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进城农民工问题调研与思考

  • 2016年05月10日 10时37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字体:
  •   农民工群体是“三农”中衍生出的第四“农”,队伍庞大,并逐渐走向市民化,已成为城市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一股巨大力量,进城农民工的现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日,南充市社情民意调中心就南充市进城农民工基本情况及生活现状、就业创业及社会保障、市民化意愿及诉求等三个方面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介绍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以小区、工厂、住宿、餐饮、零售点、建筑工地、农贸市场、街道商铺等所在地居住、工作了半年以上的农村户口人员为调查对象,共计完成有效样本208份。这些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下。 

      年龄结构:16—29岁间的有53人,占25.5%;30—39岁间的有48人,占23.1%;40—49岁间的有58人,占27.9%;50—65岁间49人,占23.5%。 

      性别区分:以男性居多,其中男性119人,占57.2%;女性89人,占42.8%。 

      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的有130人,占62.5%;高中/中专/职高的有55人,占26.4%;大专/本科的有13人,占6.3%;硕士及以上有10人,占4.8%。 

      工作身份:其中雇员有121人,占58.1%;雇主有6人,占3.0%;自营者有81人,占38.9%。 

      二、样本特征分析 

      1、生活现状 

      (1)生活满意度。调查显示,受访者对在城市生活有5.3%非常满意、有31.6%比较满意、有39.2%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占15.8%,很不满意占1.4%,说不清楚占6.7%。在城市工作生活中,表示没有不受尊重的占53.6%,偶尔有不受尊重的占41.6%,多次遇到不尊重的占4.8%。结果表明,城乡居民身份差异在明显缩小,进城务工人员对城市生活的适应度逐步提高。 

      (2)居住情况。调查显示,受访者目前的居住情况排位是:单独租房有35.2%,自有商品房有25.7%,单位宿舍有14.1%,自建或安置房有7.6%,合租房有7.3%,临时工棚有5.9% ,暂时借住有2.4%,购保障房有0.9%,享受廉租房有0.4%,其他有0.5%。调查显示,在城市有购房意愿的为74.5%,其中:能够一次性付款的占6.7%,先交首付再贷款的占55.3%,其他情况的占12.5%。 

      (3)子女入学。调查显示,目前受访者尚无子女的有74人;有子女抚养义务的有134人,其中38人表示在子女入学问题上未遇到过难题,96人表示遇到过子女就学难题,占比71.6%。 

      2、就业创业 

      (1)分布及收入。调查发现,进城农民工主要集中于建筑、制造、服务、餐饮及其他行业。其收入情况为:1000元及以下占4.1%,1001-2000元占30.2%,2001-3000元占33.6%,3001-5000元占19.6%,6000元以上拒绝回答。 

      (2)职业培训。调查显示只有9.6%的进城务工人员免费接受过政府部门组织的基本职业技能培训,表示没有培训过或者从未听说过的占90.4%。 

      (3)创业障碍。调查显示,进城创业的农民工存在着诸多现实障碍。其中,缺乏合适的创业项目和难以获得创业贷款排在首位,分别占24.1%和22.6%。 

      (4)就业遭遇。调查结果还显示,有130个受访者在本地务工创业期间未遭遇过不公正对待,78人认为遭遇过不公正待遇,占比37.5%。其中,因公受伤单位不出钱给予医治的占33.3%;遇到老板变相克扣工资甚至拖欠或拒发工资的占28.2%;遇到老板随意安排加班或加班后少给甚至不给报酬的占26.9%。 

      当遇到不公正对待时,选择“忍气吞声自认倒霉”的占25.8%,向有关政府部门投诉的只占6.2%,寻求法律援助的更少,占1.4%。更多的受访对象则是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或是怕得罪老板后工作不保。总体上看,目前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劳动权益没有得到较好的保障,自身维权意识也不强。 

      3、社会保障 

      调查显示,农民工个人在农村购买农合医疗保险、居民养老保险、商业保险等有146人,占70%左右;用人单位为其购买失业、养老、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等有57人,占27%。个人投保以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居多,为69.2%;用人单位投保以工伤保险居多,为61.4%。 

