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红色热土绿色崛起,奋力打造美丽中国老区样板

  • 2022年11月24日 10时35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地处巴中经开区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九寨山景区的绿道、人工湖。施皓文 摄


    津桥湖公园。施皓文 摄

    11月19日,在第十届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年会上,巴中市被正式授予“全国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荣誉称号,成为四川省首个上榜的地级市。截至目前,巴中市及5个县(区)实现国家、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命名全覆盖。

    巴中,位于神奇的北纬31度,在中国自然、地理、气候的南北分界线上,地处成都、重庆、西安三大城市几何中心,是秦巴片区中心城市、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这里是长江上游和秦岭重要生态屏障、国家重要水源涵养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双重功能区,巴山水青冈原始森林风景秀丽,有2650多种野生动植物在这里和谐共生,其中有78种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被誉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四川盆地北缘山地重要生物基因库”。

    近年来,巴中市委、市政府将高质量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纳入“三市两地一枢纽”建设发展战略,通过坚持打响精准脱贫、风险防范、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坚定不移走绿色崛起之路,从生态制度、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生态安全6个方面全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铺展出“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的美丽画卷。

    高位推动

    创建工作被纳入“三市两地一枢纽”建设发展战略

    初冬时节,地处巴中经开区城市核心区的九寨山景区依旧绿意盎然,环湖绿道上游客三五成群,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生态兴则文明兴。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如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巴中市首先从工作机制层面强化顶层设计,建立了党政主要领导任“双主任”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机制和党委副职统筹协调、政府副职主抓工作机制,实行月调度、季研判、年考核,高位推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该市先后印发了《巴中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巴中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市委、市政府班子成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清单》《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任务清单》等系列文件。

    坚持市级统揽、县区先行、全域推进,巴中市5个县(区)先后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省级生态县命名,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进入“十四五”,巴中市委市政府紧抓国家、省《“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等重大机遇,将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列入巴中“三市两地一枢纽”发展定位,以绿色崛起引领老区振兴。

    巴中市第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厚植生态本底,发展生态产业,提升生态价值,推动生态之绿迈向发展之绿,打造美丽中国老区样板。

    巴中市委五届二次全会确定,以“双碳”目标为引领,发挥巴中绿色生态优势,推动实现绿色崛起。

    锚定目标,该市出台了创建考核奖励办法,下达攻坚令、任务书,市级领导亲自挂帅出征……一系列举措力度空前,全市形成“众人划桨开大船”的创建局面。

    依法施治

    地方环保法治走在全省前列,筑牢绿色生态“防火墙”

    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因素。如何加强管理,守护好头顶的一片蓝天?2021年11月25日,巴中市出台《巴中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

    经过管理,今年春节期间(1月31日至2月6日),全市仅巴城主城区、恩阳区、南江县出现轻度污染,其他县(区)均为优或良,全市空气质量整体良好。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以制度规范方能抓常抓远。

    近年来,为加强环境保护、筑牢生态文明建设根基,巴中市坚决用纪法利剑保护绿水青山,相继颁布《巴中市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巴中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等涉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8部,并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巴中市重大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地方环保法治走在全省前列。

    在制度的保障下,久久为功。如今的巴中天更蓝了、水更绿了、土更净了,三大保卫战成效初现。

    聚焦打好打赢蓝天保卫战,巴中市深入实施严控工业污染、露天焚烧、燃煤污染等九大行动。2021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95.6%,较2015年提升4.7%,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全部清零。

    实施水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巴中市持续推进巴河流域综合治理,全面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城市建成区5条黑臭水体全部消除,1100余条河流、824座水库全部实现岸绿水清。2021年,全市6个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全部提升至II类标准,4个省控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

    对重点区域和行业分类分阶段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巴中建成68个地下水监测站点。积极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一城三区”整体推进餐厨垃圾油、水、渣分离,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

    绿色发展

    坚持“三区同建”,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通道

    今年3月,巴中市恩阳区柳林镇海山村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油菜花节,菜花地里烫火锅、情景音乐旅拍等创意活动吸引了不少游客。

    近年来,海山村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规模化经营,发展现代优质粮油产业园,实现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化”;开发农事体验、农耕文化项目,实现乡村田园“景区化”;坚持“产业围着园区转,聚居点跟随园区建”,实现传统村庄“社区化”。

    在这里,“三区同建”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理念推动“产村景文人”深度融合发展,既改善了当地村民的居住环境,又保障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激发了乡村振兴活力。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以林为骨、以水为脉、以业为魂,巴中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该市创新组建光雾山诺水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成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各1个、国家森林公园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21个和1个国家级、6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成为八方游客的“诗和远方”。

    “1+3”主导产业势如破竹,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集群”欣欣向荣,铸造了中国南江黄羊之乡、中国银耳之乡、中国富硒茶之乡、中国核桃之乡等10多个国字号招牌。尤其是通江银耳,年产值已达22亿元,品牌价值达40亿元。

    坚持“三区同建”,巴中打造生态城乡,在农村实行“产业园区+田园景区+新型社区”,在城市实行“产业园区+城市新区+旅游景区”,建成巴山田园综合体69个,成功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4个,建成国家级、省级全域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5个,有“三品一标”农产品287个。

    以全域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为抓手,巴中奋力打造美丽中国老区样板,红色革命老区持续焕发绿色生机。(施皓文 马小米 李子期)

