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自贡分区分类疫情防控工作规范最新版来了!

  • 2020年03月01日 13时39分
  • 来源: 自贡市府
  • 【字体:
  • 近日,自贡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分区分类疫情防控工作规范(2.0版)》全文如下:

    一、社区(小区)疫情防控工作规范

    (一)加强网格管理

    1.区域划分。相对独立有围墙的社区(小区),原则上单独划分;开放式有多个通道的社区(小区),由街道按照“便于防控、有序运行,宜大则大、宜小则小”的原则,统筹划分网格区域,减少出入路口,确保有效管控;出现确诊、疑似病例的社区(小区),应当按照疾控要求实行封闭管理。

    2.点位设置。每个网格区域保留1—2个人行、车行出入口,其余通道采取关闭大门、设置警戒线等方式暂停出入。每个出入口设置检测点位,24小时轮班值守,每岗原则不少于2人。

    3.责任分工。在区(县)、街道的统一领导下,实行网格化、地毯式管理,责任到人。其中有物管的由物业公司、无物管的由社区负责,并整合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小组长、楼栋长、党员、志愿者、帮扶干部、辖区单位等共同做好防控。值守人员上岗前由街道组织进行检测方法及自我防护知识的培训。街道及派出所要强化对工作措施的执行保障,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纠纷,对不听劝导、拒不配合、强行冲关以及故意谎报、瞒报近14天旅居史的,依法采取措施。

    (二)加强进出管理

    4.凡进必检。凡是进入社区(小区)的行人及司乘,必须测量体温。体温超过37.3度的,按相关规定及流程进行处理并报告。

    5.六问四登记。实行“哪里人、哪里来、干什么、近期有无离开自贡、有无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有无接触疫情高风险地区人员”等六问及“疫情高风险地区到(返)市必登记、近期到(返)市必登记、身体异常必登记、社区(小区)外来人员必登记”四登记。

    6.外来人员管控。外来人员进入社区(小区)原则不放行,确需进入的须体温正常、佩戴口罩,并持本人有效证件登记。

    (三)加强人员管理

    7.加强重点人群管理。在做好“四登记”人员分类管理的同时,继续加强对外地户籍、疫情高风险地区户籍、居家隔离观察人员等重点人群的管控。

    8.关爱特殊群体。积极主动配合医务人员,做好居家隔离观察对象随访工作,防止其离开居所,同时提供“两代服务”(生活物资代买、日常事项代办),确保情绪稳定、正常生活。做好老年、残疾人群刚性需求服务,引导少出门,有效控制风险。做好困难和孤寡群体的关心关爱,给予日常照料服务,进行定期探访。

    9.持续宣传引导。加强防控形势和防疫知识宣传,引导落实“五要五不”(要出门戴口罩、要日常勤洗手、要做好居家卫生、要做到室内常通风、要及时报告可疑人员或情况,不吃野味、不扎堆聊天打牌、不相互串门聚餐、不乱扔废弃口罩、不造谣传谣信谣)。

    (四)加强场所管理

    10.做好消毒(消杀)。倡导讲卫生、除陋习,做好社区(小区)环境卫生,坚持日常保洁。每天对门卫室、楼梯间、电梯间、公共卫生间、停车场、垃圾房、户外公共设施等清洁消毒。引导业主对住房、工作场所每日通风至少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11.关停聚集场所。关闭老年活动室、棋牌室、日照中心、文体活动场所等人员聚集场所,暂停所有可能会引起人员聚集的社区文体活动。养老机构等特殊场所实行全封闭管理。

    12.提倡无接触配送。划定特定区域用来临时收投快递(邮件)、接收外卖,并通知居民自行领取。

    二、村组疫情防控工作规范

    (一)外防输入

    1.设点排查。采取跨镇跨村联设、重要节点单设、市际交界必设等方式,因地制宜设置体温检测和人员登记点,重点排查市外到(返)人员、身体异常人员,不得影响正常通行。

    2.联动排查。动态排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采购商等外来人员,建立健康管理台账。健全村民发现报告机制,通过院落自治、每日巡查等方式,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二)内防扩散

    3.管到人头。加强居家隔离等重点人员管理和服务,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核查、快速处置。对不听劝导、拒不配合以及故意谎报、瞒报疫情重点地区旅居史的,依法采取措施。

    4.严防聚集。暂停赶集、餐饮、茶馆、庙会、坝坝宴、文化娱乐等聚集性活动。引导群众红事缓办、白事简办,确需办理的需落实防护措施,经村“两委”同意后报乡镇(街道)备案。

    5.抓好灭源。动员村民整治庭院及室内卫生,落实村保洁员制度,及时清运村内垃圾。规范畜禽养殖行为,防止畜禽乱养乱放。做好公共区域、垃圾收运点等重点场所消毒。

    6.强化宣传。加强防疫知识和防控形势宣传,引导群众讲卫生、除陋习,不串门、不扎堆。结合各村组实际,引导群众合理使用口罩,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三、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工作规范

    1.进出人员“全监测”。各医疗机构出入口实行统一管理,在所有入口设立体温筛查点,对所有进入人员实施体温检测。对在院患者进行全面排查,发现疑似病例立即转院或转科。对陪护探视人员严格排查旅居史和监测体温。

    2.就医诊疗“三实行”。一是实行实名制就诊。患者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在医疗机构实名挂号就诊,同时提供手机号码等有效联系方式。二是实行合理限号。各医疗机构合理限号,有条件的实行网上预约。三是实行分时就诊。各医疗机构通过引导患者分时段就诊,有效分流患者,减少院内聚集。

    3.门诊就诊“三指导”。一是指导有发热等症状及相关流行病学史的患者到就近发热门诊就诊。二是指导就诊患者做好手卫生,佩戴好口罩,对患者普及健康知识,提升自我防护能力。三是指导就诊患者主动配合医院进行体温测量及流行病史询问。

    4.发热病人“两分类”。一是患者有流行病学史,有症状,有相关检查支持,实施“五同步”。二是患者无流行病学史,有症状,有相关检查支持,实施严密的隔离观察并进一步明确诊断。

    5.门诊流程“三明确”。一是明确分区。有醒目标示,划定污染区、潜在污染区和清洁区。二是明确通道。三级医院设置单流向的医务人员、普通病人、发热病人“三通道”,二级医院设置可疑病人和其他人员“双通道”,基层医疗机构要规范设置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三是明确分诊。预检分诊初筛发热病人,候诊区再次测量患者体温,首诊医生再次分诊发热病人。

    6.门诊诊疗“五同步”。对具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实行“五同步”,即:同步开展留院隔离医学观察,同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同步采样核酸检测,同步对该患者的直接接触者实施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同步通知所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展其他密切接触者摸排,形成信息反馈闭环。

    7.资源储备“四集中”。按照“集中患者,统筹安排就近就医;集中专家,上下联动全力救治;集中资源,统一调配应急物资;集中救治,中西并重发挥优势”的原则,做好患者医疗救治工作。

    8.防护技能“全培训”。按照新冠肺炎防治工作业务指南和新冠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等方案,开展全员培训、全员实操、全员考核,实现全员过关,切实提升医务人员防护意识。

    9.院感防护“三消毒”。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每日对医疗机构内部环境、医疗器械设备、医用织物开展消毒,并做好登记管理。

    10.医疗废物“严管理”。对新冠肺炎患者、疑似患者所产生的医疗废弃物要实施分类管理,务必做到专用容器、加层包装、严格消毒和标识“新冠”。

    四、工业企业疫情防控工作规范

    (一)复工前

    1.组织保障要到位。业主要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工作机构,制定防控方案,将防控责任落实到部门、班组、岗位和个人,明确疫情防控应急措施和处置流程。

