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有效解决饮水安全“最后一公里”

  • 2021年04月21日 14时26分
  • 来源: 广元市府
  • 【字体:
  • 累计新建各类农村供水工程1.34万处,建成56个千吨万人水厂,广元市农村饮水工程完工、资金到位、解决人数、水质达标实现“四个100%”;

    脱贫攻坚以来,广元市共投入各类水利脱贫攻坚资金71亿,全市河流水质达标率100%;

    ……

    农村贫困人口饮水安全是“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广元市始终把农村饮水安全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作为脱贫攻坚的底线任务来抓,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打通供水“神经末梢”,有效解决了饮水安全“最后一公里”问题,缕缕清泉成为山区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重要依托。

    供水“动脉”直达产业末梢

    广元市按照“建大、并中、减小”理念,坚持“集中供水为主、联户供水为辅、分散供水为补”原则,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力推进分散供水工程整合力度,实行联村并网集中供水,向上争取落实专项补助资金1100余万元,累计选聘贫困地区公益性水利工程巡管员1700名,有效解决农村水利工程建后管理问题。通过市县两级水利部门克难攻坚,实现了现行标准下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

    脱贫攻坚以来,广元市加快推进中小型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全力推动大寨、雷家河等2座中型水库枢纽主体工程建设,全面建成总投资9.79亿元、总装机容量30万千瓦的上石盘电航枢纽工程并投产运行。罐子坝大型水库工程前期工作启动,亭子口灌区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大力实施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等项目,稳步推进生产用水水网建设。二郎关、西关、梅岭关、剑门关水库已完成蓄水验收,曲河、乐园、双峡湖水库进入试蓄水阶段,新增水利工程蓄水能力1亿立方米,产业发展的供水“心脏”正蓬勃跳动。

    广元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36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69万亩,总蓄引提水能力达68亿立方米,管灌、喷灌、滴管等农业节水工程措施大力推广,供水“动脉”不断输送养分,“毛细血管”直达产业末梢。


    广元市剑阁县城北镇水池村千亩柑橘园

    生态治理打造水美广元

    6年多来,广元市突出抓好水土保持、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等项目的实施以及水利风景区创建,真正体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奠定坚实基础。

    2016年,广元市顺利承办了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广元水利改革发展经验在全省推广,广元市连续三年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绩效考核中名列全省前三名。

    近年来,广元市建立完善全市1840条河流、761座中小型水库、15条重要渠道和农村地区河流、沟渠、塘堰名录和“一河(库渠堰)一档”,设立河(段)长2304名、库长1012名、渠长36名、堰长18名。《广元市白龙湖亭子湖保护条例》《广元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等2个实体性地方法规有力推动了河湖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深入推进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行动”,建立“广元—汉中”联合保护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机制,签署巴中、南充、绵阳等跨市界河流联防联控联治合作协议,开展河湖“清四乱”、入河排污口、岸线保护等专项整治,广元市河流水质达标率100%,其中嘉陵江、白龙江、东河、清江河等主要河流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白龙江流域断面水质达I类标准,实现了“一江清水出广元”。


    整治后的旺苍县茨竹垭水库

    村有“水池”甘泉来

    广元市剑阁县城北镇西南,有一名叫“水池”的村庄,“缺水”曾经一直是村民头疼的事情。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这里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改变,吃上“放心水”,用上“致富水”。

    “以前这个地方全是茅坡,前几年低效林开发,才有现在的样子。”站在水池村高处,顺着城北水务站站长聂丕国手指的方向,可以看到一大片规划齐整的柑橘林。这里是2017年打造的农业园区,古色古香的亭子矗立园区中央,人行道和车道依次排开,既可观光,又可通行。在离亭子100米开外的地方,有一座白色平房依偎在山坡旁。村主任母正献介绍,这就是全村集体兴建的提灌站。“下面的小2型水库抽水到提灌站,经处理后,输送给每家每户。”山上的高位水池可满足水池村248户的日常所需,还能为邻近的闻溪乡提供“放心水”。