    责任编辑: 张竹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巴中市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红色热土绿色崛起,奋力打造美丽中国老区样板

  • 2022年11月24日 10时35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地处巴中经开区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九寨山景区的绿道、人工湖。施皓文 摄


    津桥湖公园。施皓文 摄

    11月19日,在第十届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年会上,巴中市被正式授予“全国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荣誉称号,成为四川省首个上榜的地级市。截至目前,巴中市及5个县(区)实现国家、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命名全覆盖。

    巴中,位于神奇的北纬31度,在中国自然、地理、气候的南北分界线上,地处成都、重庆、西安三大城市几何中心,是秦巴片区中心城市、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这里是长江上游和秦岭重要生态屏障、国家重要水源涵养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双重功能区,巴山水青冈原始森林风景秀丽,有2650多种野生动植物在这里和谐共生,其中有78种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被誉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四川盆地北缘山地重要生物基因库”。

    近年来,巴中市委、市政府将高质量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纳入“三市两地一枢纽”建设发展战略,通过坚持打响精准脱贫、风险防范、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坚定不移走绿色崛起之路,从生态制度、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生态安全6个方面全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铺展出“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的美丽画卷。

    高位推动

    创建工作被纳入“三市两地一枢纽”建设发展战略

    初冬时节,地处巴中经开区城市核心区的九寨山景区依旧绿意盎然,环湖绿道上游客三五成群,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生态兴则文明兴。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如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巴中市首先从工作机制层面强化顶层设计,建立了党政主要领导任“双主任”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机制和党委副职统筹协调、政府副职主抓工作机制,实行月调度、季研判、年考核,高位推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该市先后印发了《巴中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巴中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市委、市政府班子成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清单》《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任务清单》等系列文件。

    坚持市级统揽、县区先行、全域推进,巴中市5个县(区)先后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省级生态县命名,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进入“十四五”,巴中市委市政府紧抓国家、省《“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等重大机遇,将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列入巴中“三市两地一枢纽”发展定位,以绿色崛起引领老区振兴。

    巴中市第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厚植生态本底,发展生态产业,提升生态价值,推动生态之绿迈向发展之绿,打造美丽中国老区样板。

    巴中市委五届二次全会确定,以“双碳”目标为引领,发挥巴中绿色生态优势,推动实现绿色崛起。

    锚定目标,该市出台了创建考核奖励办法,下达攻坚令、任务书,市级领导亲自挂帅出征……一系列举措力度空前,全市形成“众人划桨开大船”的创建局面。

    依法施治

    地方环保法治走在全省前列,筑牢绿色生态“防火墙”

    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因素。如何加强管理,守护好头顶的一片蓝天?2021年11月25日,巴中市出台《巴中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

    经过管理,今年春节期间(1月31日至2月6日),全市仅巴城主城区、恩阳区、南江县出现轻度污染,其他县(区)均为优或良,全市空气质量整体良好。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以制度规范方能抓常抓远。

    近年来,为加强环境保护、筑牢生态文明建设根基,巴中市坚决用纪法利剑保护绿水青山,相继颁布《巴中市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巴中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等涉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8部,并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巴中市重大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地方环保法治走在全省前列。

    在制度的保障下,久久为功。如今的巴中天更蓝了、水更绿了、土更净了,三大保卫战成效初现。

    聚焦打好打赢蓝天保卫战,巴中市深入实施严控工业污染、露天焚烧、燃煤污染等九大行动。2021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95.6%,较2015年提升4.7%,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全部清零。

    实施水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巴中市持续推进巴河流域综合治理,全面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城市建成区5条黑臭水体全部消除,1100余条河流、824座水库全部实现岸绿水清。2021年,全市6个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全部提升至II类标准,4个省控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

    对重点区域和行业分类分阶段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巴中建成68个地下水监测站点。积极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一城三区”整体推进餐厨垃圾油、水、渣分离,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

    绿色发展

    坚持“三区同建”,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通道

    今年3月,巴中市恩阳区柳林镇海山村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油菜花节,菜花地里烫火锅、情景音乐旅拍等创意活动吸引了不少游客。

    近年来,海山村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规模化经营,发展现代优质粮油产业园,实现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化”;开发农事体验、农耕文化项目,实现乡村田园“景区化”;坚持“产业围着园区转,聚居点跟随园区建”,实现传统村庄“社区化”。

    在这里,“三区同建”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理念推动“产村景文人”深度融合发展,既改善了当地村民的居住环境,又保障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激发了乡村振兴活力。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以林为骨、以水为脉、以业为魂,巴中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该市创新组建光雾山诺水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成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各1个、国家森林公园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21个和1个国家级、6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成为八方游客的“诗和远方”。

    “1+3”主导产业势如破竹,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集群”欣欣向荣,铸造了中国南江黄羊之乡、中国银耳之乡、中国富硒茶之乡、中国核桃之乡等10多个国字号招牌。尤其是通江银耳,年产值已达22亿元,品牌价值达40亿元。

    坚持“三区同建”,巴中打造生态城乡,在农村实行“产业园区+田园景区+新型社区”,在城市实行“产业园区+城市新区+旅游景区”,建成巴山田园综合体69个,成功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4个,建成国家级、省级全域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5个,有“三品一标”农产品287个。

    以全域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为抓手,巴中奋力打造美丽中国老区样板,红色革命老区持续焕发绿色生机。(施皓文 马小米 李子期)

    责任编辑: 张竹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