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将久久为功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巩固脱贫成果

  • 2022年01月11日 13时53分
  • 来源: 巴中市府
  • 【字体:
  • 为培育壮大巴中特色农业产业,推动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近日,我市印发《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巩固脱贫成效实施方案》,力争通过3-5年时间的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全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基础更加稳固,产业布局更加优化,产销衔接更加顺畅,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农村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到2025年

    建设提升茶叶、核桃、道地药材等市域特色产业基地165万亩,银耳(食用菌)、青花椒、芦笋等县域特色产业基地42万亩;

    年出栏南江黄羊50万只、青峪猪20万头、肉牛22万头、家禽2000万只、生猪350万头,实现水产品产量8万吨;

    成功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培育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4个,认定提升市星级现代农业园区20个;

    巩固培育国、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5个,建设农业产业化联合体5个,打造影响力大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个。

    聚焦优势 突出重点产业

    立足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突出县(区)“1个主导产业+1个特色产业”主攻方向,各县(区)重点选择1-2个、最多不超过3个特色主导产业,支持巴州区突出发展道地药材产业,支持恩阳区突出发展现代畜牧、有机果蔬(芦笋、魔芋)产业,支持南江县突出发展生态养殖、茶叶、道地药材(金银花)产业,支持通江县突出发展生态养殖、茶叶、银耳(食用菌)产业,支持平昌县突出发展茶叶、青花椒、肉牛产业;鼓励各县(区)以差异化发展为路径优化县域特色发展版图,发展县域优势产业。坚持县域统筹编制特色农业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引导资金、技术、人才、项目等要素向特色农业产业聚集,建设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坚持全市“一盘棋“,集中、连片、成带布局建设一批“百亩连线、千亩成带、万亩示范”的特色农业连片产业带。到2025年,建成特色农业产业连片产业带12个,培育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个,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提高到50%,申报认定一批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

    打造品牌 擦亮金字招牌

    实施“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战略,倾力打造“巴食巴适”“巴中云顶”区域公用品牌,凝聚巴中农业“金字招牌”影响力。大力开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到2025年达到300个,持续抓好品种、品质、品牌和标准化生产新“三品一标”工作。整合品牌资源,着力打造一批市场领军品牌,做响做强巴州丹参、恩阳芦笋、南江黄羊、通江银耳、平昌青花椒等特色品牌。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农业农村重大创建认定、农业品牌推选、农产品认证、农业展会等制度。依托线上线下各类展会、产销对接活动,加大农业品牌宣传推介力度,创响“巴字号”品牌。

    坚持有机带高端、绿色固中端“两条腿”跑市场的思路,细化细分高、中、低不同目标市场,统筹推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促进特色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推进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建设,培育一批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加工园区,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工集中区,推动龙头企业在巴中产地建设一批“第一车间”。

    畅通渠道 开展市场营销

    加快建设茶叶、银耳(食用菌)、青花椒等优势农产品专业集散中心和区域性交易市场,争取配套建设烘干冷链物流设施和电子商务中心,推动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直销和配送。支持建设田头市场、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农产品烘干冷链设施,新建或改扩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75个。开展“快递进村”行动,积极打造一地一品的寄递品牌项目。推进乡镇运输综合服务站、村级物流节点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打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鼓励建立京东、天猫商城等线上官方旗舰店和线下实体化旗舰店、专卖店、体验店。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培训培养电商实操人才,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参加“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川货全国行”“秦巴农洽会”等活动,做大做实农产品销售专区专柜专馆和定向直供直销渠道,持续开展公路、铁路、空港客运场站和高速公路服务区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共同行动。

    继续认定扶持带动脱贫人口稳定增收的龙头企业,倾斜支持项目安排、示范评定、融资贷款、保险保费、用地用电。引导农民入合作社,到2025年农民合作社入社率提高5个百分点。落实返乡创业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政策,选树培育县级以上返乡创业明星100名。

