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围绕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
 聚焦生态环境 谈发展论格局

  • 2020年10月14日 14时17分
  • 来源: 成都市府
  • 【字体:
  • 绿色节能环保产业是战略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也是全国统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重要举措。13日,一场汇聚国内外知名环保专家、环保企业的合作交流会、技术产品展示会——2020中国生态环境产业高峰论坛暨第二届中国环博会成都展在成都盛大开幕。据了解,本次环博会以“‘双循环’新格局下产业走势”为主题,“展+会+论坛”为核心活动,吸引了300余家企业参展,其中境外背景合资企业占30%。

    谈发展

    成渝两地环保营收已占全国10%

    成德眉资将有超6千亿环保投入

    据了解,全球最大环保展,慕尼黑环博会(IFAT)于2019年将中国西部子展落户成都并成功举办首展,今年受疫情影响原定6月举办的展会延期,但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及复工复产的持续提速,“第二届中国环博会成都展”于13日顺利启幕。成都市生态环境局产业处处长张弓介绍,在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的大背景下,本届展会吸引了来自日本、德国、美国、意大利等全球300多家国内外知名环境企业参展。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话题是本次展会聚焦的重点、热点。“目前成渝两市环保主营收入已达1700多亿元,占全国环保产业主营收入的10%,正在成为继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后国家环保产业的重要承载地,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张弓就此谈道,“未来五年,成德眉资同城化将会有6000多亿元环保投入,希望更多的环保企业加入成都环保产业的发展。”

    “目前,全国范围内从事环保的企事业单位大概有3万到5万家,但绝大部分还属于中小微企业,并购重组、强强联合、产能聚集、产业细分将是未来环保的发展趋势。”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马辉表示。他认为,环保产业的发展趋势和经济发展趋势相同,环保产业的发展逐步从东部沿海地区转向中西部。在谈到为何选择在成都举办展会时,他表示,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本身环保产业基础就相当不错,再加之政府支持、政策扶持都很到位,环保企业便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未来生态环境高峰论坛的召开,我们会主要选择在成都开展。”

    据悉,本次环博会展出规模较上年增长11%,全面展示了市政、工业及农村领域的水、固废、大气、土壤污染治理前沿技术和解决方案。展会的举办将有效传播生态环境产业创新理念,分享国内外先进的污染防治实践经验,推动环保科技创新。同时,对促进成都生态环境产业发展壮大,强化环保产业补链强链,助推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起到积极作用。

    论格局

    围绕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

    共话绿色发展、污染防治新思路

    开幕式后,由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主办的2020中国生态环境产业高峰论坛也同期举办。论坛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中国工程院院士任洪强分别围绕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下的绿色发展新思路、污染防治新思路等主题发表了主旨演讲。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以“双循环背景下的绿色城镇化”阐述了其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观点。他认为,这需要增加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使这一群体人数倍增,而出路就在于加快以都市圈、城市群为主体的城镇化。“都市圈、城市群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经济增长最重要的结构性潜能,在‘十四五’和更长一个时期,绿色城镇化是绿色发展的主要载体和主战场。”

    谈及如何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下进一步推进绿色发展,贾康提出,首先规划是前提,要在已有的空间中抓住绿色发展的战略要求,动态优化城市总规。要强调人才供给,瞄准世界最高级别的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培养人才队伍。还要提高与我们目前低碳发展水平所匹配的科技手段。“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协同发展,可实现优势互补,要充分发挥这个‘圈’的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带动整个中西部的提档升级。”

    任洪强围绕水环境、水生态技术标准创新等方面,分享了一些他的观点。“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标准就是企业和产品服务通向市场的通行证,是制高点,是话语权。”任洪强认为,水生态环境技术也需要构建自己的标准体系。对此,他建议,应该建立一个一站式标准创新的平台,来推动水生态环境技术的标准化。

    出点子

    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

    要加大力度改善产业能源交通用地四大结构

    蓝天白云频刷“朋友圈”,美丽雪山时常“露面”,成都近几年的空气质量是肉眼可见的越来越好。从直观数据看,成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从2017年的235天,增加为2018年的251天,再到2019年的287天,直接创下自2013年国家实施空气质量评价新标准以来的最好水平。作为土生土长的成都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贺克斌熟稔于家乡在大气治理上的点滴进步。13日,贺克斌表示:“从2017年到2020年,成都的大气治理完全跟上东部地区的节奏,改善幅度非常明显。”