    广元市剑阁县水利局多措并举,投入189万元,对水池村的8口山坪塘进行标准化改造。“利用山顶山坪塘高位的优势,构建了灌区的管网。”剑阁县水利局水资源股股长程宝德说,目前,园区已实行水肥一体化布局,直径50米的喷水装置,让每棵柑橘树都能“喝饱水”。

    产业依水而兴。高效节水灌溉,不仅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还能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前这里全都是荒山,老百姓除了种田种地,几乎没啥其他收入。”母正献说,水池村将低效林开发出来,建成现代农业园区,给当地老百姓提供了长久可持续的发展,通过收土地租金和在园区务工,这里的老百姓年收入至少增收一万元。

    如今的水池村,山环水润,宜美宜居。


    昭化区太公镇玄贞村冯素清用上“放心水”

    不仅要群众喝上水,还要喝上干净水

    “5年前,场镇生活用水是从嘉陵江抽水到山梁水池中,沉淀后通往各家各户。一到洪水季节,水特别浑浊。现在建好了梅岭关水库,我们吃的是梅岭关水厂供来的自来水,干净卫生,放心。”广元市昭化区射箭场镇居民杨志芬老人开心地说。

    跟杨志芬老人有同样感受的,还有广元市昭化区太公镇玄贞村五组村民冯素清。

    “以前吃水难,井也打过,但是水不够。”冯素清回忆,“我们还去过邻村背水。”

    近年来,广元市太公镇饮水安全项目相继投入使用,村民们在家喝上了自来水。

    针对广元市水源结构复杂,区域性、季节性缺水和供水水质不稳定等问题,我市通过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强化水源地巡查保护和治理,坚持多水源并联互通、双水源供水等举措,全力保障水源地水质和农村供水水量。同时,还建立了“水厂自检、县区水质检测中心巡检、卫生疾控部门监测”三级水质监测体系,完善水处理工艺和消毒设施配备,切实保障供水水质安全,真正让农村群众吃上干净水、放心水。

    告别了吃水难的历史,靠双手脱贫的冯素清再也不用为水源犯愁,她用心发展生猪养殖。同村的村民仲明德说,自来水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他们靠自己劳动致富的信心更强了。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广元市有效解决饮水安全“最后一公里”

  • 2021年04月21日 14时26分
  • 来源: 广元市府
  • 累计新建各类农村供水工程1.34万处,建成56个千吨万人水厂,广元市农村饮水工程完工、资金到位、解决人数、水质达标实现“四个100%”;

    脱贫攻坚以来,广元市共投入各类水利脱贫攻坚资金71亿,全市河流水质达标率100%;

    ……

    农村贫困人口饮水安全是“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广元市始终把农村饮水安全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作为脱贫攻坚的底线任务来抓,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打通供水“神经末梢”,有效解决了饮水安全“最后一公里”问题,缕缕清泉成为山区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重要依托。

    供水“动脉”直达产业末梢

    广元市按照“建大、并中、减小”理念,坚持“集中供水为主、联户供水为辅、分散供水为补”原则,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力推进分散供水工程整合力度,实行联村并网集中供水,向上争取落实专项补助资金1100余万元,累计选聘贫困地区公益性水利工程巡管员1700名,有效解决农村水利工程建后管理问题。通过市县两级水利部门克难攻坚,实现了现行标准下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

    脱贫攻坚以来,广元市加快推进中小型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全力推动大寨、雷家河等2座中型水库枢纽主体工程建设,全面建成总投资9.79亿元、总装机容量30万千瓦的上石盘电航枢纽工程并投产运行。罐子坝大型水库工程前期工作启动,亭子口灌区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大力实施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等项目,稳步推进生产用水水网建设。二郎关、西关、梅岭关、剑门关水库已完成蓄水验收,曲河、乐园、双峡湖水库进入试蓄水阶段,新增水利工程蓄水能力1亿立方米,产业发展的供水“心脏”正蓬勃跳动。

    广元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36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69万亩,总蓄引提水能力达68亿立方米,管灌、喷灌、滴管等农业节水工程措施大力推广,供水“动脉”不断输送养分,“毛细血管”直达产业末梢。