    责任编辑: 张竹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巴中市将久久为功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巩固脱贫成果

  • 2022年01月11日 13时53分
  • 来源: 巴中市府
  • 为培育壮大巴中特色农业产业,推动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近日,我市印发《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巩固脱贫成效实施方案》,力争通过3-5年时间的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全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基础更加稳固,产业布局更加优化,产销衔接更加顺畅,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农村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到2025年

    建设提升茶叶、核桃、道地药材等市域特色产业基地165万亩,银耳(食用菌)、青花椒、芦笋等县域特色产业基地42万亩;

    年出栏南江黄羊50万只、青峪猪20万头、肉牛22万头、家禽2000万只、生猪350万头,实现水产品产量8万吨;

    成功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培育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4个,认定提升市星级现代农业园区20个;

    巩固培育国、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5个,建设农业产业化联合体5个,打造影响力大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个。

    聚焦优势 突出重点产业

    立足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突出县(区)“1个主导产业+1个特色产业”主攻方向,各县(区)重点选择1-2个、最多不超过3个特色主导产业,支持巴州区突出发展道地药材产业,支持恩阳区突出发展现代畜牧、有机果蔬(芦笋、魔芋)产业,支持南江县突出发展生态养殖、茶叶、道地药材(金银花)产业,支持通江县突出发展生态养殖、茶叶、银耳(食用菌)产业,支持平昌县突出发展茶叶、青花椒、肉牛产业;鼓励各县(区)以差异化发展为路径优化县域特色发展版图,发展县域优势产业。坚持县域统筹编制特色农业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引导资金、技术、人才、项目等要素向特色农业产业聚集,建设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坚持全市“一盘棋“,集中、连片、成带布局建设一批“百亩连线、千亩成带、万亩示范”的特色农业连片产业带。到2025年,建成特色农业产业连片产业带12个,培育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个,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提高到50%,申报认定一批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

    打造品牌 擦亮金字招牌

    实施“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战略,倾力打造“巴食巴适”“巴中云顶”区域公用品牌,凝聚巴中农业“金字招牌”影响力。大力开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到2025年达到300个,持续抓好品种、品质、品牌和标准化生产新“三品一标”工作。整合品牌资源,着力打造一批市场领军品牌,做响做强巴州丹参、恩阳芦笋、南江黄羊、通江银耳、平昌青花椒等特色品牌。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农业农村重大创建认定、农业品牌推选、农产品认证、农业展会等制度。依托线上线下各类展会、产销对接活动,加大农业品牌宣传推介力度,创响“巴字号”品牌。

    坚持有机带高端、绿色固中端“两条腿”跑市场的思路,细化细分高、中、低不同目标市场,统筹推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促进特色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推进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建设,培育一批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加工园区,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工集中区,推动龙头企业在巴中产地建设一批“第一车间”。

    畅通渠道 开展市场营销

    加快建设茶叶、银耳(食用菌)、青花椒等优势农产品专业集散中心和区域性交易市场,争取配套建设烘干冷链物流设施和电子商务中心,推动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直销和配送。支持建设田头市场、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农产品烘干冷链设施,新建或改扩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75个。开展“快递进村”行动,积极打造一地一品的寄递品牌项目。推进乡镇运输综合服务站、村级物流节点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打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鼓励建立京东、天猫商城等线上官方旗舰店和线下实体化旗舰店、专卖店、体验店。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培训培养电商实操人才,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参加“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川货全国行”“秦巴农洽会”等活动,做大做实农产品销售专区专柜专馆和定向直供直销渠道,持续开展公路、铁路、空港客运场站和高速公路服务区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共同行动。

    继续认定扶持带动脱贫人口稳定增收的龙头企业,倾斜支持项目安排、示范评定、融资贷款、保险保费、用地用电。引导农民入合作社,到2025年农民合作社入社率提高5个百分点。落实返乡创业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政策,选树培育县级以上返乡创业明星100名。

    责任编辑: 张竹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