      4、融入城市意愿 

      调查结果显示,不愿意将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且长期在城市工作生活的有177人,占调查总人数的85.2%,原因较多。排在前三位的:一是认为农村土地有较大增值潜力、不想放弃的39.0%;二是认为城市生活成本高,不如农村自由自在的占36.7%;三是想保留家中土地承包权为自己留一条后路的占31.6%。 

      调查还显示,进城农民工认为难以融入城市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收入太低,城市生活成本太高,占67.3%;认为城市就业不稳定、缺乏就业保障的占47.6%;认为房价太高,买房困难的占38.9%;有少部分人群表示,难以融入城市还有落户门槛条件太高、受城里人歧视,缺乏安全感、生活习惯和观念差异大等原因。 

      5、融入城市诉求 

      调查表明,进城务工创业人员要享有本地市民化待遇,最急需解决的基本公共服务,排在前三位的是:基本住房保障,占42.8%;社会养老保险,占33.7%;子女义务教育,占32.7%。调查显示,进城创业的农民工希望政府能够在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其中希望创业经营扶持、创业贷款担保、创业投资补偿排在前三,分别占比44.7%、39.4%、25.0%。 

      二、存在主要问题 

      在调查过程中,南充市进城农民工主要反映出以下问题。 

      (一)生活成本较高。1、务工收入偏低。农民工群体主要分布在建筑、制造、服务等行业,尤以各类杂工居多。杂工收入一般在2000元左右,技工收入一般在4000元左右,他们多数在城镇郊区租房生活,其收入只能维持基本生计,这个收入群体数量较大,约占农民工的40%左右。据在顺庆郊区租房的一位农民工讲,他家4人,他月收入近3000元,两个子女在镇上读书,其妻在当地种点蔬菜,一家生活比较清苦,略高于务农收入成为留在城市的主要理由。2、住房消费较高。城镇房价一般在4000多元/m²,一套中小户型加装修最少花费50多万元;房租价格也逐年上升,一套中小户型,年租金在1万元左右。若以打工为主,月收入上万元也难在几年内购置一套住房。能购买住房的只能是建筑领域包工头以上、个体工商户经营效益好的以及其他有较好收入来源的人群。因此,能一次性购房的是少数,希望按揭购房的相对多一些。3、子女费用较高。不少农民工进城务工有两个目的,一是务工挣现钱,二是帮助子女完成学业。抚养一个子女从小学到大学一般要花费10多万元,两个子女的花费近30万元。据家住塞维利亚的林女士讲,为了帮助两个子女完成学业,他们只有拼命挣钱,丈夫在新疆一工地当包工头,她在小区开茶坊,夫妻分居,都很累,但为了培养子女,只能这样做。4、物价持续上涨。因各类物价上涨,生活消费增加,尤其是今年开年后的蔬菜、肉价一直居高不下,加上走亲访友、生病就医等开支,人均消费一般在2000元左右。作为普通农民工,在城镇生活显得较为艰难。 

      (二)劳动技能较差。1、文化素质低。受访者初中及以下130人,占62.5%;高中/中专/职高55人,占26.4%,多是凭借体力干活挣钱,无法摆脱以体力劳动为主的从业格局。2、从业技能弱。近90%的受访者未参加过各类技能培训,适应劳动力市场的能力较弱,有的参加过培训反映出培训单位的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有的培训办班以赚钱为主。3、就业面较窄。现在各行各业技术含量提高,发展快速,需要多面手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与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高校毕业生相比,这些农民工无学历、缺文化、缺技术,根本不是竞争对手。4、经营能力差。有的虽然通过借贷或自筹资金开起商铺、办起小型加工企业,但由于经济不景气带来的不利影响,加上缺管理经验、缺经营能力,出现难以维持的局面。更加之电商物流的快速发展,对那些坐店经营的农民工经营收入影响较大,西门市场有业主反映半天卖不出一样东西。 

