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州完成黄河干支流域741.7公里生态防护带建设
守护东流水 力保一江清
守护东流水 力保一江清
黄河支流在红原境内流过。杜杰 摄
“今天开个会,再明确一下管护期的巡护内容。”9月21日上午,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唐克镇白河社区,阿妈啦黄河巾帼志愿巡河护河队队员聚集在一起,队长、白河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慧玲围绕浇水补植、捡拾垃圾、维护网栏、文明劝导等巡河“任务”做了讲解。
“我们护河队已经发展到67位队员了。”唐克镇白河牧场牧民罗让卓玛说,这几年,大家越来越意识到“母亲河”的重要性,“志愿加入我们护河队的姐妹也越来越多。”
去年4月,阿坝锚定“两年建成、三年管护、五年见效”目标,正式启动黄河干支流域生态防护带建设。9月21日,记者从阿坝州林草局获悉,目前,阿坝已完成黄河干支流域741.7公里的生态防护带建设任务,为“母亲河”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确保黄河出川“一江清水向东流”。
管好“吹来的沙,流失的土”
阿坝的秋日天高云淡,在若尔盖县辖曼镇西仓村,已建成的黄河干支流域生态防护带犹如绿黄交织的丝绸,围护在黄河岸边。
“前些年,这周围到处是沙子,一起风漫天都是。沙子扑进嘴里,吃东西都嚼得吱吱响。”西仓村党支部书记索郎达吉说,过去“吃够了沙化的苦”,“沙子多了草就少了,直接影响放牧。”
“阿坝是黄河干流流经四川省的唯一地区,是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和重要水源涵养地。”阿坝州林草局副局长何晓宇介绍,黄河干流从阿坝县求吉玛乡入川,自若尔盖县麦溪乡出川,蜿蜒174公里,含白河、黑河、贾曲河等支流在内,流域面积达1.7万平方公里。
过去,受高原气候和自然条件影响,阿坝州黄河干支流域部分岸线受沙化侵蚀明显,草原“两化三害”问题突出,既影响中下游整体生态功能,也影响当地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守护好黄河上游生态屏障,阿坝责无旁贷。
“高原的风,我们改不了,但吹来的沙,流失的土,通过加强生态建设,是可以改变的。”去年4月,在全州黄河干支流域生态防护带建设行动动员部署会上,阿坝州委书记、阿坝州总河长刘坪说。
草树结合给河岸“穿上绿衣”
9月20日,在西仓村的一片草地上,记者看到,一个个绿色的草格子“罩”在地面上,草木点缀在格子中,草地仿佛穿上了一件绿色格子大衣。
“这个方法叫‘高山柳沙障’。”若尔盖县林草局助理工程师涂胜说,这些本地高山柳根系发达、叶密枝韧,当地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组织群众将高山柳树桩扎成方格,再用柳条将方格连在一起,方格中种草、植灌,“随着草木成势,沙土就被遮盖并稳固在方格中。”
此外,阿坝县求吉玛乡黄河干流边的生态防护带以云杉树为主,而红原、松潘两县则侧重草树结合,虉草、披碱草、老芒麦、燕麦等高原适生草种成为生态防护带建设的“主力军”。
“建设黄河干支流域生态防护带,应该种什么,经过了科学的研讨。”何晓宇说,排除各种保护区的核心区和悬崖、河滩等不宜植树种草的地方,从去年5月开始,当地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在阿坝、若尔盖、红原、松潘沿黄河4县分期分批开展种草植树行动。
目前,黄河干支流生态防护带建设任务全部结束,投入资金8665.87万元,共计完成生态防护带总长度741.7公里建设,栽植云杉33万株、高山柳858万株、虉草167万株,撒播草种22万公斤。
让群众成为“可持续”的主力
“今年已进行第4次撒籽补种,现在牛羊精得很,时不时钻过围栏吃草。”9月20日上午,松潘县川主寺镇安备村七藏沟沟口的黄河上游水源涵养补给区综合治理项目点位上,现场负责人王海存等正在巡护,一是看围栏有没有被牛羊撞坏,二是看草树需不需要补肥。
“今年3月进场,4个月时间修坡整形、挂网覆土、种草植树、育苗维护等,这里的荒山才变成了青山。”王海存说,修复不易,管护工作更是需要长期坚持下去。
阿坝州也明确提出,要最大限度保障工程建设和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引导群众正确认识种草植树与防风固沙固土、生态防护带与牧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全力支持参与生态防护带建设。
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若尔盖成立了全省唯一一支黄河护河队,县妇联和当地社区还牵头成立阿妈啦黄河巾帼志愿巡河护河队;在红原,牧民参木让在安曲镇夺龙村白河右岸的退化草场上种虉草,冬季可以作为储藏草料;在松潘,安备村村民郎多当上了生态管护员,出工一天可以挣120元钱……
为确保黄河出川“一江清水向东流”,阿坝州委、州政府印发《阿坝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1—2030)》,绘就10年护河路径图,将持续提升黄河流域环境质量,推进草原“两化三害”治理工程、黄河上游干支流流域治理工程、地灾治理工程、污染治理工程、增草增林增绿治理工程、森林草原防灭火治理、全域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等七大行动。(记者 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