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特色农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 2011年01月04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字体:
  •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2009年四川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四川主要特色农产品、产业基地建设、主导产业产值、农民纯收入等方面的奋斗目标。各地迅速行动,狠抓领导、规划、措施和投入落实,大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建成了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农产品生产和供给基地,助推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

      一、扩大产业规模,特色农业产量增加。四川特色种植业产品生产历史悠久,产品品质好,质量高,具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各地围绕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品种、品质结构,扩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提高了特色农产品生产水平。目前,四川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面积达到2121万亩,其中自去年9月以来,四川省新建农业产业基地面积510万亩,改造提升929万亩。2010年四川省主要特色农产品产量获得增产,预计马铃薯产量273万吨,比上年增长6.6%;蔬菜产量3356万吨,增长4.0%;油菜籽产量205.2万吨,增长2.7%;药材产量353万吨,增长7.8%;水果产量598万吨,增长6.5%;茶叶产量17.2万吨,增长12.4%。2010年1-3季度四川省农业产值达到1885.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99.1亿元,增长4.4%;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62.2%,上升了1.6个百分点。

      二、依托资源优势,培育区域特色产业。各地在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中,以特色农产品独特的资源条件和地理环境优势,积极引导特色产品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发展,提高规模化生产水平。一批优质粮、油、果、蔬、茶等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和生产区逐步形成,川西平原、安宁河流域的优质稻生产区,川西、川中、川东“双低”油菜区,金沙江流域的鲜食柑桔生产带,攀西、川南、川东北特色蔬菜产区,川西、川南、川东北三大优势茶叶生产带等产业基地,推动了四川省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加快发展。广元市通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带动,全市建成弥猴桃产业基地14万亩,茶叶产业基地26万亩,核桃产业基地50万亩,产业基地规模快速扩张。安岳县突出打造柠檬产业基地,经过多年发展,现有基地乡镇35个,基地村400多个,种植面积35万亩,鲜果产量达18.1万吨。

      三、突出示范带动,打造特色产业强县。各地根据当地资源特点、产业基础和市场前景,建立完善县域现代农业产业规划,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能力,推进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建设,促进农产品生产向优势产区聚集,加快了县域特色农产品连片集中生产和主导产业形成,起到了特色产业示范区带动、辐射的作用。近日,省政府授牌命名了首批20个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这20个县2009年农业增加值达到240.9亿元以上,占四川省农业增加值比重13.3%,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逐步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达到4670.2元,超过四川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08.1元,人均增收额平均达到372.2元,超过四川省31.3元。2010年1-3季度这20个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4450.1元,增收525.8元。

      四、转变经营方式,助推特色产业发展。各地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带动作用,以农业产业化经营引领基地建设,把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联为一体,形成区域化种植、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系列化服务、网络化营销的良性互动产业格局。省、市县各级着力打造了一批骨干龙头企业,2009年四川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2944家,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40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过10亿元以上的25家。2010年四川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将超过3000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实现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占四川省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成为初级农产品加工增值的主力军,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又是龙头企业规模化、标准化的原料基地,产业良性互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产业基地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专业合作组织把农民组织起来进行统一生产经营,规范生产流程,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带动特色农业基地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截止2010年6月底,四川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2666个,比上年末增加1614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332万户,带动农户1097万户,占四川省农户总数的52%。

      五、提高产品质量,发展特色品牌农业。在产业化经营中,各地积极引导特色农业基地的种植经营大户、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坚持重质量,守诚信的经营理念,注重推广应用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推进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安全监管。加强无公害基地认定和环境保护,促进了特色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提高。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达到309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4.6%,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达到1477万亩,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达到412万亩。各地把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带动特色农业发展、提升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做大做强一批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支持企业整合资源,积聚优势,开展农产品精细加工、深度开发和系列开发,着力打造具有四川特色、知名度较高的名优品牌,提升品牌影响力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带动和推进了特色农业加快发展。

      六、加大财政扶持,增加特色农业投入。各地优化财政资金投向,将涉农项目整合安排,打捆使用,加大区域性特色产业带、农业功能区的资金投入。市、县相继设立了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发展专项基金,为现代农业基地建设的发展提供保障。南充市每年落实支农资金4000万元重点用于产业培育,从今年起连续三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用于10万亩专业菜地建设。成都市设立了4000万元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专项资金,并将通过投融资公司采取“项目锁定资源、资源换取资金”的办法,确保每年融资亿元以上用于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苍溪县财政每年安排600万元专门用于产业基地建设,其中300万元用于奖励成片规模种植100亩以上的业主大户。温江区政府每年财政预算800万元,专项用于花卉产业发展和基地建设,建立规模流转农用地集约集群发展产业的财政补贴制度。

