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农业 成都全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 2022年07月04日 14时43分
  • 来源: 成都市府
  • 【字体:
  • 正是夏至好时节,在邛崃市天府现代种业园,新一季的秧苗已铺满田间,一望无际,绿意盎然。“我们有信心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有信心装我们自己的粮食!”

    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殷殷嘱托转化为做好“三农”工作的具体实践,成都市各区(市)县持续推动粮食稳产和农业现代化,全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自动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两个替代”(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土壤改良……在广袤的成都平原上,智慧农业已经越来越多地融入农业生产过程中,藏粮于技、藏粮于地,以实施都市现代农业建圈强链为抓手,成都正奋力打造都市现代农业生态圈。

    虫脸识别

    通过图片识别确诊病虫害类型

    农作物“口渴”,自动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精准地为植物提供水分和营养;农场闹虫害,监测系统快速拍照识别诊断,并提出解决方案……这样的场景,已经越来越多地呈现在成都农业生产过程中。

    在郫都区,就藏着这样一家专注智慧农业研究的“黑科技”企业——成都智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我们的父辈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更多的是靠天吃饭,靠经验吃饭,我们今天所做的,就是想把这种经验转化成可靠稳定的技术手段,从而减少农业生产上的风险和损失。”成都智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正忠说。现在,公司研发的大田“四情”监测系统,可以全天候监测作物病虫害,通过图片识别即可在毫秒内确诊病虫害类型,并获取防治措施,是农业技术人员管理农业生产的“千里眼”和“听诊器”。

    做优做强现代种业,成都市将现代种业纳入全面实施建圈强链的20个高质量发展重点产业链。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园区为载体,以政策支撑为保障,成都市正全面探索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径。

    物理控虫

    手机监测虫害杀虫灯实现捕杀

    在崇州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绿油油的秧苗长势良好。眼下正值水稻的返青期,也是病虫害预测预报的重要时间节点。十万亩粮食高产稳产高效综合示范基地是园区的核心种植区域,田边的高科技装备——昆虫性诱智能测报系统,以及熊猫造型灯格外引人注意。

    “这个昆虫性诱智能测报系统性能灵敏且操作简单,水稻害虫被吸引进入后,就像ETC打卡一样被系统记录,技术人员不用来到田间,便可在手机上实时监测田间虫害情况。”崇州市农业农村局植物保护与植物检疫站站长杨德斌介绍。

    在离昆虫性诱智能测报系统安装位置不远处,便是太阳能熊猫风吸杀虫灯,结合昆虫性诱电子测报系统,可实现对昆虫的物理诱控。

    “这样一套组合装备,能够及时准确监测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盛发及高峰期,预测低龄幼虫高峰,从而确定最佳的防治时间和适宜的防治措施。”杨德斌介绍,目前,针对水稻质保,崇州市安装了17个昆虫性诱智能测报系统,22个太阳能熊猫风吸杀虫灯。

    科技赋能,让崇州农业迈步数字化。对此,崇州市杨柳土地股份合作社社员李磊深有感触。“我们现在可以通过手机APP随时随地监测到田里农作物生长情况,根据手机APP提供的数据针对性地做出处置,比我们原来生产效率提高了很多很多。”

    以虫治虫

    科学地引入天敌昆虫防治虫害

    科技引领现代种业建圈强链。在蒲江县大塘镇洪福村,“两个替代”技术示范基地满目苍翠,柑橘树上鸡蛋大小的果实挂满枝头。

    “你们的虫真有用!这果子长得又大又漂亮,今年丰收不愁啦!”看着熊晓惠向自己走来,刚刚从果园里出来的村民邓大爷赶忙上前和她打招呼。

    熊晓惠是四川省卫农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商务部总经理,而邓大爷嘴里有用的虫,正是他们公司的产品之一。作为一家集天敌生产、科研、科普和应用服务于一体的农业科技企业,四川卫农主攻以虫治虫,用生物防治替代化学防治。“所谓以虫治虫,即通过天敌昆虫捕杀或寄生来灭虫的农作物虫害防治方式。”熊晓惠介绍,赤眼蜂通过寄生水稻二化螟等鳞翅目害虫卵块,在害虫还没孵化时吸食其卵液;捕食螨能有效地防治柑橘、茶叶、猕猴桃等经济作物的红黄蜘蛛虫害。

    “我们用的都是适应本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天敌,天敌种源都是从野外采集回来的。”科研人员说,每年5月至10月是采集赤眼蜂的旺季,“这种蜂只有约0.6毫米长,肉眼一般看不到,只能用显微镜观察。在采集方式上,一是利用放在田间的卵卡为赤眼蜂提供寄生环境来诱集,一种是直接在田里收集螟虫卵块,赤眼蜂就寄生在这些螟虫的卵块内。”目前四川卫农天敌工厂年产稻螟赤眼蜂250亿头、服务能力150万亩次,捕食螨300亿头、服务能力40万亩次,可降低农业物化成本10%、作业成本15%,提高产出效益35%以上。

    责任编辑: 张竹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科技赋能农业 成都全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 2022年07月04日 14时43分
  • 来源: 成都市府
  • 正是夏至好时节,在邛崃市天府现代种业园,新一季的秧苗已铺满田间,一望无际,绿意盎然。“我们有信心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有信心装我们自己的粮食!”

