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三季度德阳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 2015年11月23日 09时49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字体:
  •   2015年,德阳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扎实推进农业生产,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把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作为德阳市农村经济发展核心目标,不断拓宽农民务工渠道,积极实施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前三季度,大春粮食稳定增收,畜牧业平稳良好发展,农民收入增长,农村经济形式发展良好。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增长

      今年德阳市粮食认真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把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作为德阳市农村经济发展核心目标。前三季度农林牧渔总产值255.6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农业148.1亿元、同比增长4.8,畜牧业93.6亿元、同比增长0.4%;农林牧渔增加值154.2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农业98亿元、同比增长4.7%,畜牧业47.1亿元、同比增长0.3%。

      (一)大春农作物生产再获丰收

      今年德阳市在粮食播面稳定的前提下,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增加复种指数,提高粮食单产,全年粮油蔬菜种植均保持了继续增长,粮食产量再获丰收。今年德阳市实现大春粮食总产量同比增长3.2%,实现全年粮食总产量194.3万吨,比上年增加6万吨,增长3.2%。

      1、大春粮食耕地面积、产量双增加。今年德阳市大春粮食总播面305.6万亩,比上年增加1万亩,增长0.4%;其中稻谷播面189.6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玉米播面71万亩,增加0.8万亩,比上年增长1.2%。水稻栽种时期因人民渠来水总量减少,水稻栽秧期限拉长,造成德阳市栽秧进度后期缓慢,但由于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后期气候条件适宜,光照和降水充足,病虫等自然灾害影响较轻,最终确保了今年粮食产量喜丰收。统计显示:今年德阳市大春粮食总产量149.2万吨,比上年增加4.6万吨,增长3.2%;其中稻谷粮食108.7万吨,比上年增加3.2万吨,增长3.1%;玉米产量30万吨,比上年增加1.1万吨,增长3.9%。

      2、稻谷收购价格比去年稳中略增。今年水稻产量普遍高于往年,据了解今年国家一级稻谷收购价格为2.8元/公斤,实际市场上新收稻谷的收购价格普遍在每公斤2.6元/公斤左右,相比2014年的收购价格略有增加。

      3、大力推广落实先进适用技术,狠抓示范带动。推广机插秧面积达到了38万亩左右;水稻旱育秧栽插面积129.6万亩;玉米育苗移栽面积52万亩;玉米种子包衣面积7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70万亩;秸秆还田面积189.5万亩;秸秆覆盖面积129万亩;地膜覆盖栽培71万亩,其中地膜玉米33.5万亩。落实大春粮食高产示范片28个,其中水稻25个、玉米3个,实施面积29.8万亩。

      4、特色经济作物生产稳定。各县(市、区)以发展特色效益经济作物为中心,蔬菜、药材种植为德阳的主要抓手,狠抓特色效益标准化基地建设、服务龙头企业、打造产品品牌、开展市场营销。今年德阳市大春种植蔬菜52.9万亩,与上年持平,蔬菜产量130.1万吨,同比增长0.9%;种植药材2.2万吨,同比增长3.4%。

      (二)畜禽养殖发展总体稳定

      今年,德阳市继续大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加强落实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促进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积极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良种化程度不断提高,生猪良种面达到90%以上。1-6月,德阳市适度规模养殖户达到2.8万户,新增规模养殖户1472户,同比增长6%,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1%。目前,德阳市畜禽养殖总体稳定,虽然由于前期生猪价格低迷,前三季度生猪累计出栏仍呈下降趋势,但降幅有所收窄,且家禽、牛羊兔肉价格波动较小,养殖收益总体稳定,预计四季度德阳市生猪出、存栏数量有望止跌回稳。

