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5月绵阳规上服务业运行情况简析

  • 2016年07月08日 09时59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字体:
  •   1-5月,绵阳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呈良好运行态势。449户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0.27亿元,同比增长19.3%;其中,144户其他营利性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5.48亿元,同比增长77.4%。

      一、基本情况

      (一)营业收入有增有减。从行业来看,增长相对较快的行业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同比增长132.4%,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同比增长68%,教育同比增长28.1%,房地产业同比增长,28.4%,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同比增长20.1%;增速较慢的行业有:卫生和社会工作同比增长9.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同比增长14.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同比增长8.9%;下降的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同比下降11.4%。

      (二)吸收就业平稳增长。1-5月绵阳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吸纳从事服务业活动从业人员51515人,同比增长8.0%。分行业看,吸纳人数较多的行业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和教育,其中83家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吸纳就业人数13147人,68家房地产业吸纳就业人数8957人,69家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家吸纳就业人数7040人,54家教育企业吸纳就业人数5055人。

      (三)职工收入稳步增加。1-5月绵阳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应付职工薪酬为10.85亿元,同比增长5.2%。分行业看,增速较快的行业有: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同比增长66.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同比增长29.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同比增长27.3%;教育业同比增长17.2%;增长较慢的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同比下降2.1%;房地产业同比增长0.9%;卫生和社会工作同比增长7.9。;下降的行业有: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同比下降8.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2.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传统服务业比重高,整体竞争力不强。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为代表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较低的传统型消费服务业仍占主导地位。

      (二)费用上涨压力较大,盈利能力较低。1-5月,绵阳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管理费用7.61亿元,同比增长20.8%。

      (三)企业整体规模较小,缺乏竞争力。根据1-5月绵阳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收入情况,预计年营业收入达亿元以上的企业仅有19家,占全部企业数的4.2%;预计年营业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58家(含亿元的企业),占全部企业数的35.2%;预计营业收入达500万-1000万的有87家,占全部企业数的19.4%;预计年营业收入在500万元以下的企业204家,占全部企业数的45.4%。由此可见,企业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对绵阳市的服务业经济发展有很大影响。

      (四)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1-5月,绵阳市449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总共分布在绵阳市14个县市区和园区,其中,经济发展较快的涪城区115家,占绵阳市总数的25.6%,其次是江油市94家,占绵阳市总数的20.9%,游仙区65家占绵阳市总数的14.5%,仅三个地方占了绵阳市总数的61%,其他11个县市区和园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较少,仅占39%;其中,平武县、仙海区等2个县市区和园区企业数均低于10家,地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 

      三、建议措施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而发展服务业则是调结构的重要突破口。为促进绵阳市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绵阳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扶持培育力度。充分发挥服务业领导小组对绵阳市服务业发展的统筹推进作用,进一步强化工作职能,对绵阳市服务业发展进行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合理配置资源要素、优化管理服务等。同时要大力争取国家、省级服务业发展资金支持,还要继续设立市级和县级服务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加强分类指导和政策引导,促进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在各重点服务行业中确定一批重点培育企业,支持和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在服务业重点行业培育和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大集团,提升绵阳市服务业整体水平。

      (二)加大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新兴服务业。在稳固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把现代服务业放到优先发展位置。要用足用好国家和四川省出台的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税收减免、奖励扶持政策。实施重点行业突破、重点功能区建设带动和重大项目推动三大战略,扩大规模,提升结构,推动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做大做强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培育生活性服务业,重点发展新兴服务业。

      (三)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发挥支撑作用。建立市级服务业重大项目库,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建设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实施年度市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对列入市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的项目,建立市、县(市、区)两级联动推进机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加大对绵阳市重点项目的推进和跟踪落实,定期汇总情况,及时解决困难,推动项目顺利实施。对续建项目继续安排好投资计划和建设工作,确保工程建设按计划进度有序推进;已落实投资未开工项目,尽快落实建设条件;对完工项目,严格按照项目审批建设内容、标准抓紧组织验收并投入使用。

      (四)加快集聚区建设,提升服务业竞争力。按照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原则,明确区域发展重点,科学制订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对各县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认真梳理,依托区域特色,注重错位发展,避免重复建设。结合绵阳市的区位优势,在绵阳市建立一批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整合绵阳市旅游资源,打造文化旅游产业,把各县区的各类休闲旅游项目组合起来,形成一条产业链。对现有的各大城市综合体要加大扶持力度,政府要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帮助他们招商选商,实现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16年1-5月绵阳规上服务业运行情况简析

