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土地整治携来乡村振兴春风
七月的风,携卷着一缕潮湿和炎热,“呼——”地掠过达州市宣汉县胡家镇鸭池村的稻田。仔细一瞧,蓝天白云掩映,青青秧苗之下是鱼儿摇摆的欢快身影。谁能想到,今日的鱼嬉稻田,曾经却是一块无人问津的撂荒地。
“实施土地整治后,我们流转了280余亩土地种植水稻,其中,150亩进行稻田养鱼。”位于宣汉县胡家镇鸭池村的宣汉县家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袁军说,现在不仅合作社产业越做越好,当地百姓收入也增加了不少。
而这仅仅只是全市农村土地整治画卷中的小小一笔。
作为十分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土地自古以来便是农民世代生存的关键依托。耕地坡度陡斜,缺少相应水利设施,撂荒土地东一块、西一块……相对于在几十个地块间奔波往返带来的诸多不便,在现代农业大趋势下,土地细碎化的弊端是规模化生产的资源“梗阻”。
为改变这一状况,“十三五”以来,全市自然资源系统将土地整治工作视为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据了解,达州市土地整治工作由各县(市、区)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牵头抓,采取倒排工期、重点督办等措施,主动协调财政、发改、审计、农业等部门落实好相应职责,为项目顺利推行保驾护航。
平坡地、筑耕道、通水渠……如今,经过大规模土地整治,渠县宝城镇连丰村良田成片、沟渠相通、阡陌相连,到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以前我们这里的农田土壤肥力不够,粮食产量一直上不去。”回忆起当初辛勤劳作却不能丰收的日子,渠县宝城镇连丰村村民熊为民直叫苦。
“村里的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总规模达8000亩,通过全面整治后,耕地等级由9等提至8等。”作为荒地变良田的见证者,渠县宝城镇连丰村党支部书记熊良钧感到由衷喜悦。
“土地整治实施后,该村新建起灌溉渠道和机耕道,购置了有机肥料,全村上千亩耕地肥力得以涵养,实现了‘从荒到有,从有到优’的可喜转变。”渠县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代毅说,他们还通过密切监测耕地地力情况、推广施肥技术、推出奖励机制等方式,吸引村民参与到土地整治中来。
土地整治项目也带来了大变化。“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合理布局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经整治后的耕地质量平均提高了1个等级,严格落实了耕地数量、质量的占补平衡。”达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一方面建成了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的高标准农田,有效保护了耕地资源;另一方面,通过土地整治,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益、配套了基础设施、改善了生产条件,实现了耕地规模经营、人口集中居住、产业集聚发展。
在渠县,曾经荒芜多年的山丘已是郁郁葱葱的蔬菜园;在宣汉县,曾经的撂荒农田因路渠配套,机械已经下田作业;在万源市,原本农闲无事的村民实现了季节性务工,部分村民还能获得整治区田550元/亩/年、地500元/亩/年的土地流转费……
土地整治,让村里的稻香、瓜果香越来越浓烈,也让当地百姓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日子越来越红火。
据达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统计,“十三五”期间,该局以提升耕地质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土地整治工程,共计投入省、市财政资金10.8亿元,实施土地整治项目78个、建设规模92万亩,新增耕地6.9万亩,为乡村振兴携来了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