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

  • 2011年05月12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萝卜寨

      存档

      朝着幸福的方向生长

      灾区各地把灾后永久性农房建设作为头号民生工程。震后1年内,350多万户因灾受损住房修复加固工作全面完成;震后1年半,150多万户农房重建全部完成。

      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按照农村新型社区理念,加快农房重建、风貌改造和环境治理,集成配套道路、饮水、用电等基础设施,同步建设学校、卫生院、便民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建设设施。

      3年来,6个重灾市州新建农房77万户、改扩建50.9万户、风貌整治50.6万户,建成新型社区、聚居点11189个,聚集农户138.5万户;用上天然气、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户209.6万户,176.2万户实现了集中供水;新建或完善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7725个,新建学校、幼儿园1965个,新建医院、卫生服务站3397个,新建养老院541个。

      6个重灾市州农村道路硬化比震前增加2.9万公里,高标准农田改造增加218万亩,标准化渠系建设增加1.5万公里。

      口述实录

      在云端建设幸福家园

      讲述人:四川日报摄影部记者毛漫丁

      2008年10月8日,代表全村16名党员刚刚接受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荣誉的汶川县雁门乡萝卜寨村党支部书记马前国与我在北京不期而遇。从北京到成都,从成都赶班车到都江堰再转面包车到汶川,我随马前国一路紧赶,大地震后第一次走进百废待兴的萝卜寨。

      汶川特大地震中,有着 “云端上的街市”美誉的萝卜寨成为一片废墟。通过震后近两个月的实干,全村965名村民在2008年7月30日前全部住进了临时过渡房。村民王国秀的过渡房小卖部在9月中旬开张,地震后,这位羌族妇女把上万元的粮油挨家挨户送给村民。山寨重建,她每隔两天就爬坡上坎往返20多公里,从汶川为村民购回生产、生活物资。8岁就跟着爷爷学习羊皮鼓舞的张建云、王宝全、王国林,地震后想尽办法刨出了压在废墟下的鼓,10月12日,他们拉上村上的年轻人在平坝上进行了震后羊皮鼓舞的首次合练……震后萝卜寨人的坚韧和从容,给我极大的震撼。

      其后的2009年4月,2010年10月和今年4月,我三赴萝卜寨进行摄影采访。马前国一年比一年消瘦、忙碌,然而,山寨巨变就在他和村民的默默耕耘中发生。在村党支部的带领和广东江门市的对口援建下,2009年3月,由江门市援建的饮水工程完成,萝卜寨人彻底告别了背水喝的历史;同年5月,萝卜寨220多户村民搬进“黄泥、青石、红门”的羌寨新居,框架结构的新房8度抗震设防;2010年5月12日,萝卜寨迎来震后首批游客……

      家园重建,萝卜寨又焕发生机与活力。今年4月,我在萝卜寨采访时有幸参加了村民王路勇和崇州姑娘谢凤琼在新居的婚礼。这位在震后外出务工的萝卜寨年轻人不仅靠勤奋努力成为崇州一家家具厂的优秀员工,还在异地收获了甜蜜的爱情。马前国笑称:“能把大城市的姑娘娶进寨子,充分证明了经历大地震考验的萝卜寨年轻人就是有魅力。”

      震后三年,萝卜寨成立了旅游协会、红樱桃协会和刺绣协会。2008年,我在过渡房里采访过的村民马洁静、马云惠姐妹如今不仅把刺绣产品销售到了成都,还在新居办起了农家乐。萝卜寨人村寨振兴的梦想,正在他们的手中变为现实。

      牛飞村

      口述实录

      “平武羌乡第一村”站起来

      讲述人:平武县平通镇牛飞村村支书王小平

      地震前,我们村是九环东线沿线一个漂亮羌寨,村民们有的开农家乐、有的种茶叶等农特产品,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然而,三年前的特大地震将村民的生活彻底改变,我们村损失惨重,55位村民遇难,全村90%以上房屋倒塌,失去土地160多亩。

      灾后重建中,我们村党支部一班人首先想的是尽快帮群众把房子建起来。由于大家团结互助,震后仅一年,我们村95%以上的群众就喜迁新居了。

      有了好房子,还要有好生活。房子建好后,我们就开始发展产业。我们村的自然生态环境优良,特别适合种植名优绿茶。震后,我们想方设法成功引进了香叶尖茶厂。茶厂总共投资5000万元,村民可以种茶,还可以就近在茶厂打工,解决一部分村民就业问题。

