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达州房地产与建筑业运行情况简析

  • 2015年08月04日 15时38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字体:
  •   一、建筑业和房地产总体运行情况

      (一)建筑产值略有增长,增速回落。1-6月,达州建筑企业95户(不包括劳务分包企业),完成总产值134.2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增速较同期回落9.5个百分点,较一季度回落6.8个百分点。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25.46亿元,下降0.2%,安装工程产值6.45亿元,增长23.9%。在7个县市区中,除渠县呈下降外,其余县市区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渠县下降幅度达34.1%。上半年,建筑业增加值52.45亿元,占GDP各行业中的比重为8.2%,对GDP的贡献率为15.9%,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

      (二)房地产开发投资、销售大幅下滑。今年以来,达州房地产开发市场持续低迷,投资、销售大幅下滑,对达州市经济走低影响较大。1-6月,房地产开发企业139家,比同期减少8家,开发项目92个,比同期减少20个,开发投资完成40.05亿元,下降16.5%,增速较同期回落21.9个百分点。商品房施工面积941.1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5%,其中,新开工面积67.97万平方米,下降63.3%;商品房销售面积93.8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8%,其中,现房和期房分别下降52.8%和14.6%;商品房销售额44.08亿元,下降14.9%。房地产行业的严峻形势,直接影响关联产业的发展,最终对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如,由于上半年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和中介服务业增加值下降4.2%,就直接影响达州市GDP降低近0.1个百分点。

      二、房地产、建筑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调查单位不完整。达州市有资质的建筑企业250家,而目前纳入统计平台的只有116家,还有134家未纳入,占总个数的一半以上。注册登记的房地产企业201家,纳入统计平台的139家,还有62家未纳入。

      (二)企业资质等级低,缺乏市场竞争力。达州现有资质以上的建筑业企业116家,其中特级资质企业无,一级资质企业7家,占全部建筑业6%;二级资质企业40家,占全部建筑业34.5%;三级资质以下企业35家,占全部建筑业30.2%。资质级别普遍较低。企业规模小,资质等级低,资金缺乏、技术有限、职工素质低,进而造成企业市场竞争力普遍较弱,与外来的企业无法竞争市场,只能承建一些小的工程,甚至承揽不到业务。

      (三)统计数据难以收集。由于施工资格不合法的企业较多,而有经营资格的建筑企业又不实际经营,只提供证照,收取管理费,多由项目经理以公司名义承揽工程或从事房地产开发。项目经理接到工程项目后,找公司挂靠,流动性大,部门对企业的管理和监督较难。这类企业大多没有建立工程项目的财务账,统计人员无法收集数据,给统计工作带来极大的被动。

      (四)企业流失严重。受地域开发要素和其他多方面的限制,达州辖区开发规模较大房地产企业在其他地方重新注册,其开发的项目无法纳入本地统计。如四川中迪禾邦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已将公司总部搬迁至成都,开发的30多亿投资不能纳入本地上报,达州市嘉和房地产开发公司已在巴中成立新的开发公司,开发的5亿多的项目也无法纳入到本地上报。

      三、下步工作建议

      (一)加大房地产、建筑业企业的清理力度。摸清家底,搞准企业个数,做到应统尽统。一是对还没有入库到统计平台的企业进行认真清理,符合要求的要全部入库,尤其是有建筑产值和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要尽早入库;二是本地注册企业在外地有工程和开发业务的也要全部清理入库。

      (二)吸引外地企业在我地注册开发,鼓励大企业跨省谋求发展。一是建议相关部门借鉴其他市州方法,凡来达城开发的外地房地产企业,可在达州注册成立新的开发公司,以缓解当前达州建筑业、房地产市场压力;二是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外向带动建筑业、房地产发展。以扩大拓展市外、省外市场作为做大建筑业、房地产的重点来抓,不断增加达州建筑业、房地产在市外、省外的市场份额。

      (三)督促企业按时上报统计报表。加大主管部门和统计局的配合,共同督促辖区内的建筑业、房地产企业按时上报统计数据。由于执行国家联网直报,时间要求严格,而部分企业上报数据不及时,统计局专业人员催报频繁,尤其是市本级企业上报速度慢,严重影响了统计数据上报。希望主管部门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督促企业按时上报统计报表。

      (四)提高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由于企业统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统计报表数据质量不高,如销售面积、销售额、竣工面积、待售面积等统计指标出现错误较多,导致汇总数据异动,对趋势分析带来影响。各县市区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对企业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数据报送质量。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半年达州房地产与建筑业运行情况简析