    2.人员摸排要到位。提前调度掌握返岗员工健康情况,严格摸排登记所有返岗复工人员近14天市外旅居史,重点掌握人员流动情况、疫情高、中风险地区往来情况、人员接触情况,并建立台账,分类管理(复工后,新到返岗人员照此办理)。员工出现可疑症状时,及时向企业如实报告。

    3.防疫物资要到位。配备保障好工作人员所必须的口罩、手套、测温仪等防护物品和洗手液、消毒液、酒精等消杀物资。

    4.前期清洁要到位。复工前要对厂区内车间、办公室、宿舍、食堂等生产、生活、办公区域进行全面环境卫生清理和消毒。

    5.岗前培训要到位。开展复工上岗前疫情防控知识全员培训,确保每位员工熟悉掌握。

    6.复工告知要到位。企业复工前应提前告知生产场地所在区(县)工业主管部门,主管部门要认真落实疫情防控监管责任。

    (二)复工后

    7.健康监测要到位。实行厂区封闭管理,控制人员进出,对进入人员检测体温,做好记录。每天上下午检测员工体温,建好全员健康管理台账。

    8.防控措施要到位。进入厂区人员要全程佩戴口罩,保持个人卫生。工作场所保持通风换气,人员聚集场所严禁开中央空调,做到少开会、少聚集,尽量减少人员近距离接触。

    9.就餐管理要到位。加强就餐卫生管理,食堂采取分餐和分时段错峰用餐,减少人员聚集。用餐时避免面对面就坐,不与他人交谈。

    10.消毒杀菌要到位。对工作场所、会议室、食堂、电梯等公共区域进行定期消毒,重点部位增加消毒频次并做好记录。在公共区域设置口罩专用回收箱,定期消毒处理,垃圾分类及时清运。

    11.健康宣教要到位。通过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宣传标语标示等载体强化疫情防控知识宣传,通过微信、QQ、短信等多种方式向职工持续宣传疫情防控知识。

    12.应急处置要到位。设立隔离观察区域,发现异常情况人员立即报告并采取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的防控措施,封闭相关区域并进行消毒,及时将人员送诊。

    五、机关事业单位疫情防控工作规范

    1.严排查,看好人。每日摸排干部职工情况,实行健康监测登记制度。做好重点人员排查和管控,实时掌握动态。加强对新返岗、外出人员防控知识培训,严格落实对有疫区旅居史、接触史返岗人员管控措施,如遇异常情况按规程及时报告、就诊。

    2.严管理,守好门。办公区域原则上只保留一道门进出。进入人员须佩戴口罩并测量体温。对外来人员、车辆进行登记。投递实行规定地点无接触收寄。送餐、外卖等人员一律不得进入办公区域。落实专人负责巡查检查。

    3.严值守,防疏漏。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实行24小时应急值守,严禁擅离职守、消极应付。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不得瞒报、谎报、迟报、漏报。合理轮换值班备勤人员,确保良好工作状态。

    4.勤消毒,重预防。保持办公区域环境清洁和空气流通,做好公共区域消毒,着重对接触较多的公用物品和电梯按钮、门把手等部位加强消毒。加强对会议环境、食堂餐具、公务车辆清洁消毒。设置废弃口罩收集桶和餐厨垃圾容器,定时收集处理。严禁使用中央空调。

    5.转方式,控聚集。加大线上办、预约办力度,控制窗口单位人员聚集度。精简非紧要调研、考察、活动,减少开会频次和会议时长,做好参会人员体温测量,会议期间开窗、开门、不开空调。提倡电话、网络、视频会议,大力推行无纸化、信息化办公。食堂采取分流措施,鼓励打包和回家就餐。

    6.重宣传,强引导。在办公区域醒目位置张贴健康提示,利用显示屏、微信、QQ等宣传防控知识。引导干部职工勤洗手、勤通风、不扎堆,进入公共区域佩戴口罩。

    7.两手抓,重统筹。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落实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一手抓疫情防控不松劲,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用足劲,切实做到“两手都要硬、统筹见实效”。

    8.守纪律,讲规矩。严守政治纪律、工作纪律,保证政令畅通。服从相关部门防控工作安排,积极配合村(社区)做好属地管理。对不担当不作为、失职渎职的要严肃问责。坚决抵制错误言论、虚假信息,维护舆论环境和社会秩序。

    9.作表率,显担当。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增强必胜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谨慎之心,勇担先锋、敢打头阵、做好表率,带头纠“四风”、树新风,引领带动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发挥好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10.重关爱,强保障。加强对防疫一线干部职工关心关爱,及时宣传表彰先进个人和集体,对表现突出的干部要大力褒奖、大胆使用。切实做好一线干部职工心理疏导和服务保障,及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六、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规范

    (一)中小学幼儿园开学前

    1.防控体系要健全。成立由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的中小学校(含各类中职学校)、幼儿园防控新冠肺炎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专门机构和学校、年级、班级、家长四级防控工作联系网络。校长(园长)是本单位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

    2.防控制度要完备。制定和完善防控工作的“两案九制”,并进行培训、演练,做到实施步骤明确、责任到人。

    3.防控信息要畅通。明确学校信息报告人及当地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就近医疗机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4.师生信息要精准。建立教职员工和学生假期行踪与健康监测档案,全面摸清、精准掌握返校师生流动及健康状况。所有外出或外地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到(返)市后按规定进行集中或居家隔离14天方可返校。教职员工与学校签订承诺书,收集所有返校师生健康卡。

    5.防控物资要备齐。设置独立的观察室,配备足量的体温计、消毒液、口罩等防护用品。设置充足的洗手水龙头,配备足够的肥皂和洗手液。

    6.消杀防护要彻底。全面开展校园环境清洁整治行动,对有关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处理,教室等教学场所开窗通风。

    7.网络教学要跟进。制定网络教学方案,落实网络教学平台及资源,妥善安排因疫情误课的补课或网络教学工作,尽最大努力降低疫情对教育教学带来的影响。

    8.培训宣传要深入。深化“小手牵大手”活动,加强对师生和家长疫情知识宣传教育和指导,对全体教职员工开展防控制度、个人防护与消毒知识和技能全员培训。

    (二)中小学幼儿园开学后

    9.每日排查要全面。实施校园封闭式管理,不举行大规模聚集性活动。加强对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晨检午检和晚检。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因病缺勤登记与病因追踪、复课证明查验制度。

    10.个人防护要主动。全体师生员工在校期间应按卫生部门要求佩戴口罩,养成讲卫生、勤洗手、少聚集的良好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证正常作息和足够睡眠,增强抵抗能力

    11.环境卫生要保持。保持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环境卫生整洁,加强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做好各类教学和生活、工作场所的通风换气。每日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12.食堂管理要严格。加强食堂、饮用水的安全监管;合理安排就餐顺序,分年级分时段分区域就餐;加强餐饮具的清洁消毒,做到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

    13.应急反应要迅速。发现有发热咳嗽等异常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同时向当地卫生疾控部门报告,并配合做好隔离、排查和终末消毒工作,处置情况及时报告教育主管部门。

    14.关心爱护要暖心。加强对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关心关爱,将健康教育和心理抚慰纳入开学第一课,全面开展心理疏导和情绪化解工作,消除师生不必要的紧张和恐惧心理。

    15.追责问责要严厉。对不按照要求进行报告、隔离医学观察的教职员工和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责令改正,采取措施劝其隔离医学观察。对发生新冠肺炎患者和疑似病例隐瞒、缓报、漏报、谎报的,疏于管理或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按规定追究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责任。

    (三)高等院校开学前,确保“六个到位”

    16.疫情防控机制建设到位。结合学校实际建立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制定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做到制度明确,责任到人。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是本单位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

