,甚至不敢想的事情,在灾后恢复重建中成为现实。在汶川,通道建设始终摆在加快发展的优先位次。“十二五”期间,汶川境内要加快建设4条省际通道:映秀至汶川高速公路2012年竣工投运;汶川至马尔康、汶川至川主寺高速公路力争2011年开工,2015年前投入运营;水磨至崇州省道二级公路力争2011年开工,2012年全面建成……

      突出西北、畅通东南,打通进出口,畅通内循环,通达州内外,构筑立体交通体系——川西北高原交通枢纽建设,加快了汶川产业结构转型的进程。

      “一三互动”:

      激活休闲农业、乡村旅游

      推进发展,汶川面临的一大问题是,如何让因地震而失地的农民找到新的致富路?他们提出,在“稳一”的基础上“进三”,走“一三互动”的产业立体发展模式:利用离大都市较近的区位、交通优势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让老百姓“既住上好房子,更过上好日子”。 

      走进绵虒镇三官庙村,一排崭新的羌式民居建筑群整齐排列。村落之中阡陌交通,三步一景,五步一院,与成片的大红樱桃树等特色果蔬地相辉映,失地农户王朝玉家年前开张的乡村旅店就在其中。

      “把三官庙的牌子打出去,才能把生意做上去。”年届六旬的王朝玉期待着日子越过越甜。根据规划,绵虒周边将着力探索农耕文化新农村综合体,打造大禹文化旅游风景区。

      “突出产业协调,做好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文章,挖掘休闲元素内涵,重点培育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实现旅游二次创业。把特色农业基地做大,把特色产业发展做强,把农业产业链条做长,发展现代农业、培育现代农民、建设现代农村,以此激活乡村旅游,实现两大产业融合发展。”2月22日,汶川县委书记青理东在全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推进会上如是点题。

      今年4月,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将在汶川举办,每年一届的古羌文化节、大禹文化节、甜樱桃节等节庆活动也将如期举行。

      “一三互动”,汶川明确发展思路。“一”,即着力建设“高产、高质、高效”农业,重点打造“四千万工程”,即到2015年建成猕猴桃产业基地5万亩、年产量超过1000万公斤,建成大樱桃产业基地3万亩、年产量1000万公斤,建成以鸡鸭猪羊为主的现代畜牧养殖基地、年出栏1000万头(只),建成岷江干旱河谷延伸地带现代花卉基地、年产花卉1000万盆。“三”,即用力打造“精品景观、精美村寨、精致农庄”旅游业,培育六大休闲、体验、度假旅游区域:除绵虒外,还将以三江、水磨、映秀、漩口、龙溪为核心,整合周边农村资源,探索新农村综合体,打造各具特色的“三精”旅游景区。

      从北京回乡创业的文燕,在三江、水磨投资经营旅游山庄、特色餐饮,请了数百名员工,全是当地农民。“震后三江、水磨全方位发展提升。政府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决心大,环境越来越好,让我们看到了机遇。”文燕一席话,道出了水磨禅寿老街上老板们的心声。

      “接二连三”:

      进退之间产业结构聚变升级

      水磨镇西羌汇,游客林菱在景观石边拍照留念。她印象中的“钢架构、高烟囱”已不知去向,如今的水磨,“自然之美与文化内蕴水乳交融,更具魅力。”去年,水磨获批4A级景区。

      震后60余家工业企业外迁——水磨正成为汶川旅游产业发展的标杆。汶川工业主要是州属企业,总量占阿坝州工业总量70%,震后该县加快调整工业结构,方式上集中布局,内涵上瞄准“三新”,即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工业。“腾龙换鸟”,既提升二产业,又反哺三产业,“接二连三”。水磨古镇、映秀新城由此受益。

      2月24日下午6点过,漩口镇新型工业集中园区立敦电子建设工地依然繁忙。在地震中遭受损失的立敦,曾经想过“一走了之”。阿坝州支持企业恢复重建的务实之举,让立敦电子不但留下,还加大了投入。“投资发展环境比震前更好。”立敦电子副总经理李东荣告诉记者,目前,异地重建一期工程已有13条线在产,其余5条线正在调试,4月底有望整体投产。