    在贺克斌看来,成都受盆地地形和气象条件的影响,大气污染治理难度更大,从成效显著的改善成绩上,可见成都对此做了大量工作和努力。由此,在谈到“十四五”期间成都大气污染防治的思路时,他直言,“将环境质量作为公园城市建设的底色,更大力度下决心,从产业、能源、交通以及用地结构进行调整,使四大结构有明显改善。”

    具体而言,他建议成都在“十四五”期间,重点做好PM2.5与臭氧防治协同、蓝天与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氮氧化物与挥发性有机物减排协同的三大协同。同时,下一个五年,成都要科学谋划,因地制宜突出空气质量达标攻坚期减排策略,将减排政策融入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进程中。

    对于在以后环境治理过程中会遇到的重重困难,他也直言,有两个问题必须要解决——一个是结构问题,另一个就是新的技术。“从结构问题上看,尽管调整产业、能源、交通以及用地结构存在现实难度,但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成都的发展战略已经上升至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且成都在公园城市的建设中,四大结构已经有明显改善,所以难度是有,但应该非常有信心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另一方面,谈及新技术,贺克斌表示,本次环博会在成都召开,涵盖了技术研发、设备制造、金融市场等多个领域,为环保企业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

    说探索

    开展国家生态环境与健康管理试点工作一年来——

    成都建立公园城市生态环境健康指标体系

    13日下午,2020中国生态环境产业高峰论坛暨第二届中国环博会成都展配套活动——2020成都生态环境与健康大会举行。据了解,成都于2019年9月被生态环境部确定为全国第二批生态环境与健康管理试点城市,成立了成都环境与健康研究促进会,并确定了12家研究基地,明确了45项任务和10个试点项目,推动生态环境与健康管理工作,努力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据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试点工作中,成都开展了大气、水、土壤、地下水、固体废物等环境健康的风险水平调查,筛查识别出风险源及其等级,分区域、分领域制定了风险管控“一图一清单”(风险地图、风险源清单)。并把环境与健康工作纳入了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将环境健康风险影响评价纳入园区规划环评。

    “对事关群众身体健康、投诉反映较多的大气、水体、油烟、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建立了‘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加以解决,截至目前成都市涉及整改问题13298个,完成率96.7%。”该负责人说。与此同时,科研力量也是推动环境与健康协同发展的关键之钥。在科研方面,成都市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力量,建立了生态环境与健康专家库,为开展环境健康前沿研究提供“人才泵、创新源”。并开展了大数据背景下生态环境因素的健康影响调查,建立成都市公园城市生态环境健康指标体系。

    在技术攻关方面,加快推进国家环境保护机动车污染控制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成都基地)建设,与成都大气复合污染研究与防控院士(专家)工作站形成聚合效应,开展影响健康因素的大气污染因子研究,为精准治污提供有力支撑。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是夯实环境健康管理工作的基础。为此,成都市坚持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夯实市民健康生活基础。在蓝天保卫战中,深入实施“成都治霾十条”和大气污染防治“650”工程,2019年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87天,优良率78.6%,达到2013年以来空气质量最佳水平,荣获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先锋城市蓝天奖,《成都大气污染防治五年行动计划》入选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100城》案例。

    在碧水保卫战中,成都深入实施“成都治水十条”和水污染防治“626”工程,全面落实河湖长制,2019年市域107个地表水断面优良比例90.7%,同比上升15.2个百分点;国、省考核断面优良比例75%,首次全部消除劣Ⅴ类;县级以上城市、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分别为100%、97.7%。

    为打好净土保卫战,成都深入实施土壤污染防治“620”工程,建立污染地块名录信息库及开发利用负面清单,加快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攻坚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绿色生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过程管控畜禽养殖,成都市土壤环境质量保持总体稳定。

    看现场

    望“尘”莫及?