      1、生猪产量降幅收窄,价格呈恢复性增长。受生猪价格持续低迷的影响,今年二季度德阳市生猪出栏数量大幅度下降6.9%,导致上半年生猪出栏整体下降2.7%;5、6月开始,生猪价格在经历了一年半的持续低迷后,终于开始触底反弹,呈现出恢复性持续上涨,目前市场生猪价格走势逐渐平稳,肥猪价格在18元/公斤左右,仔猪平均价格在20元/公斤左右,集贸市场猪肉平均出售价格达到29元/公斤。三季度德阳市生猪出栏同比下降2.4%,虽然仍呈下降趋势,但降幅已有所收窄,综合前三季度德阳市累计出栏生猪230.5万头,同比下降2.6%。

      2、牛羊禽兔产量稳定增长。今年以来,德阳市的牛羊肉价格始终保持稳定,并没受到生猪价格跌、涨起伏的影响。从市场行情看,牛、羊肉价格维持在50-60元/公斤之间。据了解,虽然国家加大了对牛羊养殖的政策扶持,但由于牛羊繁殖较慢,生长周期长,预计牛羊肉市场还是处于供不应求阶段。前三季度德阳德阳市累计出栏牛7.1万头,同比增长4.9%;累计出栏羊14.9万头,同比增长2.7%;累计出栏家禽4232.8万只,同比增长2.6%;累计出栏肉兔1411.1万只,同比增长2.4%。

      3、大宗原料及配合料价格平稳。进入8月份,玉米价格强劲上涨,均价为2620元/吨,环、同比上涨4.5%。9月份,玉米豆粕价格持续高企,玉米、豆粕价格均价分别为2660元/吨、4280元/吨。三季度畜牧饲料价格总体平稳,7月份饲料均价为3.7元/公斤,8月份饲料均价为3.6元/公斤,9月份饲料均价为3.6元/公斤。

      (三)农民收入增长

      德阳市一体化住户调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德阳市农村居民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9264元,同比增加827元,增长9.8%。从收入构成看,一是近年来随着外出劳务环境的有效改善,各级政府的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力度,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促进了本地企业的发展,使农村居民在本地务工机会明显增多,从而带动了农村居民在本地务工收入的迅猛增长,前三季度德阳市人均工资性收入4239元,同比增长8.4%;二是今年德阳市畜禽养殖总体稳定,生猪价格强势反弹,粮油生产全面丰收,农民生产经营收益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德阳市人均生产经营净收入3309元,同比增长8.6%;三是由于土地确权和流转力度的加大,以及德阳市加大精准扶贫各项政策扶持力度,农民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快速增加,前三季度德阳市人均财产性净收入197元,同比增长21.1%,转移性净收入1519元,同比增长15.6%。

      二、技术更新、产业升级,农、牧业生产发展向好

      德阳德阳市上下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加强技术指导、加大政策扶持、加快发展合作社及规模经营户,确保了德阳市农业、畜牧业生产良性健康发展。

      1、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加强,科技助农增收。各(县、市)区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用科技助农增收。计划今年培训新型职业2150人,培训主要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新型职业农民”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

      2、主导产业突出,圈舍改造加快。一是依托温氏公司产业链,肉鸡养殖一直是德阳市传统畜禽养殖主导产业,肉鸡年产量排名四川省第二。2015年,中江专项项目对温氏公司种鸡场及60户合作养殖场进行圈舍(特别是粪污处理设施)的改造升级,预计今年中江为社会每年多提供优质鸡肉45吨,多提供优质鸡蛋45吨,同时每年多提供有机肥料1万吨。二是罗江县加大了对“金富”公司的肉兔养殖扶持力度,对金富“大园区+小业主”模式和金富“公司+农户”“250”“2500”模式进行补助,项目建成后,预计可直接带动56户养殖农户年户均增收11万元。

      3、农民合作组织规范,辐射带动明显。截止2015年6月,德阳市各类农民合作组织已达2036个,比去年底新增108个,入社农户23万户、71.3万人,带动农户64.5万户。德阳市农民合作组织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34.2亿元,组织推销农产品98.3万吨、21.8亿元;组织生产资料18.6万吨、2.4亿元。农民合作组织已经实现德阳市120个镇(乡)、1438个村全覆盖,入社农户近年上半年人均收入同比增加780元。