      阿坝铝厂的发展同样喜人。去年10月,铝厂二期9万吨电解铝技改项目建成投产,加上此前恢复的11万吨产能,阿坝铝厂已形成20万吨电解铝生产能力。今年,阿坝铝厂继续加大投入,延伸产业链,年产20万吨铝合金及铝材加工技改项目预计4月动工,力争7月逐步投产。“再过3年,铝厂将实现销售收入超45亿元,可带动漩口周边近千名村民就业。”副厂长邱志忠介绍。

      根据规划,阿坝铝厂周边将建成铝产业园区,或称“铝谷”,产值规模将达到100亿元以上。同时,对广盛锂业、国锂等企业予以整合,打造“锂谷”。未来五年,漩口新型工业集中园区内将新增两个年产值百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

      汶川跨越发展的迫切诉求得到援建方与兄弟县市鼎力相助。

      在广东、成都市金堂和阿坝州汶川三方共同努力下,成都金堂广东-汶川工业园不到两年建成。目前,园内集中布局了以设备制造、电子产品、新型材料为主的企业29户。预计全部建成投产后,将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其中,去年12月26日投产的南联食品机械有限公司不仅是园内首家投产企业,更创造了当年引入、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的纪录。

      汶川人跨越发展的迫切愿望,通过产业调整、创新驱动、苦干实干,正一步步变成现实!□本报记者曾实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汶川大地铺筑锦绣路

  • 2011年03月21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以科学重建为契机,以交通网络构建为抓手,突出特色兴产业,强县富民促发展——

      早春的周末,由汶川漩口镇出发,顺着震后新修的“漩三环路”上行,不一会儿即到山腰的集中村。趁着晴好天气,经营“万家大院”农家乐的村民万安福一大早就请来木工、泥瓦匠,准备把两间住房再“打整打整”。“整巴适点,争取上个档次,开春后招呼更多的游客来我这农家乐耍。”

      在科学重建的思路引领下,汶川加快建设川西北高原交通枢纽和旅游大通道,以通道建设引领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为和万安福一样的众多汶川人创造了更多创业致富的机会。

      通道引领:

      “漩三特色经济环线”的农家乐火了

      充分利用灾后农房重建补助、社会捐助、家庭积蓄和银行小额借款,万安福一家投入近20万元。他们为何敢于砸“巨资”办农家乐?信心来自“漩三特色经济环线”的发展。

      漩口镇、水磨镇和三江乡境内有22个村散居山间。地震后,汶川县紧紧抓住灾后重建的契机,沿漩口、水磨、三江建设新漩三环线公路,把22个村连起来,并依托交通优势在沿线发展一桃一花一牧,即:猕猴桃、茶叶、花卉、小家畜等休闲农业和农家旅游,形成“漩三特色经济环线”。

      路要通、村要美,才能创造出民富的空间和机遇,依靠产业发展,让好房子和好日子紧密联结。用万安福的话说:“灾后重建这两年,村子发展超前了至少30年。”

      在三江乡麻柳村,借势环线上兴起的农家乐乡村旅游热,徐敏的猕猴桃生意扩展了销路。这两天,他正忙着增建200来亩高品质猕猴桃,“新增的优质猕猴桃,瞄准全国市场和出口,打响汶川猕猴桃品牌。”加上之前他租用村上流转农地栽植的500多亩普通猕猴桃,总规模近800亩。邻里乡亲还因此有了土地流转租金和用工收入。

      “打开通道、构建枢纽、完善路网、支撑发展”。过去汶川人几十年想干没干成,甚至不敢想的事情,在灾后恢复重建中成为现实。在汶川,通道建设始终摆在加快发展的优先位次。“十二五”期间,汶川境内要加快建设4条省际通道:映秀至汶川高速公路2012年竣工投运;汶川至马尔康、汶川至川主寺高速公路力争2011年开工,2015年前投入运营;水磨至崇州省道二级公路力争2011年开工,2012年全面建成……

      突出西北、畅通东南,打通进出口,畅通内循环,通达州内外,构筑立体交通体系——川西北高原交通枢纽建设,加快了汶川产业结构转型的进程。

      “一三互动”:

      激活休闲农业、乡村旅游

      推进发展,汶川面临的一大问题是,如何让因地震而失地的农民找到新的致富路?他们提出,在“稳一”的基础上“进三”,走“一三互动”的产业立体发展模式:利用离大都市较近的区位、交通优势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让老百姓“既住上好房子,更过上好日子”。 

      走进绵虒镇三官庙村,一排崭新的羌式民居建筑群整齐排列。村落之中阡陌交通,三步一景,五步一院,与成片的大红樱桃树等特色果蔬地相辉映,失地农户王朝玉家年前开张的乡村旅店就在其中。