      同时,我们利用紧临九环东线绵阳至平武中间的优越地理位置,大力发展农家乐。本着这一思路,我们的农房重建从一开始,就与旅游业发展紧密结合,将村道两边的农家乐统一规划成羌寨风格,投入450多万元进行风貌打造,重新恢复农家乐的发展。

      为打造国家乡村旅游3A级景区,在灾后重建中,我们建起了横跨清漪江两岸的牛飞大桥。现在,我们的台阶式河堤即将完工,将是景观休闲平台,游客可在清漪江边亲水、戏水;羌绣产业园、停车场正在建设中。

      项目全部完工后,游客可深入羌族群众家中,感受民族特色,欣赏羌绣制作;深入香叶尖茶叶基地,观光羌乡茶园,体验摘茶、炒茶的乐趣。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将牛飞村打造成九环东线的旅游中转站。

      另外,我们村还建立了羌绣传习所,妇女只要有时间,就可以绣羌绣,这已成了她们的“副业”,可以增加一些村民的收入。

      现在,我们村有26户人家可以进行民俗接待,可同时接待300人以上食宿。看到来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有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有社会各界的关心,我深信,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我们村都将是“平武羌乡第一村”。

      存档

      现代农业加速跨越

      灾后恢复重建,最突出的成就、最震撼的变化在农村。3年重建,灾区农村一步跨越20年,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撑竿跳”,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

      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加快跨越。重建后的灾区农业,正在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加快跨越。3年来,灾区新发展特色效益农业595万亩,新增规模养殖户18.4万户,新建现代农业园区146个。

      促进了受灾农民向新型农民的迅速转型。就业结构不断优化,紧紧抓住灾后重建对电工、焊工、建筑工等技术工人需求量大的机遇,积极整合农民工培训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就近就地就业。灾区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农民的就业方式发生了积极转变。

      2010年,成都、德阳、绵阳、广元、雅安、阿坝6个地震重灾市州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大大超越震前水平,317万户农民改善了居住生活条件,新建或完善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7725个,农民人均纯收入6297.2元,较震前增长44.9%。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新农村

  • 2011年05月12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萝卜寨

      存档

      朝着幸福的方向生长

      灾区各地把灾后永久性农房建设作为头号民生工程。震后1年内,350多万户因灾受损住房修复加固工作全面完成;震后1年半,150多万户农房重建全部完成。

      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按照农村新型社区理念,加快农房重建、风貌改造和环境治理,集成配套道路、饮水、用电等基础设施,同步建设学校、卫生院、便民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建设设施。

      3年来,6个重灾市州新建农房77万户、改扩建50.9万户、风貌整治50.6万户,建成新型社区、聚居点11189个,聚集农户138.5万户;用上天然气、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户209.6万户,176.2万户实现了集中供水;新建或完善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7725个,新建学校、幼儿园1965个,新建医院、卫生服务站3397个,新建养老院541个。

      6个重灾市州农村道路硬化比震前增加2.9万公里,高标准农田改造增加218万亩,标准化渠系建设增加1.5万公里。

      口述实录

      在云端建设幸福家园

      讲述人:四川日报摄影部记者毛漫丁

      2008年10月8日,代表全村16名党员刚刚接受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荣誉的汶川县雁门乡萝卜寨村党支部书记马前国与我在北京不期而遇。从北京到成都,从成都赶班车到都江堰再转面包车到汶川,我随马前国一路紧赶,大地震后第一次走进百废待兴的萝卜寨。

      汶川特大地震中,有着 “云端上的街市”美誉的萝卜寨成为一片废墟。通过震后近两个月的实干,全村965名村民在2008年7月30日前全部住进了临时过渡房。村民王国秀的过渡房小卖部在9月中旬开张,地震后,这位羌族妇女把上万元的粮油挨家挨户送给村民。山寨重建,她每隔两天就爬坡上坎往返20多公里,从汶川为村民购回生产、生活物资。8岁就跟着爷爷学习羊皮鼓舞的张建云、王宝全、王国林,地震后想尽办法刨出了压在废墟下的鼓,10月12日,他们拉上村上的年轻人在平坝上进行了震后羊皮鼓舞的首次合练……震后萝卜寨人的坚韧和从容,给我极大的震撼。

