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2010年上半年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 2010年07月29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字体:
  •   今年以来,泸州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奋力开拓创新,突出结构调整,促进发展,积极防灾减灾,努力保持我市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农业经济总量稳步发展

      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村经济总量继续增加。据统计,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62.88亿元,同比增长4%,其中:种植业为22.55亿元、增长4.01%,林业为2.03亿元、增长6.95%,牧业为34.28亿元、增长3.35%,渔业为2.72亿元、增长10.58%;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现价达37.06亿元、增长3.9%。

      (一)小春农作物增产

      2010年全市小春粮食总产量278960吨,同比增长1.36%。其中小麦产量149384吨,同比下降2.06%。洋芋产量105774吨,增加7824吨,增长7.99%。豆类21076,同比下降3.48%。油菜籽产量达到30999吨,比去年增加607吨,增长2%。蔬菜产量达到652439吨,增长2.53%。

      今年小春粮食增产因素有三:

      1、面积增加。在农产品价格上涨和增加粮食直补资金和综合补贴等政策的鼓舞下,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增加了粮食作物面积。小春粮食作物面积101886公顷,同比增加175公顷,拉动粮食产量增加480吨,增长0.17%。

      2、粮食内部结构调整。增加了单产较高的洋芋播种面积,减少了小麦和豆类面积。今年全市春洋芋播种面积为35421公顷,同比增加1809公顷,增长5.38%。全市小麦播种面积同比减少767公顷,豆类播种面积减少718公顷。结构调整使全市粮食平均单产增加9.4公斤,拉动粮食产量增加953吨,增长0.35%。

      3、单产提高。一是重视科技,以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基地为抓手,大力推广省、市农业主管部门重点推介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二是加强了病虫害的防治,据调查今年病虫害较去年减少,大部分地区几乎没有病虫害。三是受气候影响不大。去冬今春我市北部和南部受春旱影响,但对粮食增产影响不大。据叙永县反映这次春旱,主要影响小麦油菜,对其他粮食作物影响不大。小春粮食分品种单产提高使全市粮食平均单产增加22.6公斤,拉动粮食产量增加2304吨,增长0.83%。

      (二)大春粮食作物长势良好

      1、大春生产进展顺利。

      今年我市大春生产着重从“早”字上下功夫,及早谋划大春春耕备耕工作,做到措施早明确、物资早就位,宣传早到位,全市水稻、玉米、高粱的播栽期普遍提早了5-7天。截至6月底,全市大春粮食作物总播种基本完成。今年我市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实施大培训、大示范、大推广“三大行动”,在优质稻、有机再生高粱、稻鸭共育建立科技示范片。经示范带动并有效克服春旱难题。

      2、大春作物气象产量趋势预报

      ⑴有利的气象条件:今年大春生长前期无干旱、无风雹灾、无焚风发生。从3月上旬初播种至6月中旬,全市降水较历年同期偏多1-2成,比去年偏多5-9成。田间持水和土壤墒情情况较好,利于各类大春作物扦插后迅速成活和田间生长。3月上旬、5月上旬、5月下旬气温正常偏高,对处于苗期、分蘖、拔节期的水稻和玉米移栽和营养生长期发育非常有利。也弥补前期因多雨寡照造成作物生长缓慢的不足。

      ⑵不利条件分析:从4月开始的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在五.一节前后短暂中断后,再从5月上旬后期一直持续到至今,该期间温度显著偏低,降水量和日数偏多,日照明显不足,低温高湿寡照不利于作物的生长。而且造成湿害,作物发育迟缓,分蘖不足,茎杆旺长纤细,玉米花粉受雨水浸泡无法受精,空壳、秃尖增加,还增加病变等。

      ⑶大春粮食作物的气象预报结论趋势为偏欠趋势。其主要粮食作物预报如下:

      水稻:单产比去年略偏低;与常年基本持平。

      玉米:单产比去年和常年都略有所降低。

      红苕:单产比去年和常年都略有增加。

      高粱:单产比去年和常年都略有所增加。

      综上所述:虽然受前期低温少照气候条件影响,水稻生长期较往年有所延长,但在科学种植和管理下窝穗水平好于去年,螟虫、稻飞虱等水稻病虫统防得当,近期洪涝天气对全市水稻影响较小,大豆、玉米长势不错。

