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有“良田”,管理凭“良方”,销售用“良法”
广安秋粮丰收有“密码”

  • 2024年09月11日 07时27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近日,广安市广安区的稻田里,收割机唱响丰收赞歌。张国盛 摄


    9月3日,位于岳池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的苟角镇高粱示范基地,进入收获季的高粱穗映红了田野。沈巾钦 摄

    这几天,火热的不仅是天气,还有广安市的田间地头。在广安区花桥镇的高标准农田里,水稻被依次割下、脱粒。

    近年来,广安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严守耕地红线,全力建好“天府粮仓”。不断充实农户“钱袋子”,确保扎紧“米袋子”。记者从广安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截至目前,广安全市390万亩大春粮食基本实现大面积丰产丰收,其中111.4万亩玉米颗粒归仓、201.5万亩水稻收割95%以上,预计秋粮总产量174.2万吨,较去年增加126.5吨。

    丰收当前,广安各地的粮田里藏着什么样的丰收“密码”?

    造“良田” 土地治理中出新招

    今年,邻水县袁市镇增产村名副其实地“增产”了——300亩水稻亩产达到700公斤,亩均增产15%以上。增产的动力,源于该村将全域分散的“巴掌田”打造为高标准农田,还在今年被纳入“粮油高产千亩示范片”。

    “增产村像大多数丘陵地区一样,地碎、田小、边界多。过去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不少土地撂荒。”该村党支部书记刘勤说,“巴掌田”还导致当地农业机械化水平偏低,“即使常年耕种的水田,亩产最高也未超过600公斤。”

    这样的情况不只在增产村出现。广安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区,全市耕地普遍存在地块小、坡度大、零星分散、基础设施不配套等问题。农民耕种“巴掌田”,投入大、产出低。

    建好“良田”是打造“粮仓”的根基。破解土地细碎化难题、盘活“沉睡”土地资源,广安探索出“333”治理新招。

    “三图”稳定承包权。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前提下,广安探索“碎地连成块、小田变大田、经营权连片”的新路径,通过“确权测绘图+治前航拍图+治后航拍图”三图合一的形式,对农户承包地块进行永久固定,让群众减少顾虑。

    “三措”并举建农田。“依形就势分类建、设施成网一体建、产业成片系统建”,广安以高标准农田为基础,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实现产业集群式发展。

    “三策”放活经营权。广安将治理后的土地划分为“自种区”“流转区”“代管区”三大区块,进行分区经营管理,确保耕地有人种、种得好,发挥土地最大效益。

    目前,在广安已完成土地细碎化治理的区域,地块数量减少70%,综合灌溉保证率达90%以上,农机作业通达率达100%。5月,广安市被列为四川省唯一一个整市推进破解承包地细碎化难题的试点地区。

    施“良方” 单产提升上求突破

    前不久,岳池县顾县镇羊山观村的玉米实收测产,平均亩产达到672.2公斤,比全县玉米平均亩产453.1公斤提高48.4%。“科技支撑是增产的秘诀之一。”岳池县农技站站长郑斌说,羊山观村所在的种植片区从种植、管理到收割,均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不仅缓解了当地劳动力不足带来的压力,还有效降低种植成本,提高种植效率。

    交出增产“成绩单”的还有广安区大安镇水稻千亩高产展示片,该片区最高亩产达到813.51公斤,平均亩产超过771公斤,较上年平均亩产提高了45%,较人工种植每亩增收500元以上。

    这1360余亩水稻种植由四川农业大学和广安市、广安区共同组建的专家组进行指导,采用“暗化催芽壮根齐苗育秧、减穴稳苗高效机插、肥水一体化管理”为核心的技术管理,选用适合机插的品香优秱珍、川康优2115、川康优丝苗等高产优质杂交稻品种。

    “良种良法良机是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广安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广安坚持技术集成,在单产提升上求突破,夯实“天府粮仓”之基。

