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一季度绵阳市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 2016年04月27日 15时54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字体:
  •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今年一季度,绵阳大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扎实抓好脱贫攻坚和农民增收工作,切实加大农业投入,努力确保绵阳市农业经济实现良好开局。 

      一、农业经济形势平稳发展 

      今年一季度绵阳市农业生产形势总体较好,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实现全面增长,达到40.58亿元,同比增长3.0%,增幅高于同期0.1个百分点,增速与四川省持平。分行业看:农业10.22亿元,同比增长4.0%;林业1.83亿元,同比增长3.2%;牧业25.10亿元,同比增长2.2%;渔业2.31亿元,同比增长3.3%;服务业1.11亿元,同比增长9.0%。 

      二、农业生产发展情况 

      (一)小春播种面积总体平稳, 苗情长势正常 

      1.小春作物播种面积平稳略增。今年绵阳市小春粮食作物面积为210.57万亩,比上年增加1.02万亩,同比增长0.5%。其中:小麦播种面积为152.74万亩,同比增长0.8%;豆类16.43万亩,比上年增加0.07万亩,同比增长0.4%;折粮薯类31.98万亩,比上年增加0.11万亩,同比增长0.4%;绵阳市小春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为227.80万亩,比上年增加0.87万亩,同比增长0.4%。其中:冬油菜播种面积为168.94万亩,同比增长0.2%。中药播种面积为3.97万亩,比上年增加0.35万亩,同比增长9.6%;瓜果播种面积为0.69万亩,比上年增加0.14万亩,同比增长24.8%。 

      2.小春小麦一类苗率达60.8%。据3月中旬统计,小麦一类苗占播面60.8%,同比增加1.09个百分点;二类苗占播面25.7%,同比减少5.8个百分点;三类苗占播面13.5%,同比增加7.9个百分点。油菜一类苗占播面46.8%,同比减少9.71个百分点;二类苗占播面38.5%,同比增加8.8个百分点;三类苗占播面14.7%,同比增加1.15个百分点。 

      (二)蔬菜生产基本情况 

      绵阳市小春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为46.39万亩,比上年增加0.34万亩,同比增长0.7%。价格方面,绵阳市2016年1月-2月蔬菜价格受春节假日和季节性因素影响,价格波动较大,同时也受年初低温冻害的影响,有一定上涨幅度。通过绵阳市粮油、肉、水产品、蔬菜批发价格2015年12月底-2016年4月中旬行情数据调查分析,至12月29日以来,整体呈现上涨态势。截止4月19日,34个主要蔬菜品种均价为2.89元/斤,较去年同期2.34元/斤,同比增长为23.5%。 

      (三)大春备耕有序 

      1.农作物计划播种面积与去年基本持平 

      2016年,绵阳市计划大春农作物播种565.05万亩,较上年略减0.39万亩。其中,粮食作物计划播种421.54万亩,水稻、玉米、红苕、大春马铃薯、大豆分别计划播种184.57万亩、174.88万亩、36.03万亩、5.5万亩和17.2万亩,同比分别 0.04%、-0.36%、-0.52%、 0.55%和持平;经济作物计划播种53.28万亩,花生、药材分别计划播种42.68万亩、8.83万亩,同比分别 0.66%、 0.11%;其他作物计划播种90.23万亩,大春蔬菜、瓜类分别计划播种69.04万亩、7.41万亩,同比分别 0.07%、-0.13%。 

      2.种子农资准备充足,价格有涨有跌 

      生产用种品种对路,数量充足,价格总体稳定。截至3月,绵阳市已备杂交水稻种180.6万公斤,同比增0.04万公斤,增0.02%;已备杂交玉米种275万公斤,同比增10.05万公斤,增3.79%。杂交水稻种子市场平均零售价56元/公斤,同比增0.78元/公斤,增1.41%;杂交玉米种子市场平均零售价30.44元/公斤,同比增0.77元/公斤,增2.6%;马铃薯种薯市场平均零售价3.17元/公斤,同比增0.04元/公斤,增1.28%。 

