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设“全国藏区一流强县”插上腾飞的双翼
高中不交学费,读书补助增加,看病不出远门,贫困人员就医免费……尽管高原秋意渐浓,但康定县的13万干部群众已被这股暖流紧紧包围。
一个多月前,康定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教育优先发展、建设藏区一流教育强县的决定》和《关于加快卫生事业跨越式发展、建设藏区卫生一流县的决定》(以下简称两个《决定》),这两个在当地社会事业发展进程上的纲领性文件,不仅因其里程碑性的标志向全社会强烈透露出该县举全力发展教育、卫生等民生工程的信号,更因为其政策的民生“含金量”之高成为当地干部群众竞相关注的热点——用近3成自身财力发展民族地区教育、卫生事业,在康定尚属首次。
“在建设‘全国藏区一流强县’进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把群众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群众呼声作为工作第一信号,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永恒主题。”康定县委书记相洛说,我们要用5至10年的努力使全县教育水平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卫生事业发展和居民健康状况超过全国藏区平均水平。
解决“难中之难”尤为重要
行路难、饮水难、住房难、上学难、看病难……位于甘孜州东部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康定在发展进程中同样面临民族地区的“五难”困扰问题。
坚持民生优先,解决民困优先,近年来,康定县一方面确保当地经济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始终坚持从破“五难”入手,大力发展民生事业,逐步改善了当地农牧民群众的出行难、住房难等问题,当地农牧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相比道路交通这些民生工程的硬件建设而言,‘五难’中最难的还是教育与卫生,这既要硬件建设、更要软件投入,需要系统破解。”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的相洛发现,尽管纵向相比,康定的教育与卫生事业在国家和省、州支持下取得了瞩目成绩,但横向相比,差距还不小。
“基础条件薄弱、区域差异明显、队伍素质不高、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康定教育、卫生事业的长足发展,使这两大工程成为民生问题中的 ‘难中之难’”。相洛说,不解决好这两个覆盖面最广、民生性最强、基础性最高的民生问题,势必影响康定长治久安与跨越发展。
如何促进康定长治久安和跨越式发展?面对自身财力近年来每年以一个亿的速度增加的喜人发展形势,康定县委、县政府在“财力提升但誓死不做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理念下,决定在“全县经济总量已经能为优化教育卫生提档升级、跨越发展提供有力资金保障”下,闯出一条具有鲜明特点的民族地区教育、卫生事业发展路子。
不仅要解决上不好学、看不好病的问题,更要使全县教育卫生事业达到全国藏区一流……从最难啃的骨头下手,康定的决策层明白,离开了教育卫生这些基础性的民生问题,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只能是空谈。
决定成效的是力度
可是,要解决民族地区教育、卫生事业发展这一民生工程中的 “难中之难”,康定县的突破点和切入点又该在哪里?