    看黑科技出马

    13日,2020中国生态环境产业高峰论坛暨第二届中国环博会成都展在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开幕。本届中国环博会成都展总面积达到23500平方米,较去年增长11%,海内外企业纷纷“西进”参展,2万多名专业观众注册报名观展。

    此次展会,5号、6号及连接馆三厅同时开放,分别是综合/大气与检测/泵管阀、水与污水/固废与土壤及成都馆三大主题展。“西部环保市场潜力巨大,而借助环博会影响力,也一定能为我们打开更大的市场。”天津智易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展区相关负责人展示了其带来的系列产品,“如专业化在线监测大气环境微型化仪器,主要是用于提供室外空气污染物实时、准确监测。”

    电焊工在进行焊接工作的时候,身边常常是烟雾缭绕,焊接烟气当中的烟尘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物质,含有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成分,焊烟净化器可以让电焊烟雾无影无踪,相比以前的眼罩形式更方便清洁,效率更高……“本届中国环博会成都展共吸引了来自日本、德国、美国等12个国家(地区)超过300家企业参展,有近九成的参展企业来自江苏、上海、北京、广东等环保产业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在组委会相关负责人看来,中国环博会成都展的举办,不仅为省外优质企业开拓西部市场提供了平台,也为成都市引进优质企业、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规模提供了契机,环境产业“向西而行”此景可期。

    位于5号、6号连接厅的是此次展会特设的成都馆,集中展示了成都市32家优质环境企业,包括成都环境、美富特、中建环能、深蓝、易态、中自等在内的川内环保品牌企业,将与其他地区的先进企业同台竞技。

    成都环境集团展区内一展台上,五颜六色的药剂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参展商李勇表示,这几瓶药剂是成都市自来水有限公司正在用的净水剂,通过药剂净化,原水里的泥沙、颗粒、浮渣,还有色度以及人类肉眼无法看见的细菌、重金属、农药残留等,都能够得到有效祛除。另一边,一家成都本土的垃圾发电站,正在使用微缩模型进行演示。参展商家逄汉宇表示,“垃圾焚烧发电厂是通过把垃圾发酵,把发酵后的产物作为燃料进行处理,该站年处理量可以达到87.6万吨。”

    13日,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发布“2020中国环境企业50强”榜单,并对所有上榜企业进行授牌。经梳理发现,包括中国光大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等大众熟知的生态环境领域企业均位列50强前列,成都市兴蓉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也位列50强之内。

    责任编辑: 贺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成都:围绕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
     聚焦生态环境 谈发展论格局

  • 2020年10月14日 14时17分
  • 来源: 成都市府
  • 绿色节能环保产业是战略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也是全国统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重要举措。13日,一场汇聚国内外知名环保专家、环保企业的合作交流会、技术产品展示会——2020中国生态环境产业高峰论坛暨第二届中国环博会成都展在成都盛大开幕。据了解,本次环博会以“‘双循环’新格局下产业走势”为主题,“展+会+论坛”为核心活动,吸引了300余家企业参展,其中境外背景合资企业占30%。

    谈发展

    成渝两地环保营收已占全国10%

    成德眉资将有超6千亿环保投入

    据了解,全球最大环保展,慕尼黑环博会(IFAT)于2019年将中国西部子展落户成都并成功举办首展,今年受疫情影响原定6月举办的展会延期,但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及复工复产的持续提速,“第二届中国环博会成都展”于13日顺利启幕。成都市生态环境局产业处处长张弓介绍,在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的大背景下,本届展会吸引了来自日本、德国、美国、意大利等全球300多家国内外知名环境企业参展。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话题是本次展会聚焦的重点、热点。“目前成渝两市环保主营收入已达1700多亿元,占全国环保产业主营收入的10%,正在成为继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后国家环保产业的重要承载地,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张弓就此谈道,“未来五年,成德眉资同城化将会有6000多亿元环保投入,希望更多的环保企业加入成都环保产业的发展。”

    “目前,全国范围内从事环保的企事业单位大概有3万到5万家,但绝大部分还属于中小微企业,并购重组、强强联合、产能聚集、产业细分将是未来环保的发展趋势。”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马辉表示。他认为,环保产业的发展趋势和经济发展趋势相同,环保产业的发展逐步从东部沿海地区转向中西部。在谈到为何选择在成都举办展会时,他表示,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本身环保产业基础就相当不错,再加之政府支持、政策扶持都很到位,环保企业便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未来生态环境高峰论坛的召开,我们会主要选择在成都开展。”