    17.人员排查到位。学校每日掌握教职员工及学生健康情况,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建立教职员工和学生假期行踪与健康监测档案,全面摸清、精准掌握返校师生流动及健康状况。科学制定师生分期分批返校方案,妥善安排返校重点人员在校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未经同意,师生一律不得提前返校。

    18.环境消毒到位。开学前对学校进行彻底清洁,对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处理,教室开窗通风。

    19.防护物资、食品储备到位。做好洗手液、手消毒剂、口罩、手套、消毒剂等防控物资的储备。保障校园生活必需品足量、安全供应。

    20.隔离场所准备到位。设立(临时)隔离室,位置相对独立,以备人员出现发热等症状时立即进行暂时隔离。

    21.人员培训到位。学校对全体教职员工开展防控制度、个人防护与消毒等知识和技能全员培训。

    (四)高等院校开学后,做到“六个严格”

    22.严格健康管理。制定和完善防控工作的“两案八制”。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制度。每日掌握教职员工及学生健康情况,加强对学生及教职员工的晨、午检工作。加强因病缺勤管理,做好缺勤、早退、请假记录,对因病缺勤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及时追访和上报。实行校园封闭式管理,启动入校体温监测,严格进校人员管理,不组织大型集体活动。

    23.严格消毒管理。应当保持教室、宿舍、图书馆、学生实验室、体育活动场所、餐厅等场所环境卫生整洁,每日定期消毒并记录。

    24.严格环境卫生管理。各类生活、学习、工作场所(如教室、宿舍、图书馆、学生实验室、体育活动场所、餐厅、教师办公室、洗手间等)加强通风换气。每日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课间尽量开窗通风,按规定使用空调。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及时收集清运,并做好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

    25.严格个人卫生防护。严格落实个人防护,落实教职员工及学生手卫生措施。宿舍要定期清洁,做好个人卫生。被褥及个人衣物要定期晾晒、定期洗涤。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证正常作息和足够睡眠,增强抵抗能力。

    26.严格食堂管理。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做好食堂、饮用水的安全监管。严把食材质量关,不得选用来源不明的家禽家畜,严禁采购食用野生动物。加强餐(饮)具的清洁消毒,餐(饮)具应当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倡导学生自带餐具,人员分流错时就餐,合理安排就餐顺序,避免交叉感染。

    27.严格健康宣传教育。通过新媒体、多媒体、网络课程、慕课、海报等形式,对师生进行防控疫情知识宣传教育。加强对教职员工防控技能培训,提高师生自觉防控的意识和能力。组织师生开展必要的应急演练。

    (五)学校出现疑似感染症状应急处置

    28.学生、教职员工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同时向当地卫生疾控部门报告,并配合做好隔离、排查和终末消毒工作,处置情况及时报告教育主管部门。

    29.教职员工或学生中如出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应当立即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按照“五同步”要求做好密切接触者的管理。

    30.对一般接触者进行风险告知,如出现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症状以及腹泻、结膜充血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31.专人负责与接受隔离的教职员工或学生的家长进行联系,掌握其健康状况。

    七、酒店宾馆住宿业疫情防控工作规范

    (一)把好进出关

    1.三分离。住宿客人通道和员工通道应分离。有条件的实行车辆进出分离,一道门进、另一道门出。食品原料采购收货储存与使用应分离,采购收货后立即转移至储存区域,使用时按需领取,并做好相关记录。

    2.四必须。必须严格实名登记、人证合一,及时上传、报送信息。对来自湖北省等疫情高风险区人员到(返)市未超过14天的,不得接待,必须由各区、县设立的集中隔离点收观(如有高风险人员联系入住的,住宿业单位应迅速向属地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已入住未超过14天的转移至集中隔离点;应该居家隔离的到(返)市高、中风险人员,可申请入住市、县设立的爱心酒店居住隔离观察14天。进出人员必须实行一人一测一登记。员工每日必须晨检,出现发热等不适症状的,送至就近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

    3.四不得。对未佩戴口罩人员不得接待,体温检测高于37.3度人员不得接待(督促其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检测),送外卖人员不得进入住宿区域,不得接待访客。

    (二)把好管理关

    4.三个按时。每天按时对门厅、楼道、会议室、电梯、楼梯、卫生间(墙面、台面、地面)等公共区域清洁消毒。按时通风换气,及时清理垃圾。

    5.四个做到。做到内部管理制度健全,做到公共用品用具一客一换一消毒,做到布草装袋、外包、清洗等环节按程序规范处理,做到设置废弃口罩回收容器。

    6.两个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人员立即隔离,及时报告属地卫生防疫部门和文化旅游部门,及时按属地卫生防疫部门要求开展接触者排查、消毒等工作。

    (三)把好经营关

    7.三个倡导。倡导分散就餐(提供分餐、送餐服务),倡导在线销售,倡导非现金结算。

    8.三个尽量少。尽量少乘坐电梯,尽量少开空调(不开中央空调),尽量少开会议(倡导视频会议、在线沟通,暂停人员集聚的大型会议)。

    9.三个要。安保、保洁等后勤人员工作时要佩戴口罩,注意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保洁人员工作时要戴一次性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具,工作结束后洗手消毒。安保人员工作时要加强流动人员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八、交通运输疫情防控工作规范

    1.疫情防控广宣传。通过交通部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运输企业车站电子屏、站台、候车厅、车厢滚动电子屏和车载电视等开展卫生防疫知识宣传。

    2.联防联控严落实。在三级以上道路客运站、火车站设置体温检测点和检疫留验站,以手机二维码扫描录入为主、人工台账登记为辅的方式采集往来人员信息,实行一人一登记,掌握行程轨迹。配合现场医护人员对体温异常人员采取临时隔离或移送定点医院就诊,对从湖北等疫情高风险地区来市人员,及时移交居住地区(县),进行隔离观察。

    3.交通工具勤消毒。城市公交车、出租汽车、网约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不消毒不上线,在营运过程中不少于2次消毒。加强通风并消毒,重点对车内座椅、扶手立柱等乘客经常接触的部位消毒。枢纽场站内公共区域每日消毒不少于3次。

    4.司乘人员强防护。驾乘人员必须佩戴口罩,对未佩戴口罩的乘客予以拒载。

    5.公路网络不中断。保持全市公路交通路网通畅,严禁违规设置卡点,对擅自设卡拦截、断路阻断交通等违法行为,依法予以处置。

    6.复工复运增供给。有序恢复城市公共交通和农村客运,加快恢复省际、市际班线,因地制宜恢复客渡码头。保持应急运输储备,逐步提升道路、水路运力供给。

    7.物流运输保畅通。对运送防疫应急物资、生产生活物资的车辆实行不停车、不检查、不收费,优先通行。对运送农业生产资料的车辆切实做到“三个不拦”(不拦各类种子、种畜、种苗、仔猪禽苗、水产苗种运输车辆,不拦化肥、农药、农膜、饲料、兽药等农资运输车辆,不拦果蔬、出栏畜禽、生鲜乳、乳制品、鲜活水产品冷鲜猪肉、转场蜜蜂等市场保供的运输车辆)。

    九、市场、商超、门店等场所疫情防控工作规范

    (一)把好进门关

    1.一扇门。市场、商超、门店、餐饮等场所应控制好人流、车流,防止人员聚集,尽量做到人员进出“一扇门”,有条件的应实行车辆进出口分离。

    2.两动作。对进入市场、商超、门店、餐饮等场所的所有人员,一看口罩戴没戴,未佩戴口罩人员劝其不要进入。二测体温高不高,对高于37.3度人员,劝其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

