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建立养老服务“四个三”机制 温暖最美“夕阳红”
12月24日,在位于东坡区复兴镇的东坡区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点,医生和护士准时开始“查房”,为老人们测量血压、体温和脉搏。这是眉山市探索“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的机构之一,这里每天都有1名医生、2名护士轮流驻守。
眉山是我省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市(州)之一,目前,全市有60岁以上老人约77万人,老龄化率达到22%,其中农村老人占比达到76%。“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依”是老人们共同的心愿。
如何走出养老困境,特别是农村养老困境?眉山市按照“健全体制机制、构建服务平台、培育服务主体、丰富服务内容、提升管理水平”的总体思路,以探索符合农村养老服务新路子为目标,开展了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经过两年的探索和实践,全市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初步建立起了“政府扶得起、村里办得起、农民用得上、服务可持续”的农村养老服务“四个三”机制,努力给老人们一个“最美夕阳红”。
夯实三个保障
提升养老服务体系
近年来,眉山市将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战略重要内容,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通知》《眉山市关于进一步做好老年人照顾服务工作的通知》等政策;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市委常委会每年听取养老工作汇报,市政府主要领导每年现场办公专题调研养老工作……一系列举措为眉山市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持。
两年来,市财政投入1100万元、区(县)财政投入2300万元用于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先后在40个乡镇开展试点。在党政引领、部门联动、区(县)统筹下,全市因地制宜给予政策、资金、设施、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形成了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合力。
彭山区谢家街道办事处吴堰村毛河院子便是合力推动养老体系建设最好的诠释之一。毛河院子位于毛河边,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它是一个屠宰场。今年3月,屠宰场因对毛河造成污染被关闭,土地闲置后,当地按照“以旧修旧”的原则,整合文化、民政、农业等资源,将其改造成文化大院。
如今的毛河院子,保留了上个世纪60年代的建筑风貌。它不仅是吴堰村养老服务分中心,也成为集文体活动、文明实践、日间照料等为一体的乡村集聚点。
打造三个阵地
多样服务愉悦身心
在洪雅县中保镇宋安村养老服务分中心,宋裕明老人喜欢来这里看书练字。“早上就过来看看书、练练字,下午就和其他人下棋、打乒乓球。”
除了养老服务分中心,宋安村还有7个村民服务点,开设了超市、理发屋、医务室等;村里还投入资金新建了30米的养老文化长廊,建成280米康养步道,养老设施得到极大提升。
而在中保镇上,投入129万元改造的养老服务中心也在不久前开放运营。该中心通过公建民营引进专业养老机构经营,实现了社区养老、日间照料、机构养老一体融合发展。
从养老服务点、养老服务分中心到养老服务中心,从小组、村(社区)到乡镇,如今,眉山市正按照“提质扩面”的要求逐步铺开,打造层层覆盖的三级养老阵地,实现“家门口养老”“互助式养老”和“社会化养老”。
值得一提的是,眉山市以乡镇敬老院为依托,开展“适老化”及护理型床位改造,探索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委托管理社会化改革,把农村敬老院改造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失能特困人员康养中心。
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已完成老化改造的敬老院30个;建成失能特困人员康养中心4个;实施公建民营的敬老院6个,实施委托管理的敬老院1个。此外,全市建成了养老服务分中心156个,累计建成养老服务点302个。
建立三支队伍
细致关怀“以心换心”
61岁的姚永富一年多前来到东坡区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点时,由于腿部患有疾病,无法下床,除了能穿衣服,其他难以自理。但是在集中供养点,有专业的社工精心护理,有志愿服务队为他排忧解困,半年时间,姚永富就能自己坐轮椅出门活动了。“那时候他们给我翻身,帮我端屎端尿,把我照顾得很好。”一直一个人生活的姚永富,在供养点里感受到了来自“陌生人”的温暖。
为充分发挥社会力量提升养老质量,眉山市建立了互助服务队、专业服务队和志愿服务队三支队伍,编织起全市敬老爱老孝老的“大网”。其中,互助服务队按照“低龄帮高龄、健康助失能”的思路,通过定期培训、互助积分的方式,让60岁左右的“年轻老人”为高龄或失能、半失能老人服务,完成服务的老人可在“时间银行”存储积分,积分可兑换物资、可接受或赠予他人服务。专业服务队为政府购买服务,引进的专业为老服务社会组织,这些组织不仅自身能服务老人,还能通过培训在社区或农村孵化一批社工,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专业队伍”。志愿服务队则是依托基层党员、村组干部等组建的便民服务队,他们来自社会各行各业,发挥自身特色,给予老人身心关怀。
服务队成员“以心换心”,在照顾老人的同时,也收获着感动。
东坡区复兴镇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点是眉山市首家集养老、医疗、康复、护理为一体的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机构,要照顾失能、半失能老人,困难重重。但护工曾晓燕感受到最多的还是开心,“他们会经常跟我们说辛苦了,看到他们开心我也很开心。”
在眉山市友情养老托护中心,护工饶山同样收获了这样的感动。“她拉着我,从衣服兜里摸了好久,摸出了一个橘子给我。”饶山感慨道,当护工5年,她把每一位老人都当成了亲人,给予精心照顾。有一次,在照顾一位老人的过程中,老人从怀中摸出一个橘子请她吃,让她特别感动。
做好三种服务
养老模式走向多元
“希望打工的儿子回家过年。”“希望大家的身体健健康康。”……近日,在丹棱县桂花村养老服务站,老人们将朴素的心愿写在卡片上交给前来服务的志愿者。“搞这个微心愿活动,是想让老人们说出自己的心理需求,我们和志愿者尽力帮老人实现,让他们的生活更有盼头。”该县民政局工作人员表示。
志愿者陈光荣经常来这个服务点,给老人们倒水、服务,和他们聊天。“我有时会问老人们心头在想啥,鼓励他们写出来。”陈光荣说,其实很多时候,老人的愿望就是能多一些陪伴,多一些精神关怀。
多一些陪伴,多一些精神关怀——在眉山,不论是在养老机构还是在村组养老服务站点,不论是医护工作人员还是三支服务队都努力践行着这样的理念。他们采取微心愿活动、集体生日宴、文艺演出等方式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他们与老人们结成“一对一”帮扶服务对子,定期开展巡访、助洁、谈心、帮做农活、重病探访等陪伴活动,切实提高养老服务质量,让老人们的晚年充满温馨与欢乐。
“我们通过三个保障,依托三个阵地和三支队伍,努力为全市老人提供信息化、集中式、个性化服务,让养老服务从单一的生活照料向多样化、多层次服务转变。”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全市正在建设全方位、一体化的“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政府通过平台可实现对养老服务中心、分中心服务情况的运营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