      (三)保障隐忧较多。1、子女入学受限。一是反映农民工子女入学要受到户口和区域的限制,无法与城镇户口子女享受市民待遇。二是71.6%的有抚养义务的农民工反映子女入学限制条件较多,进入公办学校困难,分配学校时有时遭遇不公,入学手续繁琐,转学遇到学校超员严重、接收困难等。2、市民待遇较低。一是创业中难以获得贷款,37.5%的受访者反映创业期间遭遇过不公正对待,个别工商、税务、城管人员存在吃拿卡要、故意刁难现象。二是不少做杂活的农民工反映,有些工地老板既不给他们签劳动协议,几个月拿不到工钱,有时还变相克扣工资。三是反映在城镇租房务工不能与城镇户口无房人员同等享受公租房待遇。3、参加社会保险少。不少用人企业未给所在工地农民工购买相关保险。调查显示,单位为员工投保的参保率较低,超过半数以上进城务工人员的所在单位没有为其投保。4、思想顾虑多。近年来国家对“三农”扶持力度大,政策性补贴多,他们不愿意放弃土地和惠农补贴,农村补贴发放形式单一,个别地方变相成为一种“普惠制”,经过一番对比权衡之后,认为在城镇务工还是不如家里有保障。 

      (四)市民化意识弱。由于传统意识的存在,不少农民工有不愿放弃故土的想法。再加上党和政府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大,中央“五年扶贫规划”的实施,粮油直补、退耕还林补贴等普惠政策,他们一手务工,一手务农,“农”、“工”利益双收是他们的最佳选择。在调查中,有39.0%的农民工认为农村土地增值潜力大,享受各种政策补贴多不愿放弃土地;有36.7%的农民工认为城市生活成本高,不如农村生活自在;也有31.6%的农民工想保留土地承包权为自己今后留后路,再加上多年的城乡二元化发展所带来的文化和价值观差异,融合需要一段时间,因而农民工市民化意识较弱。 

      三、应对问题途径 

      南充如何应对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结合本次调查结果,现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一)创造就业条件。1、加大招商力度。南充地理优势利用不足,二、三产业发展较慢,必须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方面多做文章,推进二、三产业的较快发展,增加就业岗位,解决更多农民工就业机会和收入保障问题。在就业过程中,既要注意引导农民工改变择业观念,也要鼓励他们适应环境条件较差的工作。2、鼓励自主创业。在政策上、资金上、环境上对自主创业的农民工要给予倾斜或扶持,特别是银行、工商、税务、城管、质监、电信等部门要多方面给予支持,使他们既能创办实体,又有钱可赚、有利可图。3、强化监督管理。对企业的用工问题、拖欠工资问题、损害身心健康问题,人社、建设、经信等部门要加强监管,经常开展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强化技能培训。1、多方配合搞培训。各地各部门要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克服各自为政、师资分散的问题,要整合职教、农牧、人社、科技等部门的资金和资源,对不同层次、不同群体、不同对象的农民工开展培训,培训地点的选择,资源的配置应在城乡间合理分配,努力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和适应能力。2、政企协作搞培训。企业用工千差万别,培训单位要与用工单位开展经常性协作,对所需人员、所需工种提出方案,定出计划,相互配合,开展企业实用技能培训。3、培训要有针对性。要与培训对象的现实需求有机互动,要与规模性用工有机结合,防止“拉郎配”,防止“花架子”,防止变相套取国家培训经费。 

      (三)提供服务条件。1、实行农民工子女平等入学。教育部门将进城农民工子女纳入城市教育规划,在入学、平等受教育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尽量简化入学限制条件,降低准入标准。增加公立学校对农民工子女的名额分配,使他们能享受到同等受教育条件。同时,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按人口流动的自然规律,加强城镇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和分配城乡间的教育资源。2、同等享受医疗卫生服务。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子女应与城镇居民平等享受基本医疗服务,将符合条件的纳入户籍所在地医疗救助范围,并逐步提高救助水平。3、建立农民工综合服务平台。在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区域,依托街道社区建立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努力为农民工提供便捷的综合性服务。 

      (四)强化社会保障。1、劳动权益保障。主管部门要监督用人单位与员工签订合同、按时足额发放工资、为员工购买常规性保险,及时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强化新《劳动法》的宣传和普及,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2、社会福利保障。要逐步实现进城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享受平等的社会福利。例如住房问题,将农民工住房事项纳入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与城镇户口无房人员同等享受公租房、廉租房待遇。同时,要鼓励用工单位多渠道、多形式为务工人员提供免费集体宿舍,给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更多方便。将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户口人员才能购买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范畴,为他们在城镇生活、按揭购房、安居乐业提供方便。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南充市进城农民工问题调研与思考