      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四川在发展现代农业和优势特色产业作出了多方探索,并取得了阶段性实效。但从总体上看,与建设农业强省的目标仍有不小差距。各地要在巩固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攻坚克难,奋力拼博,切实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提质增效,提升发展水平。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特色农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 2011年01月04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2009年四川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四川主要特色农产品、产业基地建设、主导产业产值、农民纯收入等方面的奋斗目标。各地迅速行动,狠抓领导、规划、措施和投入落实,大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建成了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农产品生产和供给基地,助推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

      一、扩大产业规模,特色农业产量增加。四川特色种植业产品生产历史悠久,产品品质好,质量高,具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各地围绕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品种、品质结构,扩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提高了特色农产品生产水平。目前,四川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面积达到2121万亩,其中自去年9月以来,四川省新建农业产业基地面积510万亩,改造提升929万亩。2010年四川省主要特色农产品产量获得增产,预计马铃薯产量273万吨,比上年增长6.6%;蔬菜产量3356万吨,增长4.0%;油菜籽产量205.2万吨,增长2.7%;药材产量353万吨,增长7.8%;水果产量598万吨,增长6.5%;茶叶产量17.2万吨,增长12.4%。2010年1-3季度四川省农业产值达到1885.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99.1亿元,增长4.4%;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62.2%,上升了1.6个百分点。

      二、依托资源优势,培育区域特色产业。各地在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中,以特色农产品独特的资源条件和地理环境优势,积极引导特色产品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发展,提高规模化生产水平。一批优质粮、油、果、蔬、茶等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和生产区逐步形成,川西平原、安宁河流域的优质稻生产区,川西、川中、川东“双低”油菜区,金沙江流域的鲜食柑桔生产带,攀西、川南、川东北特色蔬菜产区,川西、川南、川东北三大优势茶叶生产带等产业基地,推动了四川省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加快发展。广元市通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带动,全市建成弥猴桃产业基地14万亩,茶叶产业基地26万亩,核桃产业基地50万亩,产业基地规模快速扩张。安岳县突出打造柠檬产业基地,经过多年发展,现有基地乡镇35个,基地村400多个,种植面积35万亩,鲜果产量达18.1万吨。

      三、突出示范带动,打造特色产业强县。各地根据当地资源特点、产业基础和市场前景,建立完善县域现代农业产业规划,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能力,推进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建设,促进农产品生产向优势产区聚集,加快了县域特色农产品连片集中生产和主导产业形成,起到了特色产业示范区带动、辐射的作用。近日,省政府授牌命名了首批20个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这20个县2009年农业增加值达到240.9亿元以上,占四川省农业增加值比重13.3%,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逐步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达到4670.2元,超过四川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08.1元,人均增收额平均达到372.2元,超过四川省31.3元。2010年1-3季度这20个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4450.1元,增收525.8元。

      四、转变经营方式,助推特色产业发展。各地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带动作用,以农业产业化经营引领基地建设,把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联为一体,形成区域化种植、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系列化服务、网络化营销的良性互动产业格局。省、市县各级着力打造了一批骨干龙头企业,2009年四川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2944家,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40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过10亿元以上的25家。2010年四川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将超过3000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实现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占四川省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成为初级农产品加工增值的主力军,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又是龙头企业规模化、标准化的原料基地,产业良性互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产业基地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专业合作组织把农民组织起来进行统一生产经营,规范生产流程,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带动特色农业基地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截止2010年6月底,四川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2666个,比上年末增加1614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332万户,带动农户1097万户,占四川省农户总数的52%。

      五、提高产品质量,发展特色品牌农业。在产业化经营中,各地积极引导特色农业基地的种植经营大户、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坚持重质量,守诚信的经营理念,注重推广应用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推进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安全监管。加强无公害基地认定和环境保护,促进了特色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提高。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达到309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4.6%,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达到1477万亩,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达到412万亩。各地把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带动特色农业发展、提升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做大做强一批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支持企业整合资源,积聚优势,开展农产品精细加工、深度开发和系列开发,着力打造具有四川特色、知名度较高的名优品牌,提升品牌影响力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带动和推进了特色农业加快发展。

      六、加大财政扶持,增加特色农业投入。各地优化财政资金投向,将涉农项目整合安排,打捆使用,加大区域性特色产业带、农业功能区的资金投入。市、县相继设立了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发展专项基金,为现代农业基地建设的发展提供保障。南充市每年落实支农资金4000万元重点用于产业培育,从今年起连续三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用于10万亩专业菜地建设。成都市设立了4000万元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专项资金,并将通过投融资公司采取“项目锁定资源、资源换取资金”的办法,确保每年融资亿元以上用于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苍溪县财政每年安排600万元专门用于产业基地建设,其中300万元用于奖励成片规模种植100亩以上的业主大户。温江区政府每年财政预算800万元,专项用于花卉产业发展和基地建设,建立规模流转农用地集约集群发展产业的财政补贴制度。

      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四川在发展现代农业和优势特色产业作出了多方探索,并取得了阶段性实效。但从总体上看,与建设农业强省的目标仍有不小差距。各地要在巩固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攻坚克难,奋力拼博,切实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提质增效,提升发展水平。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