    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殷殷嘱托转化为做好“三农”工作的具体实践,成都市各区(市)县持续推动粮食稳产和农业现代化,全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自动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两个替代”(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土壤改良……在广袤的成都平原上,智慧农业已经越来越多地融入农业生产过程中,藏粮于技、藏粮于地,以实施都市现代农业建圈强链为抓手,成都正奋力打造都市现代农业生态圈。

    虫脸识别

    通过图片识别确诊病虫害类型

    农作物“口渴”,自动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精准地为植物提供水分和营养;农场闹虫害,监测系统快速拍照识别诊断,并提出解决方案……这样的场景,已经越来越多地呈现在成都农业生产过程中。

    在郫都区,就藏着这样一家专注智慧农业研究的“黑科技”企业——成都智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我们的父辈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更多的是靠天吃饭,靠经验吃饭,我们今天所做的,就是想把这种经验转化成可靠稳定的技术手段,从而减少农业生产上的风险和损失。”成都智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正忠说。现在,公司研发的大田“四情”监测系统,可以全天候监测作物病虫害,通过图片识别即可在毫秒内确诊病虫害类型,并获取防治措施,是农业技术人员管理农业生产的“千里眼”和“听诊器”。

    做优做强现代种业,成都市将现代种业纳入全面实施建圈强链的20个高质量发展重点产业链。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园区为载体,以政策支撑为保障,成都市正全面探索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径。

    物理控虫

    手机监测虫害杀虫灯实现捕杀

    在崇州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绿油油的秧苗长势良好。眼下正值水稻的返青期,也是病虫害预测预报的重要时间节点。十万亩粮食高产稳产高效综合示范基地是园区的核心种植区域,田边的高科技装备——昆虫性诱智能测报系统,以及熊猫造型灯格外引人注意。

    “这个昆虫性诱智能测报系统性能灵敏且操作简单,水稻害虫被吸引进入后,就像ETC打卡一样被系统记录,技术人员不用来到田间,便可在手机上实时监测田间虫害情况。”崇州市农业农村局植物保护与植物检疫站站长杨德斌介绍。

    在离昆虫性诱智能测报系统安装位置不远处,便是太阳能熊猫风吸杀虫灯,结合昆虫性诱电子测报系统,可实现对昆虫的物理诱控。

    “这样一套组合装备,能够及时准确监测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盛发及高峰期,预测低龄幼虫高峰,从而确定最佳的防治时间和适宜的防治措施。”杨德斌介绍,目前,针对水稻质保,崇州市安装了17个昆虫性诱智能测报系统,22个太阳能熊猫风吸杀虫灯。

    科技赋能,让崇州农业迈步数字化。对此,崇州市杨柳土地股份合作社社员李磊深有感触。“我们现在可以通过手机APP随时随地监测到田里农作物生长情况,根据手机APP提供的数据针对性地做出处置,比我们原来生产效率提高了很多很多。”

    以虫治虫

    科学地引入天敌昆虫防治虫害

    科技引领现代种业建圈强链。在蒲江县大塘镇洪福村,“两个替代”技术示范基地满目苍翠,柑橘树上鸡蛋大小的果实挂满枝头。

    “你们的虫真有用!这果子长得又大又漂亮,今年丰收不愁啦!”看着熊晓惠向自己走来,刚刚从果园里出来的村民邓大爷赶忙上前和她打招呼。

    熊晓惠是四川省卫农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商务部总经理,而邓大爷嘴里有用的虫,正是他们公司的产品之一。作为一家集天敌生产、科研、科普和应用服务于一体的农业科技企业,四川卫农主攻以虫治虫,用生物防治替代化学防治。“所谓以虫治虫,即通过天敌昆虫捕杀或寄生来灭虫的农作物虫害防治方式。”熊晓惠介绍,赤眼蜂通过寄生水稻二化螟等鳞翅目害虫卵块,在害虫还没孵化时吸食其卵液;捕食螨能有效地防治柑橘、茶叶、猕猴桃等经济作物的红黄蜘蛛虫害。

    “我们用的都是适应本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天敌,天敌种源都是从野外采集回来的。”科研人员说,每年5月至10月是采集赤眼蜂的旺季,“这种蜂只有约0.6毫米长,肉眼一般看不到,只能用显微镜观察。在采集方式上,一是利用放在田间的卵卡为赤眼蜂提供寄生环境来诱集,一种是直接在田里收集螟虫卵块,赤眼蜂就寄生在这些螟虫的卵块内。”目前四川卫农天敌工厂年产稻螟赤眼蜂250亿头、服务能力150万亩次,捕食螨300亿头、服务能力40万亩次,可降低农业物化成本10%、作业成本15%,提高产出效益35%以上。

    责任编辑: 张竹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