    据悉,本次环博会展出规模较上年增长11%,全面展示了市政、工业及农村领域的水、固废、大气、土壤污染治理前沿技术和解决方案。展会的举办将有效传播生态环境产业创新理念,分享国内外先进的污染防治实践经验,推动环保科技创新。同时,对促进成都生态环境产业发展壮大,强化环保产业补链强链,助推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起到积极作用。

    论格局

    围绕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

    共话绿色发展、污染防治新思路

    开幕式后,由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主办的2020中国生态环境产业高峰论坛也同期举办。论坛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中国工程院院士任洪强分别围绕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下的绿色发展新思路、污染防治新思路等主题发表了主旨演讲。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以“双循环背景下的绿色城镇化”阐述了其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观点。他认为,这需要增加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使这一群体人数倍增,而出路就在于加快以都市圈、城市群为主体的城镇化。“都市圈、城市群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经济增长最重要的结构性潜能,在‘十四五’和更长一个时期,绿色城镇化是绿色发展的主要载体和主战场。”

    谈及如何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下进一步推进绿色发展,贾康提出,首先规划是前提,要在已有的空间中抓住绿色发展的战略要求,动态优化城市总规。要强调人才供给,瞄准世界最高级别的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培养人才队伍。还要提高与我们目前低碳发展水平所匹配的科技手段。“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协同发展,可实现优势互补,要充分发挥这个‘圈’的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带动整个中西部的提档升级。”

    任洪强围绕水环境、水生态技术标准创新等方面,分享了一些他的观点。“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标准就是企业和产品服务通向市场的通行证,是制高点,是话语权。”任洪强认为,水生态环境技术也需要构建自己的标准体系。对此,他建议,应该建立一个一站式标准创新的平台,来推动水生态环境技术的标准化。

    出点子

    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

    要加大力度改善产业能源交通用地四大结构

    蓝天白云频刷“朋友圈”,美丽雪山时常“露面”,成都近几年的空气质量是肉眼可见的越来越好。从直观数据看,成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从2017年的235天,增加为2018年的251天,再到2019年的287天,直接创下自2013年国家实施空气质量评价新标准以来的最好水平。作为土生土长的成都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贺克斌熟稔于家乡在大气治理上的点滴进步。13日,贺克斌表示:“从2017年到2020年,成都的大气治理完全跟上东部地区的节奏,改善幅度非常明显。”

    在贺克斌看来,成都受盆地地形和气象条件的影响,大气污染治理难度更大,从成效显著的改善成绩上,可见成都对此做了大量工作和努力。由此,在谈到“十四五”期间成都大气污染防治的思路时,他直言,“将环境质量作为公园城市建设的底色,更大力度下决心,从产业、能源、交通以及用地结构进行调整,使四大结构有明显改善。”

    具体而言,他建议成都在“十四五”期间,重点做好PM2.5与臭氧防治协同、蓝天与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氮氧化物与挥发性有机物减排协同的三大协同。同时,下一个五年,成都要科学谋划,因地制宜突出空气质量达标攻坚期减排策略,将减排政策融入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进程中。

    对于在以后环境治理过程中会遇到的重重困难,他也直言,有两个问题必须要解决——一个是结构问题,另一个就是新的技术。“从结构问题上看,尽管调整产业、能源、交通以及用地结构存在现实难度,但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成都的发展战略已经上升至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且成都在公园城市的建设中,四大结构已经有明显改善,所以难度是有,但应该非常有信心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另一方面,谈及新技术,贺克斌表示,本次环博会在成都召开,涵盖了技术研发、设备制造、金融市场等多个领域,为环保企业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

    说探索

    开展国家生态环境与健康管理试点工作一年来——

    成都建立公园城市生态环境健康指标体系

    13日下午,2020中国生态环境产业高峰论坛暨第二届中国环博会成都展配套活动——2020成都生态环境与健康大会举行。据了解,成都于2019年9月被生态环境部确定为全国第二批生态环境与健康管理试点城市,成立了成都环境与健康研究促进会,并确定了12家研究基地,明确了45项任务和10个试点项目,推动生态环境与健康管理工作,努力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据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试点工作中,成都开展了大气、水、土壤、地下水、固体废物等环境健康的风险水平调查,筛查识别出风险源及其等级,分区域、分领域制定了风险管控“一图一清单”(风险地图、风险源清单)。并把环境与健康工作纳入了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将环境健康风险影响评价纳入园区规划环评。

