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巴中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简析
一、运行特点
(一)平稳较快增长。一季度,巴中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53.3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52亿元,同比增长8.8%,比GDP增速高出0.9个百分点,居四川省第12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8.75亿元,增长1.9%;第二产业24.2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为20.39亿元,增长7%。
(二)拉动贡献突出。一季度,巴中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5.1%,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分产业看,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16.4%、45.4%、38.2%。非公有制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1.6%,拉动GDP增长4.9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1.9%、41.3%、18.4%,分别拉动GDP增长0.2、3.3、1.4个百分点。
(三)创税增收有力。一季度,巴中国税税收收入3.95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国税2.9亿元,占全部国税税收收入比重达73.8%,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同比增长25.6%,增速高出全部国税3.8个百分点。地税税收收入8.7亿元,同比增长11.9%。其中,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地税7.16亿元,占全部地税比重达82.3%,同比增长6.9%。非公有制经济创税10.4亿元,同比增长15.4%。
(四)市场主体增多。截止3月末,巴中市工商登记注册私营企业总数7856户,同比增长41.6%;注册资金2630499万元,同比增长65.93%;雇工人数52026人,同比增长24.89%。个体工商户总数93866户,同比增长18.54%;资金数额441473万元,同比增长43.57%;从业人员136818人,同比增长21.45%。
二、存在问题
(一)总量小层次低。巴中市非公有经济大多为个体私营经济,外商港澳台基本没有,规模小,层次低。一季度巴中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仅实现53.3亿元,总量仅大于甘孜、阿坝,居四川省第19位,占成都市比重仅为3.6%,仅占南充、达州、广安、广元的29.5%、29%、42.5%、69.4%。2011年,四川省市州非公有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结果排位巴中市居第20位,仅好于甘孜州。巴中市人均非公有经济增加值仅5584元,仅相当于南充、广元、雅安的57.8%、63.6%、42.7%。
(二)竞争优势不够。巴中市非公有经济主要集聚在第二、三产业,尤其是传统行业,从事生产型、科技型、外向型的企业不多,特别是非公有工业企业少,大户更少;大多数企业设备工艺落后,技术含量低,档次不高,利润空间小,缺乏具有一定规模的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产品普遍缺乏市场竞争力,这严重制约着非公有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是核心竞争力不强。大多数非公有企业都以加工为主,其产品可替代性强,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自有品牌。二是产业特色不鲜明。非公有企业小而全、小而弱的现象比较突出,产品雷同、低水平过度竞争的问题比较严重,缺乏“专精特新”的产业特色。三是可持续发展问题多。环保压力大、资源利用率低、安全隐患多,可持续发展能力弱。
(三)经营管理粗放。非公有中小企业家自身素质不强,缺乏优秀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高级技术工人,大部分企业从未对职工进行过专业或岗位技能培训,职工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高新技术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管理模式落后,家族式的管理模式相当普遍,企业内部缺乏民主与约束机制,企业缺少创新。少数企业财务管理不健全,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观念不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
(四)配套还需跟进。基础设施建设仍然相对滞后,部分配套设施跟不上,满足不了企业需求。非公有企业在政策上的平等待遇不能完全实现,特别是在金融信贷、工业用地、能源供应、税收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公开、不公平、不公正现象。社会化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缺乏人才流动、技术交流、产权交易、信用担保、融资服务、资金支持等平台。政府职能转变和工作效能方面有待继续改善。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