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试水”项目制培训促就业稳就业
“好香!”今年5月的最后几天,广汉市西高镇以小龙虾特色美食烹饪为主的培训项目进入现场炒制环节。利用晚饭后的空闲时间前来学习的群众专注地围在炉子旁边,认真观察培训学校老师们的操作细节。着眼于该镇5000余亩稻虾养殖观光产业的实际,为助力乡村振兴,广汉市人社局邀请专家为西高发展农家乐量身定制了这一套菜单式教学,通过整建制购买职业技能培训的方式,实现培训内容由群众“点单”、培训方式由群众“点选”、培训教师由群众“点将”、培训效果由群众“点评”的“四点式”培训模式。
早在2018年6月,德阳市即印发《职业培训项目制管理实施暂行办法》,开始探索整建制购买职业培训项目之路。从实施一年来的效果看,此举扩大了德阳市职业培训规模,有效调动了劳动者自觉学技能、企业组织员工提技能、培训机构乐于搞培训等多重积极性,为德阳市职业培训市场注入了新活力。
破瓶颈——
市场需求倒逼职业技能培训寻求新突破
随着培训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长期以来所推行的职业技能培训方式,逐渐显现出以下弊端:一是培训周期长。按照规定,职业技能培训有相应的课时要求,返乡农民工和贫困劳动力等很难连续在外长时间参加培训,而绝大多数劳动者在工作的同时,无法兼顾培训。二是培训内容陈旧。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企业和职工对培训工种多元化的需求与日俱增,新职业不断涌现,劳动者和企业对培训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原有的培训内容更新不及时、教学模式陈旧单一,加上组建开训需较长时间,严重影响了劳动者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三是领取补贴门槛高。按照有关要求,参与培训的人员需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后才能领取相应补贴。而实际上可享受补贴的人员多为返乡农民工、贫困劳动力等,自身能力受限,很难通过相应考核。一方面,补贴须以取证为原则,劳动者因文化层次低无力通过培训取证;另一方面,培训机构业已消耗培训成本,又不能通过领取补贴予以收回,必然打击培训机构组织开展为这类重点人群培训的积极性。这些弊端制约了职业培训市场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有新的模式适应和满足职业培训市场的需要。
重实效——
培训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催生新路径
2018年,德阳市在省内率先对职业培训试行项目制管理,采取一次性整建制购买培训机构的就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成果的模式开展市场需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可开展的培训项目包括订单培训、专项培训、新型职业培训、创业创新培训、网络培训、职业培训包以及政府确定的其他培训项目,并在培训项目设立、培训内容设置、培训周期、监督考核等各环节采取了灵活、务实、管用、有效的措施。
灵活项目设立方式,培训职业与市场需要贴得紧。改变培训计划由就业服务机构直接下达的传统方式,项目制培训计划交由各类用人单位、职业院校、培训机构或实训机构发起,报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同意后,以竞争性评比的方式,由人社部门确定培训项目和择优确定培训机构。灵活的培训项目设立方式使培训需求收集渠道从单一制变为多元化,能及时有效地聚集各类培训群体紧贴市场需求开展培训。实施一年来,各县(市、区)均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和就业形势开展项目制培训:中江县、绵竹市、罗江区、广汉市围绕本地乡村振兴需要,以贫困家庭子女、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为重点人群,开展以民宿管理、绵竹年画等民间手工艺、家庭服务业为重点的职业培训,支持乡村振兴发展;德阳经开区、旌阳区、什邡市则适应城镇用人单位需求,以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为重点人群,开展以餐饮、美容美发、汽车修理工为重点的职业培训,促进城市劳动者就业。注重实用设置课程,多元化培训内容接地气。