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达州经济发展成果丰硕

  • 2017年11月09日 10时39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字体:
  •   一、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综合实力稳步增强 

      十八大以来,达州上下齐心协力、精准发力,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综合实力稳步增强。 

      一是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十八大以来,达州地区生产总值(GDP)连上新台阶,由2011年的1011.83亿元提高到2016年的1447.08亿元,比2011年增加了435.25亿元。 

      二是经济增速总体保持较快增长。十八大以来,达州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8.5%,总体保持较快增长。其中2012年和2013年GDP分别增长13.6%和10.2%,保持了快速增长,2014年—2016年,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总体为中高速发展阶段,年均增长6.3%。 

      三是人均GDP实现新跨越。2016年,达州人均GDP达到25921元,十八大以来年均增长8.1%,按2016年末汇率折算,达到3737美元,正在由中等偏下收入地区向中等偏上收入地区转变。 

      四是县域经济实现新突破。十八大以来,各县(市、区)奋勇争先,经济发展成效明显。2011年,达州仅有5个县GDP总量超过100亿元,最高的大竹县也仅为197.38亿元。到2016年,达州八个县(市、区)除经开区外,其余县(市、区)GDP均超过100亿元,其中四个县GDP总量超过200亿元,大竹县以284亿元位居第一。 

      二、供给需求协同发展,发展动力明显转变 

      十八大以来,达州供给端和需求端协同发展,经济发展由工业拉动转向服务业拉动,由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 

      从供给上看:一是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2016年,达州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10亿元,比2011年增加80.49亿元,十八大以来年均增长4%。粮食产量达到292.5万吨,年均增加4.02万吨。大力抓好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加速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2016年,达州水果产量32.6万吨,比2011年提高了4.2万吨,新建农建综合示范区21万亩、高标准农田15.5万亩、特色产业基地10.4万亩,现代农业发展势头迅猛。二是工业主体作用更加明显。达州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工业专业化、集群化发展,大力实施“五十百千”企业培育工程,加强“1+7”园区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工业经济总体保持了较快增长。2016年,达州工业增加值505.47亿元,十八大以来年均增长8.5%。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8%。三是服务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达州服务业在金融、物流、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实现了较快发展,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35.87亿元,年均增长10.2%。 

      从需求上看:投资保持较快增长。达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由2011年的677.67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1500.12亿元,连续突破了800亿元、1000亿元和1500亿元三个大关,年均增长17.2%,投资的关键性作用得到明显发挥。分产业看,服务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不断提高,2016年,达州服务业投资接近1000亿元,占全部投资的比重高达66.5%,成为达州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绝对主力。消费总体保持稳定。2016年,达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61.72亿元,是2011年的2.06倍,年均增长15.6%。消费升级态势明显,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汽车消费、休闲消费等逐渐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从动力上看:服务业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2012—2014年,达州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是工业,2012年最高,全部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6.3%,2015年以来,随着全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市传统资源型行业受到巨大的冲击,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于工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4年以前,我市发展方式主要是以投资驱动为主,但随着经济发展加快,高投资的增长模式遭遇瓶颈,投资的边际效益随之递减,与此同时,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居民的消费能力、消费意愿不断提高,消费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2016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58%,超过资本形成总额近12个百分点。 

      三、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十八大以来,达州产业结构、行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达州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21.6:49:29.4调整为2016年的21.4:41.6:37。五年间,第一产业占GDP比重略有回落,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2年的49%逐步回落到2016年的41.6%,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2年的29.4%逐步回升到2016年的37%。 

      二是行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内部结构明显优化,装备制造业发展从小到大,发展迅速,逐渐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重要力量。2016年,达州规上工业中的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3.97亿元,比2015年增长18.8%,比规上工业增速快11.2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达17.7%,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35个百分点。形成了天然气能源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六大产业集群,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达州转型升级蹄疾步稳。新兴服务业发展较快,2016年,达州金融业实现增加值77.64亿元,占服务业的比重达14.5%,比2012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8.7%,高于服务业增加值增速8.5个百分点。快递业飞速发展。2016年,达州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720.96万件,比上年增长86.9%,完成业务收入1.33亿元,比上年增长52.5%。旅游业持续火爆。2016年,达州共接待游客1913.02万人次,是2011年的1.93倍,五年平均增长14%;实现旅游收入140.53亿元,是2011年的1.81倍,五年平均增长22.9%。此外,文化产业、健康服务业等均保持较快发展,成为我市服务业较快增长的重要拉动力。 