基层调研、课题研究、专家商讨、先进地区考察……围绕破解教育卫生事业发展难,康定花了大力气,最终,康定县决定以“资源大整合、布局大调整、资金大投入、硬件大改善、管理大创新、人才大激励、特色大彰显、质量大提升”为着力点,以创新机制为动力,以队伍建设为支撑,以加大投入为保障,全力打造全国藏区和全省民族地区的教育、卫生一流强县。今年9月中旬,当地以此为指导思想的两个《决定》正式出台。
“不仅是解决群众想到的困难,更要解决他们想不到的问题。”康定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永康说,两个《决定》的出台就是要花最大力气来推动全县教育卫生事业繁荣发展,打好一个教育卫生事业发展的十年攻坚战。
决心最直观的表现就在党委政府的投入力度上。根据康定县的教育卫生事业发展的两个《决定》,未来九年,预计该县将投入17亿元用于教育卫生优先发展。仅就教育事业发展来说,从明年开始,康定县就将确保当地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县财政支出比例达到18%,确保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45%以上用于农村义务教育。
信心则来自当地群众切身可以感受的现实温暖。在全面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基础上还将在全县范围内实施一个新的“四免三补一提高”政策。
这“四免”即:免除农牧区、城市低保、孤残学前教育学生保育费和高中教育阶段学生学费;免费为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学生提供教科书;免费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学生提供校服;免费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阶段寄宿制学生提供餐具、洁具和卧具。“三补”即:按每生每月100元标准向农牧区、城市低保、孤残学前教育阶段学生发放营养和午餐补助;按每生每月145元标准向高中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制学生发放生活补助;按每生每年100元、60元、20元的标准解决折西、城区、折东地区学生冬季供热取暖补贴和寄宿制学校学生食堂燃料补贴。“一提高”即:对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生在国家每月补助145元的基础上,再按每生每月补助55元的标准提高学生生活补助。“‘四免三补一提高’政策实施后,康定将成为全省首个免除高中阶段教育学费的县。”该县教育局局长王康乾如是说。
“从幼儿园到高中乃至大学,娃娃不仅不需要担心学费,还能获得更高补助,并且全家人再也不需要担心药费等问题了。”塔公乡牧民贡嘎说,仅此一点就足以说明教育卫生的投入力度超出了大家想像,给大家切实的温暖。
据了解,该县县级财政每年拿出200万元,设立康定县教育基金,建立升学奖励、扶贫助学和中小学生奖学金制度。对在康定地区中学就读三年的康定籍高中毕业生,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一次性奖励10万元,考入全国其它重点本科院校(第一批次本科院校)的一次性奖励3万元。对康定籍接受国民教育专科以上的农牧区贫困家庭和城镇特困家庭子女,在校期间每年给予6000元助学补助。
温暖民生的是举措
实际上,此次专项财政资金投入的力度空前也仅是康定县两个《决定》的保障内容。管中窥豹的更是一项项开拓型的举措:优化教育布局结构,全面增强教育发展实力;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增强教育发展活力;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就学补助水平,加快推进教育惠民……仅在教育事业发展上,当地就将采取20条措施。
“教育,是起跑线上的公平。”相洛说,只有把教育这个关乎国家大计的大事抓好了,才能从源头上为我们加快建设“全国藏区一流强县”、奋力推进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不仅是发展民族地区教育,还要不断夯实基层卫生基础,在康定教育卫生事业此次迎来的这个春天里,标杆是民生,目标在跨越。
康定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毛宇介绍,从今年秋季起,全县在卫生事业发展方面将采取22条具体措施健全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优化整合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努力提高群众健康保障水平、着力提高卫生工作者待遇,“这些举措不仅将促进全县卫生事业实现跨越发展,也完全涵盖了卫生建设与群众医疗需求的方方面面”。
而种种举措更是当地群众一项项看得见、摸得着、暖着心的民生感受。该县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为宗旨,以绝对贫困户、极重症患者为重点人群,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封顶线在州统筹标准5万元基础上提高到10万元,对参合农牧民慢性门诊病人、极重症病人、大额支出病人和在县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就医的实施二次补助;该县还设立财政医疗保障基金,开通绝对贫困人口在县属医疗机构就医绿色通道,实施免费医疗救助,解决绝对贫困人口入院难问题。
“让全县干部群众都能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卫生服务。”王永康表示,当地将通过5至10年的努力把康定建设成为教育卫生硬件设施藏区最佳、队伍素质藏区最强、行业待遇藏区最高、服务质量藏区最好、社会环境藏区最优,力争将康定打造成为全国藏区和全省民族地区的教育卫生一流强县。
相洛说,大力发展民族地区教育卫生事业势必会导致我们自身财力的投入转变,变的是我们根据具体形势调整的工作重点、具体措施,不变的则是党委政府民生的目标,是党委政府对民生的关切和不断实践着的承诺。
教育与卫生,公平与免费,民生与发展……站在距离春天不远的季节里,康定县的两个《决定》不仅激励着当地干部群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创造民族地区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新高,更如报春花一样让人感受到了教育、卫生这两大民生工程的暖暖春意!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