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生态环境工作交出绿色“成绩单”
2018年全市大气环境质量实现5年连续改善、国省考核断面水质实现三年来首次达标、生态环保督察发现问题整改成效明显……遂宁再度交出漂亮的绿色“成绩单”,实实在在提升了全市人民的幸福感!
亮点一:空气质量连续5年持续改善,排名成都平原城市群第一
这一年,“气十条”收官获全省优秀,遂宁空气质量连续5年提升,重度污染天气已基本消除,蓝天白云更加常见。市生态环境局以城区及周边为重点,联合多个市级部门优化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结构,治理工业企业、城区及周边区域污染物。全年整治完成“散乱污”企业210家、跑冒滴漏车辆471辆、VOCs排放企业36家、施工扬尘场地82家,淘汰1.5万辆黄标车、老旧车,整改省级强化督查涉气问题215个,654家餐饮企业安装油烟净化设备,取缔露天烧烤摊点283处。
监测数据表明,系列治气措施有效削减了大气主要污染物,PM2.5(细颗粒物)日均浓度为每立方米35.7微克;全年优良天数达到326天,比2017年再增25天,优良率为89.6%,“气质”实现了5年连续提升,空气质量排名成都平原城市群第一。
亮点二:国省考核断面水质实现三年首次达标,县级以上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深入实施“水十条”遂宁市工作方案,攻坚郪江、琼江水质改善,推进郪江、琼江达标规划,联合上下流域3市6县(区)开展联防联控,两江(遂宁段)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要求。深入开展“五大治水工程”。扎实推进城乡生活污染处理设施补短板工程,建成污水处理厂67个,形成日处理规模达30万吨;开展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削减工程,关停或治理畜禽养殖场累计达1988家,取缔网箱养鱼937口;开展工业污染治理工程,推动淘汰一批落后生产设备,执行新版排污许可制度,强化监管倒逼工业企业达标排放;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投入3.8亿元整治城市黑臭水体3条,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100%;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投入1.4亿元集中整治饮用水水源地突出问题,完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
监测数据表明,梓江、郪江、涪江、琼江等4个国省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了75%的年度目标;全市6个国省控制断面水质达标率为83.33%,较2017年上升16.67%;5个在用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亮点三:生态环保督察发现问题整改成效明显,央督信访件办结率100%
通过中央、省级、市级生态环保督察及其“回头看”,我市生态环保工作及生态环境现状经历了多次体检、精准把脉和复检会诊,累计发现各类问题1636个。截至目前,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交办的168件信访件所涉环境问题全部整改完毕,进度排名全省第1,“回头看”四川交办的103件信访件全部办结,中央生态环保督察2018年度整改任务已全部完成。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发现问题整改分别完成95.87%、96.81%。市级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发现问题整改分别完成92.21%、92.09%。随着中、省、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问题整改工作的深入推进,一大批过去难以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正逐步得到整治。
2019年,是生态环境部门组建后的第一年。市生态环境局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按照生态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坏”为工作要求,实施生态环境保护“835”工程,擦亮护好“绿色遂宁”金字招牌。
“8”即是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八大战役”,组织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长江保护修复、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整治、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散乱污”企业整治等8个标志性战役;“3”即是抓好中央、省级、市级“三级”生态环保督察发现问题整改;“5”即是以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做好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加强生态环境风险防控为“五大抓手”,把绿色发展的蓝图一绘到底!让“蓝蓝的天空,青青的湖水,绿绿的草地……”从传唱的歌曲转变为美丽的现实,以更加优异的工作成效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