      三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达州“三去一降一补”措施取得积极进展。2016年分别淘汰钢铁、煤炭落后产能140万吨和105万吨,钢材、粗钢、生铁产量同比分别下降27.3%、27.7%和27.1%。商品房去库存情况良好,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57.0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1%。截止到12月末,达州商品房待售面积91.25万平方米,下降26.1%,降成本效果明显。2016年度,达州地税部门共落实支持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小微企业、民营经济、创业就业等各项税费减免7.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5.6%。进一步加强对达州薄弱环节的投资,着力补齐短板。2016年,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公共设施管理业等行业投资的带动下,达州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550.07亿元,比上年增长18.1%,比全部投资增速快5.5个百分点。 

      四、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发展成果普惠人民 

      十八大以来,达州财政实力明显增强,城乡居民收入持续保持较快增长,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一是财政实力明显增强。2016年,达州地方公共财政收入84.66亿元,是2011年的2.06倍。随着达州财政实力增强,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不断加大,将财力向民生倾斜、向基层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切实保住基本、兜住底线,重点领域民生支出得到较好保障。2016年,达州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城乡社区、农林水六个方面的支出达到248.3亿元,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69.1%。 

      二是居民收入增长较快。达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15400元增加到2016年的26016元,五年平均增长11.1%,比同期GDP增速快2.6个百分点。达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6148元增加到2016年的11718元,五年平均增长13.8%,比同期GDP增速快5.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22(农村居民收入为1),比2011年降低0.28。 

      三是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2016年,达州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952元,是2011年1.51倍,年均增长8.7%,有力地促进了消费的升级。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的拥有量大幅度提高,更新换代速度愈来愈快,消费档次不断提升。电子产品、住房、轿车日益成为人们购买的热点领域。居住环境明显改善,更高层次的需求得到快速提升,相当一些人在满足了基本生存需求后,已开始追求享受需求和发展需求,旅游、全民健身运动和在职教育蓬勃发展。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437元,是2011年的1.62倍,年均增长10.2%。在总体生活消费水平提高的同时,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结构明显升级,生存性消费比重不断下降,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十八大以来达州经济发展成果丰硕

  • 2017年11月09日 10时39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一、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综合实力稳步增强 

      十八大以来,达州上下齐心协力、精准发力,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综合实力稳步增强。 

      一是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十八大以来,达州地区生产总值(GDP)连上新台阶,由2011年的1011.83亿元提高到2016年的1447.08亿元,比2011年增加了435.25亿元。 

      二是经济增速总体保持较快增长。十八大以来,达州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8.5%,总体保持较快增长。其中2012年和2013年GDP分别增长13.6%和10.2%,保持了快速增长,2014年—2016年,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总体为中高速发展阶段,年均增长6.3%。 

      三是人均GDP实现新跨越。2016年,达州人均GDP达到25921元,十八大以来年均增长8.1%,按2016年末汇率折算,达到3737美元,正在由中等偏下收入地区向中等偏上收入地区转变。 

      四是县域经济实现新突破。十八大以来,各县(市、区)奋勇争先,经济发展成效明显。2011年,达州仅有5个县GDP总量超过100亿元,最高的大竹县也仅为197.38亿元。到2016年,达州八个县(市、区)除经开区外,其余县(市、区)GDP均超过100亿元,其中四个县GDP总量超过200亿元,大竹县以284亿元位居第一。 

      二、供给需求协同发展,发展动力明显转变 

      十八大以来,达州供给端和需求端协同发展,经济发展由工业拉动转向服务业拉动,由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 

      从供给上看:一是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2016年,达州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10亿元,比2011年增加80.49亿元,十八大以来年均增长4%。粮食产量达到292.5万吨,年均增加4.02万吨。大力抓好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加速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2016年,达州水果产量32.6万吨,比2011年提高了4.2万吨,新建农建综合示范区21万亩、高标准农田15.5万亩、特色产业基地10.4万亩,现代农业发展势头迅猛。二是工业主体作用更加明显。达州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工业专业化、集群化发展,大力实施“五十百千”企业培育工程,加强“1+7”园区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工业经济总体保持了较快增长。2016年,达州工业增加值505.47亿元,十八大以来年均增长8.5%。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8%。三是服务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达州服务业在金融、物流、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实现了较快发展,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35.87亿元,年均增长10.2%。 