      农资行情仍显疲软,价格以跌为主。截止3月底,绵阳市供销系统共向社会供应化肥5.4万吨,同比下降11.0%;农药1190吨,同比增长9.0%;农膜256吨,同比增长10.0%;3月供销社系统共有库存农资1.8万吨,同比下降11.7%。4月中旬农资价格维持跌势,从零售均价看,主要化肥品种:尿素1675元/吨、碳铵725元/吨、25%复合肥1150元/吨、45%复合肥3250元/吨,同比分别下跌11.3%、3.3%、14.5%和1.5%;农膜14500元/吨,零售价格长期保持稳定,变化甚微,但购买量大的有小幅度的议价空间。 

      (四)畜牧发展情况 

      1.主要畜禽除生猪外均稳定增长。一季度绵阳市生猪出栏97.85万头,同比下降5.6%,生猪存栏244.71万头,同比下降5.0%,其中能繁母猪24.59万头,同比下降9.9%。牛出栏3.45万头,同比增长2.1%,牛存栏46.06万头,同比下降0.1%。羊出栏32.53万头,同比增长5.4%,羊存栏79.2万头,同比下降1.2%。家禽出栏1568.09万只,同比增长1.5%。肉类总产量11.51万吨,同比下降3.0%,其中猪肉产量7.55万吨,同比下降5.5%。 

      2.生猪价格持续上涨。一季度绵阳猪肉价格与去年同比上涨25.3%。其中,1月猪肉价格与去年同比上涨18.9%,2月与去年同比上涨22.8%,3月与去年同比上涨34.8%。当前生猪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生猪市场的供应依然处于偏紧的局面。经过前两年的亏损后,生猪产能恢复缓慢,生猪供应紧缺。二是能繁母猪存栏量已连续逐月下降,根据生猪生产周期测算,能繁母猪数量的持续减少势必影响到未来一年的生猪供应水平,导致市场供应偏紧,推动猪价整体攀升。 

      (五)水产品生产情况 

      一季度水产品产量为2.92万吨,比上年增加1057吨,同比增长3.8%。今年,绵阳市计划发展稻田综合种养的县较多,盐亭县在巨龙镇已建成1000多亩成片的稻鱼综合种养基地,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后,有利于土地流转,吸引了社会部分资金投入渔业,游仙区的建华、魏城、柏林等新建了成片的养殖基地,面积达500亩以上。 

      价格方面,草、鲢、鳙、鲫等大宗水产品价格稳中有小幅的下降,鲈鱼、叉尾鮰、乌鳢等中档品种价格平衡;部分新开发的品种价格下降幅度较大,台湾泥鳅由去年的30多元/公斤降到20多元/公斤,大鲵由于养殖技术水平的提高及经营利用政策的放宽,价格由400-500元/公斤降至300-400元/公斤。 

      二、当前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一)早春寒流气候影响农作物生长 

      由于受北方超强冷空气影响,2016年1月21~25日绵阳市大部地区最强寒潮天气过程,平均气温累计下降5-8℃。由于今年入冬以来气温偏高、雨水偏多,越冬作物普遍旺长,抗寒能力较常年明显偏弱,遭遇此次低温霜冻天气之后,部分县小麦出现冻害。冻害程度与播种时间和品种关系较大,10月21日前播种的旺长小麦冻害较为严重, 11月播种的小麦受冻害影响较小。同播期条件下,农户自留老品种受冻害,近几年的新品种抗寒性较强,受冻情况明显轻于老品种。 

      (二)猪的生产周期影响生猪的发展 

      生猪生产有一定的周期性,一般是在3、4年的时间。由于去前年的猪肉价格下跌比较多,直接影响生猪养殖户的收入效益,从而导致了养殖户减少养殖量,去年一季度生猪出栏减少0.4个百分点,存栏减少1.2个百分点,其中能繁母猪减少1.1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生猪出栏同比下降5.6%,存栏下降5%,其中能繁母猪下降9.9%。虽然产量下降了,但是猪肉的需求量并没有减少,今年又恰好处在猪周期的产量减少以后的价格上涨期,这也会刺激养殖户积极调整养殖结构,增加猪肉的供应。所以,从长期看,猪价不会继续大涨,生猪生产将逐步恢复正常。 