      (三)畜牧业生产形势良好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得到提升,畜牧产品全面增长。今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通过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现代畜牧业生猪项目、现代农业生猪项目、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等项目的建设,泸县、合江、纳溪三个标准化生猪养殖产业带正在形成,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上半年泸州市畜牧产品全面增长,肉类总产量达22.83万吨,同比增长3.69%。肉猪出栏229.53万头,同比增长2.97%。出笼家禽2333万羽,增长7.5%;牛出栏4.87万头,同比增长6.09%。羊出栏29.23万只,同比增长5.9%;兔出栏413.94万只,同比增长6.68%;禽蛋产量2.24万吨,同比增长5.35%;牛奶产量5766吨,同比增长13.15%。

      畜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草食牲畜存栏快速增长。继续加大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畜禽养殖结构。全市确定了以优质肉猪为重点,川黑Ⅱ号特色风味猪、林下土鸡和节粮型草食牲畜为特色的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继续推广秸秆养牛工程。生猪存栏346.86万头。同比减少3.84万头,减1.1%。牛存栏33.19万头,同比增长4.19%。羊存栏40.81万只,同比增长7.19%。

      (四)主要种植业产品价格上涨

      粮食类价格呈现稳定走高态势。据合江农村价格调查显示,合江县上半年主要粮食品种市场价格均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其中:小麦1.8元/公斤、稻谷2.0元/公斤、玉米1.8元/公斤、大豆4.6元/公斤,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5%、10.1%、9.7%,4.5%,粮食价格上升和国家粮食直补投入的加大,为农民的增收创造了有力条件,有利于带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预计今年粮食价位将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走高态势。

      蔬菜价格涨多跌少。今年以来蔬菜价格呈现出涨多跌少,波动剧烈的格局,一季度偏高,二季度有所回落,上半年平均价格同比增幅较大。其中:黄瓜2.5元/公斤、西红柿3.2元/公斤、大白菜2.4元/公斤、青椒3.1元/公斤、四季豆3.0元/公斤,洋芋2.6元/公斤,分别比上年同期增6.5%、9.7%、12%、10.5%、14.1%、22%。

      二、农村居民现金收入持续增长

      上半年泸州市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现2840元,同比增加309元,增长12.23%;增收原因:一是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随着园区建设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的城市、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有效的带动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的增长。上半年人均工资性收入1336 元,同比增加192元,增长16.81%;农民在本地区就业收入472元,增长17.29%;外出务工收入750元,增长15.95%。二是农民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持续增收。随着泸州市农村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家庭经营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非农产业的越来越多。推动了农村个体私营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促进二、三产业的增收,上半年第二、三产业现金收入321元,同比增加48元,增长17.39%。其中交通、运输、邮电业收入同比增长62.48%。三是非经营性收入增速明显加快, 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国家工资政策的出台,离退休职工的工资及时兑现,使农民亲友支付的赡养费增加,使非经营性收入增加。上半年农村居民来自财产性和转移性等非经营性收入人均298元,同比增加56元,增长23.41%。

      农民生活消费快速增长。收入的不断增长为农村居民生活改善提供了坚实基础,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2010年上半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1489元,增加242元,增长19%。其中居住消费增长34.32%、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增长32.21%衣着消费增长29.95%。

      三、当前及今后农村经济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生猪养殖价格下跌,挫伤农户养殖积极性。

      1、生猪价格降幅较大,生猪生产出现重度亏损。春节以来,全市生猪价格持续走低,据泸州市农村1150户抽样调查显示:上半年泸州市生猪毛重平均价格为9.72元/公斤,同比跌1.48元/公斤,下跌13.21%。截至目前,猪粮比价为4.2:1,跌破了二级响应警戒线5:5:1,生猪生产出现重度亏损,陷入加快出栏、减缓补栏、仔猪卖难的局面。若下半年生猪价格不能得到较大改善,生猪养殖将会出现更大面积亏损,为下半年畜牧生产埋下了隐忧。

      2、规模养殖场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生猪饲养量减少。规模养殖户,为提高生产能力,走标准化、规范化发展之路,大部份养殖场在更新设备、改造基础设施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造成生产流动资金短缺。同时今年养猪长时间处于亏损状态,养殖户不得不压缩规模,降低养殖风险。

      3、受猪病传闻的影响,大量生猪非正常出栏。今年来,周边地区发生严重猪病的传闻愈演愈烈,养殖户担心自养猪被传染而纷纷提前抛售,导致大量生猪集中上市,形成越跌越卖、越卖越跌的怪圈,措伤了农户养猪积极性。

      (二)农业基础薄弱,抗灾能力差。遇异常气候,种植业生产受负面影响较大。

      (三)农民素质较低,农业技术匮乏。随着劳务经济的发展,大部分素质相对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谋求新的务工岗位,导致留守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对农村先进实用新技术和新品种推广普及接受能力差,致使农业生产管理粗放,科学种田水平较低,农业发展后劲乏力,将直接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困难。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泸州市2010年上半年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 2010年07月29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今年以来,泸州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奋力开拓创新,突出结构调整,促进发展,积极防灾减灾,努力保持我市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农业经济总量稳步发展

