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绵阳市服务业运行情况简析
一、总体运行情况
1、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贡献明显。2017年绵阳实现GDP2074.8亿元,实现服务业增加值944.3亿元。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占GDP比重45.5%,比2016年提高9.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0.1%,拉动经济增长4.6个百分点。服务业实现国地税总收入105.9亿元,同比增长23.4%,占国地税总收入的61.1%。
2、排位快速提升,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绵阳市服务业增速从2015、2016年分别位居全省第13、4位,提升至2017年居全省第1位,分别较2015、2016年提升12、3位。服务业增加值实现增速10.8%,高出全国2.8个百分点,高出全省1个百分点。
3、投资拉动强劲。服务业完成投资876.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1%,较2016年增加57.1亿元。
二、服务业发展特点
2017年,全市服务业各行业运行呈现“三超速、三加快、三平稳”的特点。
1.“三超速”。房地产业、批发业、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超速增长。房地产业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40.8%,较2016年提升24.6个百分点,超全省平均增速(16.9%)23.9个百分点;批发业实现销售收入增长12.6%,较2016年提升9.4个百分点;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55.4%,较2016年提升6.1个百分点。
2.“三加快”。非营利性服务业、交通运输业、住宿业实现快速增长。非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财政八项支出增长26.7%,较2016年提升2.4个百分点,超全省平均增速(15%)11.7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业实现客货运周转量加权增长7.5%,较2016年提升1.7个百分点;住宿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12.4%,较2016年提升1.5个百分点。
3.“三平稳”。零售业、金融业、餐饮业保持平稳增长。零售业实现销售收入增长16.3%,较2016年提高1.2 个百分点;金融业实现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增长12.2%,较 2016年提高1.1个百分点;餐饮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17.3%,较2016年提高 0.5个百分点。
三、需要关注的问题
1、服务业在西部地区的竞争优势不明显。
西部地区十二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绵阳市服务业总量位居第21 位,落后于重庆、成都、贵阳等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在非直辖市和非省会城市中位居第11位,落后于包头、遵义、桂林等省内第二大城市,以及榆林、曲靖、咸阳、柳州、鄂尔多斯、赤峰、通辽。在GDP与绵阳同等水平的桂林(旅游城市)、柳州(工业城市)和遵义(综合城市)相比,绵阳市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低1.9、2和4.7个百分点。
2、保持持续高位增长难度较大。
多年来,我市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居全省第二位,排在成都之后,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全省第一梯队。其中,2016年我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增速9.5%,位居全省第4位;2017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增速10.8%,位居全省第1位。服务业在基数较大的情况下,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要保持较快增长,难度较大。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高达55.4%(省平均31.7%);房地产业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高达40.8%(省平均16.9%);财政八项支出增长高达26.7%(省平15%);交通运输业客货运加权增长7.5%(省平均6.3%);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以平均15%以上高速增长,远高于全省平均增速;金融业存货余额加权增长12.2%,基数较大难于实现大幅增长,各行业在现有基础上保持快速增长难度较大。
3、规上服务业企业经营成本、费用增长较快, 效益整体仍然偏弱。
受用工成本及原材料价格上涨较快影响,经营成本、费用居高不下,企业盈利空间被压缩。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164.4亿元,比上年增长22.9%,营业成本125.1亿元,比上年增长28.3%,营业成本增幅大于营业收入增幅,企业利润水平总体偏低。分行业看,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成本实现降低,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多数行业营业成本增加较快,且部分行业营业成本增速远大于营业收入增速,企业仍面临较高的运营成本压力,效益整体仍然偏弱。
4、规上服务业企业总体规模偏小,发展动力有待进一步激发。
2017年绵阳市规上服务业大中型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2.4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2%,发展势头良好。其中,中型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1.14亿元,增长24.6%;但小微企业发展动力不足,其中82家微型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80亿元,仅增长1.76%,占比2.9%。中小微企业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力量,需应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激发企业创业创新活力。
四、建议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服务业发展面临经济下行、结构矛盾突出等诸多不利因素。我们将认真分析形势,正视问题,紧紧围绕建设西部现代服务业强市目标,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夯实工作举措,助推全市服务业提质增效,全力争当建设西部经济强市排头兵,加力加速推进西部现代服务业强市建设。
一是加快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认真落实《绵阳市现代服务业重点产业及空间布局方案》,大力实施服务业重点产业年度行动方案,以建立服务业重点产业统计指标体系为契机,落实市级部门抓产业发展职能,强力推进电子商务、科技服务、物流、金融、会展、旅游、文化服务、健康养老等重点产业加快发展。
二是推动服务业重点区域加快发展。支持涪城区中心城区服务业转型发展,加快建设绵阳科技城新区。推进科创区、金家林金融、科技研发设计、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等高端服务业发展,打造服务业新增长极。推动江油、安州、三台等县市区加快建设区域性服务业中心。支持平武、北川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旅游服务业,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引导其他县区(园区)改造提升商贸流通、文化娱乐、休闲旅游、居民服务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农村服务业。
三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创新经营理念、优化经营模式,充分利用现代经营方式和先进技术,推动零售、批发、住宿、餐饮、房地产等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完善“城市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中心”三级零售商业体系,构建“多商业中心”格局。加快建设现代批发市场体系,推进高水蔬菜批发市场、天泰食品城等10 家年交易额过亿元商品交易市场上档升级。合理调整住宿业档次结构,有序发展富乐山酒店、绵州酒店等高端星级酒店,积极发展豪瑞特、海上海等商务酒店。大力发展特色餐饮,以标准化、特色化、大众化为方向,推动餐饮业健康发展。坚持消化存量与优化增量两手抓,推动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四是夯实服务业发展基础。完善市级服务业重大项目库,加强项目跟踪服务,推进建设、投产、达产一批服务业重大投资项目;通过鼓励企业兼并重组、主辅分离,引进企业总部和龙头企业入驻,加大财政扶持等方式,培育一批服务业大企业、大集团,推动10个项目、15户企业、6个品牌进入全省“三百工程”。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