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之变 以龙头带动锻长板,以创新驱动谋未来——
重看达州发展之“变”(中)

  • 2023年12月22日 09时17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达州加快布局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工业体系,为全市产业发展持续增添动力。图为达州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


    达州持续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把“新质生产力”作为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图为位于达州高新区的四川兆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化车间。


    达州以工业的大发展,有效带动农业、促进服务业,协同推进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图为加快建设中的达州市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


    围绕天然气、锂钾产业“精耕细作”,达州成功吸引江西赣锋锂业、四川能投集团、浙江正凯集团、蜂巢能源等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落地投资。图为位于达州普光经开区,已实现投产的赣锋锂业高纯锂盐生产车间。(图片由达州市委政研室提供)

    历史上,达州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催生了“煤、电、冶、化、建”等诸多传统产业,建立起门类齐全的资源型工业基础。

    因工业而立,因工业而兴,“工业重镇”曾是达州对外的一张响亮名片。但进入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转型推进的关键阶段,达州工业化率过早过快下降、工业制造业支撑不足、国家级产业园区未实现“零”的突破、天然气锂钾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程度不高等问题凸显,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与考验。

    迈步新征程,如何重振达州工业雄风?如何捕获动能之变的“密码”?遵循新发展理念,坚定新型工业化之路,是达州工业领航瞄准的新航向。

    立足自身基础,达州重点锁定能源化工、新材料、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集群,剑指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轻纺服饰以及医药健康、绿色建材等产业,也是达州紧盯的优势产业集群。

    产业的发展、动能的转换,与科技创新紧密相关。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沿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工业生产,引领产业发展新方向、开辟产业发展新赛道。

    在分秒必争的产业发展竞技场,达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化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夯实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支撑。

    紧紧跟踪并把握科技前沿变化,达州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积极抢抓新机遇推动产业升级,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提升产业集群链供应链韧性。

    大抓工业、重抓制造业 首先大抓龙头企业

    围绕优势资源做文章,达州全力助推天然气资源增储上产,2023年1月渡口河—七里北气田开工,6月万源铁山坡气田投产,10月探明普光大安寨段地层致密气储量高达550亿立方米。目前,达州生产的商品天然气已超全省总量的五分之一,成为川渝建设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的“主阵地”。

    达州积极探索锂钾产业“龙头企业主导+多经营主体参与”开发模式,以建设全国钾肥战略保供基地推动锂钾资源勘探开发迈出重大步伐。

    欠发达地区追赶超越的过程,就是高质量驾驭、整合、开发基础性资源的过程。

    过去,达州产业组织意识不强,基本处在“来什么谈什么、谈什么签什么、签什么干什么”的被动状态。发展经济,要着眼今后5到10年甚至更长时期,为城市未来布局新产业、抢占新赛道、培育新动能,更好地解决达州将来“吃什么饭”的问题。

    达州市委五届二次全会作出加快建设万达开天然气锂钾综合利用集聚区的决定,树立“放眼未来、紧盯‘链主’、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的产业组织新理念,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头部企业、行业领军企业。

    物质条件基本具备之后,能不能推动事业发展取得成功,精神力量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唯有比别人跑得更快、拼得更狠,达州才能抢占先机、补齐短板、赢得未来。

    ——制定年度“招商引资、招大引强”计划,对每个季度开展哪些活动、洽谈哪些项目、对接哪些企业,做到胸中有数、了然于心。

    ——“无会周”就是“招商周”,对重大项目实行顶格推进和扁平化管理,“一把手”以上率下,昼夜兼程、风雨无阻,主动走出去“一对一”“点对点”对接和洽谈。

    ——实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一事一议”、重点产业项目“一企一策”,谁的项目好就给谁更多保障,谁的“马力大”就给谁加更多的“油”,谁的步子快就给谁更多的支持,坚决推动土地、能耗、气量、电价等资源跟着大项目好项目走。

    ——突出投资强度、税收额度、科技高度、链条长度、环保程度、能耗限度、就业力度“七度”标准开展“择商选资”,一批辐射能级更大、企业实力更强、能够“建链、强链、补链”的大项目好项目竞相落地。

    产业竞争,核心是产业链。龙头企业、头部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塑造的效应是“招来一个、带来一群、形成一片”。

    达州坚持以大带小、上下联动、配套协作,围绕龙头企业打造全产业链条,“链主”企业与配套企业一起招、沿链招引与关联拓展一起抓,持续“建链、强链、补链”。2022年以来,全市开工建设投资10亿元以上的天然气绿色精细化工、新材料、智能装备项目分别达到15个、38个、44个……

