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新年新步伐 新春新希望

  • 2011年02月07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2月6日,大年初四。阳光普照青川县城,让这个川北小城更添几分春意。   

      浓浓春意昭示着新的希望,青川人迎接新生活的信心,就像公路旁不畏寒冬吐露黄色花瓣的油菜花一样,坚定而有力。

      车出高速行至竹园镇,“浙江大道”双向四车道柏油马路宽阔大气,沿途车辆往来穿梭。勤劳勇敢的青川人怀揣着新的希望,正加足马力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对联记录新生活画笔丹青表感恩

      汽车驶入青川县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座壮观的大桥,横跨在青川县城入城口的山谷间。大桥连着宽阔的入城干道通向县城,并将新城区和老城区串联在一起。

      走进新城区,崭新的楼房、学校、医院拔地而起,高挂的大红灯笼透出节日的喜庆。其中,于去年9月刚完成整体移交的甬苑小区尤为引人注目,小区楼房林立,十分气派。580户居民都在去年10月搬进小区,兔年春节成了他们在新家中度过的第一个春节。

      “帐篷板房辞旧岁,安居小区迎新春。”漫步甬苑小区,2单元楼下的这副对联十分抢眼。一打听,这副对联的作者是该幢3楼的住户段雪朝,他是第一个搬进甬苑小区的住户。

      走进段雪朝家里,墨香扑鼻而来,房屋四周墙上挂满了书法、绘画作品,一张桌上铺着毛毡,宣纸、毛笔、砚台等书画工具一应俱全。记者到来时,段雪朝正铺开红纸,一气呵成写下一个“福”字:“好福气啊,新年住新家,新生活就从这里开始。”

      段雪朝是中国摄影家协会和中国书画家协会的“双料”会员,妻子赵倩则办起了书画艺术培训班,招收了28名学生,儿子段皓现在四川理工学院艺术学院油画专业学习。

      “搬进新家过新年,感觉太不一样了。”说起新家里过的首个春节,老段十分激动:“有这么好的房子,我和妻子就一个愿望——书画班的学生都能拿起画笔记录这个川北小城的华丽重生,一幅丹青表感恩。”

      兄弟齐心盖新房谋创一番新事业

      “咔”……两层小洋楼前,17位“主人”留下了新年的第一张合影。赵倩告诉记者,这是她的娘家——乔庄镇回龙村小坝社。村子里,人们都说赵继武、赵继荣两兄弟房子最好看、最气派。

      赵氏兄弟的房子是一幢两层钢木结构的小洋楼,典型的川北小院民居风格,楼下堂屋分开,而楼上则相互连通,屋檐上挂着喜庆的红灯笼。在一楼堂屋,一副“兄好弟好还是党好、小家大家得益国家”的对联格外醒目,哥哥赵继武说,这副对联是姐夫段学朝所写,道出了他们两兄弟的心声。

      走进堂屋,一个旋转式木梯可以直接上到二楼,和一楼一样,二楼也是三室一厅一卫一厨的布局,上下两层加起来,每个兄弟家足有400多平方米,是绝对资格的“跃层式”。

      在赵继荣家里采访时,赵继荣的妻子陈明凤里里外外忙活着。跟着陈明凤走进他们家厨房时,只见厨房的一面墙壁上挂满了腊肉、香肠,密密麻麻的。“为了庆祝搬进新房后的第一个春节,年前我们杀了一头400斤的大肥猪,腌成腊肉、香肠过年吃。”陈明凤笑着说。

      据赵继荣介绍,家里修这幢房子总共花了30多万元,其中贷款10万元。“房子修起了,下一步就说挣票子的事情了。”赵继武走上来,指着新房前一片还未拆除的板房用地说,等板房拆除后,两兄弟打算把空地利用起来,建一个县城边上最巴适的农家乐,争取早日还上银行贷款。