  • 2016年05月10日 10时37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农民工群体是“三农”中衍生出的第四“农”,队伍庞大,并逐渐走向市民化,已成为城市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一股巨大力量,进城农民工的现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日,南充市社情民意调中心就南充市进城农民工基本情况及生活现状、就业创业及社会保障、市民化意愿及诉求等三个方面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介绍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以小区、工厂、住宿、餐饮、零售点、建筑工地、农贸市场、街道商铺等所在地居住、工作了半年以上的农村户口人员为调查对象,共计完成有效样本208份。这些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下。 

      年龄结构:16—29岁间的有53人,占25.5%;30—39岁间的有48人,占23.1%;40—49岁间的有58人,占27.9%;50—65岁间49人,占23.5%。 

      性别区分:以男性居多,其中男性119人,占57.2%;女性89人,占42.8%。 

      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的有130人,占62.5%;高中/中专/职高的有55人,占26.4%;大专/本科的有13人,占6.3%;硕士及以上有10人,占4.8%。 

      工作身份:其中雇员有121人,占58.1%;雇主有6人,占3.0%;自营者有81人,占38.9%。 

      二、样本特征分析 

      1、生活现状 

      (1)生活满意度。调查显示,受访者对在城市生活有5.3%非常满意、有31.6%比较满意、有39.2%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占15.8%,很不满意占1.4%,说不清楚占6.7%。在城市工作生活中,表示没有不受尊重的占53.6%,偶尔有不受尊重的占41.6%,多次遇到不尊重的占4.8%。结果表明,城乡居民身份差异在明显缩小,进城务工人员对城市生活的适应度逐步提高。 

      (2)居住情况。调查显示,受访者目前的居住情况排位是:单独租房有35.2%,自有商品房有25.7%,单位宿舍有14.1%,自建或安置房有7.6%,合租房有7.3%,临时工棚有5.9% ,暂时借住有2.4%,购保障房有0.9%,享受廉租房有0.4%,其他有0.5%。调查显示,在城市有购房意愿的为74.5%,其中:能够一次性付款的占6.7%,先交首付再贷款的占55.3%,其他情况的占12.5%。 

      (3)子女入学。调查显示,目前受访者尚无子女的有74人;有子女抚养义务的有134人,其中38人表示在子女入学问题上未遇到过难题,96人表示遇到过子女就学难题,占比71.6%。 

      2、就业创业 

      (1)分布及收入。调查发现,进城农民工主要集中于建筑、制造、服务、餐饮及其他行业。其收入情况为:1000元及以下占4.1%,1001-2000元占30.2%,2001-3000元占33.6%,3001-5000元占19.6%,6000元以上拒绝回答。 

      (2)职业培训。调查显示只有9.6%的进城务工人员免费接受过政府部门组织的基本职业技能培训,表示没有培训过或者从未听说过的占90.4%。 

      (3)创业障碍。调查显示,进城创业的农民工存在着诸多现实障碍。其中,缺乏合适的创业项目和难以获得创业贷款排在首位,分别占24.1%和22.6%。 

      (4)就业遭遇。调查结果还显示,有130个受访者在本地务工创业期间未遭遇过不公正对待,78人认为遭遇过不公正待遇,占比37.5%。其中,因公受伤单位不出钱给予医治的占33.3%;遇到老板变相克扣工资甚至拖欠或拒发工资的占28.2%;遇到老板随意安排加班或加班后少给甚至不给报酬的占26.9%。 

      当遇到不公正对待时,选择“忍气吞声自认倒霉”的占25.8%,向有关政府部门投诉的只占6.2%,寻求法律援助的更少,占1.4%。更多的受访对象则是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或是怕得罪老板后工作不保。总体上看,目前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劳动权益没有得到较好的保障,自身维权意识也不强。 

      3、社会保障 

      调查显示,农民工个人在农村购买农合医疗保险、居民养老保险、商业保险等有146人,占70%左右;用人单位为其购买失业、养老、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等有57人,占27%。个人投保以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居多,为69.2%;用人单位投保以工伤保险居多,为61.4%。 