    新兴产业加速“长”,传统产业加速“强”。本土企业通过嫁接、改造、转型,优化提升技术工艺、拓展产品体系、完善产业链条,“梅开二度”焕发勃勃生机。2022年以来,达州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共计75个。

    审视当下,产业边界越来越模糊,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达州提出“大抓工业、重抓制造业”,绝不是只抓工业,而是以工业为引领和突破,带动农业、促进服务业,协同推进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为解决丘陵山区“无人种地、无机可用、有机难用”问题,9月28日,达州市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现场推进活动举行。项目立足西南,辐射全国,打造全国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制造基地。项目一期投资65亿元、用地1500亩,到2027年可年产适宜丘陵山区的农机装备50万台,实现产值100亿元。

    这是达州坚持工业反哺农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数字化水平,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达州发挥工业的带动支撑作用,推动新型商贸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发展,特色文旅康养等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

    巴渠大地,项目之进,产业之实,形成既有大树又有森林,既有灌木又有小草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热带雨林”。到2027年,达州将形成三大千亿级主导产业、三大千亿级园区、十大百亿级企业,基本建成万达开天然气锂钾综合利用集聚区、成渝地区先进制造业强市。

    以平台思维抓创新 为发展找到“金钥匙”

    审视当下,新一代信息技术已成为产业变革的核心引擎,新技术带来的产业迭代浪潮全面来袭,谁先抓住机遇谁就能“换道超车”。

    达州与许多后发地区一样,创新能力不足导致发展动力不足,科研投入强度仅0.7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国家级产业园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未实现“零”的突破。

    抓创新要坚持平台思维,平台不仅能输出技术解决方案,更能不断链接新资源,为发展带来“乘法效应”,达州必须进行前瞻性布局,久久为功抓下去。

    ——在全省抢先布局新型数据平台,为产业插上腾飞“翅膀”。2022年,达州跻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城市,搭上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的快车,采取“龙头带动、国企跟投、生态引入”模式,率先融入成渝“数网、数纽、数链、数脑、数盾”全链条建设;联合多家国内头部企业合作共建万达开先进计算中心,迈出由“跟跑”向“领跑”转变的坚实步伐。着力推动大数据与化工、制造等产业深度融合,在产业链条上占据更有利位置。目前,达州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133家,瞪羚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加快发展高校平台,为城市播种“创新基因”。9月1日,四川文理学院莲湖东区迎来首批5000名学生。这是由达州市政府授权市属国有平台代建、四川文理学院“拎包入住”的工程之一。

    高校因城市而兴、城市因高校而盛。四川文理学院开展了一系列合作与项目建设:与四川大学、达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等共建“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与达州市人民政府、重庆市机器人学会共建“智能制造学院”;新选址建设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与达州市人民政府、沈阳化工大学共建“达州绿色化工研究院”,着力培养高层次人才,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未来几年,四川文理学院在校生将达到3万人,努力建成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向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迈进。

    2022年4月21日,达州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作出“大整合、大提升、大招引”和“提质、扩容、创品牌”重大部署,12条支持政策出台,其中包括支持达州技师学院争创高职院校;支持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省级“双高计划”职业院校,创建达州职业大学(本科),计划投资10亿元建设新校区北区;支持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与达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共建附属医院,已明确融合发展方案,并计划投资23亿元启动东校区建设;支持四川文理学院与达州市中心医院共建医学院,该项目已立项,获批先设康复治疗等专业。

    树立“学校就是工厂、教室就是车间”理念,探索“校企联动”“引企入校”“职教入企”模式,开展“点对点”精准培养,以“百万技能大军”服务企业、壮大产业。到2025年,达州市职业院校在校学生将达11万人。

    ——打造万达开技术创新平台,培育、聚集、链接高端资源要素。2023年6月,落地达州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的万达开技术创新中心正式获批,采取“产研院+公司”双位一体模式运营,被纳入四川省科技厅年度10件大事及万达开十大标志性合作事项。加快企业技术研发平台、产业创新平台、高端人才创新平台“三类平台”建设,构筑科技创新“金字塔”,做强“塔尖”,做厚“塔基”,两年内将设立企业联合创新中心40家,合作高校和科研院所130家,转移转化先进技术400项,孵化科技型企业500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70家。

    达州在依托平台抓创新上,正实现由“爬楼梯”向“乘电梯”的重大转变,未来将在更多领域实现引领型发展。(记者 达平

    责任编辑: 张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动能之变 以龙头带动锻长板,以创新驱动谋未来——
    重看达州发展之“变”(中)

