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加快建设西部先进制造强市

  • 2020年07月22日 09时57分
  • 来源: 绵阳市政务网
  • 【字体:
  • “振奋人心,收获颇多!”7月21日,走出全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的会场,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安斌感慨道,当全省的“目光”都聚焦在绵阳制造业上,我们倍感荣幸,也增添了动力。

    从唐安斌简单的言语中,能感受到绵阳制造业企业的自信。而信心十足的背后,是绵阳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妙招。

    将目光从会场移向车间。上料、制膜、分切、包装……东材科技电工聚酯薄膜生产线,自动化生产设备“嗡嗡”运转,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加紧赶制订单。就是这款“电工聚酯薄膜”,入选全国第四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企业的自主创新,更离不开市委市政府这双强有力的“推手”。近年来,绵阳市从顶层设计入手,找准发展定位,坚持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资源要素向工业聚集、政策措施向工业倾斜、工作力量向工业加强,加快建设西部先进制造强市。

    在产业布局上,制定《绵阳市工业重点产业及空间布局方案》,确立全市先进制造业“6+6”产业体系,着力发展电子信息、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6大重点产业,谋划布局5G、新型显示、智慧家庭、新型功能材料、北斗卫星应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6大创新产业。

    在政策支撑上,出台实施《关于加快建设西部先进制造强市的实施意见》《绵阳市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七个行动计划》《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在制度机制上,建立市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制度、市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服务绿卡制度,以及服务项目建设“五个一”、创新产业发展“六个一”等工作机制。

    目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1059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340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47户、高成长型企业68户、行业小巨人企业7户……这组数据,是绵阳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第二个“妙招”的成果。

    简而言之,就是抓好企业培育,壮大主体。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领航计划”,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初步形成了“千亿级企业领航、百亿级企业带动、十亿级企业支撑”的大企业大集团群体;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涌泉计划”,形成初创企业—成长型企业—规上成熟企业的良性发展梯队;实施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登峰计划”,引导企业深耕行业细分市场。

    如果翻开绵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单,项目投资是必不可少的一环。绵阳市双管齐下抓实项目投资,一边狠抓项目引进拓增量,一边加大技术改造挖存量,增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动力。2015年以来,累计引进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83个;累计实施工业项目613个,工业投资年均增长12.8%;累计实施技改项目440个,技改投资年均增长9.5%。

    如何强化载体建设,进一步拓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空间?绵阳市把园区作为制造业发展“主战场”,全市2个国家级园区、8个省级园区、2个市级园区聚集规上工业企业864户,产业集中度达84%。同时,以现有工业园区作为承载地,加快建设新型显示、5G等11个先进制造产业功能区,打造工业园区升级版。

    而抓创新赋能则为绵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一组数据就能窥见一二:绵阳市实施重点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4亿元以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占比达97.39%,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84家。

    不仅要让企业站稳绵阳科技创新的“C位”,更要让产业链“动起来”。近年来,绵阳市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产业协同创新能力、行业创新引领能力、企业智能制造水平上下足功夫,让更多的科技成果之光照进现实。

    2019年,绵阳市营商环境评价综合排名位居全省第2位;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一般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分别压减至2个、2.5个、80个工作日以内,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解码绵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道,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

    随着“服务型政府43条”“优化营商环境35条”“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33条”“改进服务工业企业9条”等政策措施的落地实施,我市持续为优化营商环境“放大招”,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围着企业转,盯着项目干”,有效提升项目落地建设效率。

    责任编辑: 贺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绵阳加快建设西部先进制造强市

  • 2020年07月22日 09时57分
  • 来源: 绵阳市政务网
  • “振奋人心,收获颇多!”7月21日,走出全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的会场,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安斌感慨道,当全省的“目光”都聚焦在绵阳制造业上,我们倍感荣幸,也增添了动力。

    从唐安斌简单的言语中,能感受到绵阳制造业企业的自信。而信心十足的背后,是绵阳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妙招。

    将目光从会场移向车间。上料、制膜、分切、包装……东材科技电工聚酯薄膜生产线,自动化生产设备“嗡嗡”运转,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加紧赶制订单。就是这款“电工聚酯薄膜”,入选全国第四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企业的自主创新,更离不开市委市政府这双强有力的“推手”。近年来,绵阳市从顶层设计入手,找准发展定位,坚持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资源要素向工业聚集、政策措施向工业倾斜、工作力量向工业加强,加快建设西部先进制造强市。

    在产业布局上,制定《绵阳市工业重点产业及空间布局方案》,确立全市先进制造业“6+6”产业体系,着力发展电子信息、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6大重点产业,谋划布局5G、新型显示、智慧家庭、新型功能材料、北斗卫星应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6大创新产业。

    在政策支撑上,出台实施《关于加快建设西部先进制造强市的实施意见》《绵阳市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七个行动计划》《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在制度机制上,建立市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制度、市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服务绿卡制度,以及服务项目建设“五个一”、创新产业发展“六个一”等工作机制。

    目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1059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340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47户、高成长型企业68户、行业小巨人企业7户……这组数据,是绵阳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第二个“妙招”的成果。

    简而言之,就是抓好企业培育,壮大主体。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领航计划”,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初步形成了“千亿级企业领航、百亿级企业带动、十亿级企业支撑”的大企业大集团群体;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涌泉计划”,形成初创企业—成长型企业—规上成熟企业的良性发展梯队;实施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登峰计划”,引导企业深耕行业细分市场。

    如果翻开绵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单,项目投资是必不可少的一环。绵阳市双管齐下抓实项目投资,一边狠抓项目引进拓增量,一边加大技术改造挖存量,增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动力。2015年以来,累计引进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83个;累计实施工业项目613个,工业投资年均增长12.8%;累计实施技改项目440个,技改投资年均增长9.5%。

    如何强化载体建设,进一步拓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空间?绵阳市把园区作为制造业发展“主战场”,全市2个国家级园区、8个省级园区、2个市级园区聚集规上工业企业864户,产业集中度达84%。同时,以现有工业园区作为承载地,加快建设新型显示、5G等11个先进制造产业功能区,打造工业园区升级版。

    而抓创新赋能则为绵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一组数据就能窥见一二:绵阳市实施重点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4亿元以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占比达97.39%,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84家。

    不仅要让企业站稳绵阳科技创新的“C位”,更要让产业链“动起来”。近年来,绵阳市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产业协同创新能力、行业创新引领能力、企业智能制造水平上下足功夫,让更多的科技成果之光照进现实。

    2019年,绵阳市营商环境评价综合排名位居全省第2位;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一般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分别压减至2个、2.5个、80个工作日以内,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解码绵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道,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

    随着“服务型政府43条”“优化营商环境35条”“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33条”“改进服务工业企业9条”等政策措施的落地实施,我市持续为优化营商环境“放大招”,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围着企业转,盯着项目干”,有效提升项目落地建设效率。

    责任编辑: 贺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