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泸州市:向着区域营商环境“领跑者”“领路人”稳步迈进
泸州市:向着区域营商环境“领跑者”“领路人”稳步迈进
酒城泸州,一座酿造幸福的城市。 牟科 摄
“我第一次办这个手续,不清楚该怎么办理,在代办员的帮助下,半天时间就把所有手续办完了!”近日,在泸州市江阳区政务服务中心,刚刚办完公司新项目开发相关手续的中国五冶集团公司员工王先生说,在该中心代办员的帮助下,手续办理比他预计节省了一周时间。
帮办代办志愿服务,只是泸州市不断推进政务服务优化提升,切实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的一个切面。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近年来,泸州市坚持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持续打造更优的企业发展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日,一个喜讯传来——在2022年度四川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泸州市整体表现优秀,首次进入“优秀”等级,这是泸州市参加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从2019年度“一般”,到2021年度“良好”,再到2022年度的“优秀”等级,泸州市三年来一路跃升,不断超越自我,改革成效凸显。
深化改革 持续激发市场活力
走进龙马潭区政务服务大厅,拿着文件袋前来办事的企业工作人员络绎不绝。“我们公司有8个营业点位,改革之前,办理相关手续需要准备8套资料,改革以后只需交一套资料,大大节省了办理时间。”泸州市美琪文化体育有限公司行政中心主管刘焱平称赞的,是正在推行的企业分支机构登记便利化改革。
企业分支机构登记便利化改革、同址同业主体变更登记承诺制、经营主体“承诺即准入”……近年来,泸州市企业登记变更方式愈加简明多样,相关改革举措在全省推广。截至目前,泸州已有830余个经营主体采用信用承诺制快速办理主体变更业务,平均压缩办理时限6.2个工作日,减少办理材料66%。
2023年以来,泸州市持续发力深化改革,接连推出实招妙招。
“项目推进速度快,已超额完成全年进度。”7月上旬,四川经纬教育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罗俊奔忙在中国白酒生态智能酿造产教融合示范园项目工地上。该项目2022年11月完成征地,今年3月启动项目平场,4月正式进场施工,6月完成投资1.55亿元,在今年上半年泸州“东翼”重点项目建设进度中一马当先。
项目的快速推进,得益于泸州市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三段式”并联审批。为扩大有效投资,稳住经济大盘,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规划、住建相关部门优化再造项目审批流程,改“串联”为“并联”,全面推行投资项目“三段式”(前期工作、施工建设、竣工验收阶段)并联极速审批,实现总体全流程审批时间在法定时限基础上压减70%及以上,督促引导涉审中介服务时间压减50%及以上。
极速审批,推动项目建设跑出新速度。今年1—5月,泸州市15个新建省重点项目实现100%开工,126个新建市重点项目开工率达81%,省重点项目推进工作连续“十进红榜”。
“放”得开,还要“管”得住。目前,泸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已实现国家、省、市信用平台互联互通,为全市367个部门(单位)开通平台使用账号,打通财税、公积金、社保、水、气等数据通道,实现企业法人、18岁以上自然人信用信息归集全覆盖。平台已成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有力工具,切实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政策协同 为企业发展添动力
鸡蛋、牛奶、面包……古蔺县双创中心内,一场由县委、县政府“做东”、企业家“做客”的政企“畅聊早餐会”准时进行。矿产、建材等行业企业家们针对产业扩能升级、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提出意见诉求,古蔺县委主要负责人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承诺解决。
近年来,泸州市各地创新举措,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增加优质政务服务供给,全力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政策红利及时释放,激发中小微企业发展活力。
“2022年,公司申报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815万余元,大大缓解了资金压力。”泸州高新中航传动转向系统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任礼国表示,不断加码的税惠红利助力公司加大研发投入,与泸州高新区企业进一步协同挖掘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机遇。
金融服务保障到位,经营主体更安心。“这次贷款落地,对企业的帮助非常大。”在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的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政银企对接会上,四川海工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泸州分行签订了中长期贷款意向协议,该公司总经理助理蒲宇捷高兴地说:“中长期贷款周期长,降低了企业资金周转的压力,对我们当前的智能化技改项目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现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是一项常态化的工作,发改部门会每月申报一次。”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引导商业银行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的部署要求,泸州市围绕制造业领域重点项目、“专精特新”企业等,开展项目梳理、融资对接等工作,并先后多次到区(县)、园区和企业开展中长期贷款工作动员和政策宣传,有力促进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项目申报工作。截至今年5月中旬,泸州市共计申报9批次60余个项目,总投资506亿元,贷款总需求268.3亿元。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泸州市高度重视技术技能人才领军作用,不断拓宽培养渠道,通过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中国西部工匠城等多项措施,加快推进人才培养,大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为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融合互促,泸州市通过推行“企业科技特派员”,对586家重点企业开展定点联系服务,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就近就地转化应用。
全面开放 提升外贸综合竞争力
7月9日上午,泸州港内,一列载着440吨货物的列车缓缓发动,向俄罗斯莫斯科市驶去。
这是泸州今年下半年开行的第一列中欧班列,也是2023年第13班中欧班列。今年,泸州发出的中欧班列累计货值已近3亿元。
泸州拥有136公里长江黄金水道和四川第一大港泸州港。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提出,支持泸州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泸州市从空间布局、功能定位、项目谋划等方面着手,高标准编制《泸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方案》,明确泸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规划占地约5560亩,紧邻泸州港集装箱码头,由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四川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共同组成,定位打造长江上游航运贸易中心、四川省高水平对外开放示范基地、国家粮食物流核心枢纽。
立足泸州港,以粮食加工业为抓手,泸州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打造四川省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支点。目前,泸州贸易往来国家(地区)达113个,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额占全市外贸总额的70%以上。
在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泸州围绕跨境贸易营商环境优化升级,率先试点“抵港直装”和“离港确认”模式,生产型出口企业出口退税服务前置模式、综合保税区一线进区货物“即到即入”创新模式和长江内河口岸进口“极简通关”模式作为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2022年,泸州实现进出口总额192.2亿元,同比增长48.4%,居全省第4位。
开放合作水平持续提升。泸州市成立“危机中谋先机”工作专班,泸州市经济合作和外事局协同经信、商务、海关、外汇管理等单位,建立外资外贸企业全周期调度机制,创新推行“承诺+补件”“预约+专办”服务模式;制定《泸州市深入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川渝通办”工作方案》,实现“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线上线下联办”。2022年,全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8家,外商直接投资(FDI)到资4437万美元。
泸州企业参与国际经贸合作,竞争力明显增强。2022年,泸州市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总数达167家,其中30家入选全省重点培育外贸企业名单。四川众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金刚烷产品成功进入日本、德国市场;四川长江水运有限责任公司获商务部批准“5万吨燃料油进口配额”许可,为全省首家拥有相关配额企业。外贸新业态得到快速发展,泸州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成功上线,为跨境电商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三流合一”提供支撑和保障。泸州市跨境电商企业数达70家,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10.2亿元,同比增长45%。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游进说,泸州将乘改革东风、聚改革合力、扬改革成效,着力改善营商环境,向着区域营商环境“领跑者”“领路人”稳步迈进。(乔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