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新基建”机遇 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布局
随着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对各个行业的渗透不断加强,带来了更多的产业发展机会。去年,成都市电子信息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400亿元,同比增长14.07%,位居全国前列,中西部城市第一位。瞄准“新基建”机遇,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今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将从产业链、创新生态、要素保障及空间布局等领域加快建设。
现状
全球70%IPad平板电脑
近20%笔记本电脑产自成都
2019年,成都市电子信息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400亿元,同比增长14.07%,位居全国前列,中西部城市第一位;成功获批国家“芯火”双创基地、国家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国家超高清视频产业基地、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基地,全面推进统筹规划布局、优化产业体系、完善创新生态等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从产业方向来看,去年,成都集成电路产业产值约1000亿元,同比增长19.5%,位居全国第五。其中,IC设计销售收入70.4亿元,排名全国第七;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7家,全国排名第六;聚集上下游企业150余家,初步形成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
新型显示产业初步切入产业高端领域,占据一定先发优势。2019年,成都新型显示产业产值350亿元,同比增长40%,产能居全国第四。在AMOLED柔性显示等细分领域占据全球行业领先,京东方B7工厂是全国首条、世界第二条柔性显示生产线。
去年,成都智能终端产业实现产值2478亿元,同比增长10.3%,占全国总产量约9.3%,排名全国前五,中西部第一。聚集富士康、戴尔、联想等国际知名企业10余家,全球70%的IPad平板电脑和近20%的笔记本电脑产自成都。
措施
以产业新型基础设施为支撑
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融合
今年,将从产业链、创新生态、要素保障及空间布局等领域加快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建设。
产业链是产业生态圈构建完善的核心基础,将围绕头部企业聚点成链、围绕关键环节聚链成片,构建更为强健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其中,围绕头部企业聚点成链,依托产业龙头强化本地配套,强化产业链加速形成;围绕关键环节聚链成片,抢占价值链高端,构筑产业核心竞争力。
创新生态是产业生态圈能级跃升的关键所在,将以产业新型基础设施为支撑,以应用场景为带动,大力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打造新型基础设施和公共技术平台,以产业细分方向为引领,以产业社区为空间单元,实现由项目招引为主的点状聚集向平台培育为主的圈层融合转变;强化应用场景统筹实施力度,注重发挥龙头企业主导实施作用和产业带动作用,实现应用场景的供给由单点带动向生态带动转变。
空间布局是产业生态圈落地实施的重要依托,要致力提升区域整体产业协同水平。聚焦功能区产城融合,以产业社区为抓手加强功能配套;聚焦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环节,以产业社区为抓手,推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推动产业链企业的空间聚集,实现产业生态社区化;针对产业需求精准设计功能,实现功能配套社区化;全面落实公园城市建设理念,实现绿色生态社区化。同时,推进空间布局优化,将重点细分产业落位到5个主要产业功能区,形成以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成都新经济活力区为两个综合核心承载区域,以成都科学城、成都芯谷(双流)和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3个重要功能支撑极,与其他产业功能区实现功能区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