      (三)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 

      目前种田收益与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反差较大。据调查了解,农民种植一亩水稻,除生产用的种子、化肥、农药、请雇工等费用外,每亩收效在500-1000元左右。外出务工一个月务工工资收入在1500-2000元左右,相比之下,农业生产效益低,促使众多青壮劳力外出打工,家庭中主要剩下老弱病残承担繁重的田间劳作,且对土地再生产的投入不断减少,种粮收入占农民家庭收入的比重逐渐缩小。 

      三、下一步建议意见 

      (一)加强对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防御工作 

      天气逐渐变热,应该提高对气候的重视,加强气候监测预警,通过网络、电视及时发布气候和病虫预报信息,宣传到各镇乡,并深入田间指导,建立万亩小麦病虫综合防治示范区、油菜病虫综合防治示范区,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 

      (二)宏观调控,促进生猪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要建立和健绵阳市场调控机制,在价格低迷时加大猪肉储备,在价格涨幅过高时投入储备肉,平抑猪价,以减少生猪生产周期的破坏性,进一步推进生猪饲养方式转变,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增强养殖户抵御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出台相应的政策,解决土地减少,融资困难及粪污无害化处理的问题,促进生猪生产的健康发展。 

      (三)产业转型步伐加快,培育规模户发展。 

      有资本、有技术、有市场的规模养殖企业将加大自动化生产、智能化管理以及资源化利用等设施设备投入,开展标准化健康养殖,发展种养结合循环经济,提高生产水平和综合效益。同时,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牛羊效益产业和绿色生态特色产业,走差异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的路子,因地制宜的发展特种养殖和林下生态养殖。坚持把保障生态环境安全放在产业发展的首位,把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作为助推产业升级的重点,用污染整治倒逼畜牧业转型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16年一季度绵阳市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 2016年04月27日 15时54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今年一季度,绵阳大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扎实抓好脱贫攻坚和农民增收工作,切实加大农业投入,努力确保绵阳市农业经济实现良好开局。 

      一、农业经济形势平稳发展 

      今年一季度绵阳市农业生产形势总体较好,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实现全面增长,达到40.58亿元,同比增长3.0%,增幅高于同期0.1个百分点,增速与四川省持平。分行业看:农业10.22亿元,同比增长4.0%;林业1.83亿元,同比增长3.2%;牧业25.10亿元,同比增长2.2%;渔业2.31亿元,同比增长3.3%;服务业1.11亿元,同比增长9.0%。 

      二、农业生产发展情况 

      (一)小春播种面积总体平稳, 苗情长势正常 

      1.小春作物播种面积平稳略增。今年绵阳市小春粮食作物面积为210.57万亩,比上年增加1.02万亩,同比增长0.5%。其中:小麦播种面积为152.74万亩,同比增长0.8%;豆类16.43万亩,比上年增加0.07万亩,同比增长0.4%;折粮薯类31.98万亩,比上年增加0.11万亩,同比增长0.4%;绵阳市小春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为227.80万亩,比上年增加0.87万亩,同比增长0.4%。其中:冬油菜播种面积为168.94万亩,同比增长0.2%。中药播种面积为3.97万亩,比上年增加0.35万亩,同比增长9.6%;瓜果播种面积为0.69万亩,比上年增加0.14万亩,同比增长24.8%。 

      2.小春小麦一类苗率达60.8%。据3月中旬统计,小麦一类苗占播面60.8%,同比增加1.09个百分点;二类苗占播面25.7%,同比减少5.8个百分点;三类苗占播面13.5%,同比增加7.9个百分点。油菜一类苗占播面46.8%,同比减少9.71个百分点;二类苗占播面38.5%,同比增加8.8个百分点;三类苗占播面14.7%,同比增加1.15个百分点。 

