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深入推进防震减灾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 2011年12月29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副省长曲木史哈

      四川作为我国多地震的省份,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了现代意义上的防震减灾工作。40年来,在历届省委、省政府和中国地震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省防震减灾事业取得显著成绩:组织领导和发展规划体系逐步健全;在全国率先出台《四川省防震减灾条例》,开启防震减灾工作法治化进程;监测预报、震灾预防、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全民防震减灾意识明显提高。在这40年里,我们经受了炉霍7.6级、松潘-平武7.2级、盐源-宁蒗6.7级以及汶川8.0级等120余次破坏性地震的重大考验,防震减灾工作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作出了重要贡献。

      40年的历程给我们留下极其宝贵的经验。我们深刻认识到:监测预报是应对地震灾害的基础工作,震灾预防是减轻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应急救援是应对地震灾害的重要手段,科技进步是防震减灾事业的有力支撑,依法管理是防震减灾事业的重要保障,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是防震减灾事业的强劲动力。

      防震减灾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是各级政府贯彻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必然要求,是保障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保证。当前,省委、省政府提出我省要“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经济工作基调,作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打造西部文化强省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要保证这些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必须大力提高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四川72.3%的地区地震基本烈度在7度或7度以上,防震减灾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各地区、各部门必须进一步提高对防震减灾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新理念,研究新思路,制订新举措,把全省防震减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要促进防震减灾事业统筹发展。各级政府要把防震减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列入议事日程,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实施防震减灾规划,加强重点项目建设,是提升防震减灾能力的关键之举。要站在确保我省防震减灾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的高度,抓好《四川省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实施我省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四川省地震安全工程”。发展改革、科技、民政、住房与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等部门在编制相关规划时,应充分考虑我省防震减灾能力建设需求。

      要大力提高地震监测预警水平。各地要加强地震监测系统建设,加大全省地震台网密度,优化监测台网功能和布局,提高地震监控能力、速报能力和捕捉震前异常的能力。更加重视地震预报的科学研究,抓好震情跟踪分析,深化对地震活动规律的认识,切实提高地震预测水平。大力推进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防震减灾宣传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队伍建设,逐步完善群测群防网络。逐步在我省建成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台网,基本形成全省范围的地震烈度速报能力和重点地震监视防御区的地震预警能力,为政府应急决策、公众逃生避险、重大工程地震紧急处置等提供及时、科学的服务。

      要不断提高地震灾害防御能力。依法把抗震设防管理纳入基本建设程序,作为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工程设计和施工审批的必备内容,严格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做到应评尽评。特别要加强对大中型水库、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电网设施、信息枢纽等重要工程的抗震设防工作,确保重要基础设施安全。继续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推广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建设,依法提高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抗震能力。组织开展重大工程、重要基础设施排险加固工作。加快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高度重视城市地震安全规划,加强地震活断层的调查和探测,全面推行地震小区划,为城市规划和建筑物选址提供科学依据。对处在地质灾害易发地带的建筑抓紧组织搬迁、避让和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对未实施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组织开展监测预警工作。

      要切实做好地震应急各项准备。进一步完善地震应急预案,明确应急防范责任,提高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有关地区和部门要因地制宜,适时开展演练,检查检验预案落实情况和应急准备工作情况。加强各级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建设,建立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增强应急救援合力。进一步加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建设,建设好省级专业救援队伍训练基地,加强对社会各类救援队伍的宏观管理。注重加强地震应急救灾物资的储备,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建立完善应急通讯系统,确保紧急情况下信息畅通。要做到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反应迅速,救助及时。

      要继续深入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健全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坚持将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深入持久地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继续推广建设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教育基地、示范社区,扩大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影响面和影响力。组织制作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的宣传产品,开展好全国防灾减灾日及其他重点时段的公众宣传活动,提高宣传教育实效性。

      要大力提升地震科技创新能力。切实加强地震科技基础研究,以防震减灾三大体系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为重点,以防震减灾任务需求为第一导向,明确发展目标,确定优先领域,抓好关键环节。通过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大力开展应用研究,强化科技基础性工作,加大对地震科技的支持力度。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科学工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发挥地震科技对于防震减灾事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推进地震科技合作交流,广泛学习借鉴先进理论和技术,不断提升我省防震减灾能力和水平。

      四川省防震减灾事业走过了40年历程,成绩已经属于历史,当前,我省防震减灾工作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各项工作依然任重道远。我们要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国地震局的领导下,齐心协力,真抓实干,不断提高防震减灾工作水平,为加快我省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深入推进防震减灾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 2011年12月29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副省长曲木史哈