  • 2023年12月22日 09时17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达州加快布局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工业体系,为全市产业发展持续增添动力。图为达州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


    达州持续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把“新质生产力”作为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图为位于达州高新区的四川兆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化车间。


    达州以工业的大发展,有效带动农业、促进服务业,协同推进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图为加快建设中的达州市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


    围绕天然气、锂钾产业“精耕细作”,达州成功吸引江西赣锋锂业、四川能投集团、浙江正凯集团、蜂巢能源等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落地投资。图为位于达州普光经开区,已实现投产的赣锋锂业高纯锂盐生产车间。(图片由达州市委政研室提供)

    历史上,达州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催生了“煤、电、冶、化、建”等诸多传统产业,建立起门类齐全的资源型工业基础。

    因工业而立,因工业而兴,“工业重镇”曾是达州对外的一张响亮名片。但进入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转型推进的关键阶段,达州工业化率过早过快下降、工业制造业支撑不足、国家级产业园区未实现“零”的突破、天然气锂钾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程度不高等问题凸显,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与考验。

    迈步新征程,如何重振达州工业雄风?如何捕获动能之变的“密码”?遵循新发展理念,坚定新型工业化之路,是达州工业领航瞄准的新航向。

    立足自身基础,达州重点锁定能源化工、新材料、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集群,剑指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轻纺服饰以及医药健康、绿色建材等产业,也是达州紧盯的优势产业集群。

    产业的发展、动能的转换,与科技创新紧密相关。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沿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工业生产,引领产业发展新方向、开辟产业发展新赛道。

    在分秒必争的产业发展竞技场,达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化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夯实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支撑。

    紧紧跟踪并把握科技前沿变化,达州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积极抢抓新机遇推动产业升级,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提升产业集群链供应链韧性。

    大抓工业、重抓制造业 首先大抓龙头企业

    围绕优势资源做文章,达州全力助推天然气资源增储上产,2023年1月渡口河—七里北气田开工,6月万源铁山坡气田投产,10月探明普光大安寨段地层致密气储量高达550亿立方米。目前,达州生产的商品天然气已超全省总量的五分之一,成为川渝建设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的“主阵地”。

    达州积极探索锂钾产业“龙头企业主导+多经营主体参与”开发模式,以建设全国钾肥战略保供基地推动锂钾资源勘探开发迈出重大步伐。

    欠发达地区追赶超越的过程,就是高质量驾驭、整合、开发基础性资源的过程。

    过去,达州产业组织意识不强,基本处在“来什么谈什么、谈什么签什么、签什么干什么”的被动状态。发展经济,要着眼今后5到10年甚至更长时期,为城市未来布局新产业、抢占新赛道、培育新动能,更好地解决达州将来“吃什么饭”的问题。

    达州市委五届二次全会作出加快建设万达开天然气锂钾综合利用集聚区的决定,树立“放眼未来、紧盯‘链主’、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的产业组织新理念,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头部企业、行业领军企业。

    物质条件基本具备之后,能不能推动事业发展取得成功,精神力量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唯有比别人跑得更快、拼得更狠,达州才能抢占先机、补齐短板、赢得未来。

    ——制定年度“招商引资、招大引强”计划,对每个季度开展哪些活动、洽谈哪些项目、对接哪些企业,做到胸中有数、了然于心。

    ——“无会周”就是“招商周”,对重大项目实行顶格推进和扁平化管理,“一把手”以上率下,昼夜兼程、风雨无阻,主动走出去“一对一”“点对点”对接和洽谈。

    ——实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一事一议”、重点产业项目“一企一策”,谁的项目好就给谁更多保障,谁的“马力大”就给谁加更多的“油”,谁的步子快就给谁更多的支持,坚决推动土地、能耗、气量、电价等资源跟着大项目好项目走。

    ——突出投资强度、税收额度、科技高度、链条长度、环保程度、能耗限度、就业力度“七度”标准开展“择商选资”,一批辐射能级更大、企业实力更强、能够“建链、强链、补链”的大项目好项目竞相落地。

    产业竞争,核心是产业链。龙头企业、头部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塑造的效应是“招来一个、带来一群、形成一片”。

    达州坚持以大带小、上下联动、配套协作,围绕龙头企业打造全产业链条,“链主”企业与配套企业一起招、沿链招引与关联拓展一起抓,持续“建链、强链、补链”。2022年以来,全市开工建设投资10亿元以上的天然气绿色精细化工、新材料、智能装备项目分别达到15个、38个、44个……