      (二)蔬菜生产基本情况 

      绵阳市小春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为46.39万亩,比上年增加0.34万亩,同比增长0.7%。价格方面,绵阳市2016年1月-2月蔬菜价格受春节假日和季节性因素影响,价格波动较大,同时也受年初低温冻害的影响,有一定上涨幅度。通过绵阳市粮油、肉、水产品、蔬菜批发价格2015年12月底-2016年4月中旬行情数据调查分析,至12月29日以来,整体呈现上涨态势。截止4月19日,34个主要蔬菜品种均价为2.89元/斤,较去年同期2.34元/斤,同比增长为23.5%。 

      (三)大春备耕有序 

      1.农作物计划播种面积与去年基本持平 

      2016年,绵阳市计划大春农作物播种565.05万亩,较上年略减0.39万亩。其中,粮食作物计划播种421.54万亩,水稻、玉米、红苕、大春马铃薯、大豆分别计划播种184.57万亩、174.88万亩、36.03万亩、5.5万亩和17.2万亩,同比分别 0.04%、-0.36%、-0.52%、 0.55%和持平;经济作物计划播种53.28万亩,花生、药材分别计划播种42.68万亩、8.83万亩,同比分别 0.66%、 0.11%;其他作物计划播种90.23万亩,大春蔬菜、瓜类分别计划播种69.04万亩、7.41万亩,同比分别 0.07%、-0.13%。 

      2.种子农资准备充足,价格有涨有跌 

      生产用种品种对路,数量充足,价格总体稳定。截至3月,绵阳市已备杂交水稻种180.6万公斤,同比增0.04万公斤,增0.02%;已备杂交玉米种275万公斤,同比增10.05万公斤,增3.79%。杂交水稻种子市场平均零售价56元/公斤,同比增0.78元/公斤,增1.41%;杂交玉米种子市场平均零售价30.44元/公斤,同比增0.77元/公斤,增2.6%;马铃薯种薯市场平均零售价3.17元/公斤,同比增0.04元/公斤,增1.28%。 

      农资行情仍显疲软,价格以跌为主。截止3月底,绵阳市供销系统共向社会供应化肥5.4万吨,同比下降11.0%;农药1190吨,同比增长9.0%;农膜256吨,同比增长10.0%;3月供销社系统共有库存农资1.8万吨,同比下降11.7%。4月中旬农资价格维持跌势,从零售均价看,主要化肥品种:尿素1675元/吨、碳铵725元/吨、25%复合肥1150元/吨、45%复合肥3250元/吨,同比分别下跌11.3%、3.3%、14.5%和1.5%;农膜14500元/吨,零售价格长期保持稳定,变化甚微,但购买量大的有小幅度的议价空间。 

      (四)畜牧发展情况 

      1.主要畜禽除生猪外均稳定增长。一季度绵阳市生猪出栏97.85万头,同比下降5.6%,生猪存栏244.71万头,同比下降5.0%,其中能繁母猪24.59万头,同比下降9.9%。牛出栏3.45万头,同比增长2.1%,牛存栏46.06万头,同比下降0.1%。羊出栏32.53万头,同比增长5.4%,羊存栏79.2万头,同比下降1.2%。家禽出栏1568.09万只,同比增长1.5%。肉类总产量11.51万吨,同比下降3.0%,其中猪肉产量7.55万吨,同比下降5.5%。 

      2.生猪价格持续上涨。一季度绵阳猪肉价格与去年同比上涨25.3%。其中,1月猪肉价格与去年同比上涨18.9%,2月与去年同比上涨22.8%,3月与去年同比上涨34.8%。当前生猪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生猪市场的供应依然处于偏紧的局面。经过前两年的亏损后,生猪产能恢复缓慢,生猪供应紧缺。二是能繁母猪存栏量已连续逐月下降,根据生猪生产周期测算,能繁母猪数量的持续减少势必影响到未来一年的生猪供应水平,导致市场供应偏紧,推动猪价整体攀升。 