    “对事关群众身体健康、投诉反映较多的大气、水体、油烟、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建立了‘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加以解决,截至目前成都市涉及整改问题13298个,完成率96.7%。”该负责人说。与此同时,科研力量也是推动环境与健康协同发展的关键之钥。在科研方面,成都市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力量,建立了生态环境与健康专家库,为开展环境健康前沿研究提供“人才泵、创新源”。并开展了大数据背景下生态环境因素的健康影响调查,建立成都市公园城市生态环境健康指标体系。

    在技术攻关方面,加快推进国家环境保护机动车污染控制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成都基地)建设,与成都大气复合污染研究与防控院士(专家)工作站形成聚合效应,开展影响健康因素的大气污染因子研究,为精准治污提供有力支撑。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是夯实环境健康管理工作的基础。为此,成都市坚持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夯实市民健康生活基础。在蓝天保卫战中,深入实施“成都治霾十条”和大气污染防治“650”工程,2019年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87天,优良率78.6%,达到2013年以来空气质量最佳水平,荣获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先锋城市蓝天奖,《成都大气污染防治五年行动计划》入选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100城》案例。

    在碧水保卫战中,成都深入实施“成都治水十条”和水污染防治“626”工程,全面落实河湖长制,2019年市域107个地表水断面优良比例90.7%,同比上升15.2个百分点;国、省考核断面优良比例75%,首次全部消除劣Ⅴ类;县级以上城市、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分别为100%、97.7%。

    为打好净土保卫战,成都深入实施土壤污染防治“620”工程,建立污染地块名录信息库及开发利用负面清单,加快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攻坚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绿色生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过程管控畜禽养殖,成都市土壤环境质量保持总体稳定。

    看现场

    望“尘”莫及?

    看黑科技出马

    13日,2020中国生态环境产业高峰论坛暨第二届中国环博会成都展在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开幕。本届中国环博会成都展总面积达到23500平方米,较去年增长11%,海内外企业纷纷“西进”参展,2万多名专业观众注册报名观展。

    此次展会,5号、6号及连接馆三厅同时开放,分别是综合/大气与检测/泵管阀、水与污水/固废与土壤及成都馆三大主题展。“西部环保市场潜力巨大,而借助环博会影响力,也一定能为我们打开更大的市场。”天津智易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展区相关负责人展示了其带来的系列产品,“如专业化在线监测大气环境微型化仪器,主要是用于提供室外空气污染物实时、准确监测。”

    电焊工在进行焊接工作的时候,身边常常是烟雾缭绕,焊接烟气当中的烟尘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物质,含有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成分,焊烟净化器可以让电焊烟雾无影无踪,相比以前的眼罩形式更方便清洁,效率更高……“本届中国环博会成都展共吸引了来自日本、德国、美国等12个国家(地区)超过300家企业参展,有近九成的参展企业来自江苏、上海、北京、广东等环保产业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在组委会相关负责人看来,中国环博会成都展的举办,不仅为省外优质企业开拓西部市场提供了平台,也为成都市引进优质企业、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规模提供了契机,环境产业“向西而行”此景可期。

    位于5号、6号连接厅的是此次展会特设的成都馆,集中展示了成都市32家优质环境企业,包括成都环境、美富特、中建环能、深蓝、易态、中自等在内的川内环保品牌企业,将与其他地区的先进企业同台竞技。

    成都环境集团展区内一展台上,五颜六色的药剂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参展商李勇表示,这几瓶药剂是成都市自来水有限公司正在用的净水剂,通过药剂净化,原水里的泥沙、颗粒、浮渣,还有色度以及人类肉眼无法看见的细菌、重金属、农药残留等,都能够得到有效祛除。另一边,一家成都本土的垃圾发电站,正在使用微缩模型进行演示。参展商家逄汉宇表示,“垃圾焚烧发电厂是通过把垃圾发酵,把发酵后的产物作为燃料进行处理,该站年处理量可以达到87.6万吨。”

    13日,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发布“2020中国环境企业50强”榜单,并对所有上榜企业进行授牌。经梳理发现,包括中国光大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等大众熟知的生态环境领域企业均位列50强前列,成都市兴蓉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也位列50强之内。

    责任编辑: 贺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