  • 2015年08月04日 15时38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一、建筑业和房地产总体运行情况

      (一)建筑产值略有增长,增速回落。1-6月,达州建筑企业95户(不包括劳务分包企业),完成总产值134.2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增速较同期回落9.5个百分点,较一季度回落6.8个百分点。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25.46亿元,下降0.2%,安装工程产值6.45亿元,增长23.9%。在7个县市区中,除渠县呈下降外,其余县市区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渠县下降幅度达34.1%。上半年,建筑业增加值52.45亿元,占GDP各行业中的比重为8.2%,对GDP的贡献率为15.9%,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

      (二)房地产开发投资、销售大幅下滑。今年以来,达州房地产开发市场持续低迷,投资、销售大幅下滑,对达州市经济走低影响较大。1-6月,房地产开发企业139家,比同期减少8家,开发项目92个,比同期减少20个,开发投资完成40.05亿元,下降16.5%,增速较同期回落21.9个百分点。商品房施工面积941.1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5%,其中,新开工面积67.97万平方米,下降63.3%;商品房销售面积93.8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8%,其中,现房和期房分别下降52.8%和14.6%;商品房销售额44.08亿元,下降14.9%。房地产行业的严峻形势,直接影响关联产业的发展,最终对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如,由于上半年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和中介服务业增加值下降4.2%,就直接影响达州市GDP降低近0.1个百分点。

      二、房地产、建筑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调查单位不完整。达州市有资质的建筑企业250家,而目前纳入统计平台的只有116家,还有134家未纳入,占总个数的一半以上。注册登记的房地产企业201家,纳入统计平台的139家,还有62家未纳入。

      (二)企业资质等级低,缺乏市场竞争力。达州现有资质以上的建筑业企业116家,其中特级资质企业无,一级资质企业7家,占全部建筑业6%;二级资质企业40家,占全部建筑业34.5%;三级资质以下企业35家,占全部建筑业30.2%。资质级别普遍较低。企业规模小,资质等级低,资金缺乏、技术有限、职工素质低,进而造成企业市场竞争力普遍较弱,与外来的企业无法竞争市场,只能承建一些小的工程,甚至承揽不到业务。

      (三)统计数据难以收集。由于施工资格不合法的企业较多,而有经营资格的建筑企业又不实际经营,只提供证照,收取管理费,多由项目经理以公司名义承揽工程或从事房地产开发。项目经理接到工程项目后,找公司挂靠,流动性大,部门对企业的管理和监督较难。这类企业大多没有建立工程项目的财务账,统计人员无法收集数据,给统计工作带来极大的被动。

      (四)企业流失严重。受地域开发要素和其他多方面的限制,达州辖区开发规模较大房地产企业在其他地方重新注册,其开发的项目无法纳入本地统计。如四川中迪禾邦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已将公司总部搬迁至成都,开发的30多亿投资不能纳入本地上报,达州市嘉和房地产开发公司已在巴中成立新的开发公司,开发的5亿多的项目也无法纳入到本地上报。

      三、下步工作建议

      (一)加大房地产、建筑业企业的清理力度。摸清家底,搞准企业个数,做到应统尽统。一是对还没有入库到统计平台的企业进行认真清理,符合要求的要全部入库,尤其是有建筑产值和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要尽早入库;二是本地注册企业在外地有工程和开发业务的也要全部清理入库。

      (二)吸引外地企业在我地注册开发,鼓励大企业跨省谋求发展。一是建议相关部门借鉴其他市州方法,凡来达城开发的外地房地产企业,可在达州注册成立新的开发公司,以缓解当前达州建筑业、房地产市场压力;二是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外向带动建筑业、房地产发展。以扩大拓展市外、省外市场作为做大建筑业、房地产的重点来抓,不断增加达州建筑业、房地产在市外、省外的市场份额。

      (三)督促企业按时上报统计报表。加大主管部门和统计局的配合,共同督促辖区内的建筑业、房地产企业按时上报统计数据。由于执行国家联网直报,时间要求严格,而部分企业上报数据不及时,统计局专业人员催报频繁,尤其是市本级企业上报速度慢,严重影响了统计数据上报。希望主管部门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督促企业按时上报统计报表。

      (四)提高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由于企业统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统计报表数据质量不高,如销售面积、销售额、竣工面积、待售面积等统计指标出现错误较多,导致汇总数据异动,对趋势分析带来影响。各县市区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对企业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数据报送质量。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