采取“系统化定题、项目化运作、社会化协作”的课程开发机制,坚持精准施教,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合理确定教学内容、方式和载体,重点针对公共知识、政策法规、农业技术和先进典型等类别挑选内容管用易学、群众喜读爱看的专用教材,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和课程,让群众学有兴趣、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将项目制培训作为政府扶持政策,撬动培训对象、培训机构积极性的着力点,以“培训内容劳动者点单、培训方式劳动者点选、培训教师劳动者点将”环环相扣实施,以“技能+创业”“特色培训+扶贫”为主线,大幅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培训促就业、稳就业落地见效。
分类确定培训周期,能工能学用得上受欢迎。在确保实效的前提下,项目制培训打破国家职业标准里原有的教学模块、培训学时限制,给培训机构和参训群众及企业一定的调整权限,根据劳动者生活情况及企业生产实际,对有国家职业标准的职业(工种)培训周期原则上不低于标准规定学时的70%,其中实际操作培训课时不得低于调整后总课时的70%,且调整后总课时不低于40课时;其余没有国家职业标准的按培训需求确定课时,总课时不得低于40课时。可采取“农忙停课农闲上”“生产淡季集中上生产旺季灵活上”的方式开展,量身定制的培训周期深受企业和劳动者欢迎,做到企业生产和职工学习、劳动者务工务农和学习两不误。
严格监管科学考核,培训质量有保证。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财政、发改等部门对项目制培训实施过程监管,并由人社部门组织专家参照职业技能鉴定操作试题标准,命制考核试题。同时建立备案试题库,丰富培训考核手段。企业与培训机构签订就业协议的,企业应按约定吸纳培训合格人员就业。改变以往培训结束后没取证不给补贴的模式,充分考虑培训过程中师资、耗材等已支出的成本,项目培训合格率达到80%及以上的按照项目竞争性评比确定的标准全额支付;合格率在79%-50%的给予80%-40%不等的差额补助;合格率低于50%的,不给予培训补贴,并取消参与项目培训的竞争性评选资格1年。针对贫困人员文化层次低的实际情况,将这类人员参加培训考核不合格但培训结束后2个月内实现就业并进行就业登记的人员可纳入考核合格人员范围,也可计算合格率。一系列的措施让培训放心展开、资金按规拨付,让专项资金发挥最大效益提技能、促就业、稳就业。
暖民心——
项目制培训释放培训市场新活力
德阳市率先探索推行项目制培训模式,做好培训供给侧改革,在培训项目设立、培训方式、培训周期、培训考核等方面大胆创新,极大地调动了劳动者自觉学技能、企业组织员工提技能、培训机构搞培训的积极性,为德阳市职业培训市场注入新鲜活力。截至目前,德阳市共开展项目制培训71期,5008名劳动者接受了项目制培训。
广汉市结合西高镇5000余亩稻虾养殖观光产业,邀请专家为其量身定制以小龙虾特色美食烹饪为主的培训项目,组织63名当地稻虾从业人员参训,促进当地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在松林镇、南丰镇、兴隆镇等乡镇开设家常菜制作、治安巡逻员、母婴生活管理师等4期培训,组织6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参训后就业,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绵竹市结合地方产业特点及求职就业群体特点,开展“年画+竹编+创业”“欧式甜品”“四川特色小吃师”“特色川菜”等多项技能培训班15个,培训学员646人,目前已实现就业创业103人。
什邡马祖镇举办的“本地特色小吃”培训邀请“德阳首席技师”和创业成功人士等“土专家”“田秀才”,通过理论教学、现场实操、作品展示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创业政策解读和制作各类早餐小吃(什邡米粉等)、热菜小吃(冒菜等)、煎炸食品、甜品制作(冰粉等)13项培训,62名学员培训后纷纷表示希望政府多组织这样的培训,让他们学技术、能就业、能创业。
罗江区乡村振兴项目制培训对接当地旅游业发展,为星光村民宿、农家乐业主、村民及建档立卡贫困户共35人开展“民宿+店商基础知识”项目制培训,传授餐厅服务、客房服务、食品安全卫生等方面知识,同时还为学员提供民宿服务经营、营销知识培训,增强村民从业能力,进一步提升了乡村旅游的服务水平、增强旅游承载力,为乡村振兴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