    3.三必须。对从业人员14天内活动情况进行摸排登记,建立台账,加强管理。一是必须报告。从业人员必须及时、如实、主动向居住地社区和工作单位报告14天内市外旅居和接触疫情高风险区人员等情况。二是必须管控。对市外到(返)市人员,除持有认可的健康证明以外,须按规定落实分类管控措施。三是必须监测。从业人员进入工作场所前必须进行体温测量,对出现发热等异常症状的,送至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

    (二)把好场所关

    4.三个按时。每天按时清洁消毒墙面、台面、地面、卫生间等,每天按时通风换气,每天按时清理垃圾。

    5.三个倡导。倡导在线销售,倡导非现金结算,倡导分散就餐。

    6.三个做到。做到内部管理制度健全,做到专人负责疫情防控工作,做到设置废弃口罩回收容器。

    7.两少一不。少乘电梯,少开会议,不开中央空调。

    (三)把好经营关

    8.三个明确。明确防控预案,明确工作责任,明确联系人员。各市场主体必须由负责人牵头,建立联络员制度,加强与有关职能部门的报告、对接。

    9.三个到位。宣传告知到位,不信谣不传谣。措施落实到位,思想要重视。安全督查到位,防护要积极。

    10.四个落实。落实食品安全、环境卫生等主体责任,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门前“三包”责任,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11.“五个严禁”。严禁捕杀、运输、买卖、食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严禁活禽活畜交易和宰杀。严禁群体性聚餐活动。严禁哄抬物价、囤积居奇。严禁聚众促销,虚假宣传。

    十、建筑工地疫情防控工作规范

    疫情防控期间,建筑工地复(开)工采取告知承诺方式,复(开)工后要做好疫情防控日常管理、应急处置和安全生产工作。

    1.明责任。区(县)政府(高新区管委会)负属地责任,市、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监管责任,企业负主体责任;项目建设单位牵头,施工总承包单位具体负责。

    2.设机构。成立以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为总负责人的疫情防控机构。设立专人专岗负责日常防疫工作,对接属地社区、行业主管部门,落实值班值守。

    3.全排查。严格摸排登记所有进场人员14天内市外旅居史,建立台账,填写健康情况申报卡。严格管理市外到(返)市人员,按规定隔离观察。

    4.全封闭。所有工地打围封闭,严格进、出场登记,实行实名制管理。

    5.测体温。在出入口设立体温检测点,所有人员上下班必须进行体温检测。体温异常者应及时送至卫生健康部门指定的发热门诊就诊。

    6.戴口罩。在疫情传播风险较高岗位作业的人员必须佩戴口罩。

    7.勤消杀。对重点区域,如食堂、宿舍、办公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定时消毒杀菌。

    8.有隔离。项目现场必须设置单独的隔离宿舍或指定场所,用于需临时隔离观察的人员集中单间生活居住,隔离观察措施应符合相关要求。

    9.优方式。改进生产方式,组织管理上采取分散方式进行班前教育、技术交底,实行分散就餐、错时用餐等措施。施工组织上采取小规模、分工种、分工序的作业方式。人员岗位安排上尽量采取分地区相对集中用工方式。

    10.强应急。一旦发生疫情,按照疫情预案处置,即:发现送诊、加强监测、停工排查、现场消杀、达标复工,确保处置妥当有序。

    十一、政务服务场所疫情防控工作规范

    政务服务场所(包含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公共资源交易大厅、人力资源市场、信访大厅等)是人员较为密集的公共场所,要在认真落实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的《办公场所和公共场所新冠肺炎防控技术方案》和《四川省公共场所室内环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指南》基础上,切实做到:

    1.管好入口。大厅只保留一个进出通道,并设置临时隔离区。所有进入人员必须佩戴口罩、接受体温检测。办事群众需进行人员身份信息登记,窗口工作人员应主动询问办事群众14天内是否有市外旅居史。

    2.清洁环境。加强开窗通风换气,禁止使用中央空调,定期清洗空调及通风设备滤网,保持大厅内空气流通。保持大厅环境卫生清洁,洗手间配备足够洗手液,保证供水设施正常工作。加大对公用物品及公共接触物品或部位的清洗和消毒频率。

    3.控制流量。合理安排大厅窗口工作人员。根据大厅人员情况适时采取管控措施,控制人员密度。统筹安排企业、市民预约办理时间,适度错时办理。

    4.强化管理。加强大厅秩序巡查,及时引导、疏散人群。发现发热等异常人员应立即隔离,并引导其到附近的发热门诊就诊。

    5.推行“三办”。推行政务服务一般事项“网上办”(企业、市民采用网上申报、证照快递送达的方式办理业务),简单事项“自助办”(企业、市民在自助终端自行办理业务),重要事项“预约办”(企业、市民拨打窗口电话进行预约,并按照预约时间到大厅办理)。

    6.服务下沉。各区(县)统筹安排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便民服务资源,推动便民服务事项下放,实现更多事项就近办,减少人员流动性。

    十二、养老机构、福利院等特殊场所疫情防控工作规范

    市域范围内社会福利院、敬老院、民办养老院、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儿童福利院、救助站、精神病人康复院等特殊场所,重点外防输入风险,内防疫情扩散,切实做到:

    (一)封闭管理

    1.出入管理。取消院内服务对象外出,禁止外来人员探访,外来物品由专人消毒外包装后转交服务对象。工作人员和特殊原因确需进入的人员须登记、量体温、消毒并说明行程,有体温等异常情况的一律不得进入。救助站对无异常情况的受助人员入站仍须实施隔离救助,对有异常的,按防控要求办理。

    2.返院管理。确需返院或新入院的服务对象,须满足相关返院工作规程要求,并在指定地点隔离观察14天无异常后方可入住。

    3.工作人员管理。每日早晚测量并记录自己和服务对象体温。尽量在院(站)内居住,如需外出则佩戴口罩,避免出入人员密集场所。接触服务对象前后均应消毒,并做好每日活动轨迹记录。

    (二)疫情防护

    4.取消集体活动。暂停集体用餐,无条件的要分时段就餐并保持距离。暂停室内集体活动,鼓励老年人、儿童开展适宜的院内户外活动,但不串门、不聚集。

    5.开展心理疏导。参照《自贡市养老院应对疫情心理自助与疏导指南》等规定及配套视频,对服务(受助)对象开展疏导,纾解其焦虑恐惧情绪,必要时及时提供心理干预服务。

    6.开展防控宣教。加强防控形势和防疫知识宣传,让服务对象和工作人员充分了解防控知识,引导落实“四要四不”(要科学戴口罩、要勤洗手常消毒、要常通风换气、要及时报告可疑情况,不扎堆串门、不聚会聚餐、不乱扔废弃口罩、不信谣传谣)。

    7.强化清洁消毒。每日对办公、居室、厨房、公共场所、自养牲口圈舍等重点区域及设施设备进行消毒杀菌。室内每日通风至少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三)日常防护

    8.做好救治管理。入住老人、儿童、流浪乞讨人员、精神障碍患者生病能采取院内救治的暂不外出就医。不具备院内医治条件的,在做好自身防护的条件下及时就近送医,救治后服务对象和陪同人员经隔离无异常,方可返院返岗。疑似病例立即报告并按相关程序处理。

    9.做好安全防范。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管理规定,严禁购买活禽野味,生熟食品分开。做好餐(饮)具消毒,使用过的应当煮、蒸30分钟以上。严格执行食品留样制度。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做好巡查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杜绝火灾伤亡事故发生。

    10.做好应急准备。医养结合、精神康复等机构不得擅自对外开展发热诊疗活动,严格区分医疗和养老(康复)区域。科学设置隔离观察区(室)。积极做好防疫物资保障,制定专项应急预案,落实24小时应急值守,严格执行日报告制度。

    责任编辑: 赵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自贡分区分类疫情防控工作规范最新版来了!