    选好良种。广安与四川种业集团合作,在农作物主推品种中优选出5个适应广安环境的水稻、玉米、大豆高产高效品种,示范面积达到80万亩。

    选准良法。在高产示范片,广安大力推广水稻无纺布暗化催芽技术,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0万亩;推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面积达到40万亩。

    用好良机。广安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通过合理密植的方式增产增效。当地机插秧技术相比传统人工插秧亩均增加3000株—4000株,亩产量提高40%—60%。

    用“良法” 种粮收益上谋增效

    “米袋子”充盈了,“钱袋子”也鼓起来。“如今种粮真的能赚钱!”广安种粮大户蓝炻华说,今年他种植水稻2000多亩,预计产出稻谷120万公斤,种粮收益有望超过100万元。

    蓝炻华告诉记者,几年前自己按传统方式种粮,管理粗放、成本高昂,一亩地最多赚100元,如果遇到干旱、虫灾等,还要亏本。

    降本增效,广安建成5个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不仅为农户提供种粮技术支持,还提供耕地、插秧、植保、收割等“一条龙”服务。蓝炻华说,依托服务中心种植水稻,每亩可节约成本200元,亩产量提高15%以上;化肥和水资源用量也分别减少了30%和50%。

    全方位保障种粮效益,广安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还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如广安区、岳池县就在落实国家种粮补贴的基础上,对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规模经营给予100元—150元/亩的地方财政补贴。

    除了推动成本下降,广安还建立稻谷收购中心,以市场价收购稻谷,让农民的稻谷不愁销。同时,以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为载体打造“陆粮米”品牌,将优质稻谷加工包装对外销售。2023年,“陆粮米”以其优良品质得到消费者认可,远销广东等地,年销售量达130万公斤。

    围绕农民增收,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不断探索新渠道。“农民将土地流转给基地后,还能在基地里打工。”花桥镇竹林村党总支书记文林说,服务中心建成后,该村农民户均每年增收6000元。(王林 记者 田程晨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脚下有“良田”,管理凭“良方”,销售用“良法”
    广安秋粮丰收有“密码”

  • 2024年09月11日 07时27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近日,广安市广安区的稻田里,收割机唱响丰收赞歌。张国盛 摄


    9月3日,位于岳池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的苟角镇高粱示范基地,进入收获季的高粱穗映红了田野。沈巾钦 摄

    这几天,火热的不仅是天气,还有广安市的田间地头。在广安区花桥镇的高标准农田里,水稻被依次割下、脱粒。

    近年来,广安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严守耕地红线,全力建好“天府粮仓”。不断充实农户“钱袋子”,确保扎紧“米袋子”。记者从广安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截至目前,广安全市390万亩大春粮食基本实现大面积丰产丰收,其中111.4万亩玉米颗粒归仓、201.5万亩水稻收割95%以上,预计秋粮总产量174.2万吨,较去年增加126.5吨。

    丰收当前,广安各地的粮田里藏着什么样的丰收“密码”?

    造“良田” 土地治理中出新招

    今年,邻水县袁市镇增产村名副其实地“增产”了——300亩水稻亩产达到700公斤,亩均增产15%以上。增产的动力,源于该村将全域分散的“巴掌田”打造为高标准农田,还在今年被纳入“粮油高产千亩示范片”。

    “增产村像大多数丘陵地区一样,地碎、田小、边界多。过去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不少土地撂荒。”该村党支部书记刘勤说,“巴掌田”还导致当地农业机械化水平偏低,“即使常年耕种的水田,亩产最高也未超过600公斤。”

    这样的情况不只在增产村出现。广安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区,全市耕地普遍存在地块小、坡度大、零星分散、基础设施不配套等问题。农民耕种“巴掌田”,投入大、产出低。