      三、当前农村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1、生猪价格波动起伏大,养殖收益难保障。近年来,生猪价格如同“过山车”般涨跌起落,周期性反复,严重制约了生猪生产的稳步发展;由于养殖户仅以市场价格的高低来判断是否补栏,往往导致容易形成在价格高涨时期“一哄而上”、低迷时期“一哄而下”的局面,始终没有走出“热时撵,冷时砍”的盲从“怪圈”,从而加剧价格暴涨暴跌周期性反复的恶性循环。

      2、农业生产投入不足,农产品附加值低。目前德阳市农业生产绝大部分仍以种植普通粮油作物为主,科学技术、良种良法的引进推广等项目缺乏资金投入保障,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和产业结构落后,农产品附加值较低,产品增收后劲不足。

      3、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不足、务工收入较低。近年,德阳市各级政府狠抓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工外出务工,但由于大部分农民仍技能不足,就业面窄,只能从事一些劳动技术低、效率低、工资水平低的工作,短期内务工收入再大幅增加有一定难度。

      四、对策建议

      1、加强国家猪肉储备调节机制,促进生猪价格基本稳定。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猪肉的国家储备工作,通过国家储备猪肉的适时收储与出售,有效调节生猪市场的供需矛盾,从而实现生猪价格的基本稳定,增强生猪养殖经营户的养殖信心,促进生猪养殖健康稳定发展。

      2、加大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收益。一是通过对农村沟渠整治、土地改良等措施,改善农村生产环境,提高农作物产品产量和质量。二是适当的政策扶持和资金奖励措施,吸引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社会资金积极投入农村种植和养殖产业,加快土地有序流转,大力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3、加强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发展。通过对农民工劳动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拓宽他们的就业渠道。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15年三季度德阳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 2015年11月23日 09时49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2015年,德阳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扎实推进农业生产,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把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作为德阳市农村经济发展核心目标,不断拓宽农民务工渠道,积极实施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前三季度,大春粮食稳定增收,畜牧业平稳良好发展,农民收入增长,农村经济形式发展良好。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增长

      今年德阳市粮食认真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把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作为德阳市农村经济发展核心目标。前三季度农林牧渔总产值255.6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农业148.1亿元、同比增长4.8,畜牧业93.6亿元、同比增长0.4%;农林牧渔增加值154.2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农业98亿元、同比增长4.7%,畜牧业47.1亿元、同比增长0.3%。

      (一)大春农作物生产再获丰收

      今年德阳市在粮食播面稳定的前提下,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增加复种指数,提高粮食单产,全年粮油蔬菜种植均保持了继续增长,粮食产量再获丰收。今年德阳市实现大春粮食总产量同比增长3.2%,实现全年粮食总产量194.3万吨,比上年增加6万吨,增长3.2%。

      1、大春粮食耕地面积、产量双增加。今年德阳市大春粮食总播面305.6万亩,比上年增加1万亩,增长0.4%;其中稻谷播面189.6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玉米播面71万亩,增加0.8万亩,比上年增长1.2%。水稻栽种时期因人民渠来水总量减少,水稻栽秧期限拉长,造成德阳市栽秧进度后期缓慢,但由于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后期气候条件适宜,光照和降水充足,病虫等自然灾害影响较轻,最终确保了今年粮食产量喜丰收。统计显示:今年德阳市大春粮食总产量149.2万吨,比上年增加4.6万吨,增长3.2%;其中稻谷粮食108.7万吨,比上年增加3.2万吨,增长3.1%;玉米产量30万吨,比上年增加1.1万吨,增长3.9%。