  • 2020年03月01日 13时39分
  • 来源: 自贡市府
  • 近日,自贡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分区分类疫情防控工作规范(2.0版)》全文如下:

    一、社区(小区)疫情防控工作规范

    (一)加强网格管理

    1.区域划分。相对独立有围墙的社区(小区),原则上单独划分;开放式有多个通道的社区(小区),由街道按照“便于防控、有序运行,宜大则大、宜小则小”的原则,统筹划分网格区域,减少出入路口,确保有效管控;出现确诊、疑似病例的社区(小区),应当按照疾控要求实行封闭管理。

    2.点位设置。每个网格区域保留1—2个人行、车行出入口,其余通道采取关闭大门、设置警戒线等方式暂停出入。每个出入口设置检测点位,24小时轮班值守,每岗原则不少于2人。

    3.责任分工。在区(县)、街道的统一领导下,实行网格化、地毯式管理,责任到人。其中有物管的由物业公司、无物管的由社区负责,并整合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小组长、楼栋长、党员、志愿者、帮扶干部、辖区单位等共同做好防控。值守人员上岗前由街道组织进行检测方法及自我防护知识的培训。街道及派出所要强化对工作措施的执行保障,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纠纷,对不听劝导、拒不配合、强行冲关以及故意谎报、瞒报近14天旅居史的,依法采取措施。

    (二)加强进出管理

    4.凡进必检。凡是进入社区(小区)的行人及司乘,必须测量体温。体温超过37.3度的,按相关规定及流程进行处理并报告。

    5.六问四登记。实行“哪里人、哪里来、干什么、近期有无离开自贡、有无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有无接触疫情高风险地区人员”等六问及“疫情高风险地区到(返)市必登记、近期到(返)市必登记、身体异常必登记、社区(小区)外来人员必登记”四登记。

    6.外来人员管控。外来人员进入社区(小区)原则不放行,确需进入的须体温正常、佩戴口罩,并持本人有效证件登记。

    (三)加强人员管理

    7.加强重点人群管理。在做好“四登记”人员分类管理的同时,继续加强对外地户籍、疫情高风险地区户籍、居家隔离观察人员等重点人群的管控。

    8.关爱特殊群体。积极主动配合医务人员,做好居家隔离观察对象随访工作,防止其离开居所,同时提供“两代服务”(生活物资代买、日常事项代办),确保情绪稳定、正常生活。做好老年、残疾人群刚性需求服务,引导少出门,有效控制风险。做好困难和孤寡群体的关心关爱,给予日常照料服务,进行定期探访。

    9.持续宣传引导。加强防控形势和防疫知识宣传,引导落实“五要五不”(要出门戴口罩、要日常勤洗手、要做好居家卫生、要做到室内常通风、要及时报告可疑人员或情况,不吃野味、不扎堆聊天打牌、不相互串门聚餐、不乱扔废弃口罩、不造谣传谣信谣)。

    (四)加强场所管理

    10.做好消毒(消杀)。倡导讲卫生、除陋习,做好社区(小区)环境卫生,坚持日常保洁。每天对门卫室、楼梯间、电梯间、公共卫生间、停车场、垃圾房、户外公共设施等清洁消毒。引导业主对住房、工作场所每日通风至少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11.关停聚集场所。关闭老年活动室、棋牌室、日照中心、文体活动场所等人员聚集场所,暂停所有可能会引起人员聚集的社区文体活动。养老机构等特殊场所实行全封闭管理。

    12.提倡无接触配送。划定特定区域用来临时收投快递(邮件)、接收外卖,并通知居民自行领取。

    二、村组疫情防控工作规范

    (一)外防输入

    1.设点排查。采取跨镇跨村联设、重要节点单设、市际交界必设等方式,因地制宜设置体温检测和人员登记点,重点排查市外到(返)人员、身体异常人员,不得影响正常通行。

    2.联动排查。动态排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采购商等外来人员,建立健康管理台账。健全村民发现报告机制,通过院落自治、每日巡查等方式,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二)内防扩散

    3.管到人头。加强居家隔离等重点人员管理和服务,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核查、快速处置。对不听劝导、拒不配合以及故意谎报、瞒报疫情重点地区旅居史的,依法采取措施。

    4.严防聚集。暂停赶集、餐饮、茶馆、庙会、坝坝宴、文化娱乐等聚集性活动。引导群众红事缓办、白事简办,确需办理的需落实防护措施,经村“两委”同意后报乡镇(街道)备案。

    5.抓好灭源。动员村民整治庭院及室内卫生,落实村保洁员制度,及时清运村内垃圾。规范畜禽养殖行为,防止畜禽乱养乱放。做好公共区域、垃圾收运点等重点场所消毒。

    6.强化宣传。加强防疫知识和防控形势宣传,引导群众讲卫生、除陋习,不串门、不扎堆。结合各村组实际,引导群众合理使用口罩,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三、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工作规范

    1.进出人员“全监测”。各医疗机构出入口实行统一管理,在所有入口设立体温筛查点,对所有进入人员实施体温检测。对在院患者进行全面排查,发现疑似病例立即转院或转科。对陪护探视人员严格排查旅居史和监测体温。

    2.就医诊疗“三实行”。一是实行实名制就诊。患者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在医疗机构实名挂号就诊,同时提供手机号码等有效联系方式。二是实行合理限号。各医疗机构合理限号,有条件的实行网上预约。三是实行分时就诊。各医疗机构通过引导患者分时段就诊,有效分流患者,减少院内聚集。

    3.门诊就诊“三指导”。一是指导有发热等症状及相关流行病学史的患者到就近发热门诊就诊。二是指导就诊患者做好手卫生,佩戴好口罩,对患者普及健康知识,提升自我防护能力。三是指导就诊患者主动配合医院进行体温测量及流行病史询问。

    4.发热病人“两分类”。一是患者有流行病学史,有症状,有相关检查支持,实施“五同步”。二是患者无流行病学史,有症状,有相关检查支持,实施严密的隔离观察并进一步明确诊断。

    5.门诊流程“三明确”。一是明确分区。有醒目标示,划定污染区、潜在污染区和清洁区。二是明确通道。三级医院设置单流向的医务人员、普通病人、发热病人“三通道”,二级医院设置可疑病人和其他人员“双通道”,基层医疗机构要规范设置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三是明确分诊。预检分诊初筛发热病人,候诊区再次测量患者体温,首诊医生再次分诊发热病人。

    6.门诊诊疗“五同步”。对具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实行“五同步”,即:同步开展留院隔离医学观察,同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同步采样核酸检测,同步对该患者的直接接触者实施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同步通知所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展其他密切接触者摸排,形成信息反馈闭环。

    7.资源储备“四集中”。按照“集中患者,统筹安排就近就医;集中专家,上下联动全力救治;集中资源,统一调配应急物资;集中救治,中西并重发挥优势”的原则,做好患者医疗救治工作。

    8.防护技能“全培训”。按照新冠肺炎防治工作业务指南和新冠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等方案,开展全员培训、全员实操、全员考核,实现全员过关,切实提升医务人员防护意识。

    9.院感防护“三消毒”。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每日对医疗机构内部环境、医疗器械设备、医用织物开展消毒,并做好登记管理。

    10.医疗废物“严管理”。对新冠肺炎患者、疑似患者所产生的医疗废弃物要实施分类管理,务必做到专用容器、加层包装、严格消毒和标识“新冠”。

    四、工业企业疫情防控工作规范

    (一)复工前

    1.组织保障要到位。业主要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工作机构,制定防控方案,将防控责任落实到部门、班组、岗位和个人,明确疫情防控应急措施和处置流程。