      四川作为我国多地震的省份,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了现代意义上的防震减灾工作。40年来,在历届省委、省政府和中国地震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省防震减灾事业取得显著成绩:组织领导和发展规划体系逐步健全;在全国率先出台《四川省防震减灾条例》,开启防震减灾工作法治化进程;监测预报、震灾预防、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全民防震减灾意识明显提高。在这40年里,我们经受了炉霍7.6级、松潘-平武7.2级、盐源-宁蒗6.7级以及汶川8.0级等120余次破坏性地震的重大考验,防震减灾工作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作出了重要贡献。

      40年的历程给我们留下极其宝贵的经验。我们深刻认识到:监测预报是应对地震灾害的基础工作,震灾预防是减轻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应急救援是应对地震灾害的重要手段,科技进步是防震减灾事业的有力支撑,依法管理是防震减灾事业的重要保障,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是防震减灾事业的强劲动力。

      防震减灾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是各级政府贯彻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必然要求,是保障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保证。当前,省委、省政府提出我省要“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经济工作基调,作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打造西部文化强省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要保证这些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必须大力提高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四川72.3%的地区地震基本烈度在7度或7度以上,防震减灾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各地区、各部门必须进一步提高对防震减灾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新理念,研究新思路,制订新举措,把全省防震减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要促进防震减灾事业统筹发展。各级政府要把防震减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列入议事日程,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实施防震减灾规划,加强重点项目建设,是提升防震减灾能力的关键之举。要站在确保我省防震减灾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的高度,抓好《四川省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实施我省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四川省地震安全工程”。发展改革、科技、民政、住房与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等部门在编制相关规划时,应充分考虑我省防震减灾能力建设需求。

      要大力提高地震监测预警水平。各地要加强地震监测系统建设,加大全省地震台网密度,优化监测台网功能和布局,提高地震监控能力、速报能力和捕捉震前异常的能力。更加重视地震预报的科学研究,抓好震情跟踪分析,深化对地震活动规律的认识,切实提高地震预测水平。大力推进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防震减灾宣传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队伍建设,逐步完善群测群防网络。逐步在我省建成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台网,基本形成全省范围的地震烈度速报能力和重点地震监视防御区的地震预警能力,为政府应急决策、公众逃生避险、重大工程地震紧急处置等提供及时、科学的服务。

      要不断提高地震灾害防御能力。依法把抗震设防管理纳入基本建设程序,作为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工程设计和施工审批的必备内容,严格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做到应评尽评。特别要加强对大中型水库、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电网设施、信息枢纽等重要工程的抗震设防工作,确保重要基础设施安全。继续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推广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建设,依法提高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抗震能力。组织开展重大工程、重要基础设施排险加固工作。加快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高度重视城市地震安全规划,加强地震活断层的调查和探测,全面推行地震小区划,为城市规划和建筑物选址提供科学依据。对处在地质灾害易发地带的建筑抓紧组织搬迁、避让和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对未实施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组织开展监测预警工作。

      要切实做好地震应急各项准备。进一步完善地震应急预案,明确应急防范责任,提高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有关地区和部门要因地制宜,适时开展演练,检查检验预案落实情况和应急准备工作情况。加强各级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建设,建立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增强应急救援合力。进一步加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建设,建设好省级专业救援队伍训练基地,加强对社会各类救援队伍的宏观管理。注重加强地震应急救灾物资的储备,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建立完善应急通讯系统,确保紧急情况下信息畅通。要做到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反应迅速,救助及时。

      要继续深入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健全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坚持将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深入持久地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继续推广建设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教育基地、示范社区,扩大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影响面和影响力。组织制作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的宣传产品,开展好全国防灾减灾日及其他重点时段的公众宣传活动,提高宣传教育实效性。

      要大力提升地震科技创新能力。切实加强地震科技基础研究,以防震减灾三大体系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为重点,以防震减灾任务需求为第一导向,明确发展目标,确定优先领域,抓好关键环节。通过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大力开展应用研究,强化科技基础性工作,加大对地震科技的支持力度。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科学工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发挥地震科技对于防震减灾事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推进地震科技合作交流,广泛学习借鉴先进理论和技术,不断提升我省防震减灾能力和水平。

      四川省防震减灾事业走过了40年历程,成绩已经属于历史,当前,我省防震减灾工作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各项工作依然任重道远。我们要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国地震局的领导下,齐心协力,真抓实干,不断提高防震减灾工作水平,为加快我省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