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基本完成后首个除夕见闻

  • 2011年02月03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2月2日是大年三十,曾饱受地震灾难的四川灾区千万群众,迎来了灾后重建基本完成后的首个除夕。新华社记者在映秀、北川、绵竹等地采访时发现,经过两年多的灾后重建,灾区民生得到了明显改善。灾区的除夕,受灾群众住进了温暖的新家,吃着丰盛的团年饭,许下美好的新年愿望……

      “生活就像这汤圆,圆圆满满”

      时间:上午8时

      地点:映秀镇

      2日上午,震中映秀下着绵绵细雨,但气温较前几日已有所回升。一大早,71岁的羌族老人李会蓉就在厨房里忙活起来--煮汤圆。

      在她一旁,帮着“打下手”的女儿李群华笑呵呵地说:“今年,我们几个兄弟姐妹一起在母亲家里团年,有10多个人呢。羌族过年有一个习俗,就是吃汤圆!”

      几天前,李会蓉刚刚搬进新居,一幢颇具羌族特色的小洋楼,3层楼共100多平方米。在新房子对面的半高山上,那里曾经是李会蓉的家,突如其来的汶川地震将他们的家夷为平地。

      震后,李会蓉一家开始重建家园。李会蓉的爱人贡曲掰着手指给记者算了一笔修房账:修房子一共花了7万多元,国家补贴了2万元,红十字会捐赠了2万元,村里又给了几千元补助,自己只出了3万多元。“没有政府的帮忙,哪里敢修房子呀!”贡曲说。

      “别说修房,政府还给我买了社保呢!”谈到震后的变化,忙着煮汤圆的李会蓉也插起话来,“政府出了1.6万元,我自己出了1.4万元。现在每个月都有700多元的退休金呢。地震前,想都不敢想自己老了还会有退休金呢!”

      “起锅了--”说话间,一个个圆圆满满的汤圆倒进了大盆里。“过一会儿,儿子就会带着曾孙子他们一起回来了,今天可是四代同堂共庆新年呀。如今的生活呀,就像这汤圆,圆圆满满!”李会蓉说。

      “把‘小儿子’培养成一名大学生”

      时间:12时

      地点:北川新城

      大年三十,永昌镇禹龙小区禹泽苑3单元201号女主人文华荣家中热闹非凡,挂着羌红的铁门里不时传出阵阵欢笑声。

      上个月中旬,文华荣夫妇刚从永兴板房安置区乔迁到政府在北川新县城集中安置的新居。106平方米三居室的新家里,摆放着42英寸的彩电、崭新的冰箱,都是去年“家电下乡”时,以优惠价格买到的。

      宽敞明亮的客厅餐桌上,女主人亲手腌制的板鸭、鸡腿、猪耳朵、腊肉等地道川菜摆了满满一桌。男主人谢兴和左手抱着“呀呀”学语的小儿子,右手端着酒杯说,“这坛咂酒是去年8月份就做好,准备搬新家时喝的。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自己的‘窝’,能在这么好的房子里过春节,感觉很满足。”

      “屋子真大、真漂亮。”亲朋好友由衷为文华荣夫妇现在的生活感到高兴。

      趁着酒劲,迈入不惑之年的谢兴和,说出了一个愿望:将来,把小儿子培养成一名大学生,和他哥哥一样报考军事院校。

      地震时,文华荣夫妇在北川中学读高一的儿子不幸遇难了。1年后,两口子收养了小儿子谢梦林。今年1岁多的谢梦林,给这个被悲伤笼罩的家庭重新带来了欢乐,逐渐抚平文华荣夫妇心里的创伤。

      “生活总会越过越好。”谢兴和说,过了年,自己准备去省外打工,努力干几年,为娃攒上学的学费。

      “希望生意越来越火红”

      时间:16时

      地点:绵竹市年画村

      腊肉、土鸡、咸烧白……大年三十,年画村村民殷坤先正在给家人准备着丰盛的年夜饭。“没啥好吃的,都是一些家常菜。儿子从海南打工回来。过年嘛,主要是一家人能够团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

      年画村过去叫做大乘村。震后,在苏州的对口援建下,打造成了一座以绵竹年画为特色的旅游新村。漫步村里,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一幢幢新房的墙壁上,画满了赵公镇宅、福禄满堂等喜庆的年画。

      殷坤先说:“在政府支持下,房子修好了,就业成了大家最发愁的事。为了帮助我们解决生活难题,政府决定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我们发展农家乐,给每家农家乐补助4000多元呢。”

      与大多数村民一样,殷坤先震后也开起了农家乐,取名叫“年画人家土鸡馆”,以点杀土鸡为特色。从2009年9月开张至今,殷坤先的生意日趋红火。今年春节前,殷坤先接到了10多桌订单。“味道还可以,来订的大多也都是老顾客。”

      谈到新年的心愿,殷坤先说:“没啥多想的,就是希望生意能越来越火红。盖房子贷款几万元,灾后重建,更要靠自力更生。希望多赚点钱,早日把贷款给还了。”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基本完成后首个除夕见闻

