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 绵阳按下城乡环境综合提质“快进键”
涪城区吴家镇“湖光山色”主题公园。涪城区吴家镇政府供图
绵阳市第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三台县住建局供图
“村里的变化太大了,我都快认不出来了。”近日,在外务工多年的绵阳市三台县古井镇村民钟伟回到家乡,家乡的变化让他十分惊喜,迫不及待与朋友分享。
钟伟眼前的村庄被郁郁葱葱的树木围绕着,一排排房屋错落有致,一条条道路宽畅整洁,场镇旁,清澈的渠水潺潺流淌,构成了一幅宁静的乡村画卷。
古井镇的“蝶变”,只是绵阳市城乡环境综合提质的一个缩影。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绵阳市大力实施“生态美市”战略,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一年时间里,绵阳市城乡面貌有了大变化,城乡“颜值”不断提升,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擦亮了乡村振兴最美“底色”。
聚焦关键小事 农村“颜值”不断提升
“收垃圾啰!”每周一和周五,这样的声音便会在三台县古井镇凯江村响起,一台绿色的垃圾清运车沿着凯江村村道缓缓行驶,挨家挨户收集垃圾。
村民李伟听到声响后,赶忙把已经按“可回收、不可回收、有毒有害”三个类别分装好的垃圾拎到家门口,等待垃圾清运车的到来,其中一些垃圾还能兑换积分“补贴家用”。
按照村里的规定,每斤纸类垃圾兑换8个积分,每斤金属类垃圾兑换4个积分,“这些垃圾换来的积分,可在村里兑换日常的生活用品、文具、幼儿玩具等。”李伟笑着说。
其实,在绵阳不少乡镇,这样的垃圾清运方式已经成为当地村民的一种习惯。
习惯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2022年,绵阳市按照“市统筹、县负责、镇村主体、群众参与”原则,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努力实现“一年转形象,两年见质效,三年大变样”。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一项长期的民生工程,绵阳市谋定收集密闭化、转运压缩化、处理资源化、作业企业化、城乡一体化的目标,着力解决偏远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处理难”问题。
以三台县为例,该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建立健全定人员、定职责、定地段、定时段“四定”网格化保洁管理工作机制,推行农村垃圾由农户初分类和保洁员再分类的二次分类制度,鼓励村民对生活垃圾从源头进行分类。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管理台账制度,切实强化生活垃圾来源、种类、数量、去向全流程监管,有效避免“先分后混、混收混运”。同时,建立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处置端驻点监督制度,保障处置体系规范运行。
为有效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资金需求问题,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绵阳市按照“谁产生、谁付费”原则,鼓励行政村和涉农社区通过村民(居民)代表大会、“一事一议”等方式,建立收费机制,收取的费用只能用于各村生活垃圾治理和人居环境整治。目前,绵阳市已有712个行政村和涉农社区建立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收费制度。其中,三台县已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收费制度全覆盖,上半年共计收费981.67万元。
加快城乡“蝶变” 市民幸福生活不断“加码”
近日,家住涪城区高水片区的唐晚秋发现家门口多了一处“口袋公园”,这个以“城北记忆·印象高水”为主题的公园里,设置有闲棋约客、高水往事、溪桥片段等主题景观,以及健康步道、草坪湿地和300米长的河道水系景观,另外还有近200米长的历史文化墙,以彩绘、照片的形式展现高水片区的变迁,俨然是一座集文化、休闲、生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小游园。
聚焦城乡环境综合提质工程,绵阳利用“金边银角”建起了一个个“口袋公园”,尽显“方寸之美”,不断为市民幸福生活“加码”。
去年以来,绵阳市着力推进城镇绿色空间“微更新”“微改造”,新建改造“美丽街角”“口袋公园”共334个,并且通过拆违还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立体营绿等方式增绿139万平方米,让城区增添更多绿意。
城乡环境综合提质行动是一场需要全社会参与的攻坚战、持久战。基于此,绵阳各地各相关部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精准施策,强制度、抓落实,下定整改决心、保持推进强度,联合打出“组合拳”。
例如,绵阳市农业农村局和市妇女联合会联合推进“美丽庭院”建设行动,教育引导群众常态化开展房前屋后、田间道路清扫清理,组织评选“最美庭院”32840户;共青团绵阳市委发出倡议,组织动员全市广大团员青年以志愿服务方式,积极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提质工作等。
如今,绵阳市上下凝心聚力,加快推动城乡环境向整洁、美丽、智慧、宜居“蝶变”。
比学赶超 城乡新貌加快绘制
8月25日,绵阳市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第五轮“十佳十差”乡镇(街道)授牌仪式举行。活动中,“十佳乡镇(街道)”代表上台分享经验,共同探讨如何多措并举抓好城乡环境提质工作;“十差乡镇(街道)”代表则直面问题,现场学先进、找差距。
去年以来,绵阳每个季度都会评选出“十佳十差”乡镇(街道),阶段性总结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做法和成效。评比结果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通报,并通过当地媒体对典型做法进行宣传报道,倒逼各地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加快形成城乡容貌改观、环境治理有序、城镇品位提升、发展环境优化、居民素质提高的良好局面。
在这样的氛围下,乡镇(街道)间形成城乡环境优化提升的比拼氛围,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吸引更多城乡居民加入,共同守护城乡之美。
如今的绵阳,环境整治行动从单个案例的“量变”,逐步转变为环境品质的“质变”,刷新了城乡“颜值”,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美丽绵阳的可喜变化。
针对城镇常见的“车辆乱停乱放”“商贩占道经营”等现象,绵阳实施“四定”工程:划线定点停车、定时清扫保洁、定期洒水降尘、定位规范经营;针对村社实施“五清”工程,即路面地面清扫、垃圾堆物清运、水面屋面清洁、广告招牌清理、违章搭建清除。扎实的工作带来了直观改变,绵阳城乡环境得到显著改善,道路笔直平坦,沟渠干净畅通,环境卫生整洁,管理井然有序。
绵阳还成立城市管理专班,将游商占道经营等19个治理“顽疾”列入问题清单,将道路及工地扬尘整治、餐饮油烟整治等38个城市管理专项行动列入协调推进行动清单。
一系列的改变提升了绵阳人民的幸福指数和城乡活力,也给外来人员留下了良好的印象。“绵阳这个城市清爽宜居,有机会我一定再来绵阳!”8月中旬,第一次来绵阳参加比赛的广东理工学院大三学生李俊贤对这座城市的干净整洁予以点赞。(记者 林莹 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