    2.人员摸排要到位。提前调度掌握返岗员工健康情况,严格摸排登记所有返岗复工人员近14天市外旅居史,重点掌握人员流动情况、疫情高、中风险地区往来情况、人员接触情况,并建立台账,分类管理(复工后,新到返岗人员照此办理)。员工出现可疑症状时,及时向企业如实报告。

    3.防疫物资要到位。配备保障好工作人员所必须的口罩、手套、测温仪等防护物品和洗手液、消毒液、酒精等消杀物资。

    4.前期清洁要到位。复工前要对厂区内车间、办公室、宿舍、食堂等生产、生活、办公区域进行全面环境卫生清理和消毒。

    5.岗前培训要到位。开展复工上岗前疫情防控知识全员培训,确保每位员工熟悉掌握。

    6.复工告知要到位。企业复工前应提前告知生产场地所在区(县)工业主管部门,主管部门要认真落实疫情防控监管责任。

    (二)复工后

    7.健康监测要到位。实行厂区封闭管理,控制人员进出,对进入人员检测体温,做好记录。每天上下午检测员工体温,建好全员健康管理台账。

    8.防控措施要到位。进入厂区人员要全程佩戴口罩,保持个人卫生。工作场所保持通风换气,人员聚集场所严禁开中央空调,做到少开会、少聚集,尽量减少人员近距离接触。

    9.就餐管理要到位。加强就餐卫生管理,食堂采取分餐和分时段错峰用餐,减少人员聚集。用餐时避免面对面就坐,不与他人交谈。

    10.消毒杀菌要到位。对工作场所、会议室、食堂、电梯等公共区域进行定期消毒,重点部位增加消毒频次并做好记录。在公共区域设置口罩专用回收箱,定期消毒处理,垃圾分类及时清运。

    11.健康宣教要到位。通过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宣传标语标示等载体强化疫情防控知识宣传,通过微信、QQ、短信等多种方式向职工持续宣传疫情防控知识。

    12.应急处置要到位。设立隔离观察区域,发现异常情况人员立即报告并采取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的防控措施,封闭相关区域并进行消毒,及时将人员送诊。

    五、机关事业单位疫情防控工作规范

    1.严排查,看好人。每日摸排干部职工情况,实行健康监测登记制度。做好重点人员排查和管控,实时掌握动态。加强对新返岗、外出人员防控知识培训,严格落实对有疫区旅居史、接触史返岗人员管控措施,如遇异常情况按规程及时报告、就诊。

    2.严管理,守好门。办公区域原则上只保留一道门进出。进入人员须佩戴口罩并测量体温。对外来人员、车辆进行登记。投递实行规定地点无接触收寄。送餐、外卖等人员一律不得进入办公区域。落实专人负责巡查检查。

    3.严值守,防疏漏。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实行24小时应急值守,严禁擅离职守、消极应付。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不得瞒报、谎报、迟报、漏报。合理轮换值班备勤人员,确保良好工作状态。

    4.勤消毒,重预防。保持办公区域环境清洁和空气流通,做好公共区域消毒,着重对接触较多的公用物品和电梯按钮、门把手等部位加强消毒。加强对会议环境、食堂餐具、公务车辆清洁消毒。设置废弃口罩收集桶和餐厨垃圾容器,定时收集处理。严禁使用中央空调。

    5.转方式,控聚集。加大线上办、预约办力度,控制窗口单位人员聚集度。精简非紧要调研、考察、活动,减少开会频次和会议时长,做好参会人员体温测量,会议期间开窗、开门、不开空调。提倡电话、网络、视频会议,大力推行无纸化、信息化办公。食堂采取分流措施,鼓励打包和回家就餐。

    6.重宣传,强引导。在办公区域醒目位置张贴健康提示,利用显示屏、微信、QQ等宣传防控知识。引导干部职工勤洗手、勤通风、不扎堆,进入公共区域佩戴口罩。

    7.两手抓,重统筹。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落实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一手抓疫情防控不松劲,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用足劲,切实做到“两手都要硬、统筹见实效”。

    8.守纪律,讲规矩。严守政治纪律、工作纪律,保证政令畅通。服从相关部门防控工作安排,积极配合村(社区)做好属地管理。对不担当不作为、失职渎职的要严肃问责。坚决抵制错误言论、虚假信息,维护舆论环境和社会秩序。

    9.作表率,显担当。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增强必胜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谨慎之心,勇担先锋、敢打头阵、做好表率,带头纠“四风”、树新风,引领带动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发挥好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10.重关爱,强保障。加强对防疫一线干部职工关心关爱,及时宣传表彰先进个人和集体,对表现突出的干部要大力褒奖、大胆使用。切实做好一线干部职工心理疏导和服务保障,及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六、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规范

    (一)中小学幼儿园开学前

    1.防控体系要健全。成立由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的中小学校(含各类中职学校)、幼儿园防控新冠肺炎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专门机构和学校、年级、班级、家长四级防控工作联系网络。校长(园长)是本单位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

    2.防控制度要完备。制定和完善防控工作的“两案九制”,并进行培训、演练,做到实施步骤明确、责任到人。

    3.防控信息要畅通。明确学校信息报告人及当地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就近医疗机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4.师生信息要精准。建立教职员工和学生假期行踪与健康监测档案,全面摸清、精准掌握返校师生流动及健康状况。所有外出或外地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到(返)市后按规定进行集中或居家隔离14天方可返校。教职员工与学校签订承诺书,收集所有返校师生健康卡。

    5.防控物资要备齐。设置独立的观察室,配备足量的体温计、消毒液、口罩等防护用品。设置充足的洗手水龙头,配备足够的肥皂和洗手液。

    6.消杀防护要彻底。全面开展校园环境清洁整治行动,对有关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处理,教室等教学场所开窗通风。

    7.网络教学要跟进。制定网络教学方案,落实网络教学平台及资源,妥善安排因疫情误课的补课或网络教学工作,尽最大努力降低疫情对教育教学带来的影响。

    8.培训宣传要深入。深化“小手牵大手”活动,加强对师生和家长疫情知识宣传教育和指导,对全体教职员工开展防控制度、个人防护与消毒知识和技能全员培训。

    (二)中小学幼儿园开学后

    9.每日排查要全面。实施校园封闭式管理,不举行大规模聚集性活动。加强对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晨检午检和晚检。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因病缺勤登记与病因追踪、复课证明查验制度。

    10.个人防护要主动。全体师生员工在校期间应按卫生部门要求佩戴口罩,养成讲卫生、勤洗手、少聚集的良好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证正常作息和足够睡眠,增强抵抗能力

    11.环境卫生要保持。保持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环境卫生整洁,加强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做好各类教学和生活、工作场所的通风换气。每日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12.食堂管理要严格。加强食堂、饮用水的安全监管;合理安排就餐顺序,分年级分时段分区域就餐;加强餐饮具的清洁消毒,做到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

    13.应急反应要迅速。发现有发热咳嗽等异常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同时向当地卫生疾控部门报告,并配合做好隔离、排查和终末消毒工作,处置情况及时报告教育主管部门。

    14.关心爱护要暖心。加强对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关心关爱,将健康教育和心理抚慰纳入开学第一课,全面开展心理疏导和情绪化解工作,消除师生不必要的紧张和恐惧心理。

    15.追责问责要严厉。对不按照要求进行报告、隔离医学观察的教职员工和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责令改正,采取措施劝其隔离医学观察。对发生新冠肺炎患者和疑似病例隐瞒、缓报、漏报、谎报的,疏于管理或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按规定追究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责任。

    (三)高等院校开学前,确保“六个到位”

    16.疫情防控机制建设到位。结合学校实际建立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制定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做到制度明确,责任到人。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是本单位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