  • 2011年02月03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2月2日是大年三十,曾饱受地震灾难的四川灾区千万群众,迎来了灾后重建基本完成后的首个除夕。新华社记者在映秀、北川、绵竹等地采访时发现,经过两年多的灾后重建,灾区民生得到了明显改善。灾区的除夕,受灾群众住进了温暖的新家,吃着丰盛的团年饭,许下美好的新年愿望……

      “生活就像这汤圆,圆圆满满”

      时间:上午8时

      地点:映秀镇

      2日上午,震中映秀下着绵绵细雨,但气温较前几日已有所回升。一大早,71岁的羌族老人李会蓉就在厨房里忙活起来--煮汤圆。

      在她一旁,帮着“打下手”的女儿李群华笑呵呵地说:“今年,我们几个兄弟姐妹一起在母亲家里团年,有10多个人呢。羌族过年有一个习俗,就是吃汤圆!”

      几天前,李会蓉刚刚搬进新居,一幢颇具羌族特色的小洋楼,3层楼共100多平方米。在新房子对面的半高山上,那里曾经是李会蓉的家,突如其来的汶川地震将他们的家夷为平地。

      震后,李会蓉一家开始重建家园。李会蓉的爱人贡曲掰着手指给记者算了一笔修房账:修房子一共花了7万多元,国家补贴了2万元,红十字会捐赠了2万元,村里又给了几千元补助,自己只出了3万多元。“没有政府的帮忙,哪里敢修房子呀!”贡曲说。

      “别说修房,政府还给我买了社保呢!”谈到震后的变化,忙着煮汤圆的李会蓉也插起话来,“政府出了1.6万元,我自己出了1.4万元。现在每个月都有700多元的退休金呢。地震前,想都不敢想自己老了还会有退休金呢!”

      “起锅了--”说话间,一个个圆圆满满的汤圆倒进了大盆里。“过一会儿,儿子就会带着曾孙子他们一起回来了,今天可是四代同堂共庆新年呀。如今的生活呀,就像这汤圆,圆圆满满!”李会蓉说。

      “把‘小儿子’培养成一名大学生”

      时间:12时

      地点:北川新城

      大年三十,永昌镇禹龙小区禹泽苑3单元201号女主人文华荣家中热闹非凡,挂着羌红的铁门里不时传出阵阵欢笑声。

      上个月中旬,文华荣夫妇刚从永兴板房安置区乔迁到政府在北川新县城集中安置的新居。106平方米三居室的新家里,摆放着42英寸的彩电、崭新的冰箱,都是去年“家电下乡”时,以优惠价格买到的。

      宽敞明亮的客厅餐桌上,女主人亲手腌制的板鸭、鸡腿、猪耳朵、腊肉等地道川菜摆了满满一桌。男主人谢兴和左手抱着“呀呀”学语的小儿子,右手端着酒杯说,“这坛咂酒是去年8月份就做好,准备搬新家时喝的。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自己的‘窝’,能在这么好的房子里过春节,感觉很满足。”

      “屋子真大、真漂亮。”亲朋好友由衷为文华荣夫妇现在的生活感到高兴。

      趁着酒劲,迈入不惑之年的谢兴和,说出了一个愿望:将来,把小儿子培养成一名大学生,和他哥哥一样报考军事院校。

      地震时,文华荣夫妇在北川中学读高一的儿子不幸遇难了。1年后,两口子收养了小儿子谢梦林。今年1岁多的谢梦林,给这个被悲伤笼罩的家庭重新带来了欢乐,逐渐抚平文华荣夫妇心里的创伤。

      “生活总会越过越好。”谢兴和说,过了年,自己准备去省外打工,努力干几年,为娃攒上学的学费。

      “希望生意越来越火红”

      时间:16时

      地点:绵竹市年画村

      腊肉、土鸡、咸烧白……大年三十,年画村村民殷坤先正在给家人准备着丰盛的年夜饭。“没啥好吃的,都是一些家常菜。儿子从海南打工回来。过年嘛,主要是一家人能够团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

      年画村过去叫做大乘村。震后,在苏州的对口援建下,打造成了一座以绵竹年画为特色的旅游新村。漫步村里,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一幢幢新房的墙壁上,画满了赵公镇宅、福禄满堂等喜庆的年画。

      殷坤先说:“在政府支持下,房子修好了,就业成了大家最发愁的事。为了帮助我们解决生活难题,政府决定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我们发展农家乐,给每家农家乐补助4000多元呢。”

      与大多数村民一样,殷坤先震后也开起了农家乐,取名叫“年画人家土鸡馆”,以点杀土鸡为特色。从2009年9月开张至今,殷坤先的生意日趋红火。今年春节前,殷坤先接到了10多桌订单。“味道还可以,来订的大多也都是老顾客。”

      谈到新年的心愿,殷坤先说:“没啥多想的,就是希望生意能越来越火红。盖房子贷款几万元,灾后重建,更要靠自力更生。希望多赚点钱,早日把贷款给还了。”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