    广元市剑阁县城北镇水池村千亩柑橘园

    生态治理打造水美广元

    6年多来,广元市突出抓好水土保持、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等项目的实施以及水利风景区创建,真正体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奠定坚实基础。

    2016年,广元市顺利承办了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广元水利改革发展经验在全省推广,广元市连续三年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绩效考核中名列全省前三名。

    近年来,广元市建立完善全市1840条河流、761座中小型水库、15条重要渠道和农村地区河流、沟渠、塘堰名录和“一河(库渠堰)一档”,设立河(段)长2304名、库长1012名、渠长36名、堰长18名。《广元市白龙湖亭子湖保护条例》《广元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等2个实体性地方法规有力推动了河湖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深入推进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行动”,建立“广元—汉中”联合保护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机制,签署巴中、南充、绵阳等跨市界河流联防联控联治合作协议,开展河湖“清四乱”、入河排污口、岸线保护等专项整治,广元市河流水质达标率100%,其中嘉陵江、白龙江、东河、清江河等主要河流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白龙江流域断面水质达I类标准,实现了“一江清水出广元”。


    整治后的旺苍县茨竹垭水库

    村有“水池”甘泉来

    广元市剑阁县城北镇西南,有一名叫“水池”的村庄,“缺水”曾经一直是村民头疼的事情。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这里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改变,吃上“放心水”,用上“致富水”。

    “以前这个地方全是茅坡,前几年低效林开发,才有现在的样子。”站在水池村高处,顺着城北水务站站长聂丕国手指的方向,可以看到一大片规划齐整的柑橘林。这里是2017年打造的农业园区,古色古香的亭子矗立园区中央,人行道和车道依次排开,既可观光,又可通行。在离亭子100米开外的地方,有一座白色平房依偎在山坡旁。村主任母正献介绍,这就是全村集体兴建的提灌站。“下面的小2型水库抽水到提灌站,经处理后,输送给每家每户。”山上的高位水池可满足水池村248户的日常所需,还能为邻近的闻溪乡提供“放心水”。

    广元市剑阁县水利局多措并举,投入189万元,对水池村的8口山坪塘进行标准化改造。“利用山顶山坪塘高位的优势,构建了灌区的管网。”剑阁县水利局水资源股股长程宝德说,目前,园区已实行水肥一体化布局,直径50米的喷水装置,让每棵柑橘树都能“喝饱水”。

    产业依水而兴。高效节水灌溉,不仅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还能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前这里全都是荒山,老百姓除了种田种地,几乎没啥其他收入。”母正献说,水池村将低效林开发出来,建成现代农业园区,给当地老百姓提供了长久可持续的发展,通过收土地租金和在园区务工,这里的老百姓年收入至少增收一万元。

    如今的水池村,山环水润,宜美宜居。


    昭化区太公镇玄贞村冯素清用上“放心水”

    不仅要群众喝上水,还要喝上干净水

    “5年前,场镇生活用水是从嘉陵江抽水到山梁水池中,沉淀后通往各家各户。一到洪水季节,水特别浑浊。现在建好了梅岭关水库,我们吃的是梅岭关水厂供来的自来水,干净卫生,放心。”广元市昭化区射箭场镇居民杨志芬老人开心地说。

    跟杨志芬老人有同样感受的,还有广元市昭化区太公镇玄贞村五组村民冯素清。

    “以前吃水难,井也打过,但是水不够。”冯素清回忆,“我们还去过邻村背水。”

    近年来,广元市太公镇饮水安全项目相继投入使用,村民们在家喝上了自来水。

    针对广元市水源结构复杂,区域性、季节性缺水和供水水质不稳定等问题,我市通过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强化水源地巡查保护和治理,坚持多水源并联互通、双水源供水等举措,全力保障水源地水质和农村供水水量。同时,还建立了“水厂自检、县区水质检测中心巡检、卫生疾控部门监测”三级水质监测体系,完善水处理工艺和消毒设施配备,切实保障供水水质安全,真正让农村群众吃上干净水、放心水。

    告别了吃水难的历史,靠双手脱贫的冯素清再也不用为水源犯愁,她用心发展生猪养殖。同村的村民仲明德说,自来水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他们靠自己劳动致富的信心更强了。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