      其后的2009年4月,2010年10月和今年4月,我三赴萝卜寨进行摄影采访。马前国一年比一年消瘦、忙碌,然而,山寨巨变就在他和村民的默默耕耘中发生。在村党支部的带领和广东江门市的对口援建下,2009年3月,由江门市援建的饮水工程完成,萝卜寨人彻底告别了背水喝的历史;同年5月,萝卜寨220多户村民搬进“黄泥、青石、红门”的羌寨新居,框架结构的新房8度抗震设防;2010年5月12日,萝卜寨迎来震后首批游客……

      家园重建,萝卜寨又焕发生机与活力。今年4月,我在萝卜寨采访时有幸参加了村民王路勇和崇州姑娘谢凤琼在新居的婚礼。这位在震后外出务工的萝卜寨年轻人不仅靠勤奋努力成为崇州一家家具厂的优秀员工,还在异地收获了甜蜜的爱情。马前国笑称:“能把大城市的姑娘娶进寨子,充分证明了经历大地震考验的萝卜寨年轻人就是有魅力。”

      震后三年,萝卜寨成立了旅游协会、红樱桃协会和刺绣协会。2008年,我在过渡房里采访过的村民马洁静、马云惠姐妹如今不仅把刺绣产品销售到了成都,还在新居办起了农家乐。萝卜寨人村寨振兴的梦想,正在他们的手中变为现实。

      牛飞村

      口述实录

      “平武羌乡第一村”站起来

      讲述人:平武县平通镇牛飞村村支书王小平

      地震前,我们村是九环东线沿线一个漂亮羌寨,村民们有的开农家乐、有的种茶叶等农特产品,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然而,三年前的特大地震将村民的生活彻底改变,我们村损失惨重,55位村民遇难,全村90%以上房屋倒塌,失去土地160多亩。

      灾后重建中,我们村党支部一班人首先想的是尽快帮群众把房子建起来。由于大家团结互助,震后仅一年,我们村95%以上的群众就喜迁新居了。

      有了好房子,还要有好生活。房子建好后,我们就开始发展产业。我们村的自然生态环境优良,特别适合种植名优绿茶。震后,我们想方设法成功引进了香叶尖茶厂。茶厂总共投资5000万元,村民可以种茶,还可以就近在茶厂打工,解决一部分村民就业问题。

      同时,我们利用紧临九环东线绵阳至平武中间的优越地理位置,大力发展农家乐。本着这一思路,我们的农房重建从一开始,就与旅游业发展紧密结合,将村道两边的农家乐统一规划成羌寨风格,投入450多万元进行风貌打造,重新恢复农家乐的发展。

      为打造国家乡村旅游3A级景区,在灾后重建中,我们建起了横跨清漪江两岸的牛飞大桥。现在,我们的台阶式河堤即将完工,将是景观休闲平台,游客可在清漪江边亲水、戏水;羌绣产业园、停车场正在建设中。

      项目全部完工后,游客可深入羌族群众家中,感受民族特色,欣赏羌绣制作;深入香叶尖茶叶基地,观光羌乡茶园,体验摘茶、炒茶的乐趣。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将牛飞村打造成九环东线的旅游中转站。

      另外,我们村还建立了羌绣传习所,妇女只要有时间,就可以绣羌绣,这已成了她们的“副业”,可以增加一些村民的收入。

      现在,我们村有26户人家可以进行民俗接待,可同时接待300人以上食宿。看到来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有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有社会各界的关心,我深信,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我们村都将是“平武羌乡第一村”。

      存档

      现代农业加速跨越

      灾后恢复重建,最突出的成就、最震撼的变化在农村。3年重建,灾区农村一步跨越20年,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撑竿跳”,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

      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加快跨越。重建后的灾区农业,正在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加快跨越。3年来,灾区新发展特色效益农业595万亩,新增规模养殖户18.4万户,新建现代农业园区146个。

      促进了受灾农民向新型农民的迅速转型。就业结构不断优化,紧紧抓住灾后重建对电工、焊工、建筑工等技术工人需求量大的机遇,积极整合农民工培训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就近就地就业。灾区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农民的就业方式发生了积极转变。

      2010年,成都、德阳、绵阳、广元、雅安、阿坝6个地震重灾市州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大大超越震前水平,317万户农民改善了居住生活条件,新建或完善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7725个,农民人均纯收入6297.2元,较震前增长44.9%。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