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攀枝花市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一、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十二五”期间,攀枝花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经济总量显著提高,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21.5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1.7亿元,可比增速年均增长4.4 %;总产值由2010年的36.5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54.9亿元,2015年是2010年的1.5倍。
(一)设施蔬菜产业快速发展,市场供给能力增强
在确保粮食生产稳定的同时,攀枝花依托气候条件优势,大力倡导在米易县、盐边县、仁和区推广设施大棚蔬菜种植,进一步提高了土地生产效率,满足了城乡市场蔬菜供应,提高了生产区农民的收入。2015年攀枝花市蔬菜面积13920公顷,比2010扩大2577公顷,蔬菜产量69.8万吨,比2010年增加15.2万吨,年均增长5.0%。2015年蔬菜在攀枝花市种植业产值中的比重达到37%,在农民收入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蔬菜生产和市场供应中,设施蔬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蔬菜生产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2015年攀枝花市设施蔬菜种植面积3037公顷,占蔬菜总面积的21.8%,设施蔬菜产量17.8万吨,占攀枝花市蔬菜总产量的25.5%。设施蔬菜种植主要以黄瓜、西红柿、辣椒、茄子、四季豆等品种为主,占全部设施蔬菜产量七成以上,设施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但确保了当地群众生活需要,还有大量的时鲜蔬菜销往外地,大棚蔬菜已经成为农民家庭增收的“钱袋子”。
(二)特色果业优势明显,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十二五”期间,攀枝花积极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果业整体竞争力不断提升,果业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2015年攀枝花已建成建成全国最大的优质晚熟芒果基地面积33万亩,石榴面积1.1万亩,樱桃面积1.6万亩,枇杷面积3.3万亩,核桃面积5.9万亩,形成了以芒果为龙头,以石榴、樱桃、枇杷、核桃等为新增长点的特色果业产业化新格局。同时,积极以省级示范园建设为龙头,带动和促进攀枝花市果园标准化生产水平提高。攀枝花市实现了芒果面积、产量、品质全国第一的目标,成为名符其实的特色果业大市。2010年攀枝花市水果面积22701公顷,水果总产量15.7万吨, 2015年攀枝花市水果面积达到31283公顷,水果总产量22.8万吨,水果总产量年均增长7.7 %。2010年芒果产量4.5万吨,2015年芒果产量11.1万吨,年均增长19.8%。
(三)养殖方式发生转变,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
“十二五”期间,攀枝花明确了仁和区以种养循环为重点、盐边县以种草养畜为重点的示范区核心园区建设目标,各县(区)错位发展。积极转变畜牧养殖方式,大力引进推广优良畜禽品种,强化畜禽养殖示范小区建设,畜牧养殖方式发生根本转变,规模化、区域化生产和产业化的现代畜牧业养殖格局基本形成。2015年攀枝花市畜牧业产值16.6亿元,2010年畜牧业产值13亿元,2015年是2010年的1.3倍。
(四)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农业规模化程度显著提高。2015年攀枝花建成了四川省规模最大的早春设施蔬菜基地4.6万亩,全国最大的优质晚熟芒果基地33万亩,拥有农业部认定的热作标准园 13个,比2010年新增8个,园艺标准园 3个,比2010年新增2 个,农业部畜禽标准化示范场5家,比2010年新增 4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场7家,比2010年新增 7家,每年建设高标准农田2万亩以上,2015年攀枝花市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达到31.5万亩,超过攀枝花市耕地面积的50%。二是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2015年,攀枝花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3家,比2010年新增10家。三是农林牧渔服务业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攀枝花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一产、三产互动,加快了农林牧渔服务业的发展。2015年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达到7562万元,是2010年的1.4倍。
(五)农村居民收入大幅增长
2015年,攀枝花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61元,比2010年增加6104元,年均增长13.7%。工资性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主力,“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8.4%,2015年占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3.7%,对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32.6%。农村居民经营净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1.6%,2015年占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6.7%,对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57.3%。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的比重有扩大趋势,农村居民收入逐渐多元化。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经济总量较小。攀枝花农村经济近年来虽然发展较快,但受地理条件限制,农业经济总量相对较小。2015年,攀枝花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31.3亿元,仅占攀枝花市GDP的3.4%。
(二)农业产业化水平尚有较大差距。农作物种植结构单一,小规模经营模式难以发生根本性改变。由于小规模经营模式没有改变,土地难以集中到种植大户手里,无论从预期收入和成本上考虑,农民都不会加大投入,农业生产难以迈上新台阶。
(三)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近年来,虽然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但市场需求不旺,农产品价格难以大幅增长,农资价格高位运行,种养业盈利空间受到挤压,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难以大幅增长。企业结构性需求过剩影响外出务工就业,农民务工增收难度加大。农村产权盘活制约因素较多,农民财产性收入占比仍然较低,短期内难有较大突破。
(四)生猪养殖恢复尚需时日。当前生猪价格虽处在高位,但由于前期一年生猪价格低迷,严重影响了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部分养殖户对生猪养殖持观望态度,补栏不积极或陆续退出生猪养殖,导致生猪发展的后劲不足。2015年生猪存栏下降3.3%,能繁母猪存栏下降2.1%,攀枝花生猪养殖恢复还需时日。
三、几点建议
(一)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整合土地开发整理、村庄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资金与项目资源,加快休闲农业园的基础设施、休闲场所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打造休闲观光的良好环境;鼓励与吸引区外资金、工商资本、民营资本以协作、参股、合作、独资等多种形式参与休闲农业建设,提升攀枝花市休闲观光农业档次与水平;在做大做强樱桃、草莓、桑椹等生态旅游采摘的同时,充分挖掘具有文化底蕴与民俗风情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资源,使休闲观光与农业生产体验、民俗风情风貌结合起来,突出特色性,显示娱乐性,增加参与性。
(二)积极培育农业品牌。抢抓“互联网+”发展机遇,引导农业合作社和农户增强品牌意识,积极进行农副产品注册商标申报;进一步开发一批特色资源品牌,创建一批国家级和省、市级“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培育和引进有竞争优势的区域性特色产业和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帮助企业加大品牌营销推介,组织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参加各类产品项目推介会,集中展示和宣传攀枝花企业品牌,打造涉农产品优质品牌。
(三)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巩固发展优质水果、蔬菜基地建设,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加大现代农业园区(基地)投入,构建“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现代营销-休闲观光-生活社区”等城乡一体化发展体系,打造攀枝花市乃至四川省知名的现代农业园区。同时,在保障农民承包经营权益的前提下,深化土地合作改革,加快土地流转集中,实现集约生产、规模经营,提高种植收益,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四)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巩固发展种养大户,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着力发展家庭农场,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面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不断提升农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社会化水平,实现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五)进一步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按照“规范、扩面、提升”的发展思路和“政府推动、部门联动、载体带动、市场拉动”的总体要求,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主线,在巩固发展现有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业标准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专业合作组织开展示范引领,推动农业标准化建设。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