      从需求上看:投资保持较快增长。达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由2011年的677.67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1500.12亿元,连续突破了800亿元、1000亿元和1500亿元三个大关,年均增长17.2%,投资的关键性作用得到明显发挥。分产业看,服务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不断提高,2016年,达州服务业投资接近1000亿元,占全部投资的比重高达66.5%,成为达州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绝对主力。消费总体保持稳定。2016年,达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61.72亿元,是2011年的2.06倍,年均增长15.6%。消费升级态势明显,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汽车消费、休闲消费等逐渐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从动力上看:服务业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2012—2014年,达州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是工业,2012年最高,全部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6.3%,2015年以来,随着全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市传统资源型行业受到巨大的冲击,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于工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4年以前,我市发展方式主要是以投资驱动为主,但随着经济发展加快,高投资的增长模式遭遇瓶颈,投资的边际效益随之递减,与此同时,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居民的消费能力、消费意愿不断提高,消费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2016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58%,超过资本形成总额近12个百分点。 

      三、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十八大以来,达州产业结构、行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达州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21.6:49:29.4调整为2016年的21.4:41.6:37。五年间,第一产业占GDP比重略有回落,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2年的49%逐步回落到2016年的41.6%,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2年的29.4%逐步回升到2016年的37%。 

      二是行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内部结构明显优化,装备制造业发展从小到大,发展迅速,逐渐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重要力量。2016年,达州规上工业中的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3.97亿元,比2015年增长18.8%,比规上工业增速快11.2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达17.7%,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35个百分点。形成了天然气能源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六大产业集群,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达州转型升级蹄疾步稳。新兴服务业发展较快,2016年,达州金融业实现增加值77.64亿元,占服务业的比重达14.5%,比2012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8.7%,高于服务业增加值增速8.5个百分点。快递业飞速发展。2016年,达州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720.96万件,比上年增长86.9%,完成业务收入1.33亿元,比上年增长52.5%。旅游业持续火爆。2016年,达州共接待游客1913.02万人次,是2011年的1.93倍,五年平均增长14%;实现旅游收入140.53亿元,是2011年的1.81倍,五年平均增长22.9%。此外,文化产业、健康服务业等均保持较快发展,成为我市服务业较快增长的重要拉动力。 

      三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达州“三去一降一补”措施取得积极进展。2016年分别淘汰钢铁、煤炭落后产能140万吨和105万吨,钢材、粗钢、生铁产量同比分别下降27.3%、27.7%和27.1%。商品房去库存情况良好,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57.0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1%。截止到12月末,达州商品房待售面积91.25万平方米,下降26.1%,降成本效果明显。2016年度,达州地税部门共落实支持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小微企业、民营经济、创业就业等各项税费减免7.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5.6%。进一步加强对达州薄弱环节的投资,着力补齐短板。2016年,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公共设施管理业等行业投资的带动下,达州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550.07亿元,比上年增长18.1%,比全部投资增速快5.5个百分点。 

      四、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发展成果普惠人民 

      十八大以来,达州财政实力明显增强,城乡居民收入持续保持较快增长,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一是财政实力明显增强。2016年,达州地方公共财政收入84.66亿元,是2011年的2.06倍。随着达州财政实力增强,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不断加大,将财力向民生倾斜、向基层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切实保住基本、兜住底线,重点领域民生支出得到较好保障。2016年,达州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城乡社区、农林水六个方面的支出达到248.3亿元,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69.1%。 

      二是居民收入增长较快。达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15400元增加到2016年的26016元,五年平均增长11.1%,比同期GDP增速快2.6个百分点。达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6148元增加到2016年的11718元,五年平均增长13.8%,比同期GDP增速快5.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22(农村居民收入为1),比2011年降低0.28。 

      三是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2016年,达州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952元,是2011年1.51倍,年均增长8.7%,有力地促进了消费的升级。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的拥有量大幅度提高,更新换代速度愈来愈快,消费档次不断提升。电子产品、住房、轿车日益成为人们购买的热点领域。居住环境明显改善,更高层次的需求得到快速提升,相当一些人在满足了基本生存需求后,已开始追求享受需求和发展需求,旅游、全民健身运动和在职教育蓬勃发展。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437元,是2011年的1.62倍,年均增长10.2%。在总体生活消费水平提高的同时,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结构明显升级,生存性消费比重不断下降,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