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前三季度农村经济运行分析
一、农村经济运行特点
1、经济总量放大
前三季度,内江市农林牧渔服务业现价产值237.04亿元,同比增长(可比价)3.5%,其中:农业产值126.67亿元,增4.7%;林业产值8.96亿元,增5.2%;牧业产值81.10亿元,增0.3%;渔业产值15.45亿元,增9.1%;服务业3.86亿元,增8.0%。
增加值145.88亿元,增长3.6%,比上半年增速快0.5百分点,其中:农业增加值87.83亿元,增4.3%;林业增加值5.78亿元,增5.2%;牧业增加值40.06亿元,增0.3%;渔业增加值9.84亿元,增9.1%;服务业增加值2.37亿元,增8.5%。
2、产业结构调整
由于粮经作物稳步增长,畜牧业增速回落,牧业产值比重降低,农林牧渔产业结构继续调整,由去年前三季度的54.0:3.7:35.9:6.3调整为54.5:3.9:34.9:6.6,农业、渔业、林业分别上升0.5、0.2、0.3个百分点,畜牧业分别下降1.0个百分点。
二、当前农业生产情况
1、大春粮食增产
今年,大春气候条件适宜,雨水充足,土壤墒情较好,内江市大春粮食播种面积22.87万公顷,增加0.07万公顷,增长0.3%;预计产量达到133.95万吨,增加3.82万吨,增2.9%。其中:稻谷面积8.45万公顷,增0.2%,产量64.55万吨,增加2.35万吨,增3.8%;玉米面积7.33万公顷,增0.5%,产量41.42万吨,增加1.35万吨,增3.4%;豆类面积2.15万公顷,产量7.97万吨,增加0.04万吨,增0.5%;薯类产量19.33万吨,增加0.23万吨,增1.2%,其中:洋玉9271公顷,产量2.28万吨。增4.0%。预计全年粮食产量可望达到155.50万吨,增长2.8%。
2、经济作物快速发展
今年,内江市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园区产业化经营,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市中区重点建设生猪、水产、果蔬、生态休闲四大产业区域,打造集展示、精品生产、休闲观光于一体的都市城郊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东兴区重点打造花卉、药材和生态休闲旅游、特色果蔬产业;威远县重点发展蔬菜产业,建设设施蔬菜,形成蔬菜种苗培育供应、规模生产、产品营销于一体的产业化经营体系;资中县重点发展生猪养殖和果蔬产业,建设“猪—沼—果”循环高效农业;隆昌县突出发展肉鸭产业,推广果蔬标准化生产,发展稻菜轮作粮经复合产业基地和果蔬产业。油料播种面积1.52万公顷,增长0.6%,预计产量达到2.98万吨,增加2.1%;大春蔬菜180.38万吨,增加7.52万吨,增4.4%;水果34.34万吨,增加1.97万吨,增加6.1%。
3、畜牧业平稳发展
今年,内江市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按照“围绕龙头兴产业,围绕产业创品牌,围绕品牌建基地,围绕基地建合作社(小区、家园),围绕合作社(小区、家园)培育养殖大户”的工作思路,今年完成现代畜牧业投资2.15亿元,建成专合组织6个,5个现代畜牧园区建设畜禽圈舍面积10.23万平方米,存栏畜禽26万头(只)。狠抓基地建设,帮助、支持福元、福润、雨润、多多等公司发展,加大项目资金投入,延长产业链,探索“寄养”、“代养”、“托养”等方式,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实施减栏增效工程。前三季度出栏生猪182.59万头,同比下降2.7%,其中:第三季度生猪出栏48.62万头,下降2.6%。生猪存栏261.63万头,减4.5%,其中:能繁母猪22.36万头,减4.6%。出栏肉牛3.07万头、肉羊48.19万只、家禽1862.34万只、肉兔1083.78万只,分别增长5.5%、4.9%、2.6%、4.2%,肉类总产量17.95万吨,下降1.0%。
二、农资农产品价格稳定
据农情调查显示,国产尿素、碳酸氢铵、国产复合肥价格分别为2040元/吨、680元/吨、3380元/吨,同比分别下降5.1%、5.6%、7.4%,普通过磷酸钙620元/吨,与上年同期持平;普通棚膜、地膜分别为15000元/吨、14500元/吨,与上年同期持平;农用柴油(0#)5.5元/升,同比下降21.4%;育肥猪配合饲料3.5元/公斤,同比增长7.7%;蛋鸡配合饲料3.1元/公斤,与上年同期持平。
据调查显示,稻谷1.18元/斤、玉米1.25元/斤,与上年基本持平,粮食价格整体低位运行;鸡蛋(土鸡蛋)9.0元/斤,同比降4.2%;鸡(土鸡)12.0元/斤,鸭10.0元/斤,价格变化不大;生猪价格自6月开始上扬,至目前,毛猪均价19.2元/公斤左右,同比增长31.5%;仔猪均价24.5元/公斤,同比增长33.6%。
三、当前农村经济存在问题
1、农村劳动力缺乏,农业结构调整缓慢
内江市农村劳动力在外务工达占农村劳动力60%以上,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缺乏,同时由于现在农村绝大多数是文化素质较低的老年和无特长的中年人,他们对新生事物、农业结构调整认识不够到位,适应农业生产与市场能力差,这对发展现代农业及农村经济不利。
2、农业发展基础设施薄弱,机械化程度低
内江市农村公路等级偏低,特别是提灌站、机耕道等农业基础设施较差;缺少骨干水利工程,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丘陵地区机械作业受限,机械化使用程度低。
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不快,产业化水平低
内江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体规模小,专合组织发展不规范,家庭农场处于发展初期,带动能力弱、示范效应小。农业产业基地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不高,品牌创建意识不强,对外宣传展示力度不够。
四、几点建议
1、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
在耕地面积减少、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土地和劳动力等要素价格逐渐上升的情况下,只有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才能提高粮食和农业生产比较效益。当前,国家财政对“三农”的投入项目多,资金数量大,效果明显,但从农业、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来衡量,这些投入依然不足,应进一步加大民间资金和财政资金对农村的投入比重及资金规模,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加快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的进程,提高农村市场的购买力和消费能力,进而促进内需的扩大。
2、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速度
一是种植业内部结构逐步向优质、高效方面调整,在保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如高效无公害蔬菜、名优水果、花卉苗木等优势农业。二是扩大养殖业规模,强调养殖品种特优,集中力量发展养殖大户,以大户为拉动龙头,兴建养殖小区,加快畜禽品种改良,特别是充分利用本地品牌“内江猪”,做大市场,促进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