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五个落实 确保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
按照农业农村厅安排部署,雅安市农业农村局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严格按照“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四个最严的总要求,切实抓好“五个落实”,有效推进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一是强化属地管理责任,落实“党政同责”。局党组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党组会专题研究部署,召开两次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会商会,要求各县(区)政府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责任,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规划制订、力量配备、条件保障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今年,市政府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市财政拨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市工作经费240万元。同时,会同市财政局,对全市6县2区农产品质量监管与品牌培育工作开展督导。分别与各县(区)分管县级领导交流座谈,听取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要求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内容,认真履责,确保不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二是抓“示范”创建,落实创新监管机制。以巩固提升“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市、县”创建成果为抓手,全面推行网格化监管,完善“工作体系健全、监管责任落实、条件保障到位、机制制度完善、监管措施有力”的监管模式,落实“分责全覆盖、知责全落实、履责全方位、问责全过程”的责任体系,形成全覆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制。按照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关于积极开展全国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CAQS-GAP)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市荥经县纳入全省首个全国整县制创建试点,其他县(区)也完成1-2个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GAP)试点。推行规范使用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按照一规划、一办法、一平台工作要求,切实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一规划,制定2019-2021年雅安市农业农村绿色发展规划和农产品品牌培育规划、一办法,制定雅安市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管理办法、一平台,建设雅安市农业农村云管服平台,通过大数据实现物联网、智慧农业、信用体系、农资监管、溯源体系等融合建设,解决农资监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三是加快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落实条件保障。积极推进检测体系建设,对尚未建成的芦山、宝兴加强督促指导,经过努力,芦山、宝兴目前已顺利通过“双认证”,全市检测检验站已全部通过“双认证”,具备检测检验能力。今年,雅安市打破传统,创新监测方式,实行县(区)检测交叉抽检,充分发挥仪器设备、人员等检测能力上的综合优势和潜力,市县级检测站有效开展工作。指导乡镇配备农残快速检测室,落实专业人员,有效开展检测。截至目前,完成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抽样699个,完成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各类监测样品640个,对全市茶、果、蔬生产地基,特别是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开展抽样150个,对农产品产地继续进行调查、布点,完成部级畜禽产品鸡肉鸡蛋专项监测的抽样40个,完成乡镇农残快速检测19560个,综合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四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落实检打联动。围绕农兽药残留、非法添加、违禁使用、制假售假等群众关心、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题研讨,制定了《2019年雅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方案》,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开展了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生猪屠宰监管“扫雷行动”、渔政专项执法“亮剑”行动、农产品和农药质量监督抽检等一系列重大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截至目前,查处电鱼案5件、没收非法捕捞渔获物1293余公斤、没收非法捕捞渔具559件、没收非法捕捞网具10550米、行政处罚人数31人、移送司法案件5件,检查农资经营企业和经营门店4286个次,查处违法案件9个,查处违法农资货值1.9万元。同时,制定《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规范和指导应急处理工作,有效预防、及时应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减少危害,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产业健康发展,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次序。有效应对非洲猪瘟防控。严格落实备案制度,从养殖、屠宰、贩运等重要环节入手,会同各区(县)动监所加强日常监管,加大查办案件力度。截至目前,全市共排查生猪养殖场(户)98830余场(次),生猪屠宰场(厂)5941余场(次),累计排查生猪80141批次,995173头(次),排查中未发现不明原因死亡或可疑病例。全市无害化处理死猪82447头,其中养殖环节无害化处理81149头,屠宰环节无害化处理1298头。
五是加快监管信息平台建设,落实数字化监管。结合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我市形成了农业农村云管服平台初步方案,将充分整合农业项目资金,把智慧农业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有效结合,集数字农业、物联网、溯源体系、信用体系建设,融合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共享共建,先在雨城和名山开展试点,逐步全面推开,所有县区不再单独建平台。以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二维码及其他技术为支撑,对农产品监测信息、农事记录、生长环境信息、农残检测记录、综合健康指数、物流信息等进行收集,通过全程记录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信息并及时反馈给消费者,赢得消费者信赖。实现从产地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形成区域示范品牌。推行“黑名单”制度,加大信用档案信息归集、录入和整理,建立健全规模生产农业经营主体信用档案。建立健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机制,落实质量安全控制措施,防止不合格农产品流出基地。截至目前,我市在全省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应用排名位列第七。