      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村经济总量继续增加。据统计,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62.88亿元,同比增长4%,其中:种植业为22.55亿元、增长4.01%,林业为2.03亿元、增长6.95%,牧业为34.28亿元、增长3.35%,渔业为2.72亿元、增长10.58%;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现价达37.06亿元、增长3.9%。

      (一)小春农作物增产

      2010年全市小春粮食总产量278960吨,同比增长1.36%。其中小麦产量149384吨,同比下降2.06%。洋芋产量105774吨,增加7824吨,增长7.99%。豆类21076,同比下降3.48%。油菜籽产量达到30999吨,比去年增加607吨,增长2%。蔬菜产量达到652439吨,增长2.53%。

      今年小春粮食增产因素有三:

      1、面积增加。在农产品价格上涨和增加粮食直补资金和综合补贴等政策的鼓舞下,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增加了粮食作物面积。小春粮食作物面积101886公顷,同比增加175公顷,拉动粮食产量增加480吨,增长0.17%。

      2、粮食内部结构调整。增加了单产较高的洋芋播种面积,减少了小麦和豆类面积。今年全市春洋芋播种面积为35421公顷,同比增加1809公顷,增长5.38%。全市小麦播种面积同比减少767公顷,豆类播种面积减少718公顷。结构调整使全市粮食平均单产增加9.4公斤,拉动粮食产量增加953吨,增长0.35%。

      3、单产提高。一是重视科技,以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基地为抓手,大力推广省、市农业主管部门重点推介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二是加强了病虫害的防治,据调查今年病虫害较去年减少,大部分地区几乎没有病虫害。三是受气候影响不大。去冬今春我市北部和南部受春旱影响,但对粮食增产影响不大。据叙永县反映这次春旱,主要影响小麦油菜,对其他粮食作物影响不大。小春粮食分品种单产提高使全市粮食平均单产增加22.6公斤,拉动粮食产量增加2304吨,增长0.83%。

      (二)大春粮食作物长势良好

      1、大春生产进展顺利。

      今年我市大春生产着重从“早”字上下功夫,及早谋划大春春耕备耕工作,做到措施早明确、物资早就位,宣传早到位,全市水稻、玉米、高粱的播栽期普遍提早了5-7天。截至6月底,全市大春粮食作物总播种基本完成。今年我市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实施大培训、大示范、大推广“三大行动”,在优质稻、有机再生高粱、稻鸭共育建立科技示范片。经示范带动并有效克服春旱难题。

      2、大春作物气象产量趋势预报

      ⑴有利的气象条件:今年大春生长前期无干旱、无风雹灾、无焚风发生。从3月上旬初播种至6月中旬,全市降水较历年同期偏多1-2成,比去年偏多5-9成。田间持水和土壤墒情情况较好,利于各类大春作物扦插后迅速成活和田间生长。3月上旬、5月上旬、5月下旬气温正常偏高,对处于苗期、分蘖、拔节期的水稻和玉米移栽和营养生长期发育非常有利。也弥补前期因多雨寡照造成作物生长缓慢的不足。

      ⑵不利条件分析:从4月开始的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在五.一节前后短暂中断后,再从5月上旬后期一直持续到至今,该期间温度显著偏低,降水量和日数偏多,日照明显不足,低温高湿寡照不利于作物的生长。而且造成湿害,作物发育迟缓,分蘖不足,茎杆旺长纤细,玉米花粉受雨水浸泡无法受精,空壳、秃尖增加,还增加病变等。

      ⑶大春粮食作物的气象预报结论趋势为偏欠趋势。其主要粮食作物预报如下:

      水稻:单产比去年略偏低;与常年基本持平。

      玉米:单产比去年和常年都略有所降低。

      红苕:单产比去年和常年都略有增加。

      高粱:单产比去年和常年都略有所增加。

      综上所述:虽然受前期低温少照气候条件影响,水稻生长期较往年有所延长,但在科学种植和管理下窝穗水平好于去年,螟虫、稻飞虱等水稻病虫统防得当,近期洪涝天气对全市水稻影响较小,大豆、玉米长势不错。