      “县城重建时我们两兄弟就在县城头做点活路,如今新县城即将全面完工,我们希望能做一番新事业。”站在二楼阳台,扶着红红的木栅栏,赵继武坚定地说。

      枣树精神激自力新家走向新幸福

      当赵氏兄弟还在谋划着新年建农家乐时,家住黄坪乡枣树村的李玉明已经尝到了搞农家乐的甜头。

      枣树村离青川县城不过15分钟车程,在汶川特大地震中,村里的农房全部倒塌,但灾难并没有击倒枣树村,而激发出了枣树村的“枣树精神”。震后两个月,枣树村的村民就在全县率先启动永久性住房重建,次年6月,枣树村成了青川县第一个全面完成农房重建任务的村庄。

      “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行至枣树村,公路旁李玉明家墙上的这条横幅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李玉明说,这种自力更生的“枣树精神”,不仅激励着枣树村人在遭受灾难后迅速建起新家,更指引着他们用双手创造幸福新生活。

      李玉明家的院子,足有600多平方米。“震后我搞起了农家乐,去年又新建了一间茶坊。”李玉明说,2009年建起新房开始搞农家乐时,生意并不好,后来在浙江援建指挥部的帮助下,他到余姚市考察,学习当地农家乐的经营和服务。去年,他作为“青川县百名农村致富带动人”中的一员,又到宁波继续“深造”,学习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农家乐生意日渐红火。

      李玉明向记者透露,以往他们夫妻俩在外打工,一年省吃俭用最多挣下2万元,而去年一年经营农家乐,收入超过5万元。李玉明还买了辆吉利轿车,用于采购和接送客人。李玉明的母亲李成英说,乡里乡亲有些新鲜蔬菜和鸡蛋,也可以用自家小车帮忙捎带到县城卖。“自己家搞起事业,还能帮助乡里乡亲,这样的日子才叫幸福。”

      在李玉明的带动下,如今枣树村已有了5家农家乐。新的一年,李玉明有自己的打算,“如今农家乐名气大了,很多广元、绵阳的客人都赶来耍,今年准备把农家乐扩建了。”(本报记者张珏娟陈君徐凯/文本报记者吴传明/图)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新年新步伐 新春新希望

  • 2011年02月07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2月6日,大年初四。阳光普照青川县城,让这个川北小城更添几分春意。   

      浓浓春意昭示着新的希望,青川人迎接新生活的信心,就像公路旁不畏寒冬吐露黄色花瓣的油菜花一样,坚定而有力。

      车出高速行至竹园镇,“浙江大道”双向四车道柏油马路宽阔大气,沿途车辆往来穿梭。勤劳勇敢的青川人怀揣着新的希望,正加足马力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对联记录新生活画笔丹青表感恩

      汽车驶入青川县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座壮观的大桥,横跨在青川县城入城口的山谷间。大桥连着宽阔的入城干道通向县城,并将新城区和老城区串联在一起。

      走进新城区,崭新的楼房、学校、医院拔地而起,高挂的大红灯笼透出节日的喜庆。其中,于去年9月刚完成整体移交的甬苑小区尤为引人注目,小区楼房林立,十分气派。580户居民都在去年10月搬进小区,兔年春节成了他们在新家中度过的第一个春节。

      “帐篷板房辞旧岁,安居小区迎新春。”漫步甬苑小区,2单元楼下的这副对联十分抢眼。一打听,这副对联的作者是该幢3楼的住户段雪朝,他是第一个搬进甬苑小区的住户。

      走进段雪朝家里,墨香扑鼻而来,房屋四周墙上挂满了书法、绘画作品,一张桌上铺着毛毡,宣纸、毛笔、砚台等书画工具一应俱全。记者到来时,段雪朝正铺开红纸,一气呵成写下一个“福”字:“好福气啊,新年住新家,新生活就从这里开始。”

      段雪朝是中国摄影家协会和中国书画家协会的“双料”会员,妻子赵倩则办起了书画艺术培训班,招收了28名学生,儿子段皓现在四川理工学院艺术学院油画专业学习。

      “搬进新家过新年,感觉太不一样了。”说起新家里过的首个春节,老段十分激动:“有这么好的房子,我和妻子就一个愿望——书画班的学生都能拿起画笔记录这个川北小城的华丽重生,一幅丹青表感恩。”