      4、融入城市意愿 

      调查结果显示,不愿意将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且长期在城市工作生活的有177人,占调查总人数的85.2%,原因较多。排在前三位的:一是认为农村土地有较大增值潜力、不想放弃的39.0%;二是认为城市生活成本高,不如农村自由自在的占36.7%;三是想保留家中土地承包权为自己留一条后路的占31.6%。 

      调查还显示,进城农民工认为难以融入城市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收入太低,城市生活成本太高,占67.3%;认为城市就业不稳定、缺乏就业保障的占47.6%;认为房价太高,买房困难的占38.9%;有少部分人群表示,难以融入城市还有落户门槛条件太高、受城里人歧视,缺乏安全感、生活习惯和观念差异大等原因。 

      5、融入城市诉求 

      调查表明,进城务工创业人员要享有本地市民化待遇,最急需解决的基本公共服务,排在前三位的是:基本住房保障,占42.8%;社会养老保险,占33.7%;子女义务教育,占32.7%。调查显示,进城创业的农民工希望政府能够在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其中希望创业经营扶持、创业贷款担保、创业投资补偿排在前三,分别占比44.7%、39.4%、25.0%。 

      二、存在主要问题 

      在调查过程中,南充市进城农民工主要反映出以下问题。 

      (一)生活成本较高。1、务工收入偏低。农民工群体主要分布在建筑、制造、服务等行业,尤以各类杂工居多。杂工收入一般在2000元左右,技工收入一般在4000元左右,他们多数在城镇郊区租房生活,其收入只能维持基本生计,这个收入群体数量较大,约占农民工的40%左右。据在顺庆郊区租房的一位农民工讲,他家4人,他月收入近3000元,两个子女在镇上读书,其妻在当地种点蔬菜,一家生活比较清苦,略高于务农收入成为留在城市的主要理由。2、住房消费较高。城镇房价一般在4000多元/m²,一套中小户型加装修最少花费50多万元;房租价格也逐年上升,一套中小户型,年租金在1万元左右。若以打工为主,月收入上万元也难在几年内购置一套住房。能购买住房的只能是建筑领域包工头以上、个体工商户经营效益好的以及其他有较好收入来源的人群。因此,能一次性购房的是少数,希望按揭购房的相对多一些。3、子女费用较高。不少农民工进城务工有两个目的,一是务工挣现钱,二是帮助子女完成学业。抚养一个子女从小学到大学一般要花费10多万元,两个子女的花费近30万元。据家住塞维利亚的林女士讲,为了帮助两个子女完成学业,他们只有拼命挣钱,丈夫在新疆一工地当包工头,她在小区开茶坊,夫妻分居,都很累,但为了培养子女,只能这样做。4、物价持续上涨。因各类物价上涨,生活消费增加,尤其是今年开年后的蔬菜、肉价一直居高不下,加上走亲访友、生病就医等开支,人均消费一般在2000元左右。作为普通农民工,在城镇生活显得较为艰难。 

      (二)劳动技能较差。1、文化素质低。受访者初中及以下130人,占62.5%;高中/中专/职高55人,占26.4%,多是凭借体力干活挣钱,无法摆脱以体力劳动为主的从业格局。2、从业技能弱。近90%的受访者未参加过各类技能培训,适应劳动力市场的能力较弱,有的参加过培训反映出培训单位的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有的培训办班以赚钱为主。3、就业面较窄。现在各行各业技术含量提高,发展快速,需要多面手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与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高校毕业生相比,这些农民工无学历、缺文化、缺技术,根本不是竞争对手。4、经营能力差。有的虽然通过借贷或自筹资金开起商铺、办起小型加工企业,但由于经济不景气带来的不利影响,加上缺管理经验、缺经营能力,出现难以维持的局面。更加之电商物流的快速发展,对那些坐店经营的农民工经营收入影响较大,西门市场有业主反映半天卖不出一样东西。 

