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以“四个三”助力青衣江流域 水环境保护取得实效

  • 2022年01月12日 15时31分
  • 来源: 雅安市府
  • 【字体:
  • 青衣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之一,是雅安的母亲河。2021年,全市继续抓细抓实青衣江河湖长制各项工作,推进青衣江流域河湖保护和水生态环境整体改善,为“打造川藏铁路第一城、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市”,筑牢长江上游生态高地奠定坚实基础。

    一、三大体系打造河湖铁军

    (一)组织体系。将青衣江流域内的181条河流、37座水库、24条渠道纳入河长制范围,共落实市、县、乡、村四级河长994人,实现水域河湖长无缝衔接、网格化管理。

    (二)制度体系。制定《雅安市河长制会议制度》《雅安市基层河(段)长巡河制度(试行)》等13项工作制度。完成了青衣江流域101个河湖“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2021-2025年)编制,实行年度“四张清单”管理。

    (三)治理体系。青衣江流域各级河湖长履行常态化巡河职责,研究解决河湖突出问题。2021年,市、县(区)、乡(镇)三级河湖长巡河湖16312人次,发现并整改问题1984个。与成都、乐山、眉山等市建立青衣江、玉溪河、周公河等跨界河流联防联控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统筹推进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同步管理保护。

    二、三大战役助推河湖保护

    (一)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力开展“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完成青衣江流域10户“散乱污”企业整治并验收;推进605个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监测工作;积极推广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科学施药施肥种植养殖技术,2021年青衣江流域畜禽粪肥资源化利用率高于81%,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统筹推进农村厕所粪肥利用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完成青衣江流域13个行政村、7793户农户2021年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项目建设任务。

    (二)水环境治理阻击战。运用青衣江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61条河流划界成果,常态化规范化开展“清四乱”,排查整治“四乱”问题59处;建立长效河道保洁机制,清理河道垃圾、漂浮物及河道障碍物2703吨;强化联合执法,打击涉水违法违规行为,2021年,青衣江流域共办理14件非法采砂案件、44件涉渔行政案件,违法案件查处结案率达100%。

    (三)水生态修复保卫战。大力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和非工程治理措施,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6平方公里。持续推进河湖生态修复,落地落细《雅安市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结合“爱鸟周”“世界湿地日”“世界环境日”开展湿地与水、野生鸟类保护相关主题活动。组织开展了多场增殖放流活动,青衣江流域累计放流各类鱼苗210余万尾,不断提升河湖水生态环境,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

    三、三大铁律做牢河湖生态

    (一)从体系上补位。出台全国首部《雅安市村级河(湖)长制条例》,规范村级河长选用、履职、工作保障、管理监督等工作,延伸河湖长体系的神经末梢。条例自2020年1月1日实施以来,村级河长制工作得到加强,河湖源头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置,大部分村落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名山区百丈镇解放村开展村级河湖管护体系建设”被确定为水利部党组第二批“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之一,水利部副部长魏山忠实地调研指导并给予充分肯定。

    (二)从水量上管控。出台《雅安市青衣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该条例是四川省首部规范流域水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特别是在水电站生态流量下泄管控方面的系统性立法属全国首创。2021年依据条例对不按规定下泄生态流量的水电站处罚11起,罚款40万元。河道减水的趋势得到有效扭转,清流回归河道,河流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三)从源头上发力。出台《雅安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若干规定》,该规定进一步深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名山区“高岗村模式”,明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有关单位的职责,通过宣传教育、示范引导等潜移默化的方式逐步增强村(居)民垃圾分类意识。

    四、三大成效展示河湖实景

    (一)水质持续保持优良。连续5年实现青衣江国控省控断面、水功能区、市本级及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三个达标率100%。在国家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19年1-3月国家地表水考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中,青衣江水环境质量位居全国第一位,其余时段长期保持优良水质。

    (二)农村环境美好。持续治理农村水环境,促进人居环境改善和乡村振兴,青衣江流域共建成88个水美新村,2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3个省级水利风景区,呈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三)经济发展转型。以河湖保护引领产业转型,发展石头、木头、水头“新三头经济”,整合涉农资金,整治河道、水库,将河湖水文景观有效串联。依托河湖资源,发展农家乐、民宿,建设旅游景区,拓展生态产业,发展绿色经济,实现产业转型。