      “把三官庙的牌子打出去,才能把生意做上去。”年届六旬的王朝玉期待着日子越过越甜。根据规划,绵虒周边将着力探索农耕文化新农村综合体,打造大禹文化旅游风景区。

      “突出产业协调,做好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文章,挖掘休闲元素内涵,重点培育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实现旅游二次创业。把特色农业基地做大,把特色产业发展做强,把农业产业链条做长,发展现代农业、培育现代农民、建设现代农村,以此激活乡村旅游,实现两大产业融合发展。”2月22日,汶川县委书记青理东在全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推进会上如是点题。

      今年4月,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将在汶川举办,每年一届的古羌文化节、大禹文化节、甜樱桃节等节庆活动也将如期举行。

      “一三互动”,汶川明确发展思路。“一”,即着力建设“高产、高质、高效”农业,重点打造“四千万工程”,即到2015年建成猕猴桃产业基地5万亩、年产量超过1000万公斤,建成大樱桃产业基地3万亩、年产量1000万公斤,建成以鸡鸭猪羊为主的现代畜牧养殖基地、年出栏1000万头(只),建成岷江干旱河谷延伸地带现代花卉基地、年产花卉1000万盆。“三”,即用力打造“精品景观、精美村寨、精致农庄”旅游业,培育六大休闲、体验、度假旅游区域:除绵虒外,还将以三江、水磨、映秀、漩口、龙溪为核心,整合周边农村资源,探索新农村综合体,打造各具特色的“三精”旅游景区。

      从北京回乡创业的文燕,在三江、水磨投资经营旅游山庄、特色餐饮,请了数百名员工,全是当地农民。“震后三江、水磨全方位发展提升。政府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决心大,环境越来越好,让我们看到了机遇。”文燕一席话,道出了水磨禅寿老街上老板们的心声。

      “接二连三”:

      进退之间产业结构聚变升级

      水磨镇西羌汇,游客林菱在景观石边拍照留念。她印象中的“钢架构、高烟囱”已不知去向,如今的水磨,“自然之美与文化内蕴水乳交融,更具魅力。”去年,水磨获批4A级景区。

      震后60余家工业企业外迁——水磨正成为汶川旅游产业发展的标杆。汶川工业主要是州属企业,总量占阿坝州工业总量70%,震后该县加快调整工业结构,方式上集中布局,内涵上瞄准“三新”,即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工业。“腾龙换鸟”,既提升二产业,又反哺三产业,“接二连三”。水磨古镇、映秀新城由此受益。

      2月24日下午6点过,漩口镇新型工业集中园区立敦电子建设工地依然繁忙。在地震中遭受损失的立敦,曾经想过“一走了之”。阿坝州支持企业恢复重建的务实之举,让立敦电子不但留下,还加大了投入。“投资发展环境比震前更好。”立敦电子副总经理李东荣告诉记者,目前,异地重建一期工程已有13条线在产,其余5条线正在调试,4月底有望整体投产。

      阿坝铝厂的发展同样喜人。去年10月,铝厂二期9万吨电解铝技改项目建成投产,加上此前恢复的11万吨产能,阿坝铝厂已形成20万吨电解铝生产能力。今年,阿坝铝厂继续加大投入,延伸产业链,年产20万吨铝合金及铝材加工技改项目预计4月动工,力争7月逐步投产。“再过3年,铝厂将实现销售收入超45亿元,可带动漩口周边近千名村民就业。”副厂长邱志忠介绍。

      根据规划,阿坝铝厂周边将建成铝产业园区,或称“铝谷”,产值规模将达到100亿元以上。同时,对广盛锂业、国锂等企业予以整合,打造“锂谷”。未来五年,漩口新型工业集中园区内将新增两个年产值百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

      汶川跨越发展的迫切诉求得到援建方与兄弟县市鼎力相助。

      在广东、成都市金堂和阿坝州汶川三方共同努力下,成都金堂广东-汶川工业园不到两年建成。目前,园内集中布局了以设备制造、电子产品、新型材料为主的企业29户。预计全部建成投产后,将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其中,去年12月26日投产的南联食品机械有限公司不仅是园内首家投产企业,更创造了当年引入、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的纪录。

      汶川人跨越发展的迫切愿望,通过产业调整、创新驱动、苦干实干,正一步步变成现实!□本报记者曾实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