      (三)畜牧业生产形势良好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得到提升,畜牧产品全面增长。今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通过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现代畜牧业生猪项目、现代农业生猪项目、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等项目的建设,泸县、合江、纳溪三个标准化生猪养殖产业带正在形成,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上半年泸州市畜牧产品全面增长,肉类总产量达22.83万吨,同比增长3.69%。肉猪出栏229.53万头,同比增长2.97%。出笼家禽2333万羽,增长7.5%;牛出栏4.87万头,同比增长6.09%。羊出栏29.23万只,同比增长5.9%;兔出栏413.94万只,同比增长6.68%;禽蛋产量2.24万吨,同比增长5.35%;牛奶产量5766吨,同比增长13.15%。

      畜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草食牲畜存栏快速增长。继续加大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畜禽养殖结构。全市确定了以优质肉猪为重点,川黑Ⅱ号特色风味猪、林下土鸡和节粮型草食牲畜为特色的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继续推广秸秆养牛工程。生猪存栏346.86万头。同比减少3.84万头,减1.1%。牛存栏33.19万头,同比增长4.19%。羊存栏40.81万只,同比增长7.19%。

      (四)主要种植业产品价格上涨

      粮食类价格呈现稳定走高态势。据合江农村价格调查显示,合江县上半年主要粮食品种市场价格均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其中:小麦1.8元/公斤、稻谷2.0元/公斤、玉米1.8元/公斤、大豆4.6元/公斤,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5%、10.1%、9.7%,4.5%,粮食价格上升和国家粮食直补投入的加大,为农民的增收创造了有力条件,有利于带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预计今年粮食价位将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走高态势。

      蔬菜价格涨多跌少。今年以来蔬菜价格呈现出涨多跌少,波动剧烈的格局,一季度偏高,二季度有所回落,上半年平均价格同比增幅较大。其中:黄瓜2.5元/公斤、西红柿3.2元/公斤、大白菜2.4元/公斤、青椒3.1元/公斤、四季豆3.0元/公斤,洋芋2.6元/公斤,分别比上年同期增6.5%、9.7%、12%、10.5%、14.1%、22%。

      二、农村居民现金收入持续增长

      上半年泸州市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现2840元,同比增加309元,增长12.23%;增收原因:一是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随着园区建设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的城市、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有效的带动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的增长。上半年人均工资性收入1336 元,同比增加192元,增长16.81%;农民在本地区就业收入472元,增长17.29%;外出务工收入750元,增长15.95%。二是农民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持续增收。随着泸州市农村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家庭经营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非农产业的越来越多。推动了农村个体私营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促进二、三产业的增收,上半年第二、三产业现金收入321元,同比增加48元,增长17.39%。其中交通、运输、邮电业收入同比增长62.48%。三是非经营性收入增速明显加快, 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国家工资政策的出台,离退休职工的工资及时兑现,使农民亲友支付的赡养费增加,使非经营性收入增加。上半年农村居民来自财产性和转移性等非经营性收入人均298元,同比增加56元,增长23.41%。

      农民生活消费快速增长。收入的不断增长为农村居民生活改善提供了坚实基础,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2010年上半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1489元,增加242元,增长19%。其中居住消费增长34.32%、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增长32.21%衣着消费增长29.95%。

      三、当前及今后农村经济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生猪养殖价格下跌,挫伤农户养殖积极性。

      1、生猪价格降幅较大,生猪生产出现重度亏损。春节以来,全市生猪价格持续走低,据泸州市农村1150户抽样调查显示:上半年泸州市生猪毛重平均价格为9.72元/公斤,同比跌1.48元/公斤,下跌13.21%。截至目前,猪粮比价为4.2:1,跌破了二级响应警戒线5:5:1,生猪生产出现重度亏损,陷入加快出栏、减缓补栏、仔猪卖难的局面。若下半年生猪价格不能得到较大改善,生猪养殖将会出现更大面积亏损,为下半年畜牧生产埋下了隐忧。

      2、规模养殖场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生猪饲养量减少。规模养殖户,为提高生产能力,走标准化、规范化发展之路,大部份养殖场在更新设备、改造基础设施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造成生产流动资金短缺。同时今年养猪长时间处于亏损状态,养殖户不得不压缩规模,降低养殖风险。

      3、受猪病传闻的影响,大量生猪非正常出栏。今年来,周边地区发生严重猪病的传闻愈演愈烈,养殖户担心自养猪被传染而纷纷提前抛售,导致大量生猪集中上市,形成越跌越卖、越卖越跌的怪圈,措伤了农户养猪积极性。

      (二)农业基础薄弱,抗灾能力差。遇异常气候,种植业生产受负面影响较大。

      (三)农民素质较低,农业技术匮乏。随着劳务经济的发展,大部分素质相对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谋求新的务工岗位,导致留守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对农村先进实用新技术和新品种推广普及接受能力差,致使农业生产管理粗放,科学种田水平较低,农业发展后劲乏力,将直接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困难。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