      2、稻谷收购价格比去年稳中略增。今年水稻产量普遍高于往年,据了解今年国家一级稻谷收购价格为2.8元/公斤,实际市场上新收稻谷的收购价格普遍在每公斤2.6元/公斤左右,相比2014年的收购价格略有增加。

      3、大力推广落实先进适用技术,狠抓示范带动。推广机插秧面积达到了38万亩左右;水稻旱育秧栽插面积129.6万亩;玉米育苗移栽面积52万亩;玉米种子包衣面积7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70万亩;秸秆还田面积189.5万亩;秸秆覆盖面积129万亩;地膜覆盖栽培71万亩,其中地膜玉米33.5万亩。落实大春粮食高产示范片28个,其中水稻25个、玉米3个,实施面积29.8万亩。

      4、特色经济作物生产稳定。各县(市、区)以发展特色效益经济作物为中心,蔬菜、药材种植为德阳的主要抓手,狠抓特色效益标准化基地建设、服务龙头企业、打造产品品牌、开展市场营销。今年德阳市大春种植蔬菜52.9万亩,与上年持平,蔬菜产量130.1万吨,同比增长0.9%;种植药材2.2万吨,同比增长3.4%。

      (二)畜禽养殖发展总体稳定

      今年,德阳市继续大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加强落实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促进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积极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良种化程度不断提高,生猪良种面达到90%以上。1-6月,德阳市适度规模养殖户达到2.8万户,新增规模养殖户1472户,同比增长6%,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1%。目前,德阳市畜禽养殖总体稳定,虽然由于前期生猪价格低迷,前三季度生猪累计出栏仍呈下降趋势,但降幅有所收窄,且家禽、牛羊兔肉价格波动较小,养殖收益总体稳定,预计四季度德阳市生猪出、存栏数量有望止跌回稳。

      1、生猪产量降幅收窄,价格呈恢复性增长。受生猪价格持续低迷的影响,今年二季度德阳市生猪出栏数量大幅度下降6.9%,导致上半年生猪出栏整体下降2.7%;5、6月开始,生猪价格在经历了一年半的持续低迷后,终于开始触底反弹,呈现出恢复性持续上涨,目前市场生猪价格走势逐渐平稳,肥猪价格在18元/公斤左右,仔猪平均价格在20元/公斤左右,集贸市场猪肉平均出售价格达到29元/公斤。三季度德阳市生猪出栏同比下降2.4%,虽然仍呈下降趋势,但降幅已有所收窄,综合前三季度德阳市累计出栏生猪230.5万头,同比下降2.6%。

      2、牛羊禽兔产量稳定增长。今年以来,德阳市的牛羊肉价格始终保持稳定,并没受到生猪价格跌、涨起伏的影响。从市场行情看,牛、羊肉价格维持在50-60元/公斤之间。据了解,虽然国家加大了对牛羊养殖的政策扶持,但由于牛羊繁殖较慢,生长周期长,预计牛羊肉市场还是处于供不应求阶段。前三季度德阳德阳市累计出栏牛7.1万头,同比增长4.9%;累计出栏羊14.9万头,同比增长2.7%;累计出栏家禽4232.8万只,同比增长2.6%;累计出栏肉兔1411.1万只,同比增长2.4%。

      3、大宗原料及配合料价格平稳。进入8月份,玉米价格强劲上涨,均价为2620元/吨,环、同比上涨4.5%。9月份,玉米豆粕价格持续高企,玉米、豆粕价格均价分别为2660元/吨、4280元/吨。三季度畜牧饲料价格总体平稳,7月份饲料均价为3.7元/公斤,8月份饲料均价为3.6元/公斤,9月份饲料均价为3.6元/公斤。