      兄弟齐心盖新房谋创一番新事业

      “咔”……两层小洋楼前,17位“主人”留下了新年的第一张合影。赵倩告诉记者,这是她的娘家——乔庄镇回龙村小坝社。村子里,人们都说赵继武、赵继荣两兄弟房子最好看、最气派。

      赵氏兄弟的房子是一幢两层钢木结构的小洋楼,典型的川北小院民居风格,楼下堂屋分开,而楼上则相互连通,屋檐上挂着喜庆的红灯笼。在一楼堂屋,一副“兄好弟好还是党好、小家大家得益国家”的对联格外醒目,哥哥赵继武说,这副对联是姐夫段学朝所写,道出了他们两兄弟的心声。

      走进堂屋,一个旋转式木梯可以直接上到二楼,和一楼一样,二楼也是三室一厅一卫一厨的布局,上下两层加起来,每个兄弟家足有400多平方米,是绝对资格的“跃层式”。

      在赵继荣家里采访时,赵继荣的妻子陈明凤里里外外忙活着。跟着陈明凤走进他们家厨房时,只见厨房的一面墙壁上挂满了腊肉、香肠,密密麻麻的。“为了庆祝搬进新房后的第一个春节,年前我们杀了一头400斤的大肥猪,腌成腊肉、香肠过年吃。”陈明凤笑着说。

      据赵继荣介绍,家里修这幢房子总共花了30多万元,其中贷款10万元。“房子修起了,下一步就说挣票子的事情了。”赵继武走上来,指着新房前一片还未拆除的板房用地说,等板房拆除后,两兄弟打算把空地利用起来,建一个县城边上最巴适的农家乐,争取早日还上银行贷款。

      “县城重建时我们两兄弟就在县城头做点活路,如今新县城即将全面完工,我们希望能做一番新事业。”站在二楼阳台,扶着红红的木栅栏,赵继武坚定地说。

      枣树精神激自力新家走向新幸福

      当赵氏兄弟还在谋划着新年建农家乐时,家住黄坪乡枣树村的李玉明已经尝到了搞农家乐的甜头。

      枣树村离青川县城不过15分钟车程,在汶川特大地震中,村里的农房全部倒塌,但灾难并没有击倒枣树村,而激发出了枣树村的“枣树精神”。震后两个月,枣树村的村民就在全县率先启动永久性住房重建,次年6月,枣树村成了青川县第一个全面完成农房重建任务的村庄。

      “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行至枣树村,公路旁李玉明家墙上的这条横幅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李玉明说,这种自力更生的“枣树精神”,不仅激励着枣树村人在遭受灾难后迅速建起新家,更指引着他们用双手创造幸福新生活。

      李玉明家的院子,足有600多平方米。“震后我搞起了农家乐,去年又新建了一间茶坊。”李玉明说,2009年建起新房开始搞农家乐时,生意并不好,后来在浙江援建指挥部的帮助下,他到余姚市考察,学习当地农家乐的经营和服务。去年,他作为“青川县百名农村致富带动人”中的一员,又到宁波继续“深造”,学习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农家乐生意日渐红火。

      李玉明向记者透露,以往他们夫妻俩在外打工,一年省吃俭用最多挣下2万元,而去年一年经营农家乐,收入超过5万元。李玉明还买了辆吉利轿车,用于采购和接送客人。李玉明的母亲李成英说,乡里乡亲有些新鲜蔬菜和鸡蛋,也可以用自家小车帮忙捎带到县城卖。“自己家搞起事业,还能帮助乡里乡亲,这样的日子才叫幸福。”

      在李玉明的带动下,如今枣树村已有了5家农家乐。新的一年,李玉明有自己的打算,“如今农家乐名气大了,很多广元、绵阳的客人都赶来耍,今年准备把农家乐扩建了。”(本报记者张珏娟陈君徐凯/文本报记者吴传明/图)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