    建好“良田”是打造“粮仓”的根基。破解土地细碎化难题、盘活“沉睡”土地资源,广安探索出“333”治理新招。

    “三图”稳定承包权。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前提下,广安探索“碎地连成块、小田变大田、经营权连片”的新路径,通过“确权测绘图+治前航拍图+治后航拍图”三图合一的形式,对农户承包地块进行永久固定,让群众减少顾虑。

    “三措”并举建农田。“依形就势分类建、设施成网一体建、产业成片系统建”,广安以高标准农田为基础,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实现产业集群式发展。

    “三策”放活经营权。广安将治理后的土地划分为“自种区”“流转区”“代管区”三大区块,进行分区经营管理,确保耕地有人种、种得好,发挥土地最大效益。

    目前,在广安已完成土地细碎化治理的区域,地块数量减少70%,综合灌溉保证率达90%以上,农机作业通达率达100%。5月,广安市被列为四川省唯一一个整市推进破解承包地细碎化难题的试点地区。

    施“良方” 单产提升上求突破

    前不久,岳池县顾县镇羊山观村的玉米实收测产,平均亩产达到672.2公斤,比全县玉米平均亩产453.1公斤提高48.4%。“科技支撑是增产的秘诀之一。”岳池县农技站站长郑斌说,羊山观村所在的种植片区从种植、管理到收割,均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不仅缓解了当地劳动力不足带来的压力,还有效降低种植成本,提高种植效率。

    交出增产“成绩单”的还有广安区大安镇水稻千亩高产展示片,该片区最高亩产达到813.51公斤,平均亩产超过771公斤,较上年平均亩产提高了45%,较人工种植每亩增收500元以上。

    这1360余亩水稻种植由四川农业大学和广安市、广安区共同组建的专家组进行指导,采用“暗化催芽壮根齐苗育秧、减穴稳苗高效机插、肥水一体化管理”为核心的技术管理,选用适合机插的品香优秱珍、川康优2115、川康优丝苗等高产优质杂交稻品种。

    “良种良法良机是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广安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广安坚持技术集成,在单产提升上求突破,夯实“天府粮仓”之基。

    选好良种。广安与四川种业集团合作,在农作物主推品种中优选出5个适应广安环境的水稻、玉米、大豆高产高效品种,示范面积达到80万亩。

    选准良法。在高产示范片,广安大力推广水稻无纺布暗化催芽技术,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0万亩;推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面积达到40万亩。

    用好良机。广安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通过合理密植的方式增产增效。当地机插秧技术相比传统人工插秧亩均增加3000株—4000株,亩产量提高40%—60%。

    用“良法” 种粮收益上谋增效

    “米袋子”充盈了,“钱袋子”也鼓起来。“如今种粮真的能赚钱!”广安种粮大户蓝炻华说,今年他种植水稻2000多亩,预计产出稻谷120万公斤,种粮收益有望超过100万元。

    蓝炻华告诉记者,几年前自己按传统方式种粮,管理粗放、成本高昂,一亩地最多赚100元,如果遇到干旱、虫灾等,还要亏本。

    降本增效,广安建成5个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不仅为农户提供种粮技术支持,还提供耕地、插秧、植保、收割等“一条龙”服务。蓝炻华说,依托服务中心种植水稻,每亩可节约成本200元,亩产量提高15%以上;化肥和水资源用量也分别减少了30%和50%。

    全方位保障种粮效益,广安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还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如广安区、岳池县就在落实国家种粮补贴的基础上,对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规模经营给予100元—150元/亩的地方财政补贴。

    除了推动成本下降,广安还建立稻谷收购中心,以市场价收购稻谷,让农民的稻谷不愁销。同时,以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为载体打造“陆粮米”品牌,将优质稻谷加工包装对外销售。2023年,“陆粮米”以其优良品质得到消费者认可,远销广东等地,年销售量达130万公斤。

    围绕农民增收,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不断探索新渠道。“农民将土地流转给基地后,还能在基地里打工。”花桥镇竹林村党总支书记文林说,服务中心建成后,该村农民户均每年增收6000元。(王林 记者 田程晨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jpg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