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月巴中市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分析
一、高耗能行业分布情况
六大高耗能行业中,巴中市的高耗能行业主要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巴中市高耗能行业的企业共有46户,同上年相比增长6.9%,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的27.3%。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企业26户,增加6户;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企业7户,减少2户;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企业7户,无增减;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企业7户,增加1户。
二、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特点
(一)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以煤、电为主
1-7月,巴中市全部规上工业煤炭消费量为19.2万吨,高耗能行业煤炭消费量为15.3万吨,占79.7%;全部规上工业企业用电量为59811.9万千瓦时,高耗能行业用电量为26359.3,占44.1%。
(二)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仍是主力
1-7月,巴中市46户高耗能规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为17.1万吨标准煤,占全部规上工业的72.2%,同上年相比占比虽然下降了2.3个百分点,但仍是能源的主导消费行业。
(三)高耗能行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呈增长趋势
1-7月,巴中市46户高耗能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2.4亿元,占全部规上工业的22.4%,比上年同期增长了0.5个百分点。
三、高耗能行业造成的影响
(一)对一次性资源和环境影响较大
巴中市高耗能行业主要集中在水泥、煤炭、化工等行业上,附加值、技术含量较低,增加值只占全部规上工业的22.4%。在低水平层次上的扩张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首先该行业用到的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并且消耗量过大,占到了全部规上工业用煤的79.7%,对未来的能源危机埋下了隐患;其次由于高耗能行业生产流程的特殊性,不可避免地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二)高耗能企业集中的县节能压力增大
对高耗能行业集中的通江县、南江县造成较大的节能压力,1-7月通江县增加值能耗增长了4.1%,不降反升,与全年下降3.0%的目标任务差距巨大;南江县增加值能耗下降了11.1%,与上半年相比收窄了10.1个百分点。据统计1-7月,通江县高耗能企业综合能耗为1.1万吨标煤,占到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耗的57.9%,使得该县实现节能降耗目标任务变得十分严峻。南江县高耗能企业综合能耗为10.2万吨标煤,占到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耗的84.3%,从数据上看增加值能耗下降幅度较大,但并不是节能本身促成的,而是今年2户水泥企业退出规上,2户煤炭企业停产及开工不足所造成。下半年,企业全面恢复生产,特别是海螺水泥的正式投产,南江县规上工业能耗将大幅增长,节能压力凸显。
(三)高耗能行业给节能形成较大的压力
上半年,由于南江县2户水泥企业退出规上,2户煤炭企业停产,以及巴中市企业开工不足,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了12.86%,下降幅度较大。1-7月巴中市规上工业增长值能耗下降了5.6%,下降幅度比上半年收窄了7.3个百分点,增加值能耗回升较快,而占总能耗72.2%的高耗能行业增加值能耗仅下降了0.9个百分点。1-7月,巴中市新增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企业6户,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企业增加1户,巴中市高耗能行业企业的增加,特别是海螺水泥的正式投产,将继续大幅度增加能源消费总量。据测算,高耗能行业全年能源消费量将达到39.2万吨标准煤,占全部规上工业的80.3%,对规上工业节能降耗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下半年工业全面恢复生产以及提速的要求,要完成全年节能目标任务,形势不容乐观。
四、几点建议
(一)加大新技术使用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技术进步是促进高耗能企业节约能源的有效手段和根本途径。一方面,高耗能企业应提高对节能降耗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节能技术,从产品设计、生产加工、产品使用等各个环节实现低能耗、低污染和废弃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快推进高耗能设备降耗的专项工程力度,同时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促使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进步机制的形成,改变企业长期缺乏科技进步的动力和实力的状况。
(二)强力推进循环经济建设,有效控制能耗增长
认真组织实施《四川省“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低能耗产业,谋划巴中经济开发区等工业园区的循环化改造工程。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有序发展水电,加快开发风电、太阳能和生物质能,进一步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建立健巴中市场机制,综合运用价格、财税、信贷等手段。实行金融倾斜支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及节能降耗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从而抑制高耗能产业的盲目扩张,有效控制能耗增长。
(三)拓展能源综合利用途径,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水平
要支持企业研究开发相关技术,对从事能源深加工的骨干企业,增加研发经费。一是鼓励、支持水泥、化工、电力、煤炭、建材等行业进行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引进、开发和应用节能新技术,对节能设备引进全部免税。二是加快新材料、生物制品、新能源等新产品的开发力度,实施重大节能示范工程,促进节能技术产业化。三是加大“三废”综合利用水平,重点利用煤矸石、粉煤灰和各种余气、余热、余压,增加利用种类,提高利用比例和效率。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