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攀枝花农业形势分析
一、农村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季度攀枝花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6.5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农、林、牧、渔和服务业总产值增速分别为5.8%、4.4%、1.9%、3.1%和6%;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4亿元,同比增长3.6%,增速在四川省排第一位,其中农、林、牧、渔和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5.4%、4.2%、1.4%、3%和5.9%,农村经济形势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
(一)种植业:小春生产乐观,早市蔬菜销售良好
一季度小春生产形势稳定,种植结构不断优化。在小春生产上狠抓了适期播种、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科学田管及病虫防治等技术的落实,加上光照充分、气候适、宜小麦、油菜、蔬菜等作物生长良好。据统计:攀枝花市粮食作物面积为18.7万亩,同比增长1.6%。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结构调整中,主要调减了小麦面积,增加了经济效益相对较高的薯类面积;小麦面积为8.4万亩,同比减少3.3%,薯类面积为0.7万亩,同比增长2.4%。
一季度蔬菜及食用菌面积为10.9万亩,产量达到19.5万吨,其中瓜菜类产量为2.8万吨,豆类产量为2.5万吨,茄果类产量为4.9万吨,通过对攀西、丙谷农产品交易市场及市场外临时交易点的蔬菜销售进行统计调查情况来看,由于攀枝花早市蔬菜上市早(早市蔬菜春节前后就陆续上市,主要品种在2、3、4月大量上市)、单产高(大棚蔬菜平均亩产4.9吨左右)、市场需求大,吸引了全国各地经销商前来采购,早春蔬菜主要销往成都、重庆,经过冷链处理后远销北京、武汉、南京、温州等地,菜价比去年稳中有升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二)畜牧业:大户养殖稳定,畜禽出栏略增
今年以来,攀枝花市畜牧生产重点加强了对种畜禽场、交易市场、养殖密集区、候鸟栖息地等疫情监测,攀枝花市无畜禽疫情发生。饲料、兽药等投入总体质量水平不断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了良好保障。虽然一季度生猪市场价格波动起伏,生猪养殖收益有所下降,但养殖户大多以稳定现状为主,畜禽养殖表现稳定,畜牧业发展平稳。一季度,攀枝花市出栏生猪14.3万头,同比增长0.05%,存栏45.3万头,同比增长0.1%,其中能繁母猪4.2万头,同比增长0.8%;出栏家禽89.5万只、肉牛0.6万头、肉羊6.5万只、肉兔3.9万只,同比分别增长5%、2.5%、3.7%和-1.8%;肉类总产量1.3万吨,同比增长1.7%;蛋、奶产量分别为3190吨和60吨,同比分别增长1.8%和1.7%。
(三)农民收入:科技兴农支撑,收入稳步增长
今年以来各级相关部门狠抓落实,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为攀枝花市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季度攀枝花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7元,同比增长11.2%。其中工资性收入1538元,同比增长6.6%;经营净收入1517元,同比增长6.1%;财产净收入83元,同比增长224.3%;转移净收入289元,同比增长57.2%。
二、农业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仍很薄弱。目前,中高山区部分村社库、塘、池、渠等设施不配套,输水渠道大多为土渠,渗漏严重,水资源利用率较低,节水灌溉推广滞后,旱季农业用水矛盾较大,高山民族地区“靠天吃饭”现象突出;山区村社道路硬化率低,汛期损毁路段多,部分村社因道路差造成农民出行难、运输难,农副产品卖不出好价钱,得不到好收益,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发展和产量品质提升。
(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发展,但制约因素较多。近年来,攀枝花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较快,目前已达8473家,生产经营覆盖了大部分特色和优势农产品,成为繁荣农村经济、引领农民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但合作组织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首先,合作组织发展的外部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一是合作组织注册登记管理归口过多、不规范。涉及民政局、科协、畜牧局、农业局、工商局等,使经济组织的活动范围受限,也影响了与其他市场经济主体的公平交易,相关权益难以保障。二是缺少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政策上的强力支持,特别是存在资金瓶颈问题,制约了合作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其次,合作组织自身运行要进一步完善,如管理体制不完善,组织机构及运行机制不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信息接收和发布机制不灵活,规模小、发展慢、带动能力弱,以及会员素质低等问题。
(三)生猪养殖面临困难,后期发展形势堪忧。生猪价格从2014年春节后持续回落,在8月探底后有所回升,在消费淡季达到全年的次高阶段,而到年底消费旺季时生猪价格上涨乏力,又出现下跌迹象。截止目前,生猪价格由2014年11月份的7.5元/斤—8元/斤下跌到现在的5.7元/斤—7元/斤,长时间的价格低迷,导致生猪养殖户亏损严重。据调查,养殖户养殖一头40斤的仔猪到250斤左右,成本在1875元,生猪出栏价格不低于7.5元/斤才能保本,如果低于7.5元/斤,每低一角钱养殖户就亏损25元,按目前6.2元/斤的价格计算,每一头250斤重的生猪出栏,养殖户亏损325元,形成养得越多、亏得越多的局面。
当前,受全国范围的生猪价格持续下跌和终端消费低迷的影响,攀枝花市生猪价格持续下行并跌破盈亏平衡点,大部分的生猪养殖户处于亏损状态,禽蛋、牛羊肉也伴随节后需求下降呈现季节性震荡,生猪等主要畜禽生产面临饲养成本上涨、畜禽价格下跌双重压力,目前猪粮比价已跌至5.1:1的亏损线,养殖效益急剧下降并已出现部分亏损,后期生产形势堪忧。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生产的抗灾能力
尽管近几年农村基础建设不断加强,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但由于极端气候的频繁出现,灾害发生率较高,抗击灾害的能力仍然很弱,尤其是排涝、抗旱能力,要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水库、塘堰、河堤、道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增强灾害抵御能力,确保有灾不减产,旱涝保丰收,提高农业生产的抗灾能力。
(二)落实扶持政策,稳定养殖发展信心
一是把防范市场风险、稳定生猪等主要畜禽生产能力、保证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作为惠民生、促和谐的重要工作内容,进一步强化“菜篮子”领导负责制,制定完善促进生猪生产和价格稳定的工作方案,着力构建防止价格大起大落、生产大上大下的长效机制,减缓生猪等主要畜禽市场的周期性波动,促进畜牧生产平稳健康持续发展。二是强化政策宣传引导,采取有效措施抓紧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扶持畜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及时兑付奖补资金,实施好国家、省级投资畜牧项目,确保政策尽快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养殖场户,切实保护养殖场户生产积极性。三是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奖补政策,加大对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投入力度,大力扶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转变生产方式,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比较效益,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稳定发展信心。
(三)突出机制创新,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大力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序流动,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利用先进适用的技术推广平台,示范带动农民增收,增加农民收益,改变不适宜现代农业生产的局面,提升农业生产综合能力。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