  • 2016年07月08日 09时59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1-5月,绵阳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呈良好运行态势。449户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0.27亿元,同比增长19.3%;其中,144户其他营利性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5.48亿元,同比增长77.4%。

      一、基本情况

      (一)营业收入有增有减。从行业来看,增长相对较快的行业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同比增长132.4%,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同比增长68%,教育同比增长28.1%,房地产业同比增长,28.4%,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同比增长20.1%;增速较慢的行业有:卫生和社会工作同比增长9.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同比增长14.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同比增长8.9%;下降的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同比下降11.4%。

      (二)吸收就业平稳增长。1-5月绵阳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吸纳从事服务业活动从业人员51515人,同比增长8.0%。分行业看,吸纳人数较多的行业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和教育,其中83家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吸纳就业人数13147人,68家房地产业吸纳就业人数8957人,69家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家吸纳就业人数7040人,54家教育企业吸纳就业人数5055人。

      (三)职工收入稳步增加。1-5月绵阳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应付职工薪酬为10.85亿元,同比增长5.2%。分行业看,增速较快的行业有: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同比增长66.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同比增长29.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同比增长27.3%;教育业同比增长17.2%;增长较慢的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同比下降2.1%;房地产业同比增长0.9%;卫生和社会工作同比增长7.9。;下降的行业有: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同比下降8.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2.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传统服务业比重高,整体竞争力不强。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为代表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较低的传统型消费服务业仍占主导地位。

      (二)费用上涨压力较大,盈利能力较低。1-5月,绵阳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管理费用7.61亿元,同比增长20.8%。

      (三)企业整体规模较小,缺乏竞争力。根据1-5月绵阳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收入情况,预计年营业收入达亿元以上的企业仅有19家,占全部企业数的4.2%;预计年营业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58家(含亿元的企业),占全部企业数的35.2%;预计营业收入达500万-1000万的有87家,占全部企业数的19.4%;预计年营业收入在500万元以下的企业204家,占全部企业数的45.4%。由此可见,企业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对绵阳市的服务业经济发展有很大影响。

      (四)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1-5月,绵阳市449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总共分布在绵阳市14个县市区和园区,其中,经济发展较快的涪城区115家,占绵阳市总数的25.6%,其次是江油市94家,占绵阳市总数的20.9%,游仙区65家占绵阳市总数的14.5%,仅三个地方占了绵阳市总数的61%,其他11个县市区和园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较少,仅占39%;其中,平武县、仙海区等2个县市区和园区企业数均低于10家,地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 

      三、建议措施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而发展服务业则是调结构的重要突破口。为促进绵阳市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绵阳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扶持培育力度。充分发挥服务业领导小组对绵阳市服务业发展的统筹推进作用,进一步强化工作职能,对绵阳市服务业发展进行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合理配置资源要素、优化管理服务等。同时要大力争取国家、省级服务业发展资金支持,还要继续设立市级和县级服务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加强分类指导和政策引导,促进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在各重点服务行业中确定一批重点培育企业,支持和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在服务业重点行业培育和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大集团,提升绵阳市服务业整体水平。

      (二)加大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新兴服务业。在稳固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把现代服务业放到优先发展位置。要用足用好国家和四川省出台的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税收减免、奖励扶持政策。实施重点行业突破、重点功能区建设带动和重大项目推动三大战略,扩大规模,提升结构,推动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做大做强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培育生活性服务业,重点发展新兴服务业。

      (三)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发挥支撑作用。建立市级服务业重大项目库,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建设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实施年度市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对列入市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的项目,建立市、县(市、区)两级联动推进机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加大对绵阳市重点项目的推进和跟踪落实,定期汇总情况,及时解决困难,推动项目顺利实施。对续建项目继续安排好投资计划和建设工作,确保工程建设按计划进度有序推进;已落实投资未开工项目,尽快落实建设条件;对完工项目,严格按照项目审批建设内容、标准抓紧组织验收并投入使用。

      (四)加快集聚区建设,提升服务业竞争力。按照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原则,明确区域发展重点,科学制订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对各县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认真梳理,依托区域特色,注重错位发展,避免重复建设。结合绵阳市的区位优势,在绵阳市建立一批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整合绵阳市旅游资源,打造文化旅游产业,把各县区的各类休闲旅游项目组合起来,形成一条产业链。对现有的各大城市综合体要加大扶持力度,政府要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帮助他们招商选商,实现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