    17.人员排查到位。学校每日掌握教职员工及学生健康情况,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建立教职员工和学生假期行踪与健康监测档案,全面摸清、精准掌握返校师生流动及健康状况。科学制定师生分期分批返校方案,妥善安排返校重点人员在校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未经同意,师生一律不得提前返校。

    18.环境消毒到位。开学前对学校进行彻底清洁,对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处理,教室开窗通风。

    19.防护物资、食品储备到位。做好洗手液、手消毒剂、口罩、手套、消毒剂等防控物资的储备。保障校园生活必需品足量、安全供应。

    20.隔离场所准备到位。设立(临时)隔离室,位置相对独立,以备人员出现发热等症状时立即进行暂时隔离。

    21.人员培训到位。学校对全体教职员工开展防控制度、个人防护与消毒等知识和技能全员培训。

    (四)高等院校开学后,做到“六个严格”

    22.严格健康管理。制定和完善防控工作的“两案八制”。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制度。每日掌握教职员工及学生健康情况,加强对学生及教职员工的晨、午检工作。加强因病缺勤管理,做好缺勤、早退、请假记录,对因病缺勤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及时追访和上报。实行校园封闭式管理,启动入校体温监测,严格进校人员管理,不组织大型集体活动。

    23.严格消毒管理。应当保持教室、宿舍、图书馆、学生实验室、体育活动场所、餐厅等场所环境卫生整洁,每日定期消毒并记录。

    24.严格环境卫生管理。各类生活、学习、工作场所(如教室、宿舍、图书馆、学生实验室、体育活动场所、餐厅、教师办公室、洗手间等)加强通风换气。每日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课间尽量开窗通风,按规定使用空调。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及时收集清运,并做好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

    25.严格个人卫生防护。严格落实个人防护,落实教职员工及学生手卫生措施。宿舍要定期清洁,做好个人卫生。被褥及个人衣物要定期晾晒、定期洗涤。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证正常作息和足够睡眠,增强抵抗能力。

    26.严格食堂管理。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做好食堂、饮用水的安全监管。严把食材质量关,不得选用来源不明的家禽家畜,严禁采购食用野生动物。加强餐(饮)具的清洁消毒,餐(饮)具应当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倡导学生自带餐具,人员分流错时就餐,合理安排就餐顺序,避免交叉感染。

    27.严格健康宣传教育。通过新媒体、多媒体、网络课程、慕课、海报等形式,对师生进行防控疫情知识宣传教育。加强对教职员工防控技能培训,提高师生自觉防控的意识和能力。组织师生开展必要的应急演练。

    (五)学校出现疑似感染症状应急处置

    28.学生、教职员工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同时向当地卫生疾控部门报告,并配合做好隔离、排查和终末消毒工作,处置情况及时报告教育主管部门。

    29.教职员工或学生中如出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应当立即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按照“五同步”要求做好密切接触者的管理。

    30.对一般接触者进行风险告知,如出现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症状以及腹泻、结膜充血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31.专人负责与接受隔离的教职员工或学生的家长进行联系,掌握其健康状况。

    七、酒店宾馆住宿业疫情防控工作规范

    (一)把好进出关

    1.三分离。住宿客人通道和员工通道应分离。有条件的实行车辆进出分离,一道门进、另一道门出。食品原料采购收货储存与使用应分离,采购收货后立即转移至储存区域,使用时按需领取,并做好相关记录。

    2.四必须。必须严格实名登记、人证合一,及时上传、报送信息。对来自湖北省等疫情高风险区人员到(返)市未超过14天的,不得接待,必须由各区、县设立的集中隔离点收观(如有高风险人员联系入住的,住宿业单位应迅速向属地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已入住未超过14天的转移至集中隔离点;应该居家隔离的到(返)市高、中风险人员,可申请入住市、县设立的爱心酒店居住隔离观察14天。进出人员必须实行一人一测一登记。员工每日必须晨检,出现发热等不适症状的,送至就近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

    3.四不得。对未佩戴口罩人员不得接待,体温检测高于37.3度人员不得接待(督促其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检测),送外卖人员不得进入住宿区域,不得接待访客。

    (二)把好管理关

    4.三个按时。每天按时对门厅、楼道、会议室、电梯、楼梯、卫生间(墙面、台面、地面)等公共区域清洁消毒。按时通风换气,及时清理垃圾。

    5.四个做到。做到内部管理制度健全,做到公共用品用具一客一换一消毒,做到布草装袋、外包、清洗等环节按程序规范处理,做到设置废弃口罩回收容器。

    6.两个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人员立即隔离,及时报告属地卫生防疫部门和文化旅游部门,及时按属地卫生防疫部门要求开展接触者排查、消毒等工作。

    (三)把好经营关

    7.三个倡导。倡导分散就餐(提供分餐、送餐服务),倡导在线销售,倡导非现金结算。

    8.三个尽量少。尽量少乘坐电梯,尽量少开空调(不开中央空调),尽量少开会议(倡导视频会议、在线沟通,暂停人员集聚的大型会议)。

    9.三个要。安保、保洁等后勤人员工作时要佩戴口罩,注意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保洁人员工作时要戴一次性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具,工作结束后洗手消毒。安保人员工作时要加强流动人员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八、交通运输疫情防控工作规范

    1.疫情防控广宣传。通过交通部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运输企业车站电子屏、站台、候车厅、车厢滚动电子屏和车载电视等开展卫生防疫知识宣传。

    2.联防联控严落实。在三级以上道路客运站、火车站设置体温检测点和检疫留验站,以手机二维码扫描录入为主、人工台账登记为辅的方式采集往来人员信息,实行一人一登记,掌握行程轨迹。配合现场医护人员对体温异常人员采取临时隔离或移送定点医院就诊,对从湖北等疫情高风险地区来市人员,及时移交居住地区(县),进行隔离观察。

    3.交通工具勤消毒。城市公交车、出租汽车、网约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不消毒不上线,在营运过程中不少于2次消毒。加强通风并消毒,重点对车内座椅、扶手立柱等乘客经常接触的部位消毒。枢纽场站内公共区域每日消毒不少于3次。

    4.司乘人员强防护。驾乘人员必须佩戴口罩,对未佩戴口罩的乘客予以拒载。

    5.公路网络不中断。保持全市公路交通路网通畅,严禁违规设置卡点,对擅自设卡拦截、断路阻断交通等违法行为,依法予以处置。

    6.复工复运增供给。有序恢复城市公共交通和农村客运,加快恢复省际、市际班线,因地制宜恢复客渡码头。保持应急运输储备,逐步提升道路、水路运力供给。

    7.物流运输保畅通。对运送防疫应急物资、生产生活物资的车辆实行不停车、不检查、不收费,优先通行。对运送农业生产资料的车辆切实做到“三个不拦”(不拦各类种子、种畜、种苗、仔猪禽苗、水产苗种运输车辆,不拦化肥、农药、农膜、饲料、兽药等农资运输车辆,不拦果蔬、出栏畜禽、生鲜乳、乳制品、鲜活水产品冷鲜猪肉、转场蜜蜂等市场保供的运输车辆)。

    九、市场、商超、门店等场所疫情防控工作规范

    (一)把好进门关

    1.一扇门。市场、商超、门店、餐饮等场所应控制好人流、车流,防止人员聚集,尽量做到人员进出“一扇门”,有条件的应实行车辆进出口分离。

    2.两动作。对进入市场、商超、门店、餐饮等场所的所有人员,一看口罩戴没戴,未佩戴口罩人员劝其不要进入。二测体温高不高,对高于37.3度人员,劝其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