    责任编辑: 张竹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雅安市以“四个三”助力青衣江流域 水环境保护取得实效

  • 2022年01月12日 15时31分
  • 来源: 雅安市府
  • 青衣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之一,是雅安的母亲河。2021年,全市继续抓细抓实青衣江河湖长制各项工作,推进青衣江流域河湖保护和水生态环境整体改善,为“打造川藏铁路第一城、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市”,筑牢长江上游生态高地奠定坚实基础。

    一、三大体系打造河湖铁军

    (一)组织体系。将青衣江流域内的181条河流、37座水库、24条渠道纳入河长制范围,共落实市、县、乡、村四级河长994人,实现水域河湖长无缝衔接、网格化管理。

    (二)制度体系。制定《雅安市河长制会议制度》《雅安市基层河(段)长巡河制度(试行)》等13项工作制度。完成了青衣江流域101个河湖“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2021-2025年)编制,实行年度“四张清单”管理。

    (三)治理体系。青衣江流域各级河湖长履行常态化巡河职责,研究解决河湖突出问题。2021年,市、县(区)、乡(镇)三级河湖长巡河湖16312人次,发现并整改问题1984个。与成都、乐山、眉山等市建立青衣江、玉溪河、周公河等跨界河流联防联控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统筹推进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同步管理保护。

    二、三大战役助推河湖保护

    (一)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力开展“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完成青衣江流域10户“散乱污”企业整治并验收;推进605个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监测工作;积极推广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科学施药施肥种植养殖技术,2021年青衣江流域畜禽粪肥资源化利用率高于81%,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统筹推进农村厕所粪肥利用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完成青衣江流域13个行政村、7793户农户2021年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项目建设任务。

    (二)水环境治理阻击战。运用青衣江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61条河流划界成果,常态化规范化开展“清四乱”,排查整治“四乱”问题59处;建立长效河道保洁机制,清理河道垃圾、漂浮物及河道障碍物2703吨;强化联合执法,打击涉水违法违规行为,2021年,青衣江流域共办理14件非法采砂案件、44件涉渔行政案件,违法案件查处结案率达100%。

    (三)水生态修复保卫战。大力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和非工程治理措施,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6平方公里。持续推进河湖生态修复,落地落细《雅安市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结合“爱鸟周”“世界湿地日”“世界环境日”开展湿地与水、野生鸟类保护相关主题活动。组织开展了多场增殖放流活动,青衣江流域累计放流各类鱼苗210余万尾,不断提升河湖水生态环境,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

    三、三大铁律做牢河湖生态

    (一)从体系上补位。出台全国首部《雅安市村级河(湖)长制条例》,规范村级河长选用、履职、工作保障、管理监督等工作,延伸河湖长体系的神经末梢。条例自2020年1月1日实施以来,村级河长制工作得到加强,河湖源头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置,大部分村落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名山区百丈镇解放村开展村级河湖管护体系建设”被确定为水利部党组第二批“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之一,水利部副部长魏山忠实地调研指导并给予充分肯定。

    (二)从水量上管控。出台《雅安市青衣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该条例是四川省首部规范流域水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特别是在水电站生态流量下泄管控方面的系统性立法属全国首创。2021年依据条例对不按规定下泄生态流量的水电站处罚11起,罚款40万元。河道减水的趋势得到有效扭转,清流回归河道,河流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三)从源头上发力。出台《雅安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若干规定》,该规定进一步深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名山区“高岗村模式”,明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有关单位的职责,通过宣传教育、示范引导等潜移默化的方式逐步增强村(居)民垃圾分类意识。

    四、三大成效展示河湖实景

    (一)水质持续保持优良。连续5年实现青衣江国控省控断面、水功能区、市本级及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三个达标率100%。在国家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19年1-3月国家地表水考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中,青衣江水环境质量位居全国第一位,其余时段长期保持优良水质。

    (二)农村环境美好。持续治理农村水环境,促进人居环境改善和乡村振兴,青衣江流域共建成88个水美新村,2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3个省级水利风景区,呈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三)经济发展转型。以河湖保护引领产业转型,发展石头、木头、水头“新三头经济”,整合涉农资金,整治河道、水库,将河湖水文景观有效串联。依托河湖资源,发展农家乐、民宿,建设旅游景区,拓展生态产业,发展绿色经济,实现产业转型。

    责任编辑: 张竹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