      (五)水产品生产情况 

      一季度水产品产量为2.92万吨,比上年增加1057吨,同比增长3.8%。今年,绵阳市计划发展稻田综合种养的县较多,盐亭县在巨龙镇已建成1000多亩成片的稻鱼综合种养基地,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后,有利于土地流转,吸引了社会部分资金投入渔业,游仙区的建华、魏城、柏林等新建了成片的养殖基地,面积达500亩以上。 

      价格方面,草、鲢、鳙、鲫等大宗水产品价格稳中有小幅的下降,鲈鱼、叉尾鮰、乌鳢等中档品种价格平衡;部分新开发的品种价格下降幅度较大,台湾泥鳅由去年的30多元/公斤降到20多元/公斤,大鲵由于养殖技术水平的提高及经营利用政策的放宽,价格由400-500元/公斤降至300-400元/公斤。 

      二、当前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一)早春寒流气候影响农作物生长 

      由于受北方超强冷空气影响,2016年1月21~25日绵阳市大部地区最强寒潮天气过程,平均气温累计下降5-8℃。由于今年入冬以来气温偏高、雨水偏多,越冬作物普遍旺长,抗寒能力较常年明显偏弱,遭遇此次低温霜冻天气之后,部分县小麦出现冻害。冻害程度与播种时间和品种关系较大,10月21日前播种的旺长小麦冻害较为严重, 11月播种的小麦受冻害影响较小。同播期条件下,农户自留老品种受冻害,近几年的新品种抗寒性较强,受冻情况明显轻于老品种。 

      (二)猪的生产周期影响生猪的发展 

      生猪生产有一定的周期性,一般是在3、4年的时间。由于去前年的猪肉价格下跌比较多,直接影响生猪养殖户的收入效益,从而导致了养殖户减少养殖量,去年一季度生猪出栏减少0.4个百分点,存栏减少1.2个百分点,其中能繁母猪减少1.1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生猪出栏同比下降5.6%,存栏下降5%,其中能繁母猪下降9.9%。虽然产量下降了,但是猪肉的需求量并没有减少,今年又恰好处在猪周期的产量减少以后的价格上涨期,这也会刺激养殖户积极调整养殖结构,增加猪肉的供应。所以,从长期看,猪价不会继续大涨,生猪生产将逐步恢复正常。 

      (三)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 

      目前种田收益与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反差较大。据调查了解,农民种植一亩水稻,除生产用的种子、化肥、农药、请雇工等费用外,每亩收效在500-1000元左右。外出务工一个月务工工资收入在1500-2000元左右,相比之下,农业生产效益低,促使众多青壮劳力外出打工,家庭中主要剩下老弱病残承担繁重的田间劳作,且对土地再生产的投入不断减少,种粮收入占农民家庭收入的比重逐渐缩小。 

      三、下一步建议意见 

      (一)加强对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防御工作 

      天气逐渐变热,应该提高对气候的重视,加强气候监测预警,通过网络、电视及时发布气候和病虫预报信息,宣传到各镇乡,并深入田间指导,建立万亩小麦病虫综合防治示范区、油菜病虫综合防治示范区,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 

      (二)宏观调控,促进生猪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要建立和健绵阳市场调控机制,在价格低迷时加大猪肉储备,在价格涨幅过高时投入储备肉,平抑猪价,以减少生猪生产周期的破坏性,进一步推进生猪饲养方式转变,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增强养殖户抵御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出台相应的政策,解决土地减少,融资困难及粪污无害化处理的问题,促进生猪生产的健康发展。 

      (三)产业转型步伐加快,培育规模户发展。 

      有资本、有技术、有市场的规模养殖企业将加大自动化生产、智能化管理以及资源化利用等设施设备投入,开展标准化健康养殖,发展种养结合循环经济,提高生产水平和综合效益。同时,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牛羊效益产业和绿色生态特色产业,走差异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的路子,因地制宜的发展特种养殖和林下生态养殖。坚持把保障生态环境安全放在产业发展的首位,把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作为助推产业升级的重点,用污染整治倒逼畜牧业转型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