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城市文明添光彩 “分”出绿色新生活
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垃圾分类是现代社会文明生活方式的一个标志,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今年以来,巴中市各地各相关单位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及省、市关于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部署,强力推进“十百千”工程,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到面、逐步启动,成效初显。
如今,随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全面推进,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正悄然改变着巴中市民的生活习惯。
高位推动 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
当前,节能和提高能效不仅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应有之义。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为深入推进节能和提高能效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来,巴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立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不断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按照“三区城区全覆盖、三县抓试点”年度目标任务,多措并举,多点发力,不断完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推动、上下联动的工作氛围,为全市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在抓实统筹协调机制方面,巴中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切实履行指导监督职责,制定《巴中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导则》和实施方案、工作清单、评估办法,常态化筹办垃圾分类领导小组会和现场会,开展现场指导、专题培训、暗访核查,印发工作简报、工作通报,确保工作高效推进。同时,巴中市将市中心城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的分类运输、处理交由市供销合作社负责,通过建新时尚驿站、添置运输车辆、建有害垃圾贮存中心、落实市级可回收物分拣中心用地等,实现了生活垃圾源头分类、专车清运、资源化利用。
垃圾分类一小步,文明创建一大步。当前,各地各相关单位严格落实市委安排部署,强力推进“十百千”工程。今年4月1日,《巴中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施行;5月22日,工作经验在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现场会推出,住房城乡建设厅简报号召全省向成都、巴中等4个城市学习垃圾分类工作;8月16日,巴中市在四川省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大赛中脱颖而出,获得全省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完善配套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
“有害的丢红色,可回收的丢蓝色,厨余垃圾是绿色,其他垃圾用黑色……”8月20日,在巴中经开区福锦苑小区,高一学生苟瑶一边念叨着,一边将垃圾分门别类投进垃圾分类箱。
完善设施、压实责任、适度智能,成为巴中市推进垃圾分类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巴中市在部分小区投放了一批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这些垃圾分类回收箱与传统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不同,它们均可以开展“科技作业”,连接互联网且安装有摄像头,使用者持手机微信扫码后,回收箱的仓门会打开,使用者往里投递纸类、金属、塑料等废品,投递结束后回收箱会进行称重,并按照称重结果进行计费,卖垃圾的钱就能实时到账。
《巴中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规定,物业小区垃圾分类由物业企业负责,非物业小区由社区负责,公共机构由管理单位负责。巴中市建立垃圾分类指导员、分拣员、监督员7100多名,培养一批垃圾分类明白人、带头人。在巴城碧水云天小区,居民王娟将一袋矿泉水瓶放进小区内可回收物收集柜后,拿起手机查看收益。“只用扫码、投递、确认三步,就能自动称重、绿色积分、即时返现,广受欢迎。”碧水云天物业人员介绍,小区有3栋住宅楼、428户,设置了1组四分类智能收集箱和3组两分类垃圾收集桶,配备冲洗、照明设施,并公示垃圾分类指导员、监督员、分拣员信息。
巴中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科科长何为介绍,为全链条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巴中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在分类收集设施建设、分类习惯养成、工作体系构建方面“连连出招”。去年,巴中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牵头,各县区各相关部门投入2100万元,建成垃圾分类收集亭350个、投入智能分类箱30多台,并在1150个居住区配备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今年,将争取推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强化宣传 让垃圾分类成为社会新风尚
提高市民知晓率,带动群众积极参与,是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关键。
近年来,巴中市不断掀起垃圾分类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活动热潮,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同时,各相关部门积极推动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创新宣传方式,有效提升了社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及投放准确率。
“自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以来,我们小区充分利用宣传栏、横幅、宣传册等宣传资料,通过做好垃圾源头分类,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群众性宣教活动,‘点线面’全方位宣传,整个小区居民的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在95%以上,准确投放率在80%以上。”恩阳区文锦帝都物业服务中心共人员介绍。
为了让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深入人心,巴中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还邀请专业机构创作《垃圾家族的故事》科普微电影,通过多渠道推广,组织公职人员、学校师生等观看,努力形成垃圾分类浓厚氛围。在强化引导培养习惯方面,巴中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在今年还培训了分类达人1504名,开展“21天习惯养成”打卡活动,举办短视频创作大赛,102所城区学校全覆盖实施垃圾分类进校园、进课堂,基本实现了培养一名达人、影响一个单位、辐射一个小区,宣传效果良好。
位于巴州区某单位的“垃圾分类达人”介绍,通过参与“21天习惯养成”打卡活动,他所在单位的每个人都知晓本次活动,并掌握了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和理念。
不仅如此,巴中市还针对不同领域,制定了巴中市生活垃圾分类手册,如“公共机构手册”“经营区手册”“居民小区手册”“公共场所手册”,详细介绍了垃圾分类的目的意义、基本要求、责任主题和设施规范等内容。
精准施策 让绿色低碳生活理念深入人心
垃圾分类看似是“小事”,实则是“大事”,它既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社会文明水平,又彰显了政府的综合治理能力。
在巴中,智能设备的运用和行之有效的措施让垃圾分类变得简单便捷。然而,对于垃圾分类工作,巴中市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是垃圾分类源头管理仍待加强,源头分类实效还未达预期,小部分市民分类投放习惯尚未养成,小包垃圾等不文明投放行为、居住区误时投放点管理不善等问题时有发生,尤其是部分社区的投放点周边环境质量尚有提升空间;二是资源化利用水平仍待提升,可回收物回收体系韧性有待增强,市域范围内的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渠道仍需补齐,厨余垃圾全量资源化利用能力还不够,亟待建设一座厨余垃圾处理厂。
“垃圾分类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更需要广大城乡居民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巴中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巴中市将进一步支持市供销合作社整合再生资源收集站点,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一步推动垃圾分类从“新风尚”到“新习惯”,以系统化、精细化的治理思路,以科学合理有效的措施,持续在培养分类意识、养成分类习惯上下“绣花功夫”,开展广泛的教育引导工作,让广大群众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