      (三)农民收入增长

      德阳市一体化住户调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德阳市农村居民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9264元,同比增加827元,增长9.8%。从收入构成看,一是近年来随着外出劳务环境的有效改善,各级政府的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力度,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促进了本地企业的发展,使农村居民在本地务工机会明显增多,从而带动了农村居民在本地务工收入的迅猛增长,前三季度德阳市人均工资性收入4239元,同比增长8.4%;二是今年德阳市畜禽养殖总体稳定,生猪价格强势反弹,粮油生产全面丰收,农民生产经营收益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德阳市人均生产经营净收入3309元,同比增长8.6%;三是由于土地确权和流转力度的加大,以及德阳市加大精准扶贫各项政策扶持力度,农民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快速增加,前三季度德阳市人均财产性净收入197元,同比增长21.1%,转移性净收入1519元,同比增长15.6%。

      二、技术更新、产业升级,农、牧业生产发展向好

      德阳德阳市上下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加强技术指导、加大政策扶持、加快发展合作社及规模经营户,确保了德阳市农业、畜牧业生产良性健康发展。

      1、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加强,科技助农增收。各(县、市)区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用科技助农增收。计划今年培训新型职业2150人,培训主要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新型职业农民”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

      2、主导产业突出,圈舍改造加快。一是依托温氏公司产业链,肉鸡养殖一直是德阳市传统畜禽养殖主导产业,肉鸡年产量排名四川省第二。2015年,中江专项项目对温氏公司种鸡场及60户合作养殖场进行圈舍(特别是粪污处理设施)的改造升级,预计今年中江为社会每年多提供优质鸡肉45吨,多提供优质鸡蛋45吨,同时每年多提供有机肥料1万吨。二是罗江县加大了对“金富”公司的肉兔养殖扶持力度,对金富“大园区+小业主”模式和金富“公司+农户”“250”“2500”模式进行补助,项目建成后,预计可直接带动56户养殖农户年户均增收11万元。

      3、农民合作组织规范,辐射带动明显。截止2015年6月,德阳市各类农民合作组织已达2036个,比去年底新增108个,入社农户23万户、71.3万人,带动农户64.5万户。德阳市农民合作组织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34.2亿元,组织推销农产品98.3万吨、21.8亿元;组织生产资料18.6万吨、2.4亿元。农民合作组织已经实现德阳市120个镇(乡)、1438个村全覆盖,入社农户近年上半年人均收入同比增加780元。

      三、当前农村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1、生猪价格波动起伏大,养殖收益难保障。近年来,生猪价格如同“过山车”般涨跌起落,周期性反复,严重制约了生猪生产的稳步发展;由于养殖户仅以市场价格的高低来判断是否补栏,往往导致容易形成在价格高涨时期“一哄而上”、低迷时期“一哄而下”的局面,始终没有走出“热时撵,冷时砍”的盲从“怪圈”,从而加剧价格暴涨暴跌周期性反复的恶性循环。

      2、农业生产投入不足,农产品附加值低。目前德阳市农业生产绝大部分仍以种植普通粮油作物为主,科学技术、良种良法的引进推广等项目缺乏资金投入保障,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和产业结构落后,农产品附加值较低,产品增收后劲不足。

      3、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不足、务工收入较低。近年,德阳市各级政府狠抓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工外出务工,但由于大部分农民仍技能不足,就业面窄,只能从事一些劳动技术低、效率低、工资水平低的工作,短期内务工收入再大幅增加有一定难度。

      四、对策建议

      1、加强国家猪肉储备调节机制,促进生猪价格基本稳定。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猪肉的国家储备工作,通过国家储备猪肉的适时收储与出售,有效调节生猪市场的供需矛盾,从而实现生猪价格的基本稳定,增强生猪养殖经营户的养殖信心,促进生猪养殖健康稳定发展。

      2、加大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收益。一是通过对农村沟渠整治、土地改良等措施,改善农村生产环境,提高农作物产品产量和质量。二是适当的政策扶持和资金奖励措施,吸引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社会资金积极投入农村种植和养殖产业,加快土地有序流转,大力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3、加强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发展。通过对农民工劳动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拓宽他们的就业渠道。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