    新兴产业加速“长”,传统产业加速“强”。本土企业通过嫁接、改造、转型,优化提升技术工艺、拓展产品体系、完善产业链条,“梅开二度”焕发勃勃生机。2022年以来,达州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共计75个。

    审视当下,产业边界越来越模糊,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达州提出“大抓工业、重抓制造业”,绝不是只抓工业,而是以工业为引领和突破,带动农业、促进服务业,协同推进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为解决丘陵山区“无人种地、无机可用、有机难用”问题,9月28日,达州市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现场推进活动举行。项目立足西南,辐射全国,打造全国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制造基地。项目一期投资65亿元、用地1500亩,到2027年可年产适宜丘陵山区的农机装备50万台,实现产值100亿元。

    这是达州坚持工业反哺农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数字化水平,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达州发挥工业的带动支撑作用,推动新型商贸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发展,特色文旅康养等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

    巴渠大地,项目之进,产业之实,形成既有大树又有森林,既有灌木又有小草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热带雨林”。到2027年,达州将形成三大千亿级主导产业、三大千亿级园区、十大百亿级企业,基本建成万达开天然气锂钾综合利用集聚区、成渝地区先进制造业强市。

    以平台思维抓创新 为发展找到“金钥匙”

    审视当下,新一代信息技术已成为产业变革的核心引擎,新技术带来的产业迭代浪潮全面来袭,谁先抓住机遇谁就能“换道超车”。

    达州与许多后发地区一样,创新能力不足导致发展动力不足,科研投入强度仅0.7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国家级产业园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未实现“零”的突破。

    抓创新要坚持平台思维,平台不仅能输出技术解决方案,更能不断链接新资源,为发展带来“乘法效应”,达州必须进行前瞻性布局,久久为功抓下去。

    ——在全省抢先布局新型数据平台,为产业插上腾飞“翅膀”。2022年,达州跻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城市,搭上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的快车,采取“龙头带动、国企跟投、生态引入”模式,率先融入成渝“数网、数纽、数链、数脑、数盾”全链条建设;联合多家国内头部企业合作共建万达开先进计算中心,迈出由“跟跑”向“领跑”转变的坚实步伐。着力推动大数据与化工、制造等产业深度融合,在产业链条上占据更有利位置。目前,达州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133家,瞪羚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加快发展高校平台,为城市播种“创新基因”。9月1日,四川文理学院莲湖东区迎来首批5000名学生。这是由达州市政府授权市属国有平台代建、四川文理学院“拎包入住”的工程之一。

    高校因城市而兴、城市因高校而盛。四川文理学院开展了一系列合作与项目建设:与四川大学、达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等共建“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与达州市人民政府、重庆市机器人学会共建“智能制造学院”;新选址建设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与达州市人民政府、沈阳化工大学共建“达州绿色化工研究院”,着力培养高层次人才,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未来几年,四川文理学院在校生将达到3万人,努力建成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向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迈进。

    2022年4月21日,达州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作出“大整合、大提升、大招引”和“提质、扩容、创品牌”重大部署,12条支持政策出台,其中包括支持达州技师学院争创高职院校;支持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省级“双高计划”职业院校,创建达州职业大学(本科),计划投资10亿元建设新校区北区;支持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与达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共建附属医院,已明确融合发展方案,并计划投资23亿元启动东校区建设;支持四川文理学院与达州市中心医院共建医学院,该项目已立项,获批先设康复治疗等专业。

    树立“学校就是工厂、教室就是车间”理念,探索“校企联动”“引企入校”“职教入企”模式,开展“点对点”精准培养,以“百万技能大军”服务企业、壮大产业。到2025年,达州市职业院校在校学生将达11万人。

    ——打造万达开技术创新平台,培育、聚集、链接高端资源要素。2023年6月,落地达州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的万达开技术创新中心正式获批,采取“产研院+公司”双位一体模式运营,被纳入四川省科技厅年度10件大事及万达开十大标志性合作事项。加快企业技术研发平台、产业创新平台、高端人才创新平台“三类平台”建设,构筑科技创新“金字塔”,做强“塔尖”,做厚“塔基”,两年内将设立企业联合创新中心40家,合作高校和科研院所130家,转移转化先进技术400项,孵化科技型企业500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70家。

    达州在依托平台抓创新上,正实现由“爬楼梯”向“乘电梯”的重大转变,未来将在更多领域实现引领型发展。(记者 达平

    责任编辑: 张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