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倾力打造“会呼吸”的海绵城市

  • 2021年05月18日 09时39分
  • 来源: 绵阳市府
  • 【字体:
  • 作为四川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近年来,绵阳市通过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屋顶绿化等技术措施,在市政道路建设、公园绿地提升、建筑小区微生态、城市河流生态提升治理等方面持续发力,立体探索海绵城市建设之路,打造“会呼吸”的城市。

    所谓海绵城市,就是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使城市在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相比于北方很多城市在海绵城市打造中强调雨水收集再利用,绵阳城区地下水位相对较高,海绵城市理念在绵阳的实施,首要目标偏重于实现“小雨不湿鞋、大雨不内涝”,防止城市严重积水。

    前些年,由于原有排水设施跟不上城市化进程,大量新建硬化路面,导致雨水渗入地下的比例大幅下降等原因,遇到持续强降雨,地表径流不能及时外排,雨水流向地势低洼地方,造成城市内涝。

    近年来,绵阳市在提升完善地下排水管网建设,注重市政抢险应对和防洪生态修复的同时,同步按照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新建和改建中推进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落实,采用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让人行道路面“透水”等手段,来提高主汛期城市的防汛承载能力。按照最新市政道路建设要求,改造后的高新区飞云大道东段人行道焕然一新,全线铺设透水砖,采用透水工艺,实现降雨不“流窜”,原地向下渗透。

    建设海绵城市,不光是提高城市雨水吸水蓄水能力和利用率,更是要保护城市原有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生态敏感区,发挥其海绵功能,保护自然、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城市小气候、减少热岛效应。

    绵阳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公园城市建设中,绵阳市十分重视保留原有池塘堰塘,通过配栽景观效果好、寿命长的乡土树种,营造微地形和改善原有雨水收集设施,最大限度地增强公园涵养雨水的功能。科技城人才公园内的黑堰塘就得到很好的保留,雨季发挥调蓄功能,下雨时,雨水会汇集到这里,再慢慢渗透地下,起到了蓄水、滞留的作用,缓解了下游雨水管网和城市低洼地段压力。

    绵阳作为山水型城市,以往的河堤绿带和景观带,为保证防洪功能,地势会比周围的道路高,呈“凸”字形,雨水往往容易从河堤和绿化带直接流到路面,一旦遇到暴雨天气,路面排水压力就会陡增。

    近年来,绵阳市实行“反向设计”,变成“凹”字形,绿地低于路面,雨水往绿化带排。安昌河和草溪河综合整治工程中,河岸从传统的突出防洪安全的“三面光”升级为亲水生态驳岸,形成互动的亲水生态河道绿色走廊。随着安昌河、草溪河生态绿廊建设的推进,“会呼吸”的海绵城市理念得到彰显。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绵阳市还倡导新建小区建设下沉式绿地等,提升海绵城市微生态。而对于老旧小区,则采用屋顶绿化等措施来实现。

    该负责人还介绍,从海绵城市建设角度来看,屋顶绿化主要在于生态效应和环境质量两方面。形状各异的坡顶屋,往往会有大量的平面裸露。除了美化环境,科学的屋顶绿化还具有滞留雨水、吸收空气中的污染气体、过滤空气、降尘等作用。近些年,绵阳在平政泵站、凯德广场等地探索绿色屋顶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下一步,绵阳城市楼顶将会出现更多的绿色“海绵宝宝”。

    海绵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理念转变的体现,下一步,绵阳市将以现代公园城市理念为指引,探索运用更多海绵城市建设的新举措,促进城市水资源的综合保护与利用,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和宜居水平,不断提高市民幸福指数和城市竞争力。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绵阳倾力打造“会呼吸”的海绵城市

  • 2021年05月18日 09时39分
  • 来源: 绵阳市府
  • 作为四川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近年来,绵阳市通过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屋顶绿化等技术措施,在市政道路建设、公园绿地提升、建筑小区微生态、城市河流生态提升治理等方面持续发力,立体探索海绵城市建设之路,打造“会呼吸”的城市。

    所谓海绵城市,就是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使城市在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相比于北方很多城市在海绵城市打造中强调雨水收集再利用,绵阳城区地下水位相对较高,海绵城市理念在绵阳的实施,首要目标偏重于实现“小雨不湿鞋、大雨不内涝”,防止城市严重积水。

    前些年,由于原有排水设施跟不上城市化进程,大量新建硬化路面,导致雨水渗入地下的比例大幅下降等原因,遇到持续强降雨,地表径流不能及时外排,雨水流向地势低洼地方,造成城市内涝。

    近年来,绵阳市在提升完善地下排水管网建设,注重市政抢险应对和防洪生态修复的同时,同步按照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新建和改建中推进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落实,采用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让人行道路面“透水”等手段,来提高主汛期城市的防汛承载能力。按照最新市政道路建设要求,改造后的高新区飞云大道东段人行道焕然一新,全线铺设透水砖,采用透水工艺,实现降雨不“流窜”,原地向下渗透。

    建设海绵城市,不光是提高城市雨水吸水蓄水能力和利用率,更是要保护城市原有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生态敏感区,发挥其海绵功能,保护自然、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城市小气候、减少热岛效应。

    绵阳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公园城市建设中,绵阳市十分重视保留原有池塘堰塘,通过配栽景观效果好、寿命长的乡土树种,营造微地形和改善原有雨水收集设施,最大限度地增强公园涵养雨水的功能。科技城人才公园内的黑堰塘就得到很好的保留,雨季发挥调蓄功能,下雨时,雨水会汇集到这里,再慢慢渗透地下,起到了蓄水、滞留的作用,缓解了下游雨水管网和城市低洼地段压力。

    绵阳作为山水型城市,以往的河堤绿带和景观带,为保证防洪功能,地势会比周围的道路高,呈“凸”字形,雨水往往容易从河堤和绿化带直接流到路面,一旦遇到暴雨天气,路面排水压力就会陡增。

    近年来,绵阳市实行“反向设计”,变成“凹”字形,绿地低于路面,雨水往绿化带排。安昌河和草溪河综合整治工程中,河岸从传统的突出防洪安全的“三面光”升级为亲水生态驳岸,形成互动的亲水生态河道绿色走廊。随着安昌河、草溪河生态绿廊建设的推进,“会呼吸”的海绵城市理念得到彰显。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绵阳市还倡导新建小区建设下沉式绿地等,提升海绵城市微生态。而对于老旧小区,则采用屋顶绿化等措施来实现。

    该负责人还介绍,从海绵城市建设角度来看,屋顶绿化主要在于生态效应和环境质量两方面。形状各异的坡顶屋,往往会有大量的平面裸露。除了美化环境,科学的屋顶绿化还具有滞留雨水、吸收空气中的污染气体、过滤空气、降尘等作用。近些年,绵阳在平政泵站、凯德广场等地探索绿色屋顶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下一步,绵阳城市楼顶将会出现更多的绿色“海绵宝宝”。

    海绵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理念转变的体现,下一步,绵阳市将以现代公园城市理念为指引,探索运用更多海绵城市建设的新举措,促进城市水资源的综合保护与利用,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和宜居水平,不断提高市民幸福指数和城市竞争力。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