      (三)保障隐忧较多。1、子女入学受限。一是反映农民工子女入学要受到户口和区域的限制,无法与城镇户口子女享受市民待遇。二是71.6%的有抚养义务的农民工反映子女入学限制条件较多,进入公办学校困难,分配学校时有时遭遇不公,入学手续繁琐,转学遇到学校超员严重、接收困难等。2、市民待遇较低。一是创业中难以获得贷款,37.5%的受访者反映创业期间遭遇过不公正对待,个别工商、税务、城管人员存在吃拿卡要、故意刁难现象。二是不少做杂活的农民工反映,有些工地老板既不给他们签劳动协议,几个月拿不到工钱,有时还变相克扣工资。三是反映在城镇租房务工不能与城镇户口无房人员同等享受公租房待遇。3、参加社会保险少。不少用人企业未给所在工地农民工购买相关保险。调查显示,单位为员工投保的参保率较低,超过半数以上进城务工人员的所在单位没有为其投保。4、思想顾虑多。近年来国家对“三农”扶持力度大,政策性补贴多,他们不愿意放弃土地和惠农补贴,农村补贴发放形式单一,个别地方变相成为一种“普惠制”,经过一番对比权衡之后,认为在城镇务工还是不如家里有保障。 

      (四)市民化意识弱。由于传统意识的存在,不少农民工有不愿放弃故土的想法。再加上党和政府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大,中央“五年扶贫规划”的实施,粮油直补、退耕还林补贴等普惠政策,他们一手务工,一手务农,“农”、“工”利益双收是他们的最佳选择。在调查中,有39.0%的农民工认为农村土地增值潜力大,享受各种政策补贴多不愿放弃土地;有36.7%的农民工认为城市生活成本高,不如农村生活自在;也有31.6%的农民工想保留土地承包权为自己今后留后路,再加上多年的城乡二元化发展所带来的文化和价值观差异,融合需要一段时间,因而农民工市民化意识较弱。 

      三、应对问题途径 

      南充如何应对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结合本次调查结果,现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一)创造就业条件。1、加大招商力度。南充地理优势利用不足,二、三产业发展较慢,必须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方面多做文章,推进二、三产业的较快发展,增加就业岗位,解决更多农民工就业机会和收入保障问题。在就业过程中,既要注意引导农民工改变择业观念,也要鼓励他们适应环境条件较差的工作。2、鼓励自主创业。在政策上、资金上、环境上对自主创业的农民工要给予倾斜或扶持,特别是银行、工商、税务、城管、质监、电信等部门要多方面给予支持,使他们既能创办实体,又有钱可赚、有利可图。3、强化监督管理。对企业的用工问题、拖欠工资问题、损害身心健康问题,人社、建设、经信等部门要加强监管,经常开展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强化技能培训。1、多方配合搞培训。各地各部门要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克服各自为政、师资分散的问题,要整合职教、农牧、人社、科技等部门的资金和资源,对不同层次、不同群体、不同对象的农民工开展培训,培训地点的选择,资源的配置应在城乡间合理分配,努力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和适应能力。2、政企协作搞培训。企业用工千差万别,培训单位要与用工单位开展经常性协作,对所需人员、所需工种提出方案,定出计划,相互配合,开展企业实用技能培训。3、培训要有针对性。要与培训对象的现实需求有机互动,要与规模性用工有机结合,防止“拉郎配”,防止“花架子”,防止变相套取国家培训经费。 

      (三)提供服务条件。1、实行农民工子女平等入学。教育部门将进城农民工子女纳入城市教育规划,在入学、平等受教育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尽量简化入学限制条件,降低准入标准。增加公立学校对农民工子女的名额分配,使他们能享受到同等受教育条件。同时,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按人口流动的自然规律,加强城镇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和分配城乡间的教育资源。2、同等享受医疗卫生服务。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子女应与城镇居民平等享受基本医疗服务,将符合条件的纳入户籍所在地医疗救助范围,并逐步提高救助水平。3、建立农民工综合服务平台。在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区域,依托街道社区建立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努力为农民工提供便捷的综合性服务。 

      (四)强化社会保障。1、劳动权益保障。主管部门要监督用人单位与员工签订合同、按时足额发放工资、为员工购买常规性保险,及时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强化新《劳动法》的宣传和普及,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2、社会福利保障。要逐步实现进城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享受平等的社会福利。例如住房问题,将农民工住房事项纳入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与城镇户口无房人员同等享受公租房、廉租房待遇。同时,要鼓励用工单位多渠道、多形式为务工人员提供免费集体宿舍,给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更多方便。将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户口人员才能购买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范畴,为他们在城镇生活、按揭购房、安居乐业提供方便。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