    3.三必须。对从业人员14天内活动情况进行摸排登记,建立台账,加强管理。一是必须报告。从业人员必须及时、如实、主动向居住地社区和工作单位报告14天内市外旅居和接触疫情高风险区人员等情况。二是必须管控。对市外到(返)市人员,除持有认可的健康证明以外,须按规定落实分类管控措施。三是必须监测。从业人员进入工作场所前必须进行体温测量,对出现发热等异常症状的,送至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

    (二)把好场所关

    4.三个按时。每天按时清洁消毒墙面、台面、地面、卫生间等,每天按时通风换气,每天按时清理垃圾。

    5.三个倡导。倡导在线销售,倡导非现金结算,倡导分散就餐。

    6.三个做到。做到内部管理制度健全,做到专人负责疫情防控工作,做到设置废弃口罩回收容器。

    7.两少一不。少乘电梯,少开会议,不开中央空调。

    (三)把好经营关

    8.三个明确。明确防控预案,明确工作责任,明确联系人员。各市场主体必须由负责人牵头,建立联络员制度,加强与有关职能部门的报告、对接。

    9.三个到位。宣传告知到位,不信谣不传谣。措施落实到位,思想要重视。安全督查到位,防护要积极。

    10.四个落实。落实食品安全、环境卫生等主体责任,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门前“三包”责任,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11.“五个严禁”。严禁捕杀、运输、买卖、食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严禁活禽活畜交易和宰杀。严禁群体性聚餐活动。严禁哄抬物价、囤积居奇。严禁聚众促销,虚假宣传。

    十、建筑工地疫情防控工作规范

    疫情防控期间,建筑工地复(开)工采取告知承诺方式,复(开)工后要做好疫情防控日常管理、应急处置和安全生产工作。

    1.明责任。区(县)政府(高新区管委会)负属地责任,市、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监管责任,企业负主体责任;项目建设单位牵头,施工总承包单位具体负责。

    2.设机构。成立以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为总负责人的疫情防控机构。设立专人专岗负责日常防疫工作,对接属地社区、行业主管部门,落实值班值守。

    3.全排查。严格摸排登记所有进场人员14天内市外旅居史,建立台账,填写健康情况申报卡。严格管理市外到(返)市人员,按规定隔离观察。

    4.全封闭。所有工地打围封闭,严格进、出场登记,实行实名制管理。

    5.测体温。在出入口设立体温检测点,所有人员上下班必须进行体温检测。体温异常者应及时送至卫生健康部门指定的发热门诊就诊。

    6.戴口罩。在疫情传播风险较高岗位作业的人员必须佩戴口罩。

    7.勤消杀。对重点区域,如食堂、宿舍、办公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定时消毒杀菌。

    8.有隔离。项目现场必须设置单独的隔离宿舍或指定场所,用于需临时隔离观察的人员集中单间生活居住,隔离观察措施应符合相关要求。

    9.优方式。改进生产方式,组织管理上采取分散方式进行班前教育、技术交底,实行分散就餐、错时用餐等措施。施工组织上采取小规模、分工种、分工序的作业方式。人员岗位安排上尽量采取分地区相对集中用工方式。

    10.强应急。一旦发生疫情,按照疫情预案处置,即:发现送诊、加强监测、停工排查、现场消杀、达标复工,确保处置妥当有序。

    十一、政务服务场所疫情防控工作规范

    政务服务场所(包含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公共资源交易大厅、人力资源市场、信访大厅等)是人员较为密集的公共场所,要在认真落实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的《办公场所和公共场所新冠肺炎防控技术方案》和《四川省公共场所室内环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指南》基础上,切实做到:

    1.管好入口。大厅只保留一个进出通道,并设置临时隔离区。所有进入人员必须佩戴口罩、接受体温检测。办事群众需进行人员身份信息登记,窗口工作人员应主动询问办事群众14天内是否有市外旅居史。

    2.清洁环境。加强开窗通风换气,禁止使用中央空调,定期清洗空调及通风设备滤网,保持大厅内空气流通。保持大厅环境卫生清洁,洗手间配备足够洗手液,保证供水设施正常工作。加大对公用物品及公共接触物品或部位的清洗和消毒频率。

    3.控制流量。合理安排大厅窗口工作人员。根据大厅人员情况适时采取管控措施,控制人员密度。统筹安排企业、市民预约办理时间,适度错时办理。

    4.强化管理。加强大厅秩序巡查,及时引导、疏散人群。发现发热等异常人员应立即隔离,并引导其到附近的发热门诊就诊。

    5.推行“三办”。推行政务服务一般事项“网上办”(企业、市民采用网上申报、证照快递送达的方式办理业务),简单事项“自助办”(企业、市民在自助终端自行办理业务),重要事项“预约办”(企业、市民拨打窗口电话进行预约,并按照预约时间到大厅办理)。

    6.服务下沉。各区(县)统筹安排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便民服务资源,推动便民服务事项下放,实现更多事项就近办,减少人员流动性。

    十二、养老机构、福利院等特殊场所疫情防控工作规范

    市域范围内社会福利院、敬老院、民办养老院、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儿童福利院、救助站、精神病人康复院等特殊场所,重点外防输入风险,内防疫情扩散,切实做到:

    (一)封闭管理

    1.出入管理。取消院内服务对象外出,禁止外来人员探访,外来物品由专人消毒外包装后转交服务对象。工作人员和特殊原因确需进入的人员须登记、量体温、消毒并说明行程,有体温等异常情况的一律不得进入。救助站对无异常情况的受助人员入站仍须实施隔离救助,对有异常的,按防控要求办理。

    2.返院管理。确需返院或新入院的服务对象,须满足相关返院工作规程要求,并在指定地点隔离观察14天无异常后方可入住。

    3.工作人员管理。每日早晚测量并记录自己和服务对象体温。尽量在院(站)内居住,如需外出则佩戴口罩,避免出入人员密集场所。接触服务对象前后均应消毒,并做好每日活动轨迹记录。

    (二)疫情防护

    4.取消集体活动。暂停集体用餐,无条件的要分时段就餐并保持距离。暂停室内集体活动,鼓励老年人、儿童开展适宜的院内户外活动,但不串门、不聚集。

    5.开展心理疏导。参照《自贡市养老院应对疫情心理自助与疏导指南》等规定及配套视频,对服务(受助)对象开展疏导,纾解其焦虑恐惧情绪,必要时及时提供心理干预服务。

    6.开展防控宣教。加强防控形势和防疫知识宣传,让服务对象和工作人员充分了解防控知识,引导落实“四要四不”(要科学戴口罩、要勤洗手常消毒、要常通风换气、要及时报告可疑情况,不扎堆串门、不聚会聚餐、不乱扔废弃口罩、不信谣传谣)。

    7.强化清洁消毒。每日对办公、居室、厨房、公共场所、自养牲口圈舍等重点区域及设施设备进行消毒杀菌。室内每日通风至少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三)日常防护

    8.做好救治管理。入住老人、儿童、流浪乞讨人员、精神障碍患者生病能采取院内救治的暂不外出就医。不具备院内医治条件的,在做好自身防护的条件下及时就近送医,救治后服务对象和陪同人员经隔离无异常,方可返院返岗。疑似病例立即报告并按相关程序处理。

    9.做好安全防范。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管理规定,严禁购买活禽野味,生熟食品分开。做好餐(饮)具消毒,使用过的应当煮、蒸30分钟以上。严格执行食品留样制度。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做好巡查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杜绝火灾伤亡事故发生。

    10.做好应急准备。医养结合、精神康复等机构不得擅自对外开展发热诊疗活动,严格区分医疗和养老(康复)区域。科学设置隔离观察区(室)。积极做好防疫物资保障,制定专项应急预案,落实24小时应急值